普及型标准镜头 AI尼克尔50mm f/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尼康ais5528镜头 普及型标准镜头 AI尼克尔50mm f/2

普及型标准镜头 AI尼克尔50mm f/2

2023-12-08 21: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0mm f/2镜头结构的变迁

老尼克尔迷一定知道,作为用于“尼康F”的标准镜头抢先上市的是“尼克尔-S Auto 5cm f/2”。先简单说明一下“尼康F”发售之后的50mm f/2 镜头的变迁。

尼克尔-S Auto 5cm f/2(1959年6月发售) 尼克尔-S Auto 5cm f/2 镜头截面图

作为“尼康F”的标准镜头抢先上市的这款镜头,在4组6片的高斯型镜头前端放置了1片度数较低的凹透镜,可以说是一款反远距型7片结构的镜头(参考)。

如大家所知,为了不干扰快速复位反光板,用于单镜反光照相机的镜头需要具备较长的后焦距,且镜头口径越大、焦距越短就越难设计。因此,当时用于单镜反光照相机的镜头一般都采用略长的55mm或58mm焦距。而这款镜头却是采用了增加镜片数量的镜头类型,从中可以感受到当时设计师的劳苦和对于50mm这一焦距的执着。

尼克尔-H Auto 50mm f/2(1964年1月发售) 尼克尔-H Auto 50mm f/2 镜头截面图

比“尼克尔-S”晚5年发售的这款镜头在光学系统结构上进行了刷新,改为采用4组6片的典型高斯型光学系统(参考)。随着光学设计技术的进步,即使是采用高斯型光学系统也能设计出拥有足够后焦距的50mm镜头了。

尼克尔-HC Auto 50mm f/2(1972年12月发售)

继承了“尼克尔-H”的光学系统,并采用了多层镜头镀膜。

尼克尔50mm f/2(1974年11月发售)

外观从以往的银黑双色调改为以黑色为基调,即所谓的“<新型>尼克尔”。在更改外观的同时将最近对焦距离从以往的约0.6米缩短到约0.45米,由此提高了该光学系统的特点之一――近距离拍摄能力。

AI尼克尔50mm f/2(1977年3月发售)

尼康在发售将曝光测光耦合方式改为AI方式(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方式)的“尼康F2 Photomic A”、“尼康EL2”、“Nikomat FT3”等照相机机身和Photomic A取景器的同时,也发售了这款光学系统结构保持不变,但曝光测光耦合方式改为AI方式的镜头。

在发售这款镜头的第二年(1978年),尼康又推出了具有略大最大光圈的“AI尼克尔50mm f/1.8”。由此,“AI尼克尔50mm f/2”完成了其作为普及型价位标准镜头的使命,于1979年1月停产。

顺便提一下,为配合“尼康EM”在日本国内的发售,尼康推出镜筒更短的“AI尼克尔50mm f/1.8S”是在再下一年的1980年。

按镜头结构来说,50mm f/2的镜头大致可分为两类:5组7片结构的“尼克尔-S Auto 50mm f/2”和4组6片结构的后续型号。“AI尼克尔50mm f/2”则是4组6片结构的尼康最后一款镜头。

AI尼克尔50mm f/2的镜头性能 AI尼克尔50mm f/2

接下来谈谈这款“AI尼克尔50mm f/2”在设计上的特征和光学性能。

如上文所述,这款镜头的光学系统采用了4组6片的典型高斯型。如所示,高斯型镜头在光圈两侧对称放置接合透镜(凹面朝向光圈)和凸透镜,是大口径标准镜头和中距离远摄镜头广泛采用的镜头类型。

高斯型的特征在于能良好补偿大口径镜头容易产生的色差和球面色差。在这款镜头中该特征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对色差补偿得十分良好。

由于在这款镜头中积极采用了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因此与以往的“尼克尔-S”相比,像场的均匀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该镜头的特点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镜头在近距离拍摄时的性能退化很少。不仅在最近对焦距离(约0.45米)处能维持良好性能,而且在配合伸缩对焦镜腔或延伸环进行近摄时也能发挥其威力。

较合理的f/2光圈使得对彗形像差的补偿相当轻松,且大口径镜头中常见的弧矢彗差(在画面边缘部分,点像呈羽毛状图像显示的一种像差)也较少。只需将光圈缩小2档,即使在画面边缘部分就也能实现高对比度的鲜明描写效果。

然而,与“AI尼克尔50mm f/1.8S”(在其后继型号“AI尼克尔50mm f/1.8”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相比,球面色差稍大,因此全开光圈时图像对比度稍低。但这也是该镜头的特征之一,我认为并不能完全算是一个缺点。由于该镜头的球面色差与边缘彗形像差的残留量之间有着绝妙的平衡,再加上其优良的像场均匀度,因此从全开光圈开始便能在全画面都获得均匀、清晰的描写效果。尤其是在画面均匀性方面,即便是在拥有众多优秀产品的尼康标准镜头中该镜头也属于较高水平。

总之,这款镜头缺点少,且拥有与当时新设计的镜头相比也不逊色的良好性能。如果一定要提缺点的话,那就是轻微的桶形失真。当然,失真量在一般拍摄时基本不成问题,但在拍摄建筑物或进行翻拍时也许会让人稍有介意。与将失真补偿到几乎达到较高水平的前一型号“尼克尔-S Auto 50mm f/2”和上述“AI尼克尔50mm f/1.8S”相比,这款镜头尚存美中不足,不免令人感到遗憾。

AI尼克尔50mm f/2的描写特性

好,让我们来看看这款镜头的实际拍摄效果。

我想根据我浅薄的摄影经验来谈谈这款镜头的描写效果。对镜头韵味与描写效果的见解受个人偏好的影响较多,因此以下是我个人的主观意见,供大家参考。

在f/2全开光圈时,镜头呈现出有特色的细微线条的柔和描写,而在光圈缩小到f/4~f/5.6之间时则呈现出高对比度、严实的描写。也就是说这款镜头的特征在于——根据不同的光圈值,其描写效果的较大变化。

建议持有该镜头的读者对夜景等杂光较显眼的场景逐档缩小光圈进行拍摄以作观察。

f/2全开光圈时,整个画面的光源周围都出现杂光,形成面纱笼罩般的奇异描写效果。除画面四角以外,杂光的形状几乎不失原形,分布也较均匀,且中心既小又清晰。正因如此,全开光圈时才会呈现出细微线条的柔和描写。

将光圈缩小到f/2.8时,虽然中心部分的杂光有了减少,但边缘部分仍有残留。

将光圈缩小到f/4~f/5.6时,杂光消失,因此在包括四角的整个画面都能获得较清晰的描写效果。

通常,我们通过调节光圈来控制曝光、散焦效果和景深。在拍摄时如能考虑到不同光圈值时描写性能的变化,就一定能更有效地发挥出该镜头的特长。但愿大家能寻找到产生自己满意的描写效果的光圈值。

我个人较多使用全开光圈或f/4~f/5.6进行拍摄,但全开光圈时背景散焦效果比较生硬,而且有时会出现双线散焦,因此有必要注意一下对于背景的处理。

范例1 范例2

是在最近对焦距离(0.45米)处用全开光圈拍摄的山茶花。

山茶花的叶子富有光泽,且边缘处呈锯齿状,因而容易形成扰人的散焦效果。与此相反,大家可以观察到前景散焦效果的柔和与优美。

此外,这款镜头采用了作为AI镜头较罕见的6叶片光圈。因此,缩小光圈时散焦图像呈6角形。在拍摄夜景时如果画面中有明亮的点像存在,则点像周围会出现6束光芒。

为避免这种光芒以及由此导致的分辨率降低情况,数年后的尼克尔镜头开始采用奇数光圈叶片,但我认为巧妙地运用这种光芒进行拍摄也是一种乐趣。

是为了控制杂光将光圈缩小到f/4时拍摄的灯饰。

在显示器屏幕中也许较难确认,每个灯泡都散发出6束光芒,为灯饰营造出生动的氛围。

摄影入门书中经常会这样写到,“50mm镜头既可用于广角又可用于远摄,乃是万能的镜头”。但正因为万能,也有人说50mm镜头模棱两可,难以运用自如。作为事实,在优秀标准变焦镜头层出不穷的今天,与“尼克尔Auto”的时代相比,50mm镜头的必要性已日趋低落。

然而,50mm镜头拥有良好的描写性能和让变焦镜头望尘莫及的亮度。我还经常听说,习惯仅使用标准变焦镜头的人初次用50mm镜头拍照时,会对取景器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感到惊讶,并会从所拍照片的锐利度和大口径镜头的立体感的描写效果不由觉得自己的拍摄技术似乎有了提高。

50mm镜头不仅在拍摄黑暗场景时能发挥其威力,也适合在拍摄家庭纪念照或人像等情况下展现出亲密的距离感。

我常将50mm镜头作为“较短的中距离远摄镜头”使用。在我看来,50mm镜头作为比较全能的镜头也许较难运用自如,但作为一款可更换镜头来考虑的话,还是具有相当广泛用途的。

如果本文稿能让大家重新认识到这款标准镜头的优点,那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