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禅让:政治童话还是篡权阴谋?抑或只是无聊的伪命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尧舜禹的禅让的拼音 上古禅让:政治童话还是篡权阴谋?抑或只是无聊的伪命题。

上古禅让:政治童话还是篡权阴谋?抑或只是无聊的伪命题。

2023-07-17 1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篡权阴谋论的重要论据

篡权阴谋论

”的前世今生

对“上古禅让”的质疑其实不是现代人的首创,几乎伴随儒家和墨家两大学派大肆宣扬“上古禅让”时,就有人提出了质疑。

荀子就曾直接表示了对这一传说的怀疑,在他的《正论》中提到“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却对这一观点提出了如此直接的怀疑。当然考虑到荀子能够提出“性恶论”包括他最有名的弟子反而都是著名的法家学说代表,他的怀疑也就不是很难理解了。

对“上古禅让”质疑最为坚决当然就是春秋战国的另一“显学”——法家学派。韩非在他的著述中提到:“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如果说荀子还只是怀疑的话,韩非子可以算是“篡权阴谋论”的首创者了。

而从近代开始,康有为、顾颉刚等人也纷纷质疑“上古禅让”的真实性。而到了网络时代,一个网红证据被很多人反复提起并拿来印证这一“篡权阴谋论”——那就是《竹书纪年》。这本从一出现就对传统主流观点带来巨大冲击的史学奇书,虽然本身争议很多,但是丝毫不影响它在网络上成为论述这一观点的头号证据。其中的记载和观点被演绎成一篇一篇的“爆文”,强势冲击着现代人的史学观念。

五帝的谱系

是否有第三种观点呢?

刚才提到了近现代以前“禅让”在儒家学说的加持下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而近几年来,网络传播下“篡权阴谋论”似乎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但是是否还有其他的解读和观点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或许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探寻可能的真相。

从《史记》的记述来看,其实当时也不是严格意义的禅让。其实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原文,你会发现实行所谓的禅让制的“尧舜禹”都是一家人。黄帝之后是他的孙子高阳氏继位,也就是五帝中的颛顼;颛顼之后是他的侄子高辛氏继位,也就是五帝中的帝喾;帝喾之后是他的儿子尧继位;尧禅让的舜其实是颛顼的后代,而舜禅让的禹也是颛顼的后代。这样看来所谓的禅让其实只是在皇帝的两个嫡子的后代之间相互进行,不要说外姓家族,即使黄帝二十五个儿子中的其他人都没机会。由此可见,其实这种禅让本身就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史记五帝本纪》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史记五帝本纪》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

《史记五帝本纪》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史记五帝本纪》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史记五帝本纪》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史记五帝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

《史记夏本纪》

“三皇五帝”不是真的帝王:所谓“三皇五帝”是后人根据自己生活的时代投影到上古时代而想象出的帝王形象,其实我们只要能够认知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原始社会,就可以发现他们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禅让和阴谋。因为他们大概率只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不是后世的帝王,他们只是依靠较强的实力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他们的臣子都是有自己独立部落的首领,因此他们可能就是一种纯粹的结盟关系,不具有法定意义上的君臣关系。说的浅白一点,跟着你有肉吃,那么我们就承认你是首领,跟着你没好处,我们就可以推举另外的人来做联盟的领袖,或者我们就可以去跟着实力更强的其他部落首领。这也就是为什么《史记》里记载尧死后,已经摄政的舜先还政给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大家不去跟随或者不拥护丹朱,而是去跟随舜。同样在舜死后,禹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既然是部落联盟首领,那么也就不存在禅让的权力,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权力。本身实力强的时候,自然还能领导这个联盟,实力不够的时候,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自然就会抛弃你转而去跟随更强的部落。那么在这种转换中是否存在韩非子或者《竹书纪年》中记载的篡位阴谋杀戮呢?因为年代久远,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大概率也是不存在,因为当时的时代,生产力低下,所谓帝王或者部落联盟首领实质上能有效管理的地方是比较小的,既然大家都是黄帝的嫡系子孙,那么显然就是华夏部落共同的子民,篡权杀戮只会损耗自身部落的实力,所得也比较有限,毕竟阴谋杀戮换来的也不过是部落联盟的权力,不是后世帝王的至高无上的皇权。因此“篡权阴谋论”估计也是后世以帝王皇权为参照得出的结论。反倒是大禹时代的后期,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帝王的权力也开始形成,因此大禹处死防风氏和启的血腥夺权反而更可信。

综上,“禅让”也罢,“阴谋篡权”也罢,在当时不过是华夏部落联盟的内部权力转换,一方面都是在黄帝的嫡系子孙之间转换,另一方面因为他们都不是后世的帝王,也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大概率他们既不是禅让,也不需要杀戮篡权,当然为了增强之间部落的实力使用一些阴谋手段或者权术是极有可能的,毕竟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无关制度,无关生产力水平。

参考:《史记》、《易中天中华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