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 厚道 尚仁 出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尚硕教育论坛网址 明德 厚道 尚仁 出新

明德 厚道 尚仁 出新

2023-04-09 20: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庆祝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促进医学教育创新交流,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11月18-1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明德 厚道 尚仁 出新——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教育教学论坛”。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相关行业部门领导,北京大学及来自全国各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师生、管理者等183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论坛。

盛大开幕,主论坛聚焦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110年发展历程中,历代北医人深耕教育、不懈探索,在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学科体系发展、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长足发展。期待本次会议聚焦中国医学教育发展重点问题、总结经验、凝练思想、展望未来,共同推动学术创新交流,助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医学教育体系,要聚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在着力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填补医学教育结构性短板弱项、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再出发、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数字化变革、夯实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学主阵地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表示,现代医学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原点到健康为原点的重要转型,健康需要从关注个体转向关注人类,医学教育目标也需要从培养掌握临床医学、心系患者的“临床医生”转向培养掌握临床医学和群医学、胸怀天下的“医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范先群认为,新时代对医学人才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成长环境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使命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从使命宗旨、体系建设、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制度环境支撑等多方面呈现了北大医学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求索创新的医学卓越人才培养之路,展示北大医学百十年来代代相传的师者风范及北大医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未来,北大医学将加快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步伐,进一步发挥智库作用,持续引领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发展。

“大学之道,明德在先;北医之道,厚道为蕴;医学之道,尚仁为本;北大之道,出新为常”。主论坛报告深刻提出当前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及核心问题,展现了未来中国医学教育的宏伟蓝图。

厚道明德——新时代本科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11月18日下午举办的“厚道明德——新时代本科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聚焦新时代背景下本科医学教育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院士以“坚持‘四个面向’构建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题,介绍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现状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强调应加快构建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教育顶层设计,打造人才培养合力,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院士介绍了清华卓越学者型医师的培养背景和培养内涵,围绕精育模式、卓越品质、国际标准、清华风格展示了卓越学者型医师项目的独特性。

现代医学发展离不开基础医学的进步和人才培养,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罗建红指出,大健康背景下的医学模式发生重要转变,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围绕“多途径、重交叉、国际化”进行探索和实践。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主任王县成以“评价视角下的医学教育”为题,介绍了十八大以来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的全面进步,强调医学人才质量的有效评价应立德铸魂、整合赋能、评价提质,以医学教育高质量促进医师准入高水平。

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傅绥燕指出,跨学科学习对于人才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分析了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存在的困难,介绍北京大学近年来在跨学科教育、项目上的探索和实践。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以“中国医学教育发展与北大医学教育改革”为题,介绍中国临床专业认证制度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北大医学教学改革对全国本科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厚道百十载,踔厉创一流。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医学教育发展重点问题,分享国内医学教育实践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探讨中国特色医学教育实践改革路径,促进交流、启迪思想、凝聚共识,共同助力本科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厚道出新——新时代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论坛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大医学走过110年风雨历程,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迎来启新毓秀80周年的光辉时刻。

11月19日上午,厚道出新——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80周年暨新时代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论坛,旨在总结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80年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与教育界最强阵容共聚一堂,共商新时代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大计,引领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乔杰表示,北大医学作为研究生教育机制体制的先行者、引领者,在培养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人民、充满人文情怀的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性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为全国医学教育发挥了标杆示范作用。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要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做到强学科育人才、强队伍促平台、增内涵敢创新,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努力搭建促进我国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更高平台,充分利用北大医学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医院方面的综合优势,探索具有北大医学特色的人才培养范式。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高度评价北大医学在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改革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部署,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位置,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民健康守护者的神圣使命,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希望北大医学继续当好医学教育的排头兵,与全国高校一道,为构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中国范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以“德厚流光,砥砺常新”为题回顾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新时代十年来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举措、突出特色与主要成绩。十年来,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仁心仁术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坚持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牵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创新卓越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提升质量内涵为核心,完善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引领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要进一步扎根中国、面向世界、拥抱未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作出新的卓越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礼和结合自己接受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经历和开展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作了“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主题报告。通过讲述1964年进入北医药学系核酸化学研究室学习,1992年建设三家单位联合研究室平台,2000年后推动交叉学科化学生物学重大研究计划的故事,提出研究生导师要引导研究生认识学科前沿、分析学科发展,打造合作融合的研究机制,提供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才能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思维、开展真正的创新工作,以此培养大批高层次领军人才。

在“大师领航”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医学杰出校友、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聘正教授毛有东教授,与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生校长奖学金的北大医学研究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围绕“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家国情怀锤炼、探索面向未来的原始创新科研、开展临床问题牵引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等话题,他们寄语新时代北大医学研究生,深刻领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坚定传承百十北医的厚道精神,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资源,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潜心钻研、全面发展,不畏艰难、不懈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为让党放心、祖国放心、人民满意、堪当强国大任的新时代栋梁之材。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以“讲点老话,提问未来”为题,分享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切身体会与深度思考。他从自己与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三个小故事说起,为大家讲述了北医人如何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韩启德指出,北大医学在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领域中一直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希望今后继续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在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中勇于担当,作出更大的改革和贡献,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他希望广大医学研究生加强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积累,注重提升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淡泊名利,潜心向学。

为进一步凝聚专家智慧,发挥校友和老前辈作用,加快构建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聘请王松灵、张立平、沃唯礼等一批北大医学优秀研究生校友、医学教育战线和医药卫生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老前辈担任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战略咨询专家和校友顾问,邀请他们在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改革与发展方向等方面建言献策,共谋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举行了聘任仪式,韩启德、乔杰、段丽萍为专家和顾问代表颁发聘书。

德厚流光,百代弥新。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将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深化改革创新,在培养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奋力谱写新征程上领航医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厚道尚仁——需求与胜任力导向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

11月19日下午,“厚道尚仁——需求与胜任力导向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报告厅举办。

孙庆伟出席并致辞,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继续教育部部长张西峰、医学部人事处处长戴清等出席论坛,医学部继续教育处处长姜辉线上参加论坛。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上海市医师协会秘书长田红、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处副处长石菁菁、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处副处长杨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海潮教授作主题报告。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教学管理人员以及2021年度优秀带教老师和十佳住院医师们现场参加论坛。

 论坛由杨英和汪偌宁共同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全国同道共同探讨需求与胜任力导向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和展望,直播平台累计观看人次达51.6万。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代表北京大学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所特有的一个阶段,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必由之路,对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务人员、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10年来,北大医学始终秉承厚道精神,牢记医学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以引领中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为己任,努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要继承和发扬北大医学光荣传统,加快建设带有北大鲜明特点和强烈关怀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传承厚道精神,传递医学的温度。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指出,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德树人,培养医德高尚、胸怀天下的医生,努力建设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国化毕业后医学教育;要聚焦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质量建设,抓好制度落实,完善制度短板,提升质量监管水平,保持定力,坚韧前行,推动住培制度建设与质量建设再上新台阶。

上海市医师协会秘书长田红介绍了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和实施历程,就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从2013年开展专培试点至今,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已初具规模和初显成效,并深入探索和研究学科设置、考核方案以及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助力高质量医学人才成长。

北京市卫健委科技教育处副处长石菁菁表示,北京市重视住院医师培养,不断深化培训内容方面,在基地建设、师资培训、过程管理、待遇保障等方面持续突破,做好“住专一体化”培养衔接,完善药、技、防立体化培养体系,以首善标准推动首都毕业后教育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处副处长杨英回顾北大医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十年历程,着重介绍了2014年以来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所取得的成绩,诠释了需求导向和医教协同的北医特色。北大医学经过8年探索和实践,完成专科设置,制定了培训细则、考核方案和基地标准,强化与职称晋升和博士学位有序衔接的激励机制,建立起符合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和国际惯例的专科医师培训和评价体系,实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由“3+2”向“3+X”转变,实现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形成符合国情、以需求和胜任力为导向、医教协同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北大模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李海潮基于多年临床、教学经验,对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提出要充分利用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机遇,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调整评价方式,由“知识技能导向”向“胜任力导向转变;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管理和教学手段信息化;加强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从医学教育全程出发确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围绕人才培养制定医学院及附属教学医院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

会议表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2021年度十佳住院医师、优秀住院医师和优秀带教老师,石菁菁、戴清为“优秀带教老师”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

段丽萍指出,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师的必经阶段,与院校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紧密衔接,对于临床医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我国规范化的毕业后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如何提升均质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医教协同是解决医学教育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本质就是要加强医疗行业和医学教育各相关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医疗行业协会、医学院校及其附属教学医院、以及用人单位四方的协同联动。

本次论坛围绕需求与胜任力导向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需求,回顾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历程,探讨制度建设规划、区域布局,标准制定和质量监督以及作为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医学院校及附属教学医院的教育实践,展望新时代背景下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方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