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下落过程模型雏形的建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雨滴的变化过程的画 雨滴下落过程模型雏形的建立

雨滴下落过程模型雏形的建立

2024-07-10 22: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Bashforth F, Adams J C, 1883.An attempt to test the theories of capillary action by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and measured forms of drops of fluid[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0-413.

[本文引用: 1]

Dennis L, Johannes V, al et, 2011.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louds[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本文引用: 11]

Davies C N, 1945.

Definitive equations for the fluid resistance of spheres

[J].Proceedings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6 (2): 259-270.

[本文引用: 1]

Lenard P, 1904.

Ueber regen

[J].Meteorologische Zeitschrift, 21(2): 248-262.

[本文引用: 1]

Spilhaus A F, 1948.

Raindrop size, shape, and falling speed

[J].Journal of Meteorology, 5(1): 108-110.

[本文引用: 1]

Ulrike L, al et, 2016.An Introduction to Clouds[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14-244.

[本文引用: 3]

黄一民, 宋献方, 何清华, 等, 2018.

洞庭湖流域下落雨滴蒸发研究

[J].地理科学, 38(8): 1364-1369.

[本文引用: 1]

贾星灿, 牛生杰, 2008.

空中、 地面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

[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31(6): 865-870.

[本文引用: 1]

李其琛, 杜金林, 1964.

下落过程中雨滴谱和雨的雷达反射率的变化

[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3): 283-289.

[本文引用: 1]

刘雅君, 2001.

雨滴下落的收尾速度

[J].大学物理, 20(12): 45-46.

[本文引用: 1]

马宁堃, 刘黎平, 郑佳锋, 2019.

利用Ka波段毫米波雷达功率谱反演云降水大气垂直速度和雨滴谱分布研究

[J].高原气象, 38(2): 325-339.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8.00127.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8.00127      [本文引用: 1]

武威, 胡燕平, 2019.

沙颍河流域一次基于高分辨资料的降水相态分析

[J].高原气象, 38(5): 983-992.DOI: 10.7522/j.issn. 1000-0534.2018.00128.

DOI:10.7522/j.issn. 1000-0534.2018.00128      [本文引用: 1]

吴兑, 1991.

关于雨滴在云下蒸发的数值试验

[J].气象学报(1): 116-121.

[本文引用: 1]

朱乾根,林锦瑞, 寿绍文, 等, 2000.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 气象出版社, 320-400.

[本文引用: 1]

张宇, 牛生杰, 贾星灿, 2013.

雨滴下落过程谱分布演变的数值模拟

[J].大气科学学报, 36(6): 699-707.

[本文引用: 1]

1 1883 ... 在19世纪末国外有了对雨滴的早期研究, Bashforth et al(1883)从理论上分析了雨滴内部的流体静力学.之后, Lenard(1904)进行风洞试验, 指出雨滴变形的关键因素是内部应力和表面张力.Davies(1945)研究了降水粒子在低密度条件下的下落末速度.Spilhaus(1948)认为大雨滴的形变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 且雨滴的形状可以近似为椭球形.李其琛等(1964)对雨滴下落过程滴谱和雨的雷达反射率的变换研究, 得出雨滴从云底落至地面的过程中小雨滴由于蒸发变小, 而大雨滴则蒸发较慢.自20世纪80年代, 开始采用数值模式来研究雨滴的下落过程, 吴兑(1991)做了雨滴在云下蒸发的数值实验, 认为广州地区小雨滴(半径小于0.3 mm)明显不足的现象与蒸发过程有关.刘雅君(2001)从数学物理方法的角度对雨滴下落的末速度进行了研究, 认为落到地面的半径大于2 mm的雨滴是实际存在的, 半径为2.5 mm的雨滴的末速度约为11.2 m·s-1, 从2000 m的高空落到地面约需3 min.贾星灿等(2008)对宁夏地区的实测降水资料分析指出, 雨滴下落过程中, 大的雨滴蒸发明显.张宇等(2013)对雨滴下落过程的雨滴谱的数值模拟, 分析指出蒸发作用对小雨滴的耗散比大雨滴大.黄一民等(2018)对洞庭湖流域的下落雨滴蒸发的研究, 认为气温、 湿度及雨滴大小是影响下落雨滴蒸发的主要因子.武威等(2019)分析了2017年河南沙颍河流域的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的降水相态, 并用微波辐射计、 风廓线雷达等测得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对其进行了精细化分析, 提出了一系列雨雪转化的判据.马宁堃等(2019)用Ka波段毫米波雷达功率谱来反演雨滴谱的分布, 指出雨滴谱的反演对大气垂直速度十分敏感. ... 11 2011 ... 对于云滴凝结增长的研究, Maxwell理论是公认的经典理论.这个理论系统地探讨了在相对静止空气中单个云滴的质量增长过程, 也即凝结过程, 揭示了云滴的增长与其所处的相对湿度场、 温度场和气压场有明显的关系(Dennis et al, 2011).在分析了质量增长定律后, 发现要研究雨滴的蒸发过程, 实际上只是相对湿度场从饱和状态到干燥的一个过程, 雨滴的质量也会随之不断减少, 现在仅是对质量增长律的逆用. ...

... Dennis et al(2011)认为, 对于单个云滴的凝结增长过程, 首先云滴经历质量输送过程, 即水汽通过扩散不断地从环境空气中输送到云滴表面, 在此过程中由Fick第一定律引入扩散系数Dv.然后云滴经历表面过程, 即水汽发生相变有潜热的释放, 加热云滴和附近的空气从而建立起温度梯度, 同时水汽沉积到云滴表面建立浓度梯度驱动扩散.最后云滴经历能量输送过程, 即水汽相变潜热释放后, 这部分能量传导到远离云滴的空间, 借助Fourier第一热传导定律引入热传导系数kT.在整合了这三个过程后得到最终的质量增长定律, 即: ...

... 本文着重对直径D大于1 μm的雨滴进行讨论, 将雨滴直径分为三个区域, 即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