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千古阳谋”,真的不可破解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说阳谋高手第二部 历史上那些“千古阳谋”,真的不可破解吗?

历史上那些“千古阳谋”,真的不可破解吗?

2023-12-15 0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前我们聊过鬼谷子的谋略之术,大家都比较感兴趣,在历史上那些尔虞我诈的惊险故事里,谋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推动着历史的走向。通常,人们一般都把“谋略”等同于“阴谋”,甚至在很多人印象中会觉得:人类的历史充满的都是阴谋和算计。其实,谋略,并不是只有阴谋诡计,还有光明正大的阳谋。

所谓阳谋,就是相对于阴险狡诈隐蔽的算计而言,它是堂堂正正地公开实施自己的谋略,对手也知道你设了这样一个局,但是又不得不进入到这个局当中去,所以,从谋略的等级来说,阳谋显然要远高于阴谋,它实施的难度,也比阴谋的难度要大。

古人谋略

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阳谋,有三大阳谋之说,也有四大阳谋之说,大家要是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内容,比如什么“史上三大阳谋至今无人能解”、又或者“明知是坑不得不跳”之类的标题,那么,这些所谓的阳谋,真的有那么厉害,不可破解吗?

历史上著名的阳谋,主要有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推恩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甚至还有人把东晋时期王猛的“金刀计”列入其中,并把它奉为阳谋之首,对此我只能呵呵一笑,像金刀计这种以陷害为目的的毒计都可以被说成是历史上的阳谋之首,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话不多说,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历史上的这些所谓阳谋,是不是真的不可破解呢?答案是:只要是“计”,就一定可以破解!那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阳谋都成功了呢?

古人谋略

其实很简单,计谋的运用和实施,都必然要齐聚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外部条件,然后因势利导随势而动,那么身处局中的人就会当局者迷不知如何破解,实施计谋的人自然可以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而我们今天说破解阳谋,是站在俯瞰历史和旁观者清的角度来做分析,自然可以从中抽丝剥茧找出破绽,相当于事后诸葛亮,但这种破解也是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

今天咱们就挑一个传说中不可破解的“千古阳谋”来进行破解,看看这些阳谋是不是真有那么厉害。

二桃杀三士,是非常有名的阳谋之一,但是说实话,我觉得把它归入阳谋还是有点勉强,因为“二桃杀三士”,从它的目的来看,并不是那样光明正大。先来简单说一下这个故事:

古人谋略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大勇士都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平时有点骄傲,就连见到齐国国相晏子的时候也经常不起身行礼,所以得罪了晏子。而齐国国君,也害怕他们功高盖主,于是齐国国相晏子就设了这样一个局,他在齐国的国宴上准备了两个桃子,由齐国国君赏赐给三位勇士。

桃子只有两个,勇士却有三个,要怎么分呢?晏子提议就按功劳大小来分。于是三位勇士轮流陈述自己的功劳,前面两位说完自己的功绩后,国君每人赏赐了他们一个,轮到第三个勇士讲述自己的功绩时,桃子已经没有了,国君说:唉,你的功绩最大,可惜说得有点晚,桃子已经没有了。

古人谋略

听完国君的话,最后这个勇士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却得不到赏赐,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当众自刎,而前面两位得到赏赐的勇士也觉得非常愧疚,再加上他们情同手足不愿苟活,于是也跟着拔剑自刎,就这样,晏子只不过用了两个桃子,就帮齐国国君解决了心头的顾虑,不但除掉了三位勇士,还不用背负任何骂名。

二桃杀三士的这个计谋,要如何破解呢?换了今天我们是这三位勇士,恐怕都不会蠢到用自刎的方式来争这个桃子,只需要其中有一个发挥一丁点的谦让精神,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当时,齐国的风气就是声誉比生命重要,晏子利用了这一点、才有机会实施这个计谋。

古人谋略

但是,晏子的这个计谋我并不认为是阳谋,而是一条毒计,因为那三位勇士并没有做错什么,反而是齐国的功臣,只不过因为得罪了晏子,就被他施以毒计,所以我认为“二桃杀三士”这条计谋,至少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所为。

千古阳谋“二桃杀三士”,其实根本没那么厉害,也并非不可破解,其中有任何一人表示谦让,也就可以完美破解这个局,历史上还有其他很多著名的阳谋,以后有空我们再慢慢逐一来破解,大家也可以聊聊其他的破解思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