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 Air2 有哪些优缺点?是否值得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米无线耳机air2s支持弹窗的手机型号 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 Air2 有哪些优缺点?是否值得买?

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 Air2 有哪些优缺点?是否值得买?

2023-04-04 06: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9.6.1

现在无论如何都不推荐大家购买Air2,Air2s支持了低延迟协议,进步很大。

2019.4.6

小米蓝牙耳机air2s即将4.9开售,会第一时间入手在我的专栏发出测评报告。

敬请期待~

2020.3.8我又来更新了经过这半年的时间,我们来谈谈小米Air2的一些变化。1、更多的机型已经支持了LHDC模式。2、耳机的设置界面更加完善,已经允许用户自行定制耳机的姓名。

设置界面更加完善 支持个性化定制耳机名字

10.12更新

更新一个跑步测试视频

小米无线蓝牙耳机AIR 2运动视频https://www.zhihu.com/video/1166268523264479232

29号更新第三次 测评来啦

这次拿到AIR2的过程实在曲折吗,就不再多说了,倒不是因为买不到,是圆通出了问题。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小米的AIR1其实是一个很失败的产品,不仅买不到,而且各方面都很差劲,基本达到了不能用的地步,那么这次这个第二代如何?能否一战?我们从

1、连接速度

2、连接稳定性

3、音质

4、延迟四个方面来说。

主要对比对象是索尼的WF-SP900 售价1000左右,以及苹果的Air pods。

包装盒依然延续了1代的风格,但是需要注意研发方从一代的耳一号声学科技变成了万魔,可能是第一代做的太垃圾所以交给了一直做耳机的万魔来做,从这个方面来说还是不错的。

包装盒内容也非常简洁,一个充电盒,两个耳机,说明书,充电线,质保卡,老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和索尼的WF-SP900对比,代表了两种真无线耳机的风格胖圆和麻利瘦,至于哪个好看,见仁见智,有人疯狂喜欢Air pods和小米这种高尔夫球杆式,有人喜欢索尼这种胖胖的,各位看官自行感受。

1 连接速度

这次Air2在MIUI上加入了弹窗动画,不得不说是一个不错的进步,虽然是免不了被人说模仿苹果,但是这种仪式感不论如何都是无形提升了使用体验的。通过一组动图来感受一下连接速度,要我说就是非常非常快!

可以看到在打开盖子的后一秒左右系统就已经弹窗,对的上这次广告上的针对MIUI深度优化,并且第一次的配对也不需要像传统蓝牙那样进入蓝牙界面,直接按照弹窗提示就可以很快速的完成。而且这次弹窗的完成度还是非常高的,动画不论是帧率还是建模的精细程度都是和Air pods不相上下的,再通过一个GIF来近距离感受一下动画,还有弹窗显示的电量信息.

不仅是初次连接速度快,在后续的连接速度上,一直保持一个很稳定的水平,基本上做到了开盖就连上,这点和Air pods不相上下,比一代进步很大,比索尼的更是碾压式胜利。注意弹窗只是在最新版的MIUI上才有,稳定版会在后期逐渐更新,所以拿到手如果没有动画也别着急,同样用在非MIUI手机上也是不可能有动画的.

2、连接及佩戴稳定性

这次Air 2支持了蓝牙5.0,在协议格式上除了SBC和AAC还支持了LHDC,这对于提升稳定性是由一定帮助的。其实不仅是稳定性,音质和延迟也跟协议息息相关,我们一点点说来。

稳定性上比1代进步很大,正常的步行出街,基本上没有断连的现象,也没有左右耳失声的情况出现,在运动的状态下,稳定性尚可,偶尔断一下,可以接受。相比于Air pods 还是有一些差距,如果Air pods是100分,那么小米的Air2可以做到80分。

佩戴稳定性上不错,慢跑也没有太大问题.

3、音质及降噪

我本身是音乐专业出生,所以对音质还是比较敏感的。这次Air2支持了LHDC,注意不是索尼的LDAC,而是由华为主导的一种蓝牙音频传输协议,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华为牛逼。LHDC和LDAC类似,都是高比特率传输,以做到音质的提升,BUT

现在小米的设备里好像只有9Pro支持LHDC协议,我手上最新基于Android10的小米9在连接状态下用的是AAC,好像持LHDC协议 额··········

好吧,那我进入开发者选项,看看是不是手动可以调出来,然而·····

看来小米9现在确实不支持,不过我查了相关资料,小米9采用的蓝牙芯片是可以通过升级支持LHDC的,那我们拭目以待~所以这次测试音质是以ACC为标准。

为了验证9Pro是否支持,我跑到小米之家打开了展示机的开发者选项,一看果不其然

那么没关系,反正Air pods和索尼WF也是走的AAC,公平对比一下喽~

从低频上来说,小米蓝牙耳机Air2低频弹性不错,但是下潜深度稍有不足,没有索尼的WF好,和AIR pods伯仲之间。

中频听感不错,清晰,声音又较强的质感,这一点三个耳机持平。

高频部分Air2稍稍有些乏力,和索尼在一个水平线,比Air pods稍差。

解析力上听流行歌没有什么问题,传统乐队三大件解析出来没有大问题,但是乐器编制一旦大了,就会有些糊了,不过价格和受众放在这里,流行歌能做好我觉得已经符合它定位要求了。

同时我还对比了支持LDAC的索尼1000XM3,因为耳机形式上的差别,声场上就不说了。单从音乐的质量上来说,LDAC确实比AAC好不少,所以LHDC的支持是个好事情,但是手机设备的支持还是的快速跟上呀。综上所述,音质这一块,当你看到399的价格,我会由衷说一句真香!基本满足了流行音乐的需求,当然指的不是那种玩大编制乐队的流行音乐,所以音质这一块比一代有提升,超出了这个价位的同价位耳机,看来万魔还是有些实力的~

说完音质来说说降噪2代去除了1代的主动降噪(不过1代那个也基本上没用),算是好事情,毕竟更省电了,啊哈哈~在被动降噪上,和Air pods一个水平,毕竟设计相仿,吵闹环境下需要适当提升音量哦~这里不得不在吹一波索尼WF-sp900的被动降噪,牛逼的不行,虽然没有QC30及XM3一众头戴主动降噪效果好,但是比一代降噪豆不差,戴上后可以隔绝很大一部分的外界噪音.在吵闹的马路上,戴上之后可以把噪音降到小路的水平,而且在软件上还可以打开索尼独家的环境声控制,en,索尼大法还是有点东西的~

4、延迟

延迟这一块一直是真无线蓝牙耳机的一个痛点,Air pods一直是一枝独秀~Air2 在AAC模式下的延迟,对比1代有进步,但是依然和索尼及苹果有差距。看电影电视剧在语速快的地方会有些对不上口型,但问题不严重,不仔细注意基本察觉不了。玩游戏,暂时还是算了,就不说QQ飞车和吃鸡了,明日方舟这种游戏的延迟都会让人很难受,延迟基本在100MS以上,咳咳,还需要努力呀~

那LHDC下会不会好一些呢~我又跑到小米之家看了一下9PRO的开发者选项

可以看到在LHDC模式下提供了三种延迟方案选择,低延迟在50M-100MS,额,怎么说呢这个延迟玩游戏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想要做到比较不错的游戏体验,延迟需要在20MS-30MS,这个50-100,说明延迟会在这个范围内随机,当然看电影会比AAC好很多,但是游戏吗,咳咳·····

这一代延迟上是有一定进步,但并不如连接速度及音质进步那么明显,基本上是三款耳机中垫底的位置,所以如果买来主要玩游戏的话,我并是很推荐。

5、聊聊其它的

这次支持了小爱同学的语音唤醒,非常不错,灵敏度非常高,嘈杂环境下唤醒几率也很不错.在支持小爱同学的基础上,还支持了热语音操控.什么是热语音?就是你不需要喊一声小爱同学,可以直接说出下一首,上一首,暂停等操作指令,耳机会快速响应,这一点上还是非常好的,大大提升了语音操控的可用性,当然也带来了被别人当傻瓜的风险.

左右耳机的触控板可以在手机上进行设置具体功能,但必须有一个用于双击唤醒小爱同学,这就让这个触控板有些鸡肋了吗,既然语音唤醒做的不错我觉得完全可以考虑把这个限制去除掉.

通话质量上没有问题,比1代有进步,通话对方可以听的非常清楚.

续航相对于1代有了升级,单机升级1小时,整体带盒子升级了4个小时,分别是4小时和14小时.具体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做详细测试,回头做了在添进来.

最后放一张表格,让大家可以更清楚的对比一下小米Air2的表现~

这次的小米蓝牙耳机AIR 2,除了延迟依然不如人意,在连接速度稳定性及音质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如果你使用的MIUI或小米手机,因为小爱及MIUI的深度定制,体验会非常好如果你是个重度游戏患者,不推荐,延迟劝退.如果你只是拿来听听歌曲,看看电视剧,小米蓝牙耳机Air2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以及给你超出这个价格的体验~以上,后续我还会不断更新使用体验,还会写一些我的看法~Over 小米做真无线蓝牙耳机的路还很长,期待第三代可以搞定延迟的问题~!

29号更新第二次

耳机已经拿到手了,正在做测试。

预计晚上会上具体测试内容,大家记得来看。

29号更新第一次

把网上的退了,今天去实体店买了,一会出发

28号更新第二次,辣鸡圆通,一天物流信息都没动。早上8点就到我这个城市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都感觉是不是丢件了。

本来想着今天就可以把测评做完,对不住大家了。明天早上如果还不动的话,我就去店里买一个,然后给大家一个测评。别的领域我不敢说,蓝牙耳机这一块我还是有一定知识储备。

28号更新第一次 ,圆通快递太慢了,不然我早上应该能拿到,按照这个速度,估计得下午才能拿到。

顺便说一下我主要关注点:1.音质 2.连接速度 3.连接稳定性 4.延迟

27号刚刚购买,等明天到货了来测评一下。

手上有索尼的WF-SP900和1000Xm3以及Airpods

到时候来对比一下在更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