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分析 一、行业背景二、行业壁垒三、公司介绍四、商业模式五、竞争格局六、公司优势七、未来盈利因素八、风险九、财务十、总结一、行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米公司创始人有哪些 小米集团分析 一、行业背景二、行业壁垒三、公司介绍四、商业模式五、竞争格局六、公司优势七、未来盈利因素八、风险九、财务十、总结一、行业... 

小米集团分析 一、行业背景二、行业壁垒三、公司介绍四、商业模式五、竞争格局六、公司优势七、未来盈利因素八、风险九、财务十、总结一、行业... 

2023-08-31 0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Zhong-梓健,(https://xueqiu.com/4041665390/178683306)

一、行业背景

二、行业壁垒

三、公司介绍

四、商业模式

五、竞争格局

六、公司优势

七、未来盈利因素

八、风险

九、财务

十、总结

一、行业背景

2009年触摸屏技术发生飞跃性的突破,手机开始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发展,至今手机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第一梯队:苹果、三星、华为,第二梯队:小米、OPPO、vivo。目前手机创新有限,发布的新品无非围绕芯片处理、高速存储、相机技术、屏幕显示、散热效率、电池大小、快充速度、外观材质、操作系统上进行微幅调整。

二、行业壁垒

智能手机、消费级物联网、互联网服务及新零售行业,这些行业竞争激烈,且进入门槛极高。由于制造有竞争力的智能手机需要进行研发及设计原型,有关前期成本高昂,故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门槛较高。领先智能手机公司拥有稳固的地位、市场品牌认可度高、稳定的供应链及成熟的分销渠道,新市场参与者不大可能与其竞争并获得巨大市场份额。市场参与者需要达到庞大的规模,方可实现经营杠杆并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手机行业十分依赖上游供应商,芯片半导体,操作系统、屏幕、电池、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等。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将可以大幅提升盈利水平。如第一梯队:苹果芯片、系统都是自研,三星除了系统外具有手机全产业链优势,华为芯片自研。第二梯队:软硬件都依赖于供应商供应。

三、公司介绍

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8个联合创始人都是消费电子设备狂热的“发烧友”。一句朗朗上口的slogan——“为发烧而生”点燃了用户狂热的追捧。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小米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他们认为高质量且精心设计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应被全世界轻易享用。为此小米始终追求创新、质量、设计、用户体验与效率提升,致力于以厚道的价格持续提供最佳科技产品和服务。从2018年开始,每年小米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 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都将回馈给用户。

2019年确定了多品牌策略,明确了「5G+AI+IoT下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战略方向。

2021年3月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四、商业模式

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创新和效率是小米的根基。硬件是重要的用户入口,但并不利润的主要来源。小米公司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小米模式称为“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硬件:提供一系列自主或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开发的硬件产品。将产品定位在广大用户可接受的价位,以确保广泛的接受程度及高留存水平。

新零售:高效的全渠道新零售分销平台是增长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在高效运营的同时扩展用户覆盖范围并增强用户体验。

互联网服务:通过极致性价比出售智能硬件产品,顺理成章吸纳庞大的用户而赚取保守的利润。

五、竞争格局

手机:

IDC全球手机跟踪报告 CR5为71.1手机厂商集中。但根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CR5为76,华为消失了。主要是受美国制裁影响没芯了,份额迅速被其他厂商瓜分。小米应该乘胜追击占领更多份额。

 AIOT:

2020年财报数据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为3.25亿台。小米IOT主要是toC业务。

对手涂鸦科技2020年底连接的AIoT设备数量为2.043亿台。连接品牌、OEM厂商、开发者、连锁零售商,提供从技术到营销渠道的赋能,主要是toB业务。

而华为的全屋智能以智能主机为中央控制系统,可扩展鸿蒙生态配套,做的是全屋IOT集成方案。同时做toB,toC业务。华为可用于AIoT业务的武器主要有三个,分别是通信技术、芯片设计能力、鸿蒙OS。

无论是通信技术、芯片设计、生态系统小米都有不小差距。且小米、涂鸦局限在单品或局部组合智能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全屋智能仍然有很远的距离。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于从全屋视角出发,一方面从底层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了连接和控制两大关键问题;另一方面,这项方案对技术要求极高,芯片、系统以及标准都是华为自研或自建。华为全屋智能更能和地产、装修联系紧密、有机融入,是一个更为完善的系统性方案。

智能电动汽车:

造车新势力除了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外,陆陆续续还有很多企业参加竞争:华人运通、石头科技、北汽蓝谷、大疆、恒大、滴滴、百度,当然还有与华为合作开发的老车企:北汽、广汽、长安。

真正做到L5级别的无人驾驶核心技术有:无人驾驶系统、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高清地图、5G通信、本地算力、V2X、轮毂电机。

无人驾驶系统做的比较好有:特斯拉、小鹏、华为

雷达与通信做的比较好有:华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

传动结构做的比较好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

六、公司优势

1.小米是一家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2019年底研发人员8874名,占公司总雇员48.8%。2021年小米计划扩招5000名工程师。

2. 是一家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米粉”的热情的用户不但遍及全球、数量巨大。热心米粉进行的口碑营销,帮助了我们持续降低推广成本,并积极参与我们产品的开发和改进。

3. 铁人三项商业模式: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由三个紧密相连且相互协同的支柱构成。通过高效率的新零售渠道以厚道的价格向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性能和精心设计的爆款产品。通过联网服务,我们密切地与使用我们平台的用户互动,从而增加用户黏性,带来新的变现机会。

4. 创新和设计: 持续探究将科技创新与设计美学融入产品。小米已经形成自己的经典设计风格「Mi Look」,并得到用户广泛认可。

5. 极致的效率:致力于降低运营成本,并同时把效率提升产生的价值回馈给我们的用户。

6.横向扩品,丰富的生态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通过团队赋能 、品牌赋能 、资本赋能 、渠道赋能与技术赋能,助力企业成长和发展,推动小米生态链合作企业持续成长。

7. 全球拓展:全球进行业务扩展,能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8. 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庞大的用户群体所生成的大量独特的消费和行为数据,为我们带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优势。利用对用户个性化需求和喜好的了解,提供定制的推荐并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变现能力。

9. 小米智能工厂:「黑灯无人工厂」全自动生产线年产百万手机,「实验室」承担小米突破性新产品预研,「研发基地」智能设备研发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提升制造水平与效率。

10.同股不同权:公司同股不同权,创始团队掌握话语权。A股1股10票,B股1股1票,雷军拥有 55.7%的投票权,可决定普通事项;雷军和林斌共同拥有 85.7%的投票权,可决定重大事项。

七、未来盈利因素

1. 产品受欢迎程度

2. 互联网服务收入的增长

3. 开拓及渗透国际市场

4. 战略投资

5. 供应链成本管理

6. 投資人力資源、技術及基礎設施

7. 推廣及品牌宣傳

8. 營運資金管理

9. 土地使用權及辦公大樓的資本開支

10. 重大會計政策及估計

11. 收入確認

12. 產品銷售

八、风险

1.日新月异产品竞争力:全球市场剧烈竞争,有关市场特征是价格竞争激烈、频繁推陈出新、产品生命周期短、行业标准不断演变、产品价格及性能特征持续完善、竞争对手迅速采用改良的技术及产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且喜好不一。能否成功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不断于市场上及时推出创新产品、服务及技术。且技术发展过快导致无形资产减值风险。

2. 有效管理增长或执行策略的能力:由于国际扩张与增加产品及服务种类,必须与更多合作伙伴高效合作,并维持及巩固与现有及新合作伙伴的共赢关系。

3. 未能扩大或维持用户群,参与度不再提升或下降:未必能及时开发及推出全新或升级产品及服务,无法及时更新现有技术或开发新技术,竞争对手推出更佳的产品或服务,用户基数不再增长。

4. 手机业务占比过高,未能维持增长趋势的能力

5. 无法挽留现有客户或吸引新客户:广告客户发现更好的平台、更符合客户目标的广告服务,我们或会流失广告客户。第三方使用若干技术屏蔽广告我们平台投放的广告,不利于我们的经营业绩。品牌广告客户通常透过不同的第三方广告公司与我们订立广告协议。因此倚赖第三方广告公司向品牌广告客户进行销售及收取款项。

6. 国际营运风险:国际经济地缘政治不稳、劳工状况、税金、税项及其他成本增加,汇率波动。

7. 知识产权:过渡依賴第三方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争议的若干知识产权索偿,知识产权盗用有损我们的业务及竞争地位。

8. 存货风险:跌价、滞销、库存

9. 核心原材料及组件供应及定价风险:芯片、系统等

九、财务

营运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

回报能力分析

十、总结

小米创办之初,就有一个宏大的理想:要改变商业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效率的提升来自于运营成本,尤其是交付产品给用户时的交易成本的极大降低,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得商品既好又便宜得以实现,造就了用户信任的基础。

小米在同类产品中为何能以足够低的价格交付到用手中?答案在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传统的商业模式需要层层分销,而小米成立之初直接把分销商干掉了,通过互联网卖手机,所以能以同样性能的手机以一般价格出售。别人是高价低配而小米是高配低价,牺牲硬件利润获取关键的市场份额,再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获取适当的回报。

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使得小米的获客成本比同行低。创建初期成功营造“饥饿营销+米粉文化+低价战略”模式。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小米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米粉”的热情的用户不但遍及全球、数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诚于我们的品牌、并积极参与产品的开发和改进。一个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的愿景都在驱动著小米公司努力创新,不断追求极致的产品和效率,成就了一个不断缔造成长奇迹的小米。

智能手机发展之初频繁换机潮是因为硬件跟不上软件的运行速度,近年来硬件工艺、手机质量、手机处理速度大幅提升,一台中高端手机最少可以用3~5年,换机频率就没这么频繁了。

而手机的核心部件是芯片和系统小米是不具备的,也没有像三星一样全产业链的优势。所以无论小米,VIVO还是OPPO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能在软硬件上做功能和性能提升和升级,在硬件这块又依赖于上游厂商技术的更新。所以小米商业模式与别人不同,低价卖硬件获取巨大的用户流量再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这就依赖于小米公司不断的出“新款爆款”。所以小米为什么不想其他手机厂商一样只做手机,而要在AIOT领域ALLIN不断扩展“1+4+X”战略,同时扶持自己的生态链。因为手机已是红海,而IOT是蓝海。

扶持生态链企业手段主要是把控白牌产品的质量以及设计,严格遵循小米品牌一贯秉承的产品设计及质量标准。利用小米在供应链、工业设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我们持续赋能生态链公司,加速他们的成长。然后贴上小米的牌子,用小米的自身品牌流量灌给生态链企业,在小米之家,小米商城,有品商城、全网电商上进行销售。这样极大降低生态链企业对产品的推广,只要爆款一出不但加深用户对小米品牌的印象同时又获取了新的IOT用户。因为生态链企业除了自己的APP控制硬件,米家APP也可以连接生态链企业的硬件产品进行控制。米粥雷(雷军)为什么要将建设全球化开放生态,因为小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智能硬件是人与需求的连接点,通过这个点,大数据可以上传到云端。而当连入的人和物越多,大数据的价值也就越大。通过这些智能硬件,小米不仅可以定向销售商品,也可以向消费者推销服务。此时,智能硬件就变成了一个精准渠道。智能硬件实际上是一个离人更近的电商渠道,就如互联网商业模式中高频可以打败低频,离人近的也可以打败离人远的。IOT智能硬件可以通过数据的获取变得比消费者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但IOT有两个强大的对手华为与涂鸦。

再来看看对于小米踏进造车领域对不对?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是他的核心业务IOT的一部分。只要是核心业务部分都要进入,单靠投资是建立不出自己的护城河的。首先造车如果小米还是延续过去堆料的思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还做低端的性价比,那么造车会变得非常艰难。

从给社会创造价值的角度上看“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这是很好的,但是从生意角度上看小米的商业模式太脆弱了。去掉中间商小米把渠道商的钱给省了,同样的也把渠道商的风险承担了(小米之家)。无论是手机还是家电竞争都相当激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不断的推旧出新,不断有爆款出售。产品销量出现问题,公司面临停滞。流量变现与硬件设备保有量正相关,是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的推动力。雷军自己也说过:小米的巨大创新在于它找到了一个商业模式,解决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这个难题是什么?是小米希望把所有硬件都做到最好,同时希望卖一半的价钱。其实这个事情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好的东西它的成本必然高,你却只要卖别人一半的价钱,你的公司怎么生存?雷军理解的性价比是:性价比不是便宜,是同等性能价格最好,同等价钱东西最好。而有多少人误解了小米的性价比。小米用「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来建立自己的品牌,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用户的习惯,贵了就不香,提价就不买,有多少用户是冲着价格去的?

如何推出爆款产品?需要不断的投入研发,但小米挣的极其少2018,2019年硬件综合利润率都小于1%。挣得少就意味投入少,难以招聘更多的人才与做更多的研发。再看看我们的华为,都是科技公司但不在一个级别。反观华为为何强大,就是不断的高投入高研发来建立企业自身过硬本领:5G、芯片、系统、激光雷达。

 $小米集团-W(01810)$    $蔚来(NIO)$    $小鹏汽车(XPEV)$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