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共度,大千入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米11u屏幕是什么屏幕 追光共度,大千入镜

追光共度,大千入镜

2023-06-07 14: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正如我在之前的回答里所说的,在小米11U发布之后我其实并没有多少迷惘,因为我知道小米会和徕卡进行深度合作,这种合作的所展现的效果就是我们在小米12SU上所看到的一切:令人沉醉的色彩和震撼人心的光影一起塑造的氛围感,让照片凌驾于记录本身,成为一篇故事、一段历史、一项珍藏。小米12SU完美地重塑了移动影像的色彩和氛围,这一点直到现在也并无其他手机能够实现,这是让我感到颇为惊异的。小米12SU对于小米影像而言,无疑是从0跨越到1,这么大的突变式的进步,就来自于小米和徕卡合作后的这短短一年时间。尽管我还是认为小米为12SU起的Slogan可能会有更好的选择,但坚持选“忘情一刻 真徕卡”这个Slogan从小米的角度看应该还是有一定的非明确指定比较的。

话虽如此,但12SU发布之后我一度陷入了迷惘和惆怅,似乎确实没什么太多路能走了。论堆料,一寸底作为主摄几乎已经是手机在横向截面上所能接受的极限,在纵向上,23mm的一寸底等效焦距所需的物理焦距也近乎8.7mm,潜望镜的厚度也同样惊人,更厚的机身和重量对大家手指都指向巨大的压力。我们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很大一部分:要按下快门就获得一张影调非凡的照片,现在只需要稍微构图就能获得,对于厂商来说到底还能在什么地方继续进步?

在发布会预热前后我们终于能知道小米的回应了:谁说前面没有路了?当然是有的!我们仍然有更高的追求。

我们追求全焦段的像素一致、全焦段大光圈(主摄搭载可变光圈技术)、全焦段抓拍、全焦段夜景、全焦段徕卡Summicron镜头,我们还要多摄系统色调一致、全像素相位对焦、全低噪声读取和全超高动态范围。

为此,小米设计了全新的边框结构,从华星光电定制了最先进C7基材的顶级国产OLED屏幕,更新了高通骁龙8G2三件套和环形冷泵散热技术(首次在手机上搭载特斯拉阀)。除开这些给手机本体的更新,还特意准备了摄影师套件(科技纳米皮保护壳、无线摄影手柄、67mm滤镜转接环、镜头盖和手机挂绳。手柄在物理上拓展了快门按键和变焦拨轮,有和专业相机相同的快门按键半按自动对焦、全按拍照、长按连拍功能,在握持和体验上完全以相机为基准,对于有更高摄影需求的用户而言提供了更多的可玩性。

配合全焦段8K视频、14bit Ultra raw和10bit log这些颇为专业的往往出现在专业级的全画幅相机上或是摄影机上的功能(借由Adobe等专业厂商来实现),上述的软硬结合在我一个摄影爱好者看来已经将13Ultra这台机器剥离了作为手机这样移动设备的范畴,将它真正变成了一台准专业设备。

而恰恰是在四月末五月初,我拿到了这台全新的小米13Ultra。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简单上手,来给大家讲讲我心目中这台手机的真实感受。

外观和结构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个边框,这不过是这两年稀松平常的直角框,以小米的形式做了一个倒角,直到大家发现这个边框好像并不是我们所想的这么简单。

从小米的角度来看,为了确保足够的散热面积和后盖凸起的协调,普通的细腰线边框可以直接pass,这点热交换空间对于旗舰机来说实在是捉襟见肘了。但正面是一块曲面屏,基本上也把做直角边框的可能给否了。

如何解决足够问题,小米提供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思路。通过类直角边框增加侧面的热交换面积,同时左右两面侧收到后方做一个金属包覆,在斜面上代替了素皮。仅从边框来看,这是个相当巧妙的设计,解决了散热和凸起的两难困局,同时结构得到了加强,机身会更牢固。

当蒙上小米宣称的第二代硅质科技纳米皮,配合金圈的相机Deco,小味挠一下就上来了。小米自己的说法是这个设计借鉴了徕卡相机经典的三段式结构:顶盖、蒙皮和底座(M机基本上都为黄铜材质)。

不得不说,白色的小米13U就观感和我那只白色的徕卡Q还真是颇为相近。

当然,它在手机那边能找到一个更接近的亲戚:松下CM1:类似的腰线设计,一样的徕卡认证一寸底。当然了,考虑到松下和徕卡不得不说的那点关系(徕卡委托松下帮忙制作过一些镜头和相机),他们之间很像在情理上也并非说不通。

对比小米12SU,你可以发现小米12SU的基台设计反而更像哈苏,而小米13U倒像货真价实的徕卡。取消了基台的小米13U通过素皮的隆起来过渡从电池区域到主板/相机Deco区域较为明显的高低差。

至于小米本次搭载的第二代硅质科技纳米皮,个人感觉在质感和触感上和一代来去不大。我的一代当主力机使用到现在也并无发生什么类似人造蛋白皮的氧化发裂或是掉皮的情况,相比PU还是很值得信赖的。

相机Deco则仍是整个背面最吸睛的区块,除开上述提到的金圈外,高低错落分布了四颗镜头,接力覆盖了12-120mm。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前代12SU,本代替换了从10U开始的IMX586潜望镜和从11U开始的IMX586超广角并变之以IMX858,并把12SU上倒缩的13mm超广角通过镜头设计重新变回了12mm。加上本次新增的75mm中长焦人像镜头和全系改进的大光圈设计,真正完美匹配了Deco上的金色铭文:LEICA VARIO SUMMICRON 1:1.8-3.0/12-120 ASPH。

总得来说,这次的外观尽管在审美上见仁见智,但从设计理念、工艺结构和统筹结果来说还是得到了相当的平衡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台相机手机本身的绝大多数硬件配置已经被基础物理所限制住了,优化结构更换材料当然是有意义的,但依然受限于物理法则。如果你认为这台手机比较厚重或是不太能接受这样明显的凸起结构,那么小米13Pro仍是更适合大部分用户旗舰需求的手机。

屏幕和色彩

从小米10U开始,小米首次尝试在旗舰机型上搭载国产OLED,这次的小米13U也用上了华星光电最新C7基材的旗舰OLED屏幕。从小米自己的口径上来看,选择国产屏幕的目的是为了规避以后可能存在的未知供应风险,用我们通俗一点的话:鸡蛋不应该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红米Pro的初次亮相,到小米10U的初露锋芒,再到13U的集大成,国产屏幕的进步有目共睹。

本次选用C7基材的小米13Ultra的这块屏幕,方方面面都堪称顶级。全局激发峰值1300nit,局部峰值2600nit,如果还算上高亮度DC和低亮度PWM调光,那整体素质确实是追上甚至部分超越了三星目前最优秀的E6和M12基材,更何况还有12bit色深、覆盖全p3色域的专业原色屏都无疑证明了小米和华星光电联合定义的这块2K OLED屏幕的优秀之处。

测试前多说两句,小米本次在屏幕上做得最大的一个改动就是将这次发布的三个重要的新品:小米13U、小米平板6系列和小米大师电视86MiniLED统一选用了CIE2015作为色彩曲线标准。有别于CIE1931和1967,在色度坐标和基础色温上都做了调整。基于这样的改动,小米13U和小米平板6系列的默认色彩风格都变成了专业原色。

所谓专业原色,在系统层面的体现不如叫全局自适应原色,即根据APP的适配与否自动选择色域并对应校正后的色准。比如说在相册里自适应到P3色域,在桌面或是浏览器就自适应sRGB色域,但因为色彩规范进行了调整,并非标准D65。尽管如此,这仍然是目前安卓生态里能做到跨平台最准确的原色屏。

简单对屏幕进行测试(因为默认浏览器本次在专业原色下映射了sRGB,因此就这单一选项进行分析,由于色彩曲线规范的转换,本次屏幕数据抓取有不少疑虑,我在抓紧排查和学习。如果有问题,欢迎不吝赐教)。

手动470nit,全局HBM1279nit,符合这块屏幕的官方标称。尽管我个人也认为手动最大亮度可以更高一点,比如给到600-750这样,但也绝非说500nit不够用,只是希望以后能有更高的可选范围。

专业原色浏览器映射sRGB色域情况如下。

色准情况如下。

色温7300K,gamma2.1,色准在sRGB规范下还是相当优秀的,值得信赖。

本次网上声量很大的屏幕偏色问题,个人有两个角度的想法。如果是肉眼光度计信口开河,此些评论不值一哂。如果是通过校色仪获取了并不正确的数据,那往往是因为本机选用了CIE2015标准所致,并不能按惯例采取对CIE1976的测试方法,仍需在测试前做好调整。

不管怎么说,能在安卓生态里首次践行跨平台原色模式,尽管只是个开始,我仍然认为是意义非凡的。不精准的色彩尽管抓眼但无太多意义,只有精准且贴合审美的色彩才是正确的道路。

性能和游戏

性能其实是旗舰机最不需要担心的,骁龙8G2也并非首发登录小米13U,已经在小半年前发布的小米13和13Pro上经受住了足够的检验。

作为骁龙8+的继任者,8Gen2这次搭载了一个3.2GHz的X3超大核,两个A715和两个A710大核(都设置在2.85GHz),还有三个在2.0GHz的A510小核。上一代略有阉割的三缓这次也拉到了8M(齐平友商),Adreno740则是例行更新(但是规模增加了50%,从1024ALUs到1536ALUs)。

Geekbench6单核跑分1962,多核跑分5357。Geekbench4单核也有1500分,可以说已经非常接近NUVIA独立后被收购前的豪言壮语了——Oryon大核量产时会用Firestorm同样的功耗在Geekbench4单核跑到1800分。可见ARM这两年也不是完全吃干饭,如果X1首发时就有如此神威,也不至于被苹果吊着打这么久。

GPU部分的提升在上面已经提过,主要来自巨量的规模增长。尽管如此,Adreno740在低频下的能效比和持续性能释放还是相当优秀的,尤其是在环形冷泵的加持下。这也应该是我首个看见的能在3DMark的Wildlife Extreme Stress Test这长达20min的循环压力测试中实现约90%稳定性的旗舰手机。

本次发布会也罕见地没有用原神来作为体现性能释放和散热的评判标准,而是用了更为考验散热的4K60视频录制不降帧来作为对环形冷泵的考验。

当然,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原神还是最直观最精准地体现手机性能和散热的工具,所以不妨照例在须弥跑图半小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

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比首发时的小米13,小米13U的CPU调度会更加灵活、智能和从容,绝大多数时间里超大核、大核和小核的频率都非常接近,处在了一个非常高效低能耗的状态下(大部分时间超大核甚至频率在1GHz左右,大核就更为夸张,大部分时间段甚至低于1GHz,反倒是小核调度最为积极),最后实现了平均59帧的情况下,整机平均功耗4.8W。

而即便在测试的最后,电池温度也刚好来到42°左右,这也是所有旗舰机测试下来后相当克制的一个数据了。

更积极、更智慧的调度配合搭载特斯拉阀技术的环形冷泵,还要不可忽略的一体机身边框(通过镂空部分框架结构让环形冷泵直接嵌入框架中,热量更好地导入了中框处散出),一起实现了本次小米13U相当优秀的性能释放和散热表现,助力了小米13U在旗舰之路上走得更远。

影像和色调

终于到了本篇文章里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摄影。坦白地讲我是很清楚自己作为摄影臭棋篓子的水平的,但确实也比知乎很大一部分数码KOL要强了。所争议的无非是我有自知之明他们没有,能无知且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愚蠢,倒反而显得我示弱了。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有些事等阖棺以后自有公正评价,不急于一时。

而就我这段时间的体验来看,可以先下个总结:

搭载了可变光圈的主摄、全系大光圈和新增的75mm焦段镜头的小米13U确实给了我更多更新奇的创作体验和创作灵感,我带着它在长假前后一段时间拍摄了不少场景和题材:室内室外,强光暗光,风光环境,人文人像等,几乎在每个焦段每个题材每个场景,它都能从容应对并产出影调鲜明色调饱满氛围突出的好样片,这也是我对他最满意的点。

首先讲讲本次在硬件上的几个大革新点:

一是三个焦段的副摄IMX858是索尼目前唯一支持MCSS(多摄同步系统)的CMOS,搭配主摄IMX989可以实现更好的多摄一致性,这就有效改善了困扰手机影像系统多年的症结:多摄系统白平衡和色调不一致的问题。

给两组对比图,大家可以自己比较一下。

就我自己的观感来看,除开75mm焦段在蓝色色调上稍微有所偏差,四个镜头整体白平衡和色调一致性还是相当OK的。

二是广角主摄本次新增的可变光圈结构,两节可调,分别是F1.9和F4。仍然强调这里面不管你做了多少节可调,它都只有三档多一点点,小米没做中间档,那么这两节里面差不多就是三档多的光圈。

对我来说除开进光量的差别,这两节可调的可变光圈主要的成片区别就在于景深和虚化,用一组照片作为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差别。

三是本次新增的75mm人像焦段中长焦镜头。本作终于把自10U缺位的中长焦端给安了回来,并且焦段是我在中长焦端里相当喜欢的75mm。作为一个带标准变焦镜头出门扫街能用35mm绝不用28mm,能用50mm绝不用35mm,能用70mm绝不用50mm的人,这个焦段镜头的加入真的太让我欣喜。

选择这个焦段,我相信也少不了徕卡本身对这个焦段的浸淫。1980年,徕卡研发了第一支SUMMILUX75mm镜头,并在随后的M4P和M6中配置了75mm取景框,直到2020年这条产品线还在更新,是久经考验的黄金焦段。75mm的FOV是32°,这个FOV可以在约1m的位置拍摄人物的大头照,后撤几步就可以拍摄胸像或是半身像,进退皆有度,在取景时可以高效构图突出主体也不至于形变,是不可多得的黄金人像焦段。对于我这种在拍摄事不太希望打扰到被摄主体的人,75mm真的是非常非常友好的焦段。

如果是和10U一样补上了一颗50mm中焦镜头则会产生一定的尴尬。一方面它的底可能甚至不如主摄裁切后来得大,像素也可能不如主摄裁切后多或是齐平,本身的等效光圈也不足以形成完美的虚化效果,未必能起到设想中的人像镜头的效果;另一方面来说50mm作为中焦接力的效果也有限,不会比一颗好的主摄高上很多,因而就让他处在了比较尴尬的局面。相对来说75mm或90mm左右的长焦会好上不少,但这会明显拖累机身厚度(镜组需要的物理焦距是固定的),也就更加考验厂商的堆叠实力。好在小米这次还是把这颗75mm镜头加了回来,只是为了更大的光圈而取舍了非常有意思的浮动对焦镜组,没法实现长焦微距功能,多少是会有一点遗憾。

但看完下面的这部分样片,我相信你对这个75mm焦段的使用会有全新的认识,这也是我这段时间用得最多的一个焦段。不管是风光还是人文还是人像,在这个距离下我得以以“隐身”的第一人称视角记录时间和视角的一部分,拍摄下这些我认为很珍贵的瞬间。

本次新增的46mm焦段(主摄裁切2X)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焦段,因为它非常接近肉眼原生观感的50mm焦段的视感,相比广角的23mm,它的内容更少,可以更好地筛选掉非重要的内容并高效地突出主体,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焦段。

其他焦段,因为小米12SU的先抵,大家之前大都非常熟悉了,因此就走马观花地放一些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照片吧。

而如果你问我,上述的这些照片里我最喜欢哪几张,我会选这几张。

他们也许没有非常鲜明的影调和沉醉的色彩,但他们很好地阐述了摄影中光起到的作用:摄影与其说是捕捉光,不如说是追寻光,让光本身作为创作的核心。摄影师与其说是创作者,不如说是记录者,你我不过都是光的使徒,将它美妙的创作播撒到可能被看见的角角落落。

我所起的标题:追光共度,大千入镜也正是此意。

充电和续航

旗舰手机的续航和充电实际上在很长时间里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尤其当各家都开始疯狂堆影像的时候。小米10U的3个120令人记忆犹新,但那个120W且不谈后期降速,是通过机身10mm的厚度换来的,之后11U和12SU都通过减薄本体的厚度在控制机身三维的情况下塞入了5000/4860mah电池,但维持这个高密度电池容量的牺牲就是没法兼得更高的快充,被迫退回了67W,尽管有P2和G1作为自研芯片的加持,体验不差,但仍然让人觉得遗憾。

小米13U对此做出的最大的进步就是把快充拉到了90W,当然,说是90W,实际上满血功率差不多75W,将其视作67W初始版(11U首发固件)也无不可。

室温25°湿度76%下实测1-100%表现充满38分钟,实际涓流充满48分钟,整段最高峰值74W,但维持时间很短(约1分钟)二段55-60W维持时间也接近,之后就是长期30W+,满电约22Wh。整个过程电池温度没有超过39°,可以说目前的固件还是相当保守的,估计是考虑到了夏天的触感体验。实际上可以更激进一点。

续航用PCMark手机版进行测试,从满电到64%持续亮屏约4H45min,后台还挂着微信,非常坚挺的数据,日常来说妥妥用一天确实问题不大,我有时候也好奇4h亮屏是不是玩了4小时原神拿出来的数据,毕竟原神平均功耗差不多5W,以电池容量瓦时计就是4h多一点。

作为旗舰相机手机,这样的续航和充电效率我都是相对满意的。仍然强调如果你希望维持摄影和充电的平衡,那你更应该考虑小米13Pro这样的机器而非13U。

写在最后

我在文章里反复强调小米13U是一台相机手机而非手机相机,是因为这台机器从设计还是思路还是理念还是体验都是更接近相机而非手机的,这一点你从软件的适配和更多的可玩性套件都能窥见一些端倪。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拍得到真的会比拍得好重要,我出门不太可能随时随地带着全画幅相机,很沉,启动需要的时间很大概率就错过了抓拍的瞬间,这违背了摄影的初衷。

小米13U做到的,就是在满足一台旗舰手机全方位多角度的体验后,给你一个最轻便最随身最简单的摄影体验:掏出手机,双击音量下,简单构图,按下快门——咔。无需等待,无需懊悔,无需后期,你就能获得一张影调鲜明色彩沉醉氛围浓烈的好照片,大师水印的加持会让你充满了成就感。本次新增的这些配置和改动尽管没有11U到12SU这么天翻地覆的差别,但他们也做到了让你在焦段覆盖内更轻松更写意地获得一张好照片,通过了最新的光学结构调整,小米对光的理解更进一步,能获得更有沉浸感和主体氛围的照片,配合新增的75mm焦段,这就是小米和徕卡一起给你的佳作:12到120mm,统一色调,光学杰作。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忘情一刻,徕卡光学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