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扎染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班美术活动扎染 趣味扎染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趣味扎染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2024-07-17 1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其独特的风格与艺术魅力使它能随着历史的长河来到现代社会,吸引人们的是其独特的晕染特点和唯一性。扎染工艺从扎到染的过程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所呈现出作品缤纷多彩,图案千变万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每一个儿童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儿童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儿童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扎染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将其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让幼儿能在过程中探索与发现,感受扎染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

关键词:扎染、民间艺术、幼儿园

一、扎染融入课程,探索发现扎染艺术

蒙台梭利曾说,儿童是小小的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每个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对于他们生活地方总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他们所感兴趣的物体会用自己的手去感知,他们也会用多个“为什么”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我们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基于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以“布”一样的精彩,辅以扎染为主题开展了班本课程。

1.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了解扎染工艺

    在一次绘本阅读活动中,孩子们对绘本中乌龟一家身上的“图案”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些漂亮的花纹或图案是印上去还是画上去的呢?”“颜色又是怎样染上去的呢?”“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图案呢?”幼儿的视觉感官尤为敏感,书中扎染风的图片和多变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书中作者用绘本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激发了幼儿愿意探索扎染工艺的兴趣。因此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启探索之旅,带着幼儿认识扎染,欣赏各种各样的扎染作品。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了扎染的起源和扎染工艺的技艺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民族自豪感。

2.实际动手操作,体验扎染乐趣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实践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材料的投放上,由单一到丰富,这一过程,以幼儿为主体,他们从初尝试到再尝试这一过程,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在幼儿初次尝试的扎染过程中就遇到了困难,“老师,我不会扎皮筋!”“老师,要怎么扎才好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扎结,学会创新。其次,我们一起学习使用橡皮筋扎结的方法。幼儿在使用橡皮筋扎结时锻炼手眼协调、手部灵活性,促进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合作、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经过之前不断地尝试,孩子们从发现问题到尝试解决,扎染得越来越熟练,在经过初染、在染之后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不满足于当下创作的作品,有了各种奇思妙想,于是我们鼓励孩子去发现去创造,通过每一次操作和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折法就会形成不一样的形状,不同的扎法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图案,我们还发现来回扎叠出现的都是条纹花纹的图案。持续一段时间的扎染活动,幼儿能较熟练地掌握了扎染的制作步骤,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同伴相互合作,感受扎染出现纹理的神奇和图案的乐趣。他们发现扎的方式不同后面染出来的图案也不同,最后总结出扎染具有随机性,不一样的扎结,都能让我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我们老师在游戏中扮演隐形的退后支持者,尊重幼儿的发现,相信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在“问题”中寻找幼儿学习的“生长点”,开展适宜的支架。

     3.发挥想象创造能力,探索扎染艺术

    扎染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因为不同的操作方式而发现不同的问题。当染料快用完时,有的小朋友就提出染料用的太快,可以自己做吗?以此作为讨论的话题,如何自己制作染料,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染色。让幼儿进行一轮头脑风暴,给予无限创想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同时我们将这个问题进行延伸,让幼儿与家长互动,寻找日常生活中可以染色的水果、蔬菜,将它们收集并带到幼儿园。幼儿也开始新的尝试,利用不同的工具提取汁液,有的通过捶打,有的通过水煮,还有的通过挤压等多种形式,丰富的形式也让幼儿了解到方法的多样性,然后再用自制染料进行扎染,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兴致勃勃。

二、营造适宜的班级环境,突显扎染氛围。

在创设环境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幼儿的参与,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设置我们可以通过谈话、提问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活动主题,与幼儿一起探讨如何开展以及共同进行环境创设。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环境的设计。

制作“精美”外部环境,精练内部环境。在创设班级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营造儿童视角,与扎染元素呼应的色彩作为主题式特色环境,让幼儿与会“说话”的环境对话。在教室中到处都充满扎染元素的作品和装饰品,让幼儿沉浸在精美的“扎染”环境中。

幼儿动手操作,大胆选择多种辅助材料进行组合,尝试多种染色方法染出了深浅不一的花纹,在这些活动中,制作出来的各式各样的作品都可以装饰活动室的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既满足了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又收获了动手操作的快乐和满满的自信。

扎染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将其与班级环境创设相结合,能够增添特色和新意。在教室墙面上可以采用壁挂的方式进行装饰,将扎染作品设计出美丽的造型挂在墙壁上。还有悬挂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以垂直的方式悬挂于高处,也可将作品以大波浪的方式悬挂,使整体的氛围显得生动活泼。在活动中也可以让幼儿感受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风格以及带给他们视觉上的美感。    三、投放多元的区域材料,彰显扎染乐趣。

在教室里我们收集了生活废旧材料:雪糕棒、雪花片、皮筋、木夹等等,这些材料大部分来自于孩子们生活中的收集,体验了收集的乐趣。与此同时,还提供了幼儿比较熟悉的半成品材料,方巾、纯色衬衫、布包、围巾、抱枕套等,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材料层次的不同,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在美工区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由他们自主探索操作材料,借助可利用的工具自主设计扎染的各种技艺方法,将作品的美呈现出来,从而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扎染的乐趣。

当然在区域中我们也不光在投放了这些材料,也根据幼儿当前的年龄特点以及所需发展的能力,投放了其它多种多样的区域游戏材料及支架。例如我们在生活区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布以及幼儿自己扎染的布,让幼儿利用这些布进行创意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用这些布在小模特身上制作衣服;有的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了晴天娃娃、小章鱼等布艺品。不仅锻炼了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表演区中,可以用扎染制品来作为孩子们的服饰、发饰等,如扎染的衬衫、围巾布包、发带等等。在这个区域中,孩子们是模特、是造型师,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漂亮的扎染制品为自己或同伴设计造型,在表演区尽情展示。阅读区安静舒适,在区域内放置靠垫、坐垫,让幼儿用舒服的姿势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和幼儿合作,用扎染的方法,将靠垫或坐垫的外形进行改造。教师将外轮廓做成苹果、萝卜等趣味造型,幼儿进行扎染,装饰效果充满童趣。    在我们开展的扎染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这过程中,与幼儿的认知和审美需求相符的艺术作品可以多展示一些。以直观、生动的事物形象和作品所呈现出的缤纷色彩,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积极性以及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将民间工艺扎染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扎染教育活动,能充分挖掘幼儿的个性潜能,培养幼儿的审美等能力,使幼儿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以美润心,幼儿对美的享受得以加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以满足,在扎染过程中鼓励幼儿敢于创新、想象。在丰富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和发现美的同时,也让扎染这一工艺得以传承和延续。参考文献[1]李琼英:民族工艺扎染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与运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0):145-146.

[2]周文燕:趣味扎染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与实施[J].才智,2019(24):11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