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生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猫出生多久确定能活了 迎接新生命

迎接新生命

2024-07-16 07: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阶段 生产征兆

猫咪变得焦躁不安,偶尔看腹部,寻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养它的小宝宝。

会表现出拒绝进食,喘息、哭泣、喵喵叫、舔外阴部或一直绕来绕去,有做窝的动作。

这个阶段持续6到12个小时,第一次生产的母猫,甚至会长达36小时。如果你的猫在24小时内没有进展,请立即去咨询兽医。

第二阶段 生产

猫咪腹部用力,看起来像是在大便,其实是用力生出小猫。

持续时间通常是3~12小时,有时会到24小时。

母猫会舔破羊膜,让羊水流出,可以看到胎儿的身体露出来。

猫咪在产下第一胎之前,腹部会频繁地用力2~4小时,因此可能会变得虚弱。

这时如果猫咪非常用力却没有小猫生下来,可能会有难产的情况,应该带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第三阶段 小猫、胎盘和胎膜一起排出

胎儿分娩后,母猫会将小猫身上的胎膜咬破,并将连接在胎盘上的脐带咬断,再将小猫口鼻和身上的液体舔干净。

小猫出生30~40分钟后,身上的毛会变干,并且开始吸吮初乳。

如何分辨是否难产?

猫咪的分娩是可以由意识控制的,所以当猫咪在陌生环境或紧张状态下,可能会延迟分娩。而胎儿的胎位、大小,或是母体的状况也会影响分娩。

因此,在遇到下列状况时,最好赶紧带到医院确认是否需要紧急剖腹产。

1、外阴部有异常的分泌物(如红绿色分泌物且有臭味)。

2、母猫较虚弱,不规律地腹部用力超过2~4小时。

3、在外阴部可以看见小猫或囊泡,超过15分钟还没将小猫生出来。

4、羊膜破掉且羊水流出,但小猫却没生出来。

5、母猫会一直哭叫和舔咬阴部。

6、超过预产期一周以上还未生。

7、在第二阶段的3~4小时后,还没有小猫生出来。

8、无法在36小时内将所有的小猫生出来。

母猫生产后不理小猫,该如何处理?

1、胎儿生下后,立即将小猫脸上的羊膜移除,并且用干净、柔软的毛巾将小猫的身体擦拭干净,擦拭身体的同时,刺激小猫呼吸、哭叫,让小猫开始出现挣扎的动作。

2、用碘酒擦拭小猫的肚脐部位和脐带,再用碘酒消毒过的棉线,在离小猫肚子2厘米的脐带处打两个结,两个结中间剪开,胎盘就和小猫分开了。而连接在小猫肚脐上的脐带几天后就会干掉,并自动脱落。注意打结的地方不要离小猫的肚脐太近,避免造成疝气。

3、清理完小猫脸部的羊膜和羊水后,有些液体仍存在小猫的鼻腔和气道内,这时用毛巾包覆住小猫,握住并扶着它的头,颈部往下倾斜轻轻甩,让气道内的水分流出,再将口鼻擦干。倾斜的时间不要太长,且头颈部也要保护好,以免造成小猫受伤。

4、处理过程中必须帮小猫保温,将它擦干或吹干。所有的动作都要持续到小猫的活力、哭叫声和呼吸状况良好,且身体完全干燥之后再停止。

5、正常小猫的口鼻和舌头颜色应该是红润的,如果呈现暗红色,小猫的活动力也不好时,应马上带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6、最后,将小猫放在母猫旁边,母猫会刺激小猫喝奶。小猫在出生后24小时内吃到初乳,才能得到良好的抵抗力。

猫咪生产完后,环境的保温及安静很重要。每天需要注意每只小猫喝奶的状况及体重变化,因为如果奶水量不足,会导致小猫生长发育变差。所以产后猫妈和猫崽的状况都必须时时注意。

产房保温及保持安静

猫咪生完后,尽量不要打扰猫妈照顾小猫,有些猫妈会因为怕小猫不见,而常常将小猫搬移处所。

通常饲养在家的猫咪比较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压力或是身体的不舒服等原因将小猫吃掉。

猫妈营养的摄取

一般猫妈在生产完后24小时内会开始进食,给予的猫粮以怀孕母猫或是幼猫专用猫粮为主,而饮水的供应量不要限制。

生产后第一周,猫妈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产箱内,就算离开也只是极短暂的时间。因此猫砂盆、食物和水盆应放在离产箱不远处,让猫妈可以放心地如厕及摄取食物和水。

每日观察

每日观察猫妈和猫崽的状况,如果发现下面的状况,请特别留意,或是带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猫妈:体温异常(发烧或低体温)、阴部或是乳腺有分泌物(血样或脓样分泌物)、食欲变差、虚弱没精神,或是乳汁量减少或没有乳汁。

◇猫崽:体重减轻、过度哭闹,甚至活动力变差及不爱喝奶。

小心产后低血钙

猫妈在分娩后3~17天可能会有产后低血钙的情况发生,会出现步态僵硬、颤抖、痉挛、呕吐和喘气等症状。如果猫妈发生这些症状,最好带到医院,请医生检查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不过,不建议在生产前过度补充钙,以免造成内分泌失调。

在哺乳期间,要保证母猫的食盆干净、每天都进行清洗和换食,保证母猫的身体健康,也保证母乳的安全性。

以上,希望每一个猫妈妈都顺利生产,每一只小宝宝都健康长大!

(更多宠物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公众号“天然计划NaturalPl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