吖啶酯化学发光技术原理及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桔灯的制作过程方法 吖啶酯化学发光技术原理及应用

吖啶酯化学发光技术原理及应用

2024-04-12 07: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 相关概念

 

根据取代基的不同,常用作化学发光标记物的吖啶取代物分为两类:吖啶酯(I)和吖啶磺酰胺(II)。它们的结构中都有共同的吖啶环。

它们的发光机理相同:在碱性H2O2溶液中,分子受到过氧化氢离子进攻时,生成不稳定的二氧乙烷,此二氧乙烷分解为CO2和电子激发态的N - 甲基吖啶酮,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光子。

二 反应原理

无需一个催化过程,也不需要增强剂,从而降低了背景发光,提高了信噪比,干扰作用少。一般采用原位进样和时间积分法测量信号。

三 反应过程

四 发展历程

第一代结构简单,和蛋白时需要EDC等偶联剂;

第二代在第一代基础上增加了活化好的羧基集团,可以直接偶联蛋白(国内);

第三代在前一代基础上改变侧链结构,增加发光效率,改变亲水性等;

第四代直接合成带有小分子抗原结构(如激素,多肽等)的复合物(国外)。

五 与其他主流化学发光区别

技术类型

标记、反应体系

主要优点

主要不足

酶促

过氧化物酶、鲁米诺、氧化剂、增强剂等

测量方式简单(速率法)成本较低、灵敏度较高

工作曲线随时间漂移低端斜率呈非线性下移

螺旋金刚烷环氧化物、碱性磷酸酶

测量方式简单(速率法)灵敏度较高

非酶促

吖啶酯、过氧化氢

灵敏度较高

发光时间短测量方式复杂(积分法)需原位进样(In Situ Injector)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较高试剂成本较高

电化学发光

钌(Ru)的络合物脉冲电场激发

灵敏度较高、试剂较稳定

测量方式复杂(脉冲激发、间歇式测量、流动池)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高环境及样品中同类元素可导至本底干扰

测量方式的区别

六 总结

        从实际情况来看,各种化学发光方法学之间并无试剂性能上的明显差异;厂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与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自己的体系方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