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热惊厥,究竟该如何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孩出现高热惊厥怎么处理 儿童高热惊厥,究竟该如何处理?

儿童高热惊厥,究竟该如何处理?

#儿童高热惊厥,究竟该如何处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目前,不少家长甚至部分基层医护人员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最常见的把手指放入正在抽搐的患儿口中,或以坚硬物暴力塞入患儿口中,或针刺患儿。因孩子抽搐而把手指放入患儿口中被咬伤的事件每年都要发生几起,在信息获取如此便利的当下,确实是一种悲哀。事实上,这样错误的做法不仅仅家长在做,部分医护人员也存在对患儿过度干预,比如,掐人中,针刺穴位等。

笔者 20 多年前初入职时,遇到热性惊厥的患儿,大家常规的做法是,立即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穴位,用开口器撬开患儿上下牙,将压舌板放入患儿口腔。近年来,随着专家共识的发布,大家才逐渐摒弃了该做法。

热性惊厥是啥?

热性惊厥是指 3 个月到 5 岁儿童,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排除了颅内感染和其他引起抽搐的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发作史。

可分单纯和复杂型。临床上在给热性惊厥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时护士会告诉他们,患儿抽搐时最好不要用力掐孩子的人中,也不提倡用力撬开孩子的嘴,将筷子、勺子之类的坚硬物品强力塞入患儿口腔,或将手指、压舌板之类的物品放入口中。

家人经常会不解地反问,「你看手指都被咬成这样了,何况是柔软的舌头,看着孩子抽搐,家人什么也不做,还是人吗?」

家长出于心疼孩子,一片爱心可嘉,可往往是无知者无畏,与其让孩子遭受更大的伤害,还不如让他安静地抽一会。那么遇到孩子抽搐时,该不该干预?有何证据?

孩子抽搐时,该不该干预?

笔者就该问题在儿科护理群里发问,有老师主张不必处理,等一会自然缓解;有老师建议可用软布塞入上下牙之间。

热性惊厥 2016 专家共识:大多数热性惊厥呈短暂的单次发作,持续时间 1-3 分钟,不必急于用止惊药物。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 实用版)》:大多数热性惊厥呈短暂的单次发作,持续时间 1-3 分钟,不必急于用止惊药物,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跌落或受伤,勿刺激患儿,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摇晃患儿导致进一步伤害。

第五版儿科护理学:惊厥发生时,将柔软棉质物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对已出牙的患儿上下臼齿之间垫牙垫防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用力撬开,以避免损伤牙齿。

第六版儿科护理学:惊厥发作未超过 5 分钟可任其自行停止,勿移动患儿或强力按压及约束肢体,不可将物品塞入患儿口中或强力撬开紧闭的牙关。

热性惊厥需适当处理

从教材来看,第六版儿科护理学与 2017 专家共识相一致,对医护人员处理热性惊厥有指导意义。

事实上,无论是高热惊厥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发生惊厥时,病人多意识丧失,此种情况可使支配舌部的肌肉松驰,舌根下坠,结果是舌后坠而不是咬到舌头。

笔者从事临床工作 20 余年,极少见到有因热性惊厥致舌头严重受伤的。虽然热性惊厥时不是那么容易咬到舌头,但是对于一些患儿仍有可能会有一些轻微伤。

因此,从人文关怀方面来说,识别惊厥发生的先兆意义重大,热性惊厥多发生在体温上升期,部分患儿可发生在退热期,应注意患儿是否有如下先兆表现:烦躁不安,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急促,暂停或不规律等表现,可提前将软布放在患儿上下牙齿间,避免抽搐时伤到口腔粘膜及牙龈。

基于抽搐多是突然发生,没有明显的先兆期,也不能预测多久能停止,因此,热性惊厥发作当患儿张口时应放入软布之类的物品,但痉挛期不宜放入。

热性惊厥时的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无论是热性惊厥或其它原因的抽搐,保持患儿安静并不是什么措施都不采用,静等患儿自行缓解,而是在惊厥发生时:

1. 迅速将患儿安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软布、纱布或毛巾等物折叠后放于患者上下牙之间,紧急情况下可以应用衣物、小靠垫等柔软的物体,松解衣领,避免患儿额外受伤,视情况给予氧气吸入。

2. 专人守护,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按压人中,针刺穴位等,预防患儿受伤,不可强力按压肢体,移开周围尖利硬性物品,避免骨折等外伤。保护头颈部,预防舌后坠引发窒息。

3.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抽搐时不要往口中塞任何东西,不要灌药,也无需马上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 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既往史的患儿可在发热时积极控制体温。

医学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的科学,新的理念和标准的出台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从专家共识到指南出台到教材出版,中间需要经历一段时期,这是教课书滞后的原因。

另外,即便是有新的教材,未必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学过并掌握。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因此,分享、传播新的理念是每一个专业人员的责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