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3.6《地球的形状》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8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下载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3.6《地球的形状》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8张PPT)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3.6《地球的形状》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8张PPT)

2024-06-29 0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地球的形状》说课稿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6课《地球的形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地球的形状》是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6课。本课学生将经历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推理出地球的形状。聚焦板块,通过情景设置,重回古人探究时代,设问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探索板块,环节一从“天方地圆”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环节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证据。环节三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学生尝试“航海”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环节四,通过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影子”,推理地球的形状。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图片、视频、地球仪等对地球形状已比较了解,知道地球、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4.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四、说教学重难点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2、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重点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船模、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小组:地球模型、船模、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等。板块一、导入新课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球)2.教师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地球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3.揭示课题:地球的形状。板块二、探索:地球的形状(一)猜想:天圆地方1.教师出示“天圆地方”图片。一开始古人猜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你觉得他们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呢?2. 观察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天空有弧度,似乎是圆的,大地是平的。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证据,那么地球真的就成了“天圆地方”了吗?(预设: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一种证据。)3.学生学会质疑,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要验证猜想,我们需要寻求更多的证据来支撑。(预设:学会质疑,主动寻求证据。)小结:这是最初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这个时候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的都是“天圆地方”的猜想,他们都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不过,后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测。(二)验证猜想1:模拟并观察远处驶来的帆船[材料准备:帆船模型,泡沫块,地球仪]1.人们在猜测地球是“天方地圆”的同时,不断观察和思考,去寻找探究地球形状的方法。在海边的人们发现,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你们觉得这种现象会支持哪种猜想呢?(预设:学生预测支持的猜想。)2.学生讨论支持的猜想,引导学生需要用模拟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出示准备材料:(预设:船模模拟船只,地球仪模拟地球,桌面模拟平面。)3.小组活动,合作实验。学会用平视的方法观察。观察后讨论:通过模拟实验你们发现了哪种现象符合我们生活实际。(预设: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推理地球是球形的。)(三)验证猜想2:月食的成因[材料准备:手电,乒乓球,泡沫块]1.引导: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还在继续寻找证明猜想的证据,在观察月相的时候,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2.出示月食动图,教师讲解月食的形成原理。是谁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光线?(预设:地球的影子)。3.引导:到底是什么样形状的地球能产生圆弧形的影子?(预设:球形)教师演示实验,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模拟地球,白色平板模拟月球表面。(四)实践证据:麦哲伦环球航海导语:人们根据生活现象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接受这个观点。只有不断寻求证据,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2.不走出地球,古人还是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有力证据。(预设:引入麦哲伦环球航海图。)3.如果地球是球形,那么沿着一个方向走,绕着地球一周就能回到原点。出示航海图,学生利用地球仪“环球”一周。设计意图: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这是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比较科学的直接证据。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结合世界地图或者地球仪,联系麦哲伦的旅行路线,给学生讲讲麦哲伦航海所经历的艰辛,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环球航行是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五)更多证据:随着人类科技的的发展,走出地球,寻找到更多的证据。(预设:出示图片)板块三、研讨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模拟实验你们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人们又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3.总结:我们通过模拟帆船出港,观察到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而出港时则相反。同时在模拟月食的实验中,观察到只有小球在纸板上的影子始终是圆形,与实际观察到的月食景象相同。所以我们能判断地球是球形的。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漫长而又曲折,经历我国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张衡的“浑天说”、亚里士多德宇宙观、麦哲伦环球航行以及近现代的天文观测活动后才最终确认地球是球形的。板块四、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 _______。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_____3、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_____ 的,地是 ______ 的。4、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_____ ,最后才看不见______ 。5 、在模拟实验中,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____移动。二、判断题,对的打 √ ,错的打 X 1.用手电筒照射一球形物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方形的。( )2.地球是太阳的一颗天然卫星。( )3.站在海边向远处看,首先看到的是船帆。( )4.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5.地球和月球、太阳一样都是球体。( )6.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 、 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 )A. 球形的 B.方的 C.无法判断2 、 2003 年( )承载“神州五号”绕地球 14 圈。A. 杨利伟 B. 尤里 ·加加林 C.阿姆斯特朗3、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 )A. 俯视 B.平时 仰视4 、古代( )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A. 印度人 B. 中国人 C.埃及人5 、用正方体模拟地球时,投影(月食)是( )形的。A. 正方形 B. 球形 C.长方形6、在模拟月食的实验中,小球模拟的是( )A. 地球 B.太阳 C、月球7、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可概括为( )A. 观察猜测——实践证明——现象推断B 观察猜测——现象推断——实践证明C. 现象推测——观察猜测——实践证明8、很久很久以前,多数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A. 方形 B. 圆形 C.球形(四)、排序题 :按时间顺序将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排序。①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②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④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影子是圆形。按时间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麦哲伦 2、行星 3、圆 方 4、船身 船帆 5、平面(二)、判断题1 、 x 2、x 3、 √ 4、 √ 5、 √ 6、 √(三)、选择题1 、 A 2 、 A 3 、 B 4、C 5、 A 6 、 A 7 、 B 8 、 A(四)、排序题③④②①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我通过课件展示、课本文字、图片和做模拟实验等方式向同学们全方位展现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在课上,各小组在做完实验后都派出代表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在汇报员汇报结束后,进行补充。所以这节课对地球的形状知识的掌握,放手让学生自学、汇报、讨论、检查、得出结论。最后我对整节课内容做了总结,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足之处:1、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2、教学环节多,时间非常紧凑,多数内容由我表述或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缺少与学生的互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