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学情研究

学情研究

2024-01-15 1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立意不够新颖

立意新颖,就是强调主题要有新意,突破思维定式,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新的认识。通过调研发现,约有39%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创作思维能力欠缺,这就是造成学生作文立意不够新颖的直接原因(见图3)。

4.材料积累不够丰富

调研结果显示:做读书笔记的学生只占29%,学生作文内容广泛,在他们的身边有许多写作素材,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质量依然不尽如人意呢?归根结底是积累的材料还不够丰富(见图4)。

四、调研分析

1.缺乏乐趣,作文不感兴趣

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然而,大多数学生听到作文课,往往会产生厌恶心理。这是由于教师在作文课中单纯地教授学生写作的知识与方法,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丧失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这不但磨灭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扼杀在摇篮里,并在思想上排斥作文教学,与教师所期望的结果适得其反。

2.缺乏积累,作文千篇一律

写作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许多人和事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往往没有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作文中出现“我送受伤学生去医务室”“妈妈照顾生病的我”“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等事例屡见不鲜,成了“千篇一律”的作文。

3.缺乏观察,作文空洞生硬

小学作文的要求大多是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因此,缺乏善于观察的眼睛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但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与学生对于观察目的不明确密不可分。多数学生在观察时过于随意、盲目,有的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观察到细节部分,导致脑海中只留下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到写作文时,头脑空空,写下的作文生硬空洞,缺乏细节。此外,学生在观察时往往看到什么观察什么,没有能够很好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结果造成作文逻辑思维混乱,无从下笔,缺乏条理。

4.缺乏引导,作文缺少个性

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包办代替过多,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作上,为学生搭好框架,甚至决定好使用的词汇,很少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事物、体验事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思考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样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观察的机会。学生势必会养成惰于体验、懒于阅读,疏于观察,怠于思考,写出的作文往往缺乏个性。

五、解决对策

1.巧设活动,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作文

单纯地讲解写作知识往往会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反感。因此,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应当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性,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动笔写下这些活动的场面。创设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乐趣中进行作文教学,这样,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使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执教《吹泡泡》这堂作文课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们亲自在操场上吹一吹。学生听到这个消息时,就已经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首先我让学生按小组上前吹泡泡,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然后又请下一组学生到前面吹泡泡,其他学生观察。之后回到教室,我请大家自由发言,说说你观察什么或是你吹泡泡的感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自己吹的泡泡是五彩缤纷的;有的说自己吹出了一个薄如蝉翼的小泡泡;还有的说吹泡泡时不能太过用力,要轻轻地吹,不然泡泡就会破。通过设计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重视观察,指导方法,让学生“会”作文

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更在于让他们掌握写作的方法,教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的观察活动简单有效、形象直观,解决了学生在作文中描写简单乏味的问题,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

秋天正是赏菊的时节,每当让学生写一写秋天的景色,学生们总是千篇一律。于是,乘此机会,我让学生亲自去公园,观察菊花的形状、颜色、香味以及游人的反应,来写一写秋天的菊花。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原来菊花的颜色和形状都有很大的区别,颜色五彩缤纷,形状千姿百态。此外,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也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菊花的故事。学生们通过观察,培养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作文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3.亲身体验,启发思维,让学生“巧”作文

创造力是一篇好作文的关键。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作文效果,大多都会为学生搭建一个框架,甚至为他们挑选好示例,准备好词语,不管学生写得出写不出,只要按教师的要求去写就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考力,将课堂上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人人动手、动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执教《鸡蛋浮起来了》这堂作文课时,我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后再写作文。通过将鸡蛋放在水中,不断地加少许盐进行搅拌,观察现象。学生们一个个聚精会神,一点一点慢慢加盐,轻轻搅拌,生怕实验会出现意外。慢慢地,教室里不断发出欢呼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鸡蛋会因为盐不断加入而渐渐浮起来。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学生们通过图书馆查询资料、网上查找结论等各种方法,了解到由于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鸡蛋会浮在盐水的上面。当向盐水中加清水时,盐水的密度就会不断减小,当盐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下沉了。最后,学生们通过动手动脑,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4.抓住时机,注重引导,让学生“勤”作文

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留心身边的人事物,积累写作素材,才能使作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在执教一年级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式写一句话,来记录自己在一天里的点滴见闻,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等。因为仅仅是一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会有负担,而且每天的内容都不会相同。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识字量有了大大的提升,此时的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用一句话来写日记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几句话来写日记。从一句话过渡到几句话,学生的日记内容更加丰富了。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会不断增多,也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激发其写作欲望。激发兴趣是前提,引导观察是关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人事物的习惯,从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中积累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无米下锅,写的内容也会生动有趣,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1] 孙迎春.初探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J].学周刊,2012(06).

[2] 熊杰.以兴趣为导向的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刘漪俊)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0年1AB《学情研究专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