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杨晓: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小儿推拿如何调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儿推拿十大危害是什么 小儿推拿杨晓: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小儿推拿如何调理?

小儿推拿杨晓: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小儿推拿如何调理?

2024-02-27 05: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儿推拿杨晓: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小儿推拿如何调理?

孩子是父母明天的希望,生命的延续。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顽皮出怪样也不为怪。然而,不自主的无目的性地挤眉弄眼、努嘴, 甚至扭脖子、鼓肚子、耸肩,或伴有嗓子发声、骂人, 这就不是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了,而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神经精神问题——抽动症。

每年我们会接诊一大批“行为怪异”的孩子:他们有的经常“眨眼睛”,有的不停地“皱鼻子”、“咧嘴”,也有的“耸肩膀”、“甩胳膊”“发怪声”“说脏话”,还有的上课或睡觉时突然吼叫……这些孩子常常被老师和家长误认为“调皮捣蛋”而施以打骂、责罚,这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实这些在医学上常被认为是抽动症的表现。

一、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的全名也叫做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大多数都是4-12岁的男孩,抽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又称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一般最开始表现为不自觉的眨眼、肢体动作等,后期会发展成为身体的频繁抖动,而且抖动的同时会有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

儿童抽动症,作为近年来非常棘手的一项社会性疾病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孩子和儿科医生;这种病病情常常有很大的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还可能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的部位、频度和强度都可以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物质精神世界的飞速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多样性,抽动症的孩子可以说是有增无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二、抽动症一般有哪些表现?

抽动症的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

1、头面部肌肉抽动

抽动症症状的身体表现一般从脸部(头部)开始,眨眼、斜眼、扬眉、皱眉、翻白眼、转眼珠、张嘴、噘嘴、伸舌头、嗅鼻、耸鼻、做鬼脸、点头、扭头、甩头、摇头、清嗓子、吸鼻子等。

2、肢体肌肉抽动(躯干部肌肉抽动、 上肢抽动、下肢抽动)

从脸部发展到肢体,比如扭身体、耸肩、挺胸、扭腰、握拳、甩手、甩胳膊、伸手臂、抖腿、踢腿、踮着脚走路、步态异常、前走后退(往前走三步往后退一步等)、身体僵硬(身体突然一紧一松)、腹肌抽动等。

3、发声性抽动

喉部肌肉抽动,不自主发声: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4、情绪心理方面

起床气、暴怒、冲动,有强迫倾向、焦虑倾向、抑郁倾向等。

三、抽动症的危害?

1、不健康的心理:

抽动症的发病时间一般在2~15岁,这个年龄段正式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孩子在这时候受到抽动症的影响,孩子性格就会受到影响,孩子会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

严重的话还会生出反社会人格,对社会、对其他人产生仇视心理,很容易就会引起犯罪,最后走向一条不归路。

2、厌学情绪的产生:

抽动症的孩子会不时地出现手脚抽搐、摇头、耸肩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

有些孩子为了让自己不要抽搐,会花很大的精力来控制,结果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引发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孩子还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3、社交障碍的出现:

抽动症孩子会经常爆粗口,并不是他们想说,而是受病情的影响不由自主的就说出来了,很多的同学、朋友就会觉得,这个孩子不好相处,从而远离他。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的问题,当孩子渐渐长大,这个问题仍然存在的话,那么孩子讲很难的适应社会,进而影响生存问题。

4、容颜的改变:

患上抽动症的孩子,由于长期的面部抽动症,面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容貌不好看,对人际交往、成年后与异性的交往也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危害的出现对每个抽动症孩子来说都不幸的。对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四、影响抽动症的因素

抽动症,属于儿童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其最终的改变在于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但是,与儿童精神、心理、免疫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首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抽动症的诱发或加重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批评过多、孩子学习负担过重;这种情况生活中更多的发生在老师、律师等家庭的孩子身上,家长会无意识的将职业习惯带回家强加给孩子。还包括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离异、吵架、过分溺爱等)、孩子长期焦虑紧张或敏感内向的人格心理。

其次,长时间的看电视、手机或迷恋于电脑游戏、不良的饮食习惯(喜爱甜腻油炸膨化食品、各种饮料、快餐等)以及错误的生活作息时间(熬夜、室外运动少或运动过度)同样严重干扰着抽动表现及复发程度;而以上这些生活行为与父母的文化素质高低是没有相关性。

同时还发现,孩子反复感冒、过敏或其他感染也会使抽动症病情复发或症状加重;免疫功能低下是抽动儿童的特禀体质。

五、中医看抽动症

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本病虽无明确具体的记载,亦无一个相对应的病名,但有不少相关的论述。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病归属于慢惊风、抽搐、筋惕肉瞤、肝风证等范围。

中医谓“抽动”为“抽搐”、“瘈疭”、“筋惕肉瞤”、“振掉”;“秽语”则与神志异常有关。祖国医学素有“五脏藏神”、“灵机记性在脑”、“风盛则动”、“怪病多痰”等理论,认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强调脏腑功能失调是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基础。

抽动症发病与体质因素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调护失宜为抽动症患病的病理基础。

临床观察发现抽动症与肝最为密切,往往三脏合病。基本在肝脾肾,其标在风火痰湿。

1、先天禀赋不足:

胎儿禀赋父母之精气不足,孕母体质薄弱,营养不足,体弱多病,均可损及胎元,导致婴儿先天不足,素体虚弱。母孕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病理损害,可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生长过程中早产、难产等,致患儿窒息、缺氧、大脑损伤,亦可影响大脑的发育。

2、情志损害:

《灵枢·本藏》篇云:“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在阈值范围内变化,机体能及时调节,即为常态;七情超过正常,超出人体的调节范围,则现病态。儿童素体较弱,神气怯弱,受不良情志突然刺激,强烈或反复、持久的作用容易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若先天禀赋不足、神气未充,则更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心理等情志因素刺激,致神气不平。

儿童生长期以阳气生发为用,若阳气调达不畅,阳气郁闭,不得伸张,则郁而化风,出现抽动症状。

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溺爱,致儿童性情暴躁,稍遇不遂,即哭闹叫喊,导致怨气在心,郁怒于肝,肝木失于条达,肝阳上亢。

家长望子成龙,管教严厉,学习负担重,要求过严,小儿终日忧虑恐惧,情绪不能放松,致外界压力与小儿心理承受相偏离,则阴血暗耗,肝阳无制,心火上炎,肝阳上亢,出现手足搐动。

3、劳倦过度:

劳倦过度一般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研究发现抽动症发病与劳神过度有关。儿童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劳神过度,可损伤心脾,耗伤气血,致心神不宁,肝气横逆,出现性格急躁,风动痰扰,手足自动等症状,如患儿嗜好游戏,长时间处于紧张、刺激、兴奋状态,又因年幼不自知自节,持续时间较长,则废寝忘食,劳神过度。

4、饮食失宜:

人之精神气血,均赖后天所养,五味滋生。五脏各喜五味,但长期嗜好某种食物,会出现该脏腑功能偏盛,久而影响五行生克,导致其他脏腑功能损伤。

研究显示48.4%抽动症患儿嗜食肥甘厚味,喜食肉类及生冷食品,存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肉类为肥甘厚腻之品,损伤脾胃,易聚湿生痰,痰聚化热,生风内动,致手足搐搦,喉间发声;生冷食品耗伤脾阳,脾运不健,痰湿内生,导致痰浊内伏,触而即发。

5、外伤因素:

分娩时难产、产伤病史或头部外伤,使婴儿血脉受损,脑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髓海失养。

中医治疗疾病审证求因、辩证施治,从宏观上探索内部规律,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

六、孩子若患抽动症,家长该怎么办?

(一)正确认识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

孩子确诊抽动症之后,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的症状表现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二)心理疏导很重要

心理疏导是解决小儿抽动症的最关键的一步。父母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及时的情绪疏导,多做行为的引导,多激励,少语言说教。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大声训斥孩子,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

这些虽然看起来和治病没什么关系,但情绪的调整往往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的关键。

七、儿童抽动症辨证论治:

(一)、肝亢风动

证候:烦躁易怒,挤眉弄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抽动有力,口出秽语,面红耳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

辨证要点:起病急,病程较缓,发作频繁,抽动有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

治则:清肝泻火,熄风止惊

(二)、脾虚痰聚

证候:面黄体瘦,精神不振,神思涣散,脾气乖戾,胸闷作咳,喉中声响,皱眉眨眼,噘嘴唇动,时好时坏,发作无常,嘴角、四肢、腹肌抽动,秽语,夜睡不安,食少,舌质淡,苔白或腻。

辨证要点: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舌淡,胸闷,纳少

治则:健脾柔肝,行气化痰

(三)、脾虚肝亢

证候:抽动症常见证候,性情急躁,脾气乖戾,注意力不集中,难于静坐,健忘失眠,纳少厌食,体型多瘦弱,面黄乏力,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弦。

辨证要点:脾气急躁,全身肌肉抽动等为特征。

治则:疏肝理脾,抑木扶土

(四)、阴虚动风

证候:体型消瘦、颧红盗汗、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摇头耸肩、挤眉眨眼、肢体震颤、睡眠不宁、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质绛红、舌苔光剥,脉细。

治则:滋阴潜阳、柔肝熄风

八、儿童抽动症辨证推拿调理方法

(一)、基本处方:分手阴阳、平肝经、补脾经、掐心经、捣小天心、运八卦

方义:分手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平肝经,泻肝火,熄风镇惊,解郁安神,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捣小天心,掐心经泻心火,镇静安神,运八卦宽胸理气化痰。

辨证加减:

肝亢风动者加推指三关,掐精宁、威灵熄风止痉

脾虚痰聚者加按弦搓摩、分胸八道,宽胸理气化痰,揉心俞、厥阴俞、肝俞

脾虚肝亢者掐人中,按揉心俞、厥阴俞、脾俞、肝俞、肾俞、捏脊

阴虚动风者加揉二马、涌泉、滋阴、

局部取穴:

局部抽搐部位附近选穴,如不自觉眨眼睛可以揉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睛明,四白;频繁嘴角抽动加揉地仓、颊车穴、迎香、翳风

九、温馨提示:

夫妻吵架、激烈的动画片电影等对孩子不利。患儿家长应该正确认识本病,不要打骂、指责、讥笑,不要过分注意与提醒患儿的抽动症状,还要与伙伴、学校老师取得沟通,重建家庭和学校宽松环境,对患儿多与安慰、鼓励、改善不良清绪,有助于减轻症状和痊愈。孩子要避免情绪波动,少看电视,不玩游戏,不看恐怖电影,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含咖啡因、肥甘厚味、生冷食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打架斗殴。

十、小儿抽动症诊疗常见误区

误区一:治疗盲目 没有安全保障

有些患儿的病症恢复的比较慢,这让一些看不到疗效的家长,开始了寻求偏方或一些不明的治疗方法,其实这些治疗并没有科学依据,至于能否治愈也是一个未知数,这对孩子的康复并没有安全保障,说不准还会造成疾病的病情加重。

误区二:治疗方法错误急于求成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对孩子的危害很大,但是这种疾病不能急于求成,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的身体康复必须需要一个过度,否则用药太多,虽然会加快疾病的好转,但是也会出现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的健康又是一种危害,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应该选择正规的方法治疗。

误区三:不坚持治疗抽动症易反弹

患儿的疾病初见成效后,就让一些家长认为疾病治愈了,而立即停止了治疗,这种并没有巩固的治疗,往往造成一些患儿的疾病复发。还有一些家长因为见不到明显效果,就频繁换药,造成患儿的疾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

误区四:不重视心理治疗造成孩子紧张

心理治疗是抽动症治疗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往往被忽视,对抽动症患儿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提高患儿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加强与抽动症患儿之间的心理情感互动。

误区五:长大了就会自愈

家长们可能会认为孩子的抽动症症状不是很严重,又或者认为这是心理行为疾病,不需要去特殊治疗,只要孩子长大了就可以慢慢好起来,或者完全痊愈。这些想法是不对的。孩子有抽动症,都应该及时发现治疗,因为患抽动症的孩子往往会对身心发育造成伤害,甚至做出伤害到他人的事情,而且对孩子未来人生也有着消极影响作用,因此,多动症要及早发现和治疗,不要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家长担心孩子健康,急于想把孩子治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欲速则不达,任何病症的治疗都没有特效药,只有遵循医嘱,循序渐进的给孩子治疗才能杜绝病情反复,彻底让孩子恢复健康。小儿抽动症的治疗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有时候也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早发现,早干预,早健康。

小儿推拿杨晓: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小儿推拿如何调理?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杨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