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红专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课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书屋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 【敏红专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课例

【敏红专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课例

2024-07-05 2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屏幕显示)

神来之笔:文章之中突然而至的情感的喷发,因情之所至,就会出现不合常规的句法或表现手法。钱理群

师生齐读资料。

师:北大教授钱理群认为鲁迅的散文里常常有神来之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神来之笔就是全文的纲,纲举而目张,抓住它,整篇文章就能都“拎”起来。我们先研究这个概念,你从这个概念中读到了哪些关键词?

生:它是感情的喷发,而且有不合常规的句法或表现手法。

师:既然是感情喷发,那么它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什么?

生:抒情。

师:好的,再结合刚刚对标题的解读,你猜这篇文章的神来之笔会在哪里?

生:结尾。

师:还有可能是——

生:中间。

师:行,现在默读文章,找出这处“神来之笔”。

(屏幕显示)

默读要求:

1. 动眼不动嘴。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2. 边读边圈划语段中你认为精彩或有疑惑的语句。

3. 思考何处是作者的突如其来的情感喷发所在。

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师巡视。

师:来,分享默读的收获。

生: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 ,我的蟋蟀们!Ade ,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师:请你说一下,为什么认为这一句是“神来之笔”。

生:因为它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而且是抒情句,还用了两个感叹号。还有,用了两个德语,我觉得不合理。

(屏幕显示)

神来之笔: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师生齐读。

师:为什么会觉得用德语会是不合常理?

生:没上学的鲁迅怎么会说德语?

师:作者为什么会用德语?

生摇头。

师:这句德语什么意思?

生齐读:“Ade”,这是德语,意思是“再见”或“再会”。

师:同学们有没有忽然用自己平常不常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呢?

生:嗯,比方太意外,太惊讶,或者太奇怪了。

师:情感来得太突然,我们会突如其来地冒出一些奇怪的语言,这叫“慌不择言”。作者为什么会慌不择言?

生:我要离开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了。

师:面对离别,作者的情感喷发从语段中的哪些地方透露出来。

生:连用两个感叹号,表明作者对于离开百草园十分舍不得。

师:从标点符号入手,十分细致,值得同学学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作者的情感喷发?

生: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覆盆子和木莲人格化,写出作者把它们当做了自己的朋友,表现对它们的喜爱,对离开百草园的不舍。

师: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又是一个品析角度,很棒。继续。

生:从感叹句的角度也可以分析,作者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自己对于离开百草园的不舍,因为他已经将百草园的一切当做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心里很难过。

生:还有“我的”,说明作者觉得百草园是专属于他的,显得很亲切。

师:于是,作者用陌生的语言、特别的称呼、拟人的修辞、感叹的句式、感叹符号书写成这两句“神来之笔”。围绕这两句话就可以产生许多思考。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生:“我”为什么不舍得离开百草园?

生:“我”为什么把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当朋友?

“我”的乐园——百草园

师:为什么这场离别让少年鲁迅慌不择言?同学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生:因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我很喜欢在那里玩。蟋蟀这类就是我的玩伴。

(屏幕显示)

百草园:乐园

师:反应很迅速,看来刚才的默读效率很高。默读过程中,同学们有注意到作者对百草园的另一个称呼吗?

生:荒园。

(屏幕显示)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师:关于“荒园”的说法,在第一段就有相关描述。大家将它划出来。

生: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屏幕显示)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师:在这句表述中有一对含义相反的词,同学将它们圈出来。

生:“似乎”和“确凿”。

师:“似乎”表示含糊的、不确定的判断,而“确凿”却表示不容置疑的肯定。我们细细品品,鲁迅先生用这对矛盾的词有什么用意。

生思考,讨论。

生:我觉得因为这篇文章是回忆童年的往事,鲁迅有点不太确定了,所以用“似乎”“确凿”。

生:因为百草园里真的只有野草,但是回忆起来又好像不是,或者说对于少年鲁迅来说,里面不只是野草。

师:我们将句子铺展开来再读,看看是不是这样。

(屏幕显示)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师生共读句子。

师:在两个句子之间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生齐声:分号。

师: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句子,如并列、转折、因果等。

学生笔记。

师:从分号的作用中,是不是可以明确“似乎确凿”这一对矛盾词的用意?

生:“确凿”说明百草园真的只有一些野草,这是现实的真实的,这本身就是一个“荒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那是因为少年鲁迅还发现了野草之外的东西,像何首乌木莲之类的。

师:是的,“似乎”是写实,而“确凿”是写意,因为在儿时的我的观察和感觉中,这里不仅仅“只有一些野草”,还有别的生命。而且“野草”本身,也有引发“我”想象的别样趣味。所以作者在这两句中用上分号,就是强调“似乎确凿”与“乐园”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乐园”正是这段的关键词。读鲁迅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这样矛盾的词语群的出现。这就叫——

(屏幕显示)

矛盾发现破解法

细品相互矛盾的判断并置的句式,体味作者的言外之意。

生齐读:矛盾发现破解法。

师: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园究竟深藏着什么?它为什么会成为“我的乐园”?“我”的“乐”于何处?一连串的问题都会循着这对矛盾并置的词语产生。让我们看到文章第二段,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屏幕显示)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师生共读语段。

师:这段景物描写,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而且形、声、色、味俱全。同学选择一个角度赏析,说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原因。老师先做一个示范——

(屏幕显示)

这一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而且形、声、色、味俱全。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就是个“乐园”,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这段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的分析。

示例:百草园是个“乐园”,因为里面有近景也有远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是从低处写到高处,“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从高处写到低处。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然后引出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近远景安排不但符合人的观察事物的顺序,而且使描写的内容有了画面感层次感。

学生整理自己预习成果后发言。

生:百草园是个“乐园”,因为里面有动景也有静景。“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是动态的;“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让这个园子显得生机勃勃。

生:百草园是个“乐园”,因为里面有动景也有静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是静态描写,“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是动态描写,写出百草园的生机勃勃。

生:百草园是个“乐园”,因为里面形、声、色、味俱全。“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是视觉描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听觉描写;“又酸又甜”是味觉描写。写出百草园的丰富多彩。

师: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而且形、声、色、味俱全,这就是我的乐园——百草园。但是,如果百草园的乐趣仅限于此,那么这句“神来之笔”的情感就显得有点突兀了。

(屏幕显示)

神来之笔: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学生点头。

师:当年和鲁迅在百草园嬉戏的,还有他的二弟。

(屏幕显示)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师:周作人先生晚年时也写了一本回忆散文集《鲁迅的故家》,其中第一部分就专谈“百草园”。比对两兄弟对百草园的回忆片段,我们就能有新的发现。

(屏幕显示)

有人说,何首鸟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鲁迅 《从百草园三味书屋》

(何首乌)据医书上说,有一个姓何的老人,因为常吃这一种块根,头发不白而黑,因此就称为何首乌,当初不一定要像人形的,《野菜博录》中说它可以救荒,以竹刀切成片,米泔浸经宿,换水煮去苦味,大抵也只当土豆吃罢了。

周作人 《园里的植物》

师:两个片段都是描写何首乌,从两者的描述语言对比中,同学有什么发现?

生:鲁迅写得更好玩,更有趣。

师:周作人先生呢?

生:好像在介绍,很认真的介绍,嗯,就像是写说明文。

师:同学觉得鲁迅先生的更有趣,哪些语言给了你这样的感觉?

生:“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感觉是用孩子的口吻在写这个回忆。

生:“吃了便可以成仙”,说明“我”感觉百草园很神奇,里面有让他去探险的地方。

师:从表述中你看见了怎样的少年鲁迅?

生:很有想象力,好奇心很强,又很淘气。

师:怎样的百草园?

生:好玩又神奇的百草园。

师:正是这样的童心才能塑造如此美好的乐园。

教师板书:童心。

师:如果说周作人先生是用一个科学家的眼光和趣味去进行精细的辨析和考证,那么少年鲁迅则是用他那富有想象力和追寻美好热情童心去感受百草园带给他的乐趣。因这颗童心,在少年鲁迅眼中的百草园的乐不仅在于它的自然生命美,还在于——

生:很有意思,很神秘。

师:对,这已经不再是个普通的园子,它有着神秘而美丽的民间传说。这种神秘集中在哪个语段中呈现出来?

生齐声:第四段。

师:这一段话很有意思。

(屏幕显示)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师:有意思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本身,更是作者讲故事的手法。这段话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当年长妈妈怎样讲故事?当年的“我”如何听故事?今天的“我”怎样复述故事?大家按照这三个层次来将语段分一分。

(屏幕显示)

当年长妈妈怎样讲故事?

当年的“我”如何听故事?

今天的“我”怎样复述故事?

生思考讨论,师巡视。

生:从开头到“敛在盒子里”都是长妈妈讲故事;这个“后来呢”“当然睡不着的”应该是当年“我”的反应。最后一句话也是长妈妈在讲故事。找不到现在的“我”复述故事的地方。

师:“当然睡不着的”显得很冷静,会不会是一个对传说深信不疑的孩子的语言?

生:不是。

师:所以,今天的“我”就在回忆当年的故事时,忍不住就说了一句——当然睡不着的。

生在书中标注。

师:咱们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三个身份转换叙述来讲故事的妙处。

(屏幕显示)

长妈妈(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

成年鲁迅( ):——当然睡不着的。

长妈妈(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少年鲁迅( ):后来呢?

长妈妈( ):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师:我们先设计人物讲故事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生:长妈妈压低嗓音,故作神秘地说。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是讲神秘的民间传说啊,得有这个氛围。

师:有道理,当然,能结合《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形象来阐述设计理由,更能说服人哦。

生:在《阿长与》说过阿长就是那种爱给孩子讲神秘故事的人,所以她一定会把故事说得很好听,而且她自己就是个迷信的人,所以对这个故事也会深信不疑,自然就会很投入地说。

师:你尝试扮演长妈妈讲讲第二部分的故事。

生压低嗓音: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师:你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虽然压低了嗓音,但对重音停连的处理一点都不含糊。大家注意到他把重音落在哪些字词上?

生:沙沙沙,豁的一声。

师:你分析看看他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什么?

生:重读拟声词就会使故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听众身临其境。

师:好一个身临其境!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在于这一小节的句式变化。大家注意到每个分句字数的变化吗?

生数数,师生共同说:三——四——三——七——七——七——九——十——八——五。

师:这样从短到长再到短的长短句变化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很紧张的感觉。

生:很神奇、很害怕,又很希望听下去。

师:紧张、惊异、好奇、神秘。我们一起来当这个说说书人。

师生压低嗓音读: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师:长妈妈把故事讲得神秘紧张很惊悚。少年鲁迅听得呢?

生:好奇又紧张害怕。

生:还有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的结局。

师:从哪些细节中可以读出?

生:他只说了一句“后来呢”,可见他听得很投入。

师:在讲故事人和听故事人的投入氛围中,成年鲁迅以冷静的旁观者的形象出现,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生:好玩,感觉挺有意思的。

师:这种既进入,又走出历史现场的叙述故事方式就能增添文章的幽默感。现在就请三位设计者来将这个故事讲述一遍。

生演读。

师:少年鲁迅,你听百草园里的神奇故事时,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百草园太神秘了,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

师:成年鲁迅,你回想起少年时的这段时光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少年时候的自己很好玩,这段日子很温馨。

师:回忆时,除了怀恋儿时的童心、那段温馨的时光,你还会怀恋什么?

生:怀恋那个讲故事的人。

师:原来,百草园之所以成为“我的乐园”不但在于有野草,有自然的生命,还在于神秘美丽的民间传说,更有——

生七嘴八舌:讲故事的人(长妈妈)。

师:以及天真烂漫的那颗童心。然而——

(屏幕显示)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师生共读语段。

师:这一连串“也许是因为——”的推测性排比句,写出少年鲁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疑惑不解,懊悔伤心。

生:很难过,着急,还有害怕,因为要到最严厉的书塾去了。

师:正因为有了前文对百草园是乐园的诸多铺垫,此时的告别才能将留恋不舍的情感推向高潮,才能写出“神来之笔”中的连声呼唤。

(屏幕显示)

神来之笔: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师: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Ade,我的与自然生命相伴的时光!Ade,——

生:Ade,我那与神秘美丽传说相遇的日子!

生:Ade,我那为我讲述神秘故事的长妈妈!

师:Ade,雪地捕鸟的岁月中与我一起游戏的人!

生:Ade,我的童心!

师:伴随这一声声告别的,那是天真烂漫缤纷多彩的童年时光。

师生再读“神来之笔”。

第二课时

“我”的私塾生活——三味书屋

师:按常理,文章写到这里就可以了。作者为什么还要继续写三味书屋呢?

生:为了批判私塾的学习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生:因为三味书屋也是鲁迅的童年生活,这篇文章要记录他的童年生活,所以得写完整。

师:大家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回到文本去探究。默读第10-24段,寻找能体现作者对三味书屋情感的语句。

生默读,师巡视。

……

回归“神来之笔”,深度解读文本

师:现在我们再去研读文中这句“神来之笔”,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我”要对蟋蟀木莲覆盆子以朋友相称?为什么如此不舍离开百草园又不愿去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

(屏幕显示)

神来之笔: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生齐读。

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的是鲁迅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一个是大自然的空间、民间文化的空间,另一个是学校教育的空间。

(屏幕显示)

百草园:大自然空间、民间文化空间。

三味书屋:学校教育空间。

师:大家觉得作者借助这两个空间的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详细课例内容,请扫码领取。

作者其他课程内容

第一期课程内容

第一讲:序言:关于文言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二讲:《狼》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三讲:《穿井得一人》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四讲:《杞人忧天》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五讲:《小石潭记》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六讲:《北冥有鱼》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二期课程内容

第一讲:文言“四层三跳式”深度学习设计

第二讲:《鱼我所欲也》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三讲:《桃花源记》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四讲:《诫子书》跳板型文本教学

第五讲:《记承天寺夜游》跳板型文本教学

作者介绍

徐敏红: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湿地”专栏作者。

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导读员、台州市教育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温岭市教坛新秀、温岭市教学能手,温岭市骨干教师、温岭市英才。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及省级精品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优秀课例获得者。多次获得地市级业务比赛奖项。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地级、市级等论文比赛中获奖。多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中发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