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美容仪原理、有效性、安全性及副作用全面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射频紧致的原理 射频美容仪原理、有效性、安全性及副作用全面解析

射频美容仪原理、有效性、安全性及副作用全面解析

2024-06-29 0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前言总结

1、我们要理性看待射频美容仪,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家帮助它开花结果,人人受益,冻龄不再是梦。

2、关于效果,据调查医美热玛吉也不超过65%能有肉眼感知的改善效果,家用射频美容仪提高真皮生物活性、抵抗真皮衰老需要的时间更久,肉眼可见的效果更难,需我们持续使用并用前后照片记录,才能看到改善效果。

就像刷牙,你天天刷牙牙齿也在逐步变坏,但你不刷变坏的速度就更快了,一样的道理。

3、关于安全,射频美容仪是目前最安全、几乎无副作用的护肤高科技手段;但是选择仪器设备或操作当时有导致低温烫伤的风险。

4、射频美容仪的好坏要看参数:频率 功率 波形,其中频率是核心,1~2M是门槛,3M是优等生,4M就是专业了,医美热玛吉就是4M+。

二、射频仪抗衰原理

1、原理说明

射频电流具备穿透性,能穿过表皮直达真皮,通过欧姆热效应对真皮加热,人体真皮的温度相对恒定,一旦出现温升会引起胶原纤维的紧致收缩,同时刺激炎症细胞分泌FGF(一种多肽蛋白,可以进入细胞膜),FGF促使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透明质酸(玻尿酸)。

欧姆热效应是指:发热量Q=P∗T=U2Zc∗T ,与射频仪电压(U)平方及作用时间(T)成正比,与皮肤阻抗(Zc)成反比。欧姆热效应常见的应用场景,比如暖宝宝,里面有个电阻阻抗,外面接上电压时会发热。人体皮肤就类似一个电阻阻抗,当外加电压时就会发热。

家用射频美容仪与医美热玛吉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射频电流在真皮层的欧姆热效应起作用。

射频抗衰原理

射频能够抗衰的前提是射频能量可以作用到真皮层,射频能量为什么能作用到真皮层需要我们对皮肤进行物理建模。

2、皮肤物理建模

用物理护肤方式解决皮肤问题,我们需要对皮肤进行物理建模,这也是本文与其他知乎射频美容仪文章不一样的地方,本文试图从原理上解析这件事:

皮肤的分层,表皮上层---表皮底层---真皮乳头层---真皮网状层,每层有相同的结构与成分、各层叠加形成电容,可以画出下图所示模式,图虽然画的丑,意思到位:

皮肤的物理模型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从表皮到真皮网状层的电容等效为从上到下三个,三个电容串联:

1、射频美容仪穿透第一个电容能作用到表皮下层

2、射频美容仪穿透第二个电容能作用到真皮乳头层

3、射频美容仪穿透第三个电容能作用到真皮网状层

与护肤品类似,穿透能力依然是物理护肤最难的工作,射频能量往下穿透是难度倍增的,穿透第三个电容作用到真皮网状层是我们需要的结果。

我们借用物理公式来理解对这种穿透的阻力,即皮肤的电容容抗:

Zc=1jwc

c是皮肤的电容,j是频域单位,w=2 π f,f 就是射频美容仪的频率,很明显f与皮肤电容容抗(穿透遇到的阻力)成反比。如下图所示:

频率与作用深度示意图

上图中,1Mhz为大多数射频美容仪,4.2Mhz为DLUS射频美容仪,6.78Mhz为第五代热玛吉。因为热玛吉另外一个”负电板“比较远,所以热玛吉的射频电流看上去是发散的。

第2金句:射频美容仪电流穿透深度由频率决定,穿透遇到的阻力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阻力越小,即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深。

3、皮肤加热模式

前面有提到射频抗衰的前提是射频能量作用到真皮层,所以穿透深度决定射频护肤有没有效果。根据穿透深度的不同,目前家用射频美容仪有两种工作模式:

·体积加热:射频仪频率大于4Mhz,作用于整个真皮网状层,加热由内而外,热感温和持久,仍然要加上保护措施,防止烫伤肌肤。

·面积加热:射频仪频率在1~2Mhz,作用于表皮层,直接加热表皮,热感剧烈,容易灼热烫伤,必须加上保护措施,防止烫伤肌肤。可采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检测电流的方式等多方面保护。

4、安全性

·射频护肤的机制安全:是一种施加外界刺激,激活机体自身潜力的美容方法,不是植入护理,不会触发化学反应。

·射频仪的温度保护:射频仪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有天然的博弈,温度高效果明显,但烫伤的风险也急剧上升。解决这一个矛盾需要跳出博弈的圈子,在更高维度去解决-----提高频率,让射频电流作用到更深层的真皮网状层,实现体积加热,而不是只针对表皮的面积加热-----即提高效果,又大幅降低烫伤风险。

第3金句:射频美容仪能实现真皮加热而不是表皮灼热,必须频率足够,以期能量作用到真皮网状层,此时射频仪的安全性也有保障,没有频率就没有一切。

5、有效性

首先保证射频美容仪能作用到真皮网状层,此时射频电流的欧姆热效应会刺激真皮网状层炎症细胞分泌FGF,而FGF会促使成纤维细胞产生新的胶原蛋白。

我们可以引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一段论文,它将射频为什么能美容的原理说的很清楚:

参考:

1、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Jan.2015.Vol.24.No.2 《射频技术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进展》

2、Hantash BM,Ubeid AA,Chang H,et al.Bipolar fractional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induces neoelastogenesis and neocollagenesis[J].Lasers Surg Med,2009,41(1):1-9

6、参数对比

看到这里,我们对射频护肤抗衰的原理有所了解,我们来看看目前几个有代表性的射频美容仪的对比:

射频美容仪参数对比

严格来说,宙斯不是射频仪,但考虑到很多用户都在关注宙斯,特意把宙斯也加进来。

第4金句:射频电流是一个明确的物理量,可以100%被测量,射频电流用于护肤的效果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有力的实践证明。选购射频美容仪时,不能仅仅关注某个产品或品牌的功效报告(有商业操作行为或样本量不科学),我们最重要的是直接比对关键参数(射频频率)即可基本判定。

射频美容仪通过发热激活皮肤活性,就像是身体越锻炼越健康,人体机能是无限的。

三、射频仪物理原理

射频美容仪的原理是通过功率转换,将电池(无线)化学能或适配器(有线)电能转化成射频能量。

1、三大参数

射频能量有3个核心参数,这三个参数决定射频美容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频率

功率

波形

这三个参数就像衣服的材质、式样、颜色,就像火锅的汤底、食材、调料,射频美容仪的有效和安全都来源于这三个参数,同样脱离这三个参数谈射频美容仪的功效就是耍流氓。

2、频率

射频美容仪的射频,本身就是指高频率的信号或能量,高到能向空间辐射,射是指辐射,频是指频率。射频是周期能量,表示1秒钟给出多少个这样的周期能量,1M就是100万个周期能量,4M就是400万。

频率决定射频电流的作用深度,对照如下:

1Mhz(门槛):作用到表皮层

2Mhz(及格):作用到表皮下层

3Mhz(不错):作用到真皮乳突层

4Mhz(YYDS):作用到真皮网状层------医美热玛吉就是4M+的频率

有同学会问了,那1M是不是没有作用?当然不是,首先表皮真皮会热传导,其次射频电流主作用的层次如上面对照,但也有小部分能量逸散到上下层的,不过低于1M的射频美容仪就不要考虑了,虽然面部皮肤较薄。

3、功率

在频率足够的前提下,功率就是有效的能量强度。反之,频率不够,功率就是灼热烫伤的罪魁祸首。比如说你的射频仪只有1Mhz,属于面积加热,功率如果加大,所有热量都集中在表皮层,那么只能产生烫伤和危险,而无法作用到真皮。

射频美容仪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美容仪,难就难在同时将频率和功率都做高,频率和功率是跷跷板的两端,没有技术突破的支撑,只能是顾一端失一端,当然要顾也是先顾频率,不求有功先求无过。

手机信号的频率就是2.4G,等于2400M,这个频率上天了,但是没有功率也无法护肤。

第5金句:射频美容仪的频率跟发热大小无关,只决定发热的位置(穿透的深度),功率才决定发热的大小!就像你去井里打水,首先要绳子长度够,才能够着水面,然后要力气大,才能把水打上来,射频美容仪频率就是绳子的长度,功率就是力气。

4、波形

波形包含频率和功率这两个信息。但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真正产生作用的能量是将这种周期能量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后的基波能量,这个基波能量波形是正弦波。所以我们提到射频美容仪的频率,一定是基波频率,而不是谐波频率。------这些概念是大学物理学科知识,可能文科同学不一定学过,不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看不懂没关系,看下面这句话就行了。

也就是说射频美容仪的波形,在贴合皮肤后,越靠近正弦波越好。给大家一个眼神体会,下图就是射频美容仪完美的正弦波:

正弦波

还有一个参数也很重要:带载能力,就是仪器不贴合皮肤时波形是OK的,贴合皮肤后波形发生变异,带载能力表示波形变异的程度。

这个概念更复杂,对用户来说,如果射频美容仪电极片刚接触一点点皮肤时有刺痛,全部接触时不刺痛,就是典型的带载能力有问题。

5、凝胶

凝胶在射频美容仪的使用中起润滑和导电的作用,根据涂抹方式分为两种:

1、涂抹于单个电极与皮肤之间

这种方式主要见于医美热玛吉,医美热玛吉的两个电极相距较远,一个“操作电极”在脸部涂着凝胶操作,一个“负极板”,负极板上有巴布贴状的凝胶,贴于背部,导电路径为电极→ 凝胶 → 皮肤→凝胶→电极。

凝胶涂抹于单电极与皮肤

2、涂抹于双电极与皮肤之间

这种方式主要见于家用射频美容仪,家用射频仪的两个电极相距较近,都在脸上同步作用,凝胶涂抹于双电极与皮肤之间,导电路径有两条:电极→ 凝胶 → 电极,电极 → 凝胶 → 皮肤→凝胶→电极,如下图:

凝胶涂抹于双电极与凝胶

电极→ 凝胶 → 电极这条路径的电流是在皮肤表面发热,与捂热毛巾是一回事,除了觉得烫没有任何效果,所以判断一个射频仪优劣的好方法是,不涂凝胶时使用看看是否发热。

3、不使用凝胶的射频仪

凝胶是为了增加导电接触面积、提高电导率、降低单点能量密度、避免刺痛等因素而常见的方法。不用凝胶的时候,如果采用了传统的传导电流射频,1mhz的机器会出现皮肤的接触点热刺痛,电击感等问题。

4.2MHZ射频仪,使用位移电流技术,直接在真皮层感应电流,无需凝胶导电,不需要使用凝胶。

四、认识我们的皮肤

1、皮肤的衰老

前面讲述通过射频技术抵抗皮肤的衰老,那么什么是皮肤的衰老?

皮肤衰老包括调节能力变差、时而干燥时而油腻,出现色沉、色斑、皱纹,失去光泽弹性,轮廓变形。

小伙伴们都知道,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可以简单归类:

·表皮的衰老:干燥、油腻、色沉、色斑

·真皮的衰老:皱纹、失去弹性、失去光泽、轮廓变形

表皮抗衰老是化学护肤品的范畴,而真皮抗衰老是射频美容仪的范畴。实际上表皮的衰老是从表皮基底层开始的,而基底层的衰老是从真皮层开始的,因此真皮的抗衰是源头,比表皮抗衰更重要。

2、表皮

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

·角质层:人体第一层屏障保护,防水、防菌,假如角质层比较薄的话,皮肤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也容易受到一些细菌的感染,导致皮肤变差便敏感。

·透明层:起到控制水分,平衡油脂的作用,细胞水分充足,细胞就会饱满,肤色也会比较透彻一些,就像苹果,刚摘的苹果看上去饱满晶莹,放久了看上去就暗沉无光。

·颗粒层:防止异物侵入,过滤掉部分紫外线,能够有效的防止一些外界的物质例如:重金属离子、高分子化合物、灰尘、细小颗粒物等物质进入皮肤,从而影响皮肤健康情况。

这三层统称为表皮外层。

·有棘层:起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由底部基底层产生的新细胞,会通过有棘层分裂、增值到达表皮外三层。

·基底层:表皮层最深处的一层细胞,会产生新的细胞,然后再由内向外通过有棘层分裂并且代谢出去。

3、真皮

真皮分两层:乳头层、网状层。

真皮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三部分组成,其中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之间有少量基层和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相互交织形成纵、横网状结构,维持皮肤的紧致、光泽、弹性及轮廓。

·基质:基质为填充于纤维束间隙和细胞间的无定形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蛋白多糖以曲折盘绕的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长链为骨架,通过连接蛋白结合许多蛋白质分子形成支链,后者又连有许多硫酸软骨素等多糖侧链,使基质形成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立体构型。

真皮基质

·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噬色素细胞等,还有少量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真皮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常驻细胞,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就是由成纤维细胞生产。

整体皮肤结构如下图:

皮肤结构

4、常见皮肤问题

表皮的问题源于表皮基底层从真皮层获得的水分、营养及能量的补给不足,所以真皮是日常护肤的主要目标。

·表皮问题:包括干燥、敏感、油光等,皮肤缺水出油,是由于基底细胞产生的细胞干瘪缺水不健康,代谢到达角质层时会大量的吸收表皮上层的水分导致皮肤表面看上去很干燥缺水,从而诱发了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肤在干燥和油腻之间摇摆,皮肤调节能力变差。表皮外层受损未及时得到补充,就会对外界刺激敏感,出现发红、发胀,红血丝等,常见于过度使用护肤品或使用不合格护肤品。

·真皮问题:包括皱纹、松弛、缺乏弹性和微循环受阻等问题,目前只能靠物理高科技手段进行护理,医美项目就只有物理方式。对家用护肤来说,目前最有效的仪器是射频仪。

五、射频仪常见问题

我们了解皮肤、射频美容仪以及射频护肤的原理,现在我们看看射频仪几个常见又令大家疑惑的问题。

1、单极与双极

多极射频是双极射频的变种,射频电流的传导路径不变,不做区别讨论,简单一点,你也可以将1个电极看作是5个小电极合在一起,双极就变10极了。

·单极射频

单极射频电流传输路径为:仪器——>皮肤——>空间——>仪器,是射频辐射到空间,再回到仪器,需要极高的频率。家用射频美容仪不推荐单极射频。

·双极射频

双极射频电流传递途径为:仪器——>皮肤电极1——>皮肤电极2——>仪器,也就是电流在电极间流通时,是在皮肤这一个界面,没有与空间或大地耦合。绝大部分家用射频仪,包括热玛吉,都是双极射频,射频电流由一个极通过同一个界面到另外一个极。

双极射频

家用射频美容仪现阶段只能选双极射频(十年后出现新技术另说),单极射频不能选,目前市面上只看到了一款,未来保不准有更多出现,大家要有火眼金星。放心,现在常见的牌子,雅萌、Tripollar、DLUS,SKIN啥的都是双极射频。

2、电极片大小

电极片越大越好,这也是现在判断射频美容仪的一个捷径。

·大的好处:因为大的电极片分散了射频电流,不会集中在某个点传导电流,很难灼热烫伤,而且护理效率高。

·小的坏处:对于厂家来说,虽然产生让真皮层改善的能量很难,但是做到让人感觉发热的能量太简单了,只要把射频头做的足够小,再小的电流也能刺激到神经末梢的热感。就是又没效果又烫。

3、电极片数目

这个要分析清楚必须建模,设2个电极之间的皮肤阻抗为Rz,做两种变形变4个电极,先上图:

皮肤与电极建模

第一次变形,部位1和3不会有射频电流流过,部位2流过的电流不变;第二次变形,部位1 2 3都有射频电流流过,但电流值不变,也即效果不变。

第6金句:家用射频仪不能选用单极射频,只能选用双极射频,电极片面积越大越好;多极射频是双极射频的变种,合理增加电极能提高使用效率(可以降低使用时间),但不提高效果。

4、电极片距离

我们在知乎和天猫上经常看到双极射频的示意图,隔得远的电极,电流就走的深一点,隔得近的电极就走的浅一点,这简直是道士的鬼画符,电极隔得远,想必电流就朝深处走,所以画深一点,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射频美容仪的穿透深度=1/2电极距离。

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别的不说,电极片还有面积呢,你这1/2是按离得近的边缘算还是离得远的边缘算?

虽然我很不屑于辩驳这些无稽之谈,但看到很多人在提,我还是建模驳斥一下:

建模参数为:两个电极之间皮肤的阻抗,表皮为Rs、真皮为Rz,两者电流分别为Is、Iz,K=Iz/Is,K是射频电流在表皮和真皮的分布比例,表示穿透的深度,当K越小时,表示表皮通过的电流大,穿透深度浅;当K越大时,表示真皮通过的电流大,穿透深度深,如下图。

表皮与真皮阻抗建模

将两个电极距离延申一倍:

电极距离增加一倍时表皮与真皮阻抗建模

此时表皮阻抗为2Rs,真皮阻抗为2Rz,两者电流分别为0.5Is、0.5Iz,K=0.5Iz/0.5Is=Iz/Is,射频电流在表皮与真皮的分布比例没发生变化,穿透深度没有随电极距离增加而增加。

5、变频

从低频到高频之间,先用高频射频快速的升温,然后再用低频射频,来维护现有温度,因为升温要快啊,但是维护的话,就不需要那么快速,否则容易伤害皮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