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过多、会议时间过长……这些“会议病”怎么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导致效率低下 会议过多、会议时间过长……这些“会议病”怎么破?

会议过多、会议时间过长……这些“会议病”怎么破?

2023-10-09 20: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会议缺乏计划性与目的性。会议缺少计划性,导致临时会议过多且问题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解决。会议的必须参与人员与选择性参与人员没有有效区分,会议参与的无关人员过多。有的会议虽有目的,但是目的过于抽象和空洞,导致会议的讨论过程偏离主题,会议持续时间过长,问题无法解决,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

会议纪律不严明,召开时间不当。会议纪律不严明,迟到、会议过程接打电话现象普遍,对待会议态度散漫,不能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导致会议拖的时间太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议任务,衍生出多个相关会议。有的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午饭时间还无法结束,与会人员早已饥肠辘辘,无法将心思集中在会议上。亦或是把一些时限上无特殊要求的会议安排在周末或休息日,参会人员本身就对会议有抵触情绪,无心参会,必然导致会议效率低下,会议质量大打折扣。

会后缺乏督办,决策执行不力。会议决策的执行与反馈是会议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定责任人、定时限完成决策并反馈,导致决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后续需重新开会解决重复问题。长此以往,会在公司形成“会了事了”的风气,致使员工认为会议无非是走过场,甚至对领导的权威及工作作风丧失信心。

三、针对“会议病”的几点建议

健全组织机构,合理授权。设置合理的部门和职位,使得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多数问题能够有对应的部门和职位来负责解决。其次领导层要对下属和部门合理授权,一些非重大问题由相应部门解决即可,无需召开会议集体决策。

增强会议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会议的开展要提前做好计划,尽量减少临时会议。并且会议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提前规划好,并将会议需解决的问题提前告知会议参与者,使与会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做好会前准备,提高会议解决问题的效率。

完善会议制度。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会议制度,严明会议纪律,领导层以身作则,杜绝会议散漫的风气。会议制度要形成会议计划、会议通知、会议召开、会议决策、决策执行与反馈的完整闭环,保障会议的高效与决策的执行到位。

做好会议的组织工作。一般会议召开过程中要规定好三个角色:主持人、调度人和记录人。在这三个角色中,会议主持人起到一个主线的作用,负责宣布会议开始、提出会议议题、把握会议时间、执行会议制度、总结会议内容。调度人一般由与会者中职位最高者担任,起到把握和紧扣整个会议主题,以防跑题的作用,负责控制会场秩序、指定发言人、最终决策拍板和确定会议决策的执行人。记录人起会议支持作用,负责准确记录会议的要点和细节,撰写并发放会议纪要,以便于会后做出客观的会议评估。

减少会议次数与时长。遇到所需解决问题时,合理选择解决方法,如无必要,应避免采取会议的方式解决。做会议计划时规划好会议时长,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结束会议并解决问题,避免无时间限制的会议拖延。如若出现会议上一时无法得出定论的议题,可令会议记录人暂且记录下来,留到会议最后处理或是会后再找时间设法解决,以避免影响会议的整体进程。

无关紧要人员选择性参加,会后告知纪要。既要保障相关人员了解会议情况,又要防止未被邀请的人感觉被忽视,可于会前发这样一份通知给相关人员:兹订于2018年×月×日上午9时,于三楼会议室,诚邀张、王、李、赵四君开会商讨2018年第一季度的资金预算问题。如哪位需要了解这个问题或愿意参与讨论,亦请届时出席。如果无法出席,我们将于会后立刻呈送会议纪要,供各位参考并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简而概之,企业组织会议工作要做到“备而会、会而议、议而决、决而行、行而彻”!

作者|彭宏,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建筑前沿】原创,转载时不得随意修改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且需清楚地注明作者及出处,让我们一起支持好文章、支持原创!欢迎大家把文章分享给好友、转发朋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