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寻团圆的路上,是什么让他们“再坚持一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寻人游戏名称大全 在追寻团圆的路上,是什么让他们“再坚持一下”

在追寻团圆的路上,是什么让他们“再坚持一下”

2023-05-16 1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这场寻人的接力赛里,发现善意与坚持的力量

“只有一直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父亲”。这句话是郭刚堂的抖音简介。作为电影《失孤》的主人公原型,郭刚堂寻子24年骑坏10辆摩托车,终于在2021找到了儿子,在万千寻亲者中,他是幸运的。

寻子的二十五年已经过去,郭刚堂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2月15日北京,他来到了“抖音寻人助力2万余个家庭团圆”沟通会现场。他表示,未来将把“事业”重心转移到抖音上,希望和更多寻亲人一起,继续在路上。

郭刚堂

寻亲之路漫长多艰。2022年,被拐33年的李景伟终于与亲人团聚。从被拐的第二年,他就开始反复绘制故乡地形图,彻底将家的模样清晰刻入脑海,帮助他日后成功寻亲。如今,李景伟也是一名抖音寻人志愿者。在沟通会上,他呼吁更多人加入寻人接力赛,“寻亲充满考验,只有将这份善意接力扩散,才能鼓励那些寻亲的人坚持,再坚持一下。”

“我很感恩能遇到甘彪大哥”,李景伟在甘彪指导下制作了寻亲视频,通过抖音平台发出13天之后,视频终于触达了他的家人。从2019年至今,甘彪在抖音平台发布了超过3000个寻亲视频,被称为“寻亲狂人”。“和时间赛跑的人”是他的抖音签名。在甘彪看来,其实所有的寻亲者都是和时间赛跑的人,都想尽早找到自己的家与亲人。抖音也成为了寻亲者们“和时间赛跑”的窗口。

时隔33年,李景伟与母亲相认

抖音寻人表示,项目7年来成功寻回2万余名走失者,促成2万多家庭的团圆,全国2.6万名志愿者在寻人过程中给予了积极帮助。字节跳动CEO梁汝波称,自成立第一天起,寻人项目就坚持真正解决问题,不做表面工作。依托今日头条和抖音,结合信息分发技术,最终找到了寻找走失者的创新方案。“当然作为一个公益项目,仅仅有产品技术是不够的,这里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善意。”

据了解,寻人项目是字节跳动最早的公益项目,也是国内坚持时间最长的互联网公益项目之一。未来,抖音寻人将推出更为精确有力的扶持计划,从单一执行者转型为平台。在对归属和团圆不变的追寻之下,技术让人们更好携手互助,给予更多希望,而“希望”也让更多寻亲者有了坚持的力量。

33年,为了记忆深处的等待

“照片中,妈妈和记忆里一模一样,连牙齿缝都一样。”李景伟5岁从云南被拐,2022年终于看到亲生母亲的照片,那时他已经37岁。

“我每一天都在想回家,从小一直反复回忆爸妈长相,画出家乡的路,家的样子,连爷爷房间布置都记得。”李景伟的童年是灰色的,充满了压抑与孤独。因为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是被拐卖来的孩子,李景伟与养父母心里有了隔阂,也受到了周边同龄人的歧视与欺负,曾经原生家庭的温暖被深埋于记忆之中,日益酝酿成为他坚持寻亲的动力。

李景伟

8岁扒火车失败;14岁想在网吧发帖寻亲,但因自己尚未成人,顾虑重重之下放弃了;23岁通过电视栏目寻亲也未获得进展。随后,李景伟意识到自己需要等待,等待自己再成熟和强大一些。

“《失孤》我看了好几次,触动很大,2021年7月郭爸(郭刚堂)最终找到儿子,他坚持了20多年。”同年12月,孙海洋寻亲成功,这些让李景伟看到了社会关注与网络流量的巨大能量,激发出他重启寻亲的强烈愿望。

李景伟在抖音上搜到甘彪的主页,了解到他是一名退伍军人,“视频发的全部都是寻亲相关的,我就感觉他是个可靠的人。”两人取得联系后,甘彪发来了“本人或寻亲家长录制寻亲视频”的案例与模板,并建议李景伟最好直接面对镜头讲述,这种更具有真实感的内容,可以让寻亲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被信任,被共情。视频通过抖音平台发出几小时后,就获得了50万的播放量,随后在不断的流量势能效应作用下,令李景伟——“手绘地图”寻亲的当事人,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进而很快找到了家人。

李景伟与家人在一起

李景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今,幸福的家庭、亲人的重逢都在疗愈其成长创伤。他现在也是一名寻亲志愿者,近期正在筹备一家寻亲展馆,用想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寻亲的孩子积极应对,“别人只是给你助力,寻亲的孩子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才能融入原生家庭,才能感受到寻家幸福,这才是回家的真正意义”。

坚持,以初心,凝聚支撑和温暖

80后甘彪是四川广安邻水县人,日常经营着一家餐馆,也是一位寻亲志愿者。

有很多人会问,一位普通的餐饮店老板,是怎么成为“寻亲狂人”的呢?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期间,他共发了426个视频,帮走失11年的流浪老人找到家。“想不到第一次帮人寻亲就获得了成功,这让我很受鼓舞,我也意识到视频寻亲的方向是正确的”。

甘彪的抖音主页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由一个烧烤店老板走上帮人寻亲之路。但公益寻人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好走,费时费力,还面临诸多质疑。

“说白了,你就想出名吧?”面对这样的质疑,甘彪干脆表示,他就想出名,这样就能通过影响力扩散寻亲信息。甘彪忽略外在评价,聚焦结果,就是要帮寻求者、流浪者们找到家。

甘彪指导寻亲者录视频

甘彪从小是个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告诉他:“他们(流浪的人)是家里遭了难才出来乞讨的,我们举手之劳能帮就帮一下吧,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以后我们有难处,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的”。家风熏陶与当兵的经历,都建立并坚定了甘彪乐于助人的初心。

2021年12月15日的晚上十点半,甘彪在抖音上认识了寻亲者李景伟。那晚的交流中,他能感觉到李景伟的失落和顾虑,他说他不敢露脸,一是怕自己的两个孩子被别人歧视,二是怕公司的同事会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

“我明白这些心结都是要慢慢打开的,只能经常陪他聊到很晚,还把自己参与的认亲视频一个个发给他看。”终于有一个晚上,他收到了李景伟的回复,他说:“甘彪大哥,我愿意露脸寻亲,我要找家,请你一定要帮我。”这种陪伴式的劝说,让甘彪赢得了信任,也为李景伟寻亲带来了更多可能。

“只有走进了他们的内心,才知道这些寻亲家庭所受的煎熬。”甘彪发现寻亲的父母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失眠,许多家长一提到遗失的孩子就哭。甘彪会给他们看寻亲成功的案例视频,给予他们坚持的勇气,让他们能笑一笑。

未来,甘彪依然坚持出镜,和寻亲者共同站在屏幕前,以科技联系善意,传达温暖,提供支撑。

希望,来自多种力量的聚合

寻人之路依然不易,但技术进步日益提高寻人效率。从最初的电线杆和报纸中缝,到后来的图文网页、论坛发帖,直至现在的短视频、直播等等,寻人形式越发直观,而富有感染力。网络聚合技术和社会的力量,将善意落地转化为了实际结果,进而传播出更多希望。

2月15日,坚持12年依然在寻子路上的杜小华,以及全国各地60余位寻人志愿者和公益机构代表,公安、民政和媒体代表都出席了“抖音寻人助力2万余个家庭团圆”沟通会。

12年来,杜小华一直在寻找走失的儿子“小米奇”

抖音寻人原名头条寻人,是字节跳动在2016年成立的公益寻人项目,致力于用科技手段寻回走失者。7年来,项目发布了17万条寻人启事,每一条寻人启事都会回访;7年来,项目组至少打出了30万通电话。不论寻人项目在哪里办公,都会第一时间装上座机,因为有很多公益机构、失散家庭都习惯通过座机联系;7年来,寻人项目不仅将阵地拓展到了抖音,还不断开发新功能,例如,寻人启事图文内容一键转换,在10秒内生成抖音视频,降低用户发布门槛;上线智能语音机器人,高效处理寻人信息。

目前,寻人项目已经从最初的寻找走失者,扩大到了广泛意义上的寻人寻亲,包括“两岸寻亲”、“寻找烈士后人”,“华人寻根”等方向。在四川地震、河南暴雨灾害这样的突发事件中,抖音也针对性地推出了紧急寻人服务。抖音寻人项目负责人称,该项目还将与抖音安全联合推出“小安寻人平台”,利用抖音的内容和技术优势,助力更多家庭团圆。

“一个人用尽全力,也只是一个人的力量。但要是发动100个人都用1%的劲,也是一百分的力。”郭刚堂在还没有找到孩子的时候,就和其他志愿者开发了网站和小程序,也帮助几千个家庭找到了他们的亲人。

郭刚堂

现在,郭刚堂想让自己的抖音主页成为一个助人的“渡口”。“渡”这个字,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条修行的道路。但在他心里,“渡”是一种集体的力量。实现“渡人”靠的是平台、网络、科技、公安以及大众的协力而行。

数据显示,抖音寻人志愿者总计约2.6万名,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年纪最小的16岁,最大的76岁,不仅有外卖小哥、烧烤店老板、民警、救助站工作人员等,也有成功寻亲后转型志愿者的当事人。越来越多人相聚在平台,构成了一张网,让遗失在人海中的人,最终在人海中被找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