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知识讲解:《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知识点总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300字 必修上册知识讲解:《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知识点总结

必修上册知识讲解:《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知识点总结

2023-10-04 09: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如何可以看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分析一下。

误:失误、错误,“误”字写出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多年以后才发现官场的生活与自己的本性相违背,人生竟然已经在这个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浪费了这么多年,“误落尘网中”呈现出诗人对前半生仕途生活的悔恨和自责。

去:离开,离开田园,诗人言下之意,田园才是真正的归属。

羁鸟、池鱼:将自己比喻成笼中之鸟和池中之鱼,强调了不自由的感觉,极言在官场中自己那种被束缚、被压抑的痛苦,以及对田园的思念。

守拙:拙,愚拙的本心,重点不在愚拙,而在于本心本性,诗人想要守住自己的本心。

总结:第一层诗人表达了官场带给他的束缚和压抑,他说:我不适合官场,不愿做一个城府深沉、满心机巧以谋求私利的人,不愿浪费生命去追求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我要回到让自己安心踏实的家中去。

想必诗人的家一定很好,才值得他这样思念,即使放弃名利地位也要回归田园,那么我们来看看诗人的田园究竟是什么样子吧。

2、朗读诗歌中描写田园景象的诗句,此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生活图景?描写有什么特点?

优美、宁静、清幽、恬淡的田园生活。

其中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诗人一一罗列,事无巨细地描绘田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们仿佛看到诗人领着读者,兴奋得有些雀跃,从堂前转到屋后,不厌其烦地介绍他的家,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珍宝。

由于诗人内心的愉悦,在景物描写中融进满心的珍爱,这份感情坦率的保存在一个个琐细的景象罗列中,这份诚挚的感情,越过千百年的时光,被我们捕捉到,而我们也像以前的一代又一代读者一样,被这份悠然愉悦满足的心境感动。读陶渊明,感受他回归田园的满足,仿佛自己漂泊的心也暂时找到了休息的港湾。

写景技巧:白描手法,融情于景,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卖弄之心,真诚坦率。

【补充知识】

白描:在文学创作中,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不用华丽的辞藻,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用最简练的笔墨,质朴的语言,描画出最鲜明生动的形象。举例:《天净沙•秋思》

拓展: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 其一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

3、诗歌最后写道“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隐之后,诗人得到一种如释重负的放松,愉悦自由,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诗人在十三年时而出仕时而归隐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纠结挣扎与左右徘徊,终于认清了自己的本心,做出了人生之路的选择,在精神上找到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所在。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育,有着儒士一贯的政治理想,且生于晋宋之间,战乱不止,少年时自有一股豪情壮志,也曾渴望改天换地,治国安邦,建立一番功业。但他很快发现,官场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执掌权柄之人,不是追逐权力相互攻伐的野心家,就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卑鄙小人。

他发现自己既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扭转时势,实现远大理想,又无法忍受官场虚伪肮脏的气息,他再也没有留在官场的理由。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宋书 陶潜传》

《圣经》中说,该走的路我已经走过了,该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形容的是完成自己的责任之后的欢欣喜悦和心满意足,在《归园田居》中,作者也表达出了这种心满意足。作为儒士,他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家国责任付出了十三年的努力,期间违背自己着本心,为了理想的实现,暂可忍耐,然而世象终于愈加败坏,理想也决计难以实现,该走的路,他已经走过了,终于可以没有负担的顺应自己的本性,退回田园,去受自己的道了。多年的仕宦沉浮内心挣扎,一朝尘埃落定,怎能不如释重负,心满意足呢?

认清自己的本心,找寻自己的人生道路,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想一想,你熟悉的古代文人中,谁找到了自己的本心了呢?有谁在漫长人生旅途中,丧失本心了?

举例:

王安石,屹立官场,推行变法,虽败不悔。

孟浩然,出仕不能,归隐不甘,无所适从。

小结

认清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一个渐进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快慢也因人而异,往往需要经历对世界的一番探索,对所求的一番取舍。这一切或许会让人感到痛苦,但一定是值得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敢的去探索广阔世界,找到属于你的方向,最终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与君共勉。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15题。

饮酒(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翮(hé):鸟的翅膀。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6分)

答案:

①诗人借孤独无助失群鸟,抒发了自己置身官场、历经风雨的无助。②诗人借助“孤松”,寄寓了自己的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人格情操。③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历经坎坷后,希望远离尘俗、归隐田园的决心。

课后作业

陶渊明告诉我们面对选择,要叩问自己的本心。那么是不是面对选择时,只要顺应心意就行了?结合你熟悉的古代文人,写一篇3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归园田居》知识点总结

课前自主预习

一、作者介绍

生平 陶渊明(352或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加之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隐。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作品 诗歌:《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等。辞赋、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评价 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二、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才不过八十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三、常识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纯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四、积累

1.古今异义

(1)依依墟里烟

古义: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2)复得返自然

古义:

今义:自然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副词,表示理所当然;连词,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语义转折或追加说明。

答案:(1)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2)田园生活,自然本性

课堂任务学习

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分别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充满了厌恶。“羁鸟”“池鱼”是作者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

2.诗人“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

答案:“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守拙”是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保持自己正直高洁的人格与精神。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答案:诗人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描绘了一派朦胧、和谐、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争乱和纷扰,鸡才能在桑树顶上得意地啼叫。

4.《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答案: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思,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正所谓以有情之眼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以作者笔下的景物才如此之美。

5.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无奈的妥协和投降的意味,是知其不可为而求其次的做法,不应该拔高他归隐的意义。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请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答案:观点一:陶渊明深知官场的黑暗,故选择了退守田园,以诗酒自娱,追求自由和本真,而不是选择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归隐值得肯定。

观点二: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无不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有志之士应该做的。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明哲保身”的成分,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宜过分地拔高。

观点三:儒家知识分子信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观。陶渊明出仕,说明了他对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退守田园,保持本真,追求自由,并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如一,正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遭遇“穷”境时高尚的道德情操观。

读写能力提升

白描手法

作者在诗中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人神往。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3)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针对练笔』

请试着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描写景物的小片段,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正是荷花飘香的季节,整片荷田闪烁着金光。一朵朵的荷花有的带着水珠盛开,有的含苞吐蕾,有的似开非开,挤满荷田,等待着俏丽的采莲女来采摘。

随堂任务作业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情趣,韵致

B.一去三十年 去:离开

C.桃李罗堂前 罗:罗列

D.复得返自然 复:重新

答案:A

解析:韵:气质,情致。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

B.久在樊笼里

C.沉吟至今

D.误落尘网中

答案:C

解析:C.“沉吟”,古义是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低声吟咏或迟疑不决,低声自语。A.“开荒”古今同义,开垦荒地。B.“樊笼”古今同义,笼子。D.“尘网”古今同义,尘世的罗网。

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

B.开荒南野际

C.马之千里者

D.狗吠深巷中

答案:C

解析:定语后置句,“千里”修饰前面的“马”。A、B、D三项是省略句,都省略了介词“于”。

4.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的修辞手法及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偶的修辞格和起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B.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C.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D.运用对偶的修辞格和起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急切心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没有使用起兴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两句诗后并没有“所咏之辞”。此处属于借喻。内容也不是写对故乡的思念。它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以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5~6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四句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浑如天成。

B.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被束缚后的压抑,表现出诗人对宁静平和的生活的向往。

C.诗人“开荒南野际”,躬耕自给,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并歌颂田园美,展示出自立于世的独立人格。

D.这首诗以平淡舒缓的笔调写田园之景,抒发对世俗的厌恶之情,并融入了“守拙归园田”这样颇有哲理的句子,耐人寻味。

答案:D

解析:“抒发对世俗的厌恶之情”不确切,本诗所抒发的固然有对世俗的厌恶之情,但主要还是隐逸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6.“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这几句诗在描写景物时远近结合,错落有致。前四句写近景,描写自己的宅院,体现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后四句写远景,描写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田园画面。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淡泊、幽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群文对比研习

1.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案:《短歌行》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感情吟咏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篇,继之以慷慨沉吟,再以忧愁接之,后以开朗收尾,忧乐夹杂,忽徐忽疾,想象丰富,古朴悲凉,气魄宏大。《归园田居》写的是隐退丘山之志,作者用“误落”“去”“旧林”“故渊”等语,说明其原为世外之人,尘俗生活有违本意,不是来处。所以他无比向往回归田园,其笔下的田园之景,方宅草屋,榆树桃李,人村墟烟,狗吠鸡鸣等,全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一一写出,都带有自己的色彩,以景之闲雅宁静,见我之旷达冲淡。

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了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反映出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的隐逸之志。

End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本文内容综合整理来源于网络。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