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联对句的要求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

2024-06-26 07: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在A到B之间,可以说是从“三连平三连仄”到“全连平全连仄”,在这期间还有一种“四连平”

例如:

李白五言排律《怨歌行》(当中的平仄有拗)的一句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古: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前句全平)

谢灵运诗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古: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2联韵分类

联韵可以分为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全平韵。

(1)马蹄韵

在古人的诗词当中,他们经过了诗词格律平仄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完美的平仄韵,就是“两两平仄交替”的韵美是最优美,因其平仄严格,而马蹄韵的平仄规则是“两两平仄交替”,所以这样的句式就是马蹄韵,马蹄韵不仅应用于句脚(仄起平收),还应用于句中。

马蹄韵句式

四言联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五言联

上联: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六言联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联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分句联

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前后分句句脚是一平一仄交替,不能一仄一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联:仄,平,仄

下联:平,仄,平

由此可见,马蹄韵的平仄规则极其严格,

A上下联两两平仄相对

B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式,无论上联下联都要按照这样的句式。

C分句时,上联分句句脚平仄交替,同一联不能用同平同仄来结尾

所以难怪被称为最完美的对联平仄韵。

(2)诗律韵

诗律韵,则是按照律诗的平仄规则,有“D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以及“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

四言联

上联:x平平仄仄-y平平平仄-z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下联:X仄仄平平-Y仄仄仄平-Z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根据D,XYZ可以对x或者y或者z)

这样相对于马蹄韵来讲,平仄放宽了许多。

五言联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1平平仄仄平或者2仄平平仄平或者3仄平仄仄平

(根据D,1.2.3都可以对,但是平仄韵最佳当属1。)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为可平可仄]

上联:仄平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可平可仄,但不能四连仄]

其他不一一列举。

(3)鱼竿韵

诗律韵“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平三仄”(相对放宽接近完美),发展到“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平三仄或者四连平四边仄”(过于放宽),这种“两两平仄交替,偶有四连平四边仄”的平仄韵就称之为“鱼竿韵”

这种鱼竿韵在对联中并不常见,初现于古风诗体,律诗根本不可能出现(律诗最多是三连平三连仄)。

鱼竿韵的特性就是“四连平四连仄”,但不是“全平全仄”,所以鱼竿韵只见于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体较少,更不易见),所以在对联中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也比较少见,七言联以上就更难见到了。

但是少见却也存在,所以也拿来研究。

例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古: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谢灵运《登池上楼》

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古: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姚系《野居池上看月》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古: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白居易《北亭》

鱼竿韵的格式就只有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但是鱼竿韵在对联史上比全平韵还要少见,所以出句时最好作个说明,因为并不是所有联友都熟悉鱼竿韵。

五言联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因“三平尾”“三仄尾”已经备受禁止,所以“四平尾四仄尾”就不能存在,“三平三仄”的问题在后面会解疑。)

六言联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种格式可以混对)

七言联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

只要非“三平尾三仄尾,四平尾四仄尾”,联中为“四连平四连仄”。这两个特征就可以了。

(4)全平全仄韵

这个比较简单,从诗律韵到鱼竿韵,所以现在就是“五连平五连仄”,也就是五言联全平全仄,但是记得一点这只是允许全平全仄,并不是支持在六言联以上支持“五连平五连仄”。

全平全仄韵的格式就是上联全仄,下联全平。

日出众鸟绕屋语;山深幽花当门开。(古声:上联全仄,下联全平)

但这全平全仄对联是极其少见,只是作为游戏所用,所以一般不建议初学者按全平全仄韵来学习对联,因为只要对联有一段日子的联友来说,全平全仄韵的限制汉字数量,表面看起来是大大放宽限制,实是无形之中多加了一重限制。

注:全平全仄韵,可用马蹄韵或者诗律联应对。

二联韵的应用

对联按形式可分成:意境联、机关联、无情对。(在此只是作为讲述本教程为首要而分类,对联还可以有其它分类方法)

1意境联以意境为先,讲求对联整体美与意境美而对联有结构与声韵美,所以应用马蹄韵与诗律韵,不能用鱼竿韵与全平韵,严格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李白

古: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

(2)水自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洵

古: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3)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徐渭

古: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4)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憾月常圆--石延年

古: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2无情对以上下联分毫无相关为前提,所以对仗平仄结构都是严格,所以应用马蹄韵与诗律韵,不能用鱼竿韵与全平韵,同样严格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纪晓岚

古: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木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古: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3)杨三已死无京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古: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

3机关联,是以机关为主,所以对句是以破机关为第一,声韵第二,所以可依机关难度来选用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和全平韵,可不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马蹄韵在机关联中比较少见。

(1)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古: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解析:三光为日月星,所以下联必定要用三样专有名词的事物,但这样又会与“三”合掌,而四诗分风颂,小雅,大雅,所以为四诗。

声韵解疑,这里并没有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此联差点就成为了绝对,所以机关以破机关为主,至今没有出现合律的对句,则以破机关为先,对声韵降低了要求,这里并不是说明机关联是不论平仄。

(2)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位公侯伯子男

古:仄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句也差点成绝联了,不过出句凑合来说算是鱼竿韵,但“四仄尾”是被禁止。这出句可能是出句者不太懂平仄而造的机关,所以对句的优美平仄韵弥补了出句的平仄。

(3)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古: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经存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出句基本上是绝联了,“七情”又是有硬性联系,可用“七星”但又与“七”合掌,最后只能找到六经,恰好“春秋”有二字,假如出句后面没有停顿。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古: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经存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样是对上了,但是出句就会犯四连平,所以古人出句都比较小心,无奈对句难求,所以将此对句放宽了“平仄”的要求。

再次强调,机关联虽然是以机关为先,但是出句都须非常之小心,有机关有意思之余还要符合平仄规则,可用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和全平韵。

对句要求并不是没有要求,而是一步一步放宽要求:

1须以破机关为先

2有句意

3仄起平收

4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出句用马蹄韵须用马蹄韵或者诗律韵应对

6出句用鱼竿韵须用马蹄韵、诗律韵或者鱼竿韵应对

7出句用全仄韵须用马蹄韵、诗律韵或全平韵者应对

8出句若是难对则以“1、2与3”为先,可放弃“4”的要求。

9遵守“8”后仍没有对句,则可放弃“5、6及7”。

10遵守“9”后仍没有对句,则可放弃“3”。

根据这十条守则,前文的苏轼对句

上联:幸早里,且从容;(仄仄仄,仄平平

下联:奈这事,须当归。(仄仄仄,平平平)

——苏轼答刘贡父送行,谐音联

解析:

幸(杏)、里(枣)、里(李)皆为果名,从容为药名

奈(柚)、这(芰)、事(柿)皆为果名,当归为药名

这是难对,也是差点成为了绝对。

三、联韵百疑

1“三平尾与三仄尾”在对联中是否能用?

“三平尾”与“三仄尾”在律诗中已经存在,因为律诗有“拗”之说法,也就是上句诗句平仄失调,可在后面诗句中补过来。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古: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李白《独坐敬亭山》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古: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杜甫《八阵图》

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古: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白居易《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

鳞鳞远峰见,淡淡平湖春。(古: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李颀《寄镜湖朱处士》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古: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三在这里作仄声)-罗隐《四顶山》

因为“三仄尾”与“三平尾”多见于律绝、古体诗中,在律诗中也存在但相对而言少见。

在诗律中“三仄尾”与“三平尾”可以用下句,或者上句来拗救,但是不能同时出现,并且对句只能是按照诗律韵或者马蹄韵来应对。

所以诗中已经存在,在对联中当然也可以采用,但是不能在马蹄韵中使用,只可在诗律韵使用。

2 为什么看见的大多数名人对联都是平仄失对?

(1)古代人的平仄多数用古声,然而古代的平仄不同于现在所讲的今声就是以普通话,古声是以闽南语等,除闽南语外还有其他的方言,古代人多数用自己的方言来辨别规定四声“平上去入”,但是这个原因只是占少数。

(2)大部分原因是有些名人不懂对联平仄,像名人联中,文人雅士的对联多数平仄韵律优美,出错较少。

3.为什么对联一定要讲平仄?

对联讲求对偶与平仄,对偶在诗三百中已经有所见,更在圣贤书籍中常见,如《诗经》《老子》《楚辞》等,而在诗律形成的唐朝,对联的平仄才算是真正建立,一直发展至现在。

中华最早的诗歌总集为《诗经》,诗经是古时的民间乐歌,有分《风》《雅》《颂》,皆来自民间歌手,所以诗经的诗句皆讲求音乐美、节奏、旋律,所以古诗的声调当时已经备受重视,而后来的诗词发展都以诗经为基础,所以对联也吸引了诗词的音乐美、节奏及旋律,所以更应该讲求平仄。

4.对联适合用古声还是今声?

古人多数是用当地的方言的四声来作诗,而历代的官话以及方言都有平上去入,不同于现代的普通话,普通话没有保留住入声,所以在继承古诗的声韵美上,就造成了很大的难题。

而古人作诗,从小用本地方言来进行四声的训练,而现代人皆没有这些训练,只是用普通话作为母语来教育,更没有进行四声的训练,然而最奇怪之处是用普通话来欣赏古诗,古诗应用古声来欣赏,应用本地的方言朗读,因为古诗的押韵与平仄与今声的不同,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的诗句,用普通话根本读不出来“癫”与“穿”是押韵,但用粤语来读,或者是湖南话,其他的方言也可读出来。

所以对联应该用古声还是今声,至今仍没有一个定论,就个人而言应该像古人一样,以推动民众的作诗作联为前提,用古声还是今声更有利于发展对联就当用那种。

根据目前的文学发展而论,古声不能弃之,因为中国太量诗词辞赋都用古声作下,而现代人又缺少古声的训练,所以多用今声作诗作联,所以现在的情况即是古声与今声两种并行发展。

5学联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

1初学者不懂平仄,以至于作联没有音乐美,只具有有对偶而无音乐美。

2有些好胜的联友会先从机关联入手,容易将生硬机关来显示自己的文才,至于自己的文才是否高深,别人只要看你的出句就可知道,因为作联功力深厚之人,往往是阅读名言众多,作联必然有种诗味音乐美与节奏美。

(1)作机关联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生硬机关的联友,他们这类人多数会将机关联当作是拆字或者填字游戏。

如我所见过的有相类似的出句:

冈区凶鬼,上下无左

解析:冈区凶三字上下右三个方向颠倒,机关联都可以巧对。

冈区凶鬼,上下无左

口口口声,四方同形

解析:口上下左右颠倒,都是一个形状。

在此不是要批评某些联友,只是想告诉初学联友有可能会遇上这些联,以此不要被打击玩对联的心情,对联本是陶冶性情的工具,志在悠闲享受。

(2)有些作意境联时,也会遇到看不懂别人的出句,而认为别人意境不合,当然这个是非常主观,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看不懂出句的意思而称自己的胜过别人,因为作对联不是让对方知难而退,相反应该是让对方爱上对联,不然你难倒了所有联友,到时只有你一个人玩对联那不是更没趣。

出句:风骤花华,不知蓝天碧空

对句:雨疏残酒,应是绿肥红瘦

出句者不知道“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就以意境不合为由否定对句者,但是别人解释,“绿肥红瘦”乃出自于李清照《如梦令》时,当就闹出笑话,本是难人却被人丑倒,为免不出丑于人前,所以建议以对仗平仄符合对句要求,则是为合格,但不理解对方或者不认同对方的联意时,最好询问对方,并不能武断地认为对方对句意境不合,因为对联有了交流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3)有些人会不理解无情对,或者是认为出句意境,则对句一定要意境。

出句:孤月渔舟伴夜江

对句:玉溪上海连云港

不通晓无情对之人,肯定会说对句完全没有意境或者是一个毫无对联功底之人作对,但是就对联的艺术上来讲,平仄对偶都有,并且是三个地名,假如以下句为出句,上一句就未必能对上,所以在作无情对时,遇到这些情况并不能气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