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与均衡】后续补充笔记(持续更新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称与均衡的构成图 【对比与均衡】后续补充笔记(持续更新中......)

【对比与均衡】后续补充笔记(持续更新中......)

2024-01-19 15: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形式美法则合集】设计美学的底层逻辑(持续更新中......)

相同形态重复出现,能弱化它自身的特点,在虚体部分的形态或实体部分的形态会重复出现,从而弱化其虚体或者实体形态的独特性。母题重现

在相对虚实的要素上,即色彩,材质软硬,肌理粗细,反射度,透明度等等,它能强化实体从而形成强对比,也能弱化实体。通过相对虚实要素来调和实体部分与虚体部分,让他们的虚实程度更接近。

同时在实体的形态方面,可以通过把大的实体形态分散成小的实体形态进行呈现,这也能弱化其实体感,从而进一步加强虚实之间的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弱对比的效果。

总结:强对比与弱对比各自对空间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有本质上的区别,都可以通过绝对虚实和相对虚实来调和,它们之间的强弱对比关系。(相对虚实要素的加减法配合绝对虚实之间的形态上综合呈现的效果)

六、空间界面虚与实的辩证:

这节没讲,导图显示不完全,先搁置......d=====( ̄▽ ̄*)b

七、虚实关系的运用方式归纳:

互补关系

空间想要营造均衡柔和的感受,通常会将虚实之间的关系处理成互补关系,因此需要将虚与实的分布状态采取均匀分布。而虚实之间的对比状态采取弱对比,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能形成虚实的互补关系。

2 .对比关系

虚实两者相互强调,虚实关系强对比就是对比关系的表现,虚实关系弱对比就是互补关系的表现。对比关系的两个界面无分主次,如果能明显感受到主次,那么就是衬托关系。

要做到虚实对比关系,虚与实之间的排布不能太分散,虚体与实体之间各自比较集中。对比关系的虚实与互补关系的虚实虽然在虚实占比上是相近的,但在排列方式上要有所区分。

涂灰表示适用的情况

具有对比性质的虚实,无论是绝对虚实还是相对虚实,它的连续摄影是比较强的,即实体部分与虚体部分各自都是连续在一整块的,各自都成强对比状态。而虚实的互补关系,它们的虚实就相对分散,各自都成弱对比状态。

3 .衬托关系

当虚实之间有明显衬托一方为主要另一方为次要就是衬托关系,有明显主次之分,仅强调一方,既定现场条件就是虚多实少或实多虚少。

涂灰表示适用的情况

4 .过渡关系

最直观体现在人在空间中渐知渐进的过程,避免直接的虚实呈现,虚实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延续性逐渐变化的虚实效果,

举例:由一个大空间分割进入小空间,从较虚的顶面到稍微实的立面,再到全部实的立面,是在人行进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界面有连续性,虚实平滑过渡,感受到界面从透到不透的过程。

因此它设计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在一个视域范围下呈现的结果,它适用于各种界面。

涂灰表示适用的情况

P13【对称与均衡】1. 视觉重力感受的底层逻辑:

心理力学:平衡中心,平衡重心,平衡轴,重心

在方框限定方位做XY轴,交点(称为理论平衡中心点)为中心处画圆,即使在方框四角做同样大小的圆,它们的力量感都没有中间位置的强,四周的圆反而衬托了中间位置圆的重要性。

所以,中心圆的强大来源于中间位置以及其他点位圆的影响。

将这个平面图形放入一点透视的空间中,人在正面观察的情况下,需要新增两个因素:

a. 人们对于这种水平和垂直的平衡轴的感知方向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竖向的直线更容易被感知到,从而导致水平线的力度相对弱化,竖向轴为主平衡轴。当圆上下移动,人们感受到圆依然左右平衡,当圆左右移动,人们感觉到圆不平衡,造成不稳定的感受,因此我们判定竖向轴的平衡感受大于横向轴。

因此,应重点考虑主平衡轴的平衡关系上去塑造整个空间的平衡感受。

b. 重力影响:

在平面图形的重心点位,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平衡稳定的。

当一个形体重心在界面的主平衡轴上时,那么它给人的感受就是稳定的。即使形体是不规则的,当重心在主平衡轴上时,无论怎么转动方向,它在视觉的呈现上都给人一种平衡均衡的感觉。

相对的静态:当重心位于主平衡轴下半部分,它呈现相对的静态。

相对的动态:当重心位于主平衡轴上半部分,它呈现相对的动势。

均衡的力学分析:

① 平杆式均衡:

一大一小的圆带来了视觉上失衡的感受,这时可以通过调节这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来补偿这种失衡的感受,这种调节就是平杆式均衡。

平杆式均衡

② 杠杆(秤杆)式均衡:一大一小的圆,并且重心没有与XY轴重合,这时适当调节彼此的位置,让杠杆式的均衡得以平衡。

秤杆式均衡

说实话,我没弄懂平杆式均衡和秤杆式均衡的区别QAQ......(∪.∪ )...zzz

影响视觉力度均衡感受上,主要是因素:

图形分布特征:直线状态,非直线状态

形态特征:面积大小,数量多少,色彩明暗,繁简感受,虚实感受等等

视觉重量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视觉感受重的,另一类是视觉感受轻的。

轻:小,少,明,简,虚

重:大,多,暗,繁,实

案例:

平衡中心在哪里?平衡重心又在哪里?通过什么可视要素进行平衡处理?

背景墙的中心与片强的重心重合,可视要素沿着主平衡轴从左向右由密集变为稀疏,由重体量的柜子变得稀松零散的元素。这就是秤杆式均衡,一边是重体量的一边是轻体量的。轻体量周边留白交大,能形成均衡的效果。

安排的视觉要素达到均衡:红色表示视觉重力感受重,绿色表示视觉重力感受轻。

P14【对称与均衡】2. 点,线,面,体在空间中的均衡影响以及思维模型:

体:体是在立体构成中在空间多角度产生不同印象的综合感受,它主要通过这种稳定性体的封闭性,它的体量感本身自带的重量感表达,体也是立构最重要的表达元素。

它与平面构成最大的区别是更关注实体的量与整体空间的互动的复杂性,以及形态的视域范围,即形态与视点之间互动的复杂性,形体与光影之间互动的复杂性,形体与材料配合体现的复杂性以及体的物理中心。

把体单独拎出来,左侧展示柜是最复杂的情况组合,面积最大,且为暖色,通过视觉重量分析,它给人的心理感受更重。

另外就是自然元素,它在重量上有一定占比是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动态,动态的元素的视觉重量相对于静态来说也会更重。

导台中不同重量感受的体块组合在一起,左侧面积小且材质透明,感受最轻,中间的LOGO体块面积中等,但颜色材质感受到的视觉重量是最大的,而右侧白色贴砖虽然面积大,但材质和颜色感受更轻。

因此主是中间的实体,而两边为次,而主的平衡重心与后面的片墙的平衡重心是重合的,而片墙与后面墙的平衡中心是重合的,因此,由体到面到后面墙的界面是一个稳定的感受。

分量感最强的体在空间主平衡轴上的分布呈现出有所偏向的趋势,这是形成秤杆式均衡的第一步。也就是将体(最具视觉重力感的要素)进行一定规划,前提是功能需求。例如,这个空间中,肯定的功能就是展示柜及导台,在这个已知元素上如何协调让未知元素达到平衡。

吊灯:以线体化,比较虚的体。

右侧门洞通过墙体厚度表现体的感受,颜色与背景墙相近,沿着主平衡轴均衡分布。

2 .面:

空间中的面都有哪些?

片墙,背景墙界面,砖墙界面,地面。

展示柜与地面同种材质不同颜色,导台与立面同材质同颜色,导台主要部分与片墙在材质颜色上相近,两处的绿植相互呼应。整体来说,体与面形成了呼应和链接,从而将体的分布方式以及构图方式更丰富的层次更平滑的表达。

蓝色:体,红色:面

3 .线:

绿色部分就是空间中的线,横向的线条主要起到链接的作用,将不同界面链接,将体也链接在线上,形成连贯的视觉效应。同时也强化了转角界面连贯性的心理感受。

在立构里面有线的面化,线的体化,而吊灯就是将线体化表达。绿植以线的结构体现的虚体框架,是线的体化另一种表达。吊灯是通过不规则排列形成动态的排列方式,从而填充成一个体块。这两部分都是体化的表现,绿植更实一些,轮廓更清晰,吊灯的体化感受更虚。上方两个物质体化的原因是为了与下方的导台形成形式对位。

绿色:线

小的空间以虚体形式对位大的空间以实体形式对位

线的作用:链接,体化,支撑,交叉,梳理(立体构成)

比如,左侧感受到混乱不稳定,通过线的梳理,感受到了稳定,因此可以利用垂直线的阵列排布梳理空间的不规则元素或者动态元素。增加秩序感,平衡不稳定。

线的梳理作用利用垂直线阵列排布梳理空间不规则元素

强化垂直线条,弱化水平线条,水平隔板与背景融合,主要目的是突出了比例关系,又弱化了书籍带来的凌乱感受。

4 .点:

空间中的点是相对的位置,当我们观察点时,不但在观察点本身也在观察点在空间或界面中的位置。

点在空间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感受。

独立点构成

三个同等材质的点形成稳定的构图,左上角圆有不稳定,逃离趋势,有边圆和下方圆与之平衡,三个点的重心也在主平衡轴上。

无论什么图形,将平衡重心和平衡中心找到,然后将其安置在界面上,只要平衡重心在主轴上和平衡中心相符,那么这个图形无论降维成点状还是线状的,基本都能达到视觉均衡的效果。

方法论:先找到一个界面的平衡中心,然后画一个图形找到平衡重心,两个重心点重合。然后降维表达为点,或者升维将图形一体化或面化的形式表达。

群化的点形成阵列,对空间自由的动态的零散的形成梳理的作用。

群化的点具有梳理作用

总结:第一个图表达平杆式均衡代表对称,要素平衡(通过大小,色彩,材质,肌理,疏密等),第二个图是秤杆式均衡,轻重之间的不均衡,将平衡重心偏移就能达到均衡效果。图三是动静对比的秤杆式均衡,动静的物体感受影响人的视觉注意程度,从而导致了动静物体在心理感受中产生了不同的分量感。

P15【对称与均衡】3. 视域对于空间平衡设计的影响:

对称(平杆式平衡)与均衡(秤杆式平衡)就是绝对平衡与相对平衡。其主要的表达方式都是通过空间形,界面形,界面装饰以及空间陈设结合进行表达,即空间的软装和硬装综合表达空间中整体的平衡。

在室内空间,因为墙面垂直于 视线,相对于顶面和地面更容易被感知,因此垂直界面为重点设计的对象,而顶面和地面常常以配合垂直界面进行形式对位统一设计。

在一个空间中,主体的垂直界面或空间物质需要结合案例初期的规划,常常选择人能够长时间停留的空间,或者长时间注视的视域范围。

视域影响平衡的表达:重点关注人在空间中当时的行为状态,不同状态视频线高度不同,这也决定了该视域范围下的平衡重心的定位。

通常情况下,近距离观看时,地面的平衡重心要略高于视频线,而在远距离观看同一个立面,平衡重心是高于视频线很多的。小空间立面的平衡重心比大空间低。

在高大空间中,可以将其分为上下两半进行分色处理,下半部分通常为主要部分,与空间中的家具在空间尺度上达成协调关系,同时人在空间中更能够感受到空间的亲和力。上面这部分通常用色彩材质与下面形成对比,或以绝对虚实配合相对虚实进行对比。

案例:

主要家具有彩色,次要家具无彩色,有彩色家具与木材形成色彩同频。整个空间是有彩色与无彩色对比,无彩色有彩色情感更加突出,有彩色让无彩色更加雅致。

与家具尺度感匹配的界面也用白色这种天生具有留白感的界面感受,整体就烘托出一种雅致高级的感觉。

人的视域范围有限度,通常情况下垂直视域范围是36°,而水平视域范围是65°。

顺序聚焦,视觉引导

过渡空间:走廊,通道,考虑人在狭长空间中的体验过程,以重复的方式塑造走道,呈现节奏感以及韵律感,或以渐进的方式塑造人在下场空间行进过程中的体验感受。

重复构成,节奏韵律感

P16【对称与均衡】4. 平面与空间均衡的深入思考:

对称与均衡

平衡中心

平衡重心

主平衡轴

重心

点、线、面、体

在空间均衡的运用

视域对均衡的影响

空间的平衡:空间的均衡通常会导致平面思考结果的图解,平面与空间的立面综合推进空间方案。由立面关系和空间关系反推形成的平面结果。

1 .平面的平衡 :   

当一些空间稳定时,它的轴场关系也较为稳定,这种纵横交错的轴场关系,从古典建筑延续至今。这类空间被称作流动空间。

密斯.凡.德罗

在这类空间界面形成的轴场关系上做空间物质,无论利用形,质,色,只要将这个空间中物质与空间关系的平衡中心放在轴场上,那么就很容易梳理出空间的平衡关系。

纵横界面的轴场关系

在异形空间中,需要确定主要平衡的对象,然后把这个对象的具体要素带入秤杆式均衡其中一种因素。

异形界面的轴场关系

2 .立面的平衡:

影响立面平衡的4个因素:

①调节各要素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从而达到整体平衡;

②加减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形体,色彩,光影或材质等因素以达到平衡;

③改变平衡中心的位置从而使整个空间的可视要素达到平衡;

④通过加入背景以求得整体平衡。

P17【对称与均衡】5. 空间立面调节平衡的方式方法:

案例1:

右边物质大且密,色彩对比强,明度暗,因此视觉感受重。左边窗户透光,物质少而小,留白多,视觉感受轻。整个空间由实向虚转变。

空间中主要物质是沙发,它主要是通过和绿色界面对色,以及米色界面同色系饱和度对比,形成主角家具的烘托。

而次要部分则是形态上呼应,色彩上与环境呼应。

深色间隔有节奏的进行排布,在形体特征上,这种阵列元素的秩序感与曲线家具,绿植自然元素形成了形态上的对比。但空间中整体主要强对比是色彩层面,在形体曲直对比关系上形成了弱对比,

左右两边都是互补色对比,但右边饱和度低,对比较弱。整体感受左边偏重,右边偏轻,逐渐过渡。

导台对面

案例2:

左侧颜色深,视觉感受重,右侧颜色浅,视觉感受轻。达到平衡状态:左侧用了凹凸+矩阵排布以及消隐打断消隐的方式,且空间图案简洁,另外用镜面模拟窗洞的感觉来虚化空间。右侧,用繁杂具有动态元素的图案,以及数量多的实体家具来增加重量感。

P18【对称与均衡】6. 平衡中心强调法:

秤杆式均衡,左边体量大,密度高,感受重,整体与主要部分较接近。右边体量小,密度低,感受轻,融合度较高离平衡重心远,占有更多的留白空间。

这种方式就是以强调平衡中心给整体带来均衡,当空间的平衡中心不在轴场中间位置,而在场地的一侧时,可以将平衡中心作为主要物质强调来达到平衡。

方法:第一步,确定平衡中心的位置;第二步,以主次的方法把它主要地位突出出来(形态,色彩,材质);第三步,确定平衡中心两端可视要素的视觉感受轻重,从而确定形态材质及颜色。第四步,调整平衡中心的可视要素,让整体空间达成平衡(大小及比例,形,色,光,质)。

平衡中心不在轴场线上

当平衡中心在轴场中间时:用高明度大的平衡低明度小的,大的少的平衡小的多的,浅色动态的平衡深色静态的。

这个案例也是强调平衡中心达到平衡,平衡中心靠近重的一边。左边空间小,物质多,大,形体组合更复杂,右边空间大,颜色浅,数量少,小且简单,但有更大的留白空间。

平衡中心不在轴场线上平衡中心在轴场线上

右边大形体,左边小形体叠加组合。平衡中心更靠近右边沙发,左边留白空间更多。

平衡中心在轴场线上

总结:平衡中心强调法分两种情况,平衡中心在轴场上以及平衡中心不在轴场上。当平衡中心位于轴场线上,给人一种较为稳定,秩序感强的感受,而平衡中心位于一侧,它给人一种较为灵动,灵活性更高,同时主次的位置也会不一样,也造就了不同的一层图底关系(如下图,一层图底关系为平衡中心的界面)。

围合空间通常称之为流动空间的基本图示,在这种空间中的轴场关系是纵横轴向。

平衡中心在轴场线上

平衡中心不在轴场上不同的一层图底关系

P19【对称与均衡】7.视觉重力协调法:

除了强调平衡中心,还有一种就是强调平衡中心两端的视觉重力,即平衡中心并不重点表达,重点表达平衡中心两端的可视要素。(空间的可视要素=天平两端的重物)

没有强调平衡中心,而是重点表达两边可视要素。

深色动态肌理搭配浅色柔和肌理是一种对比元素。

用加减法则推敲平衡关系,右侧深色动态元素视觉感受更重+1,但面积更小+1,左侧浅色柔和肌理感受轻-1,但面积更大+1,因此它们也是达到平衡。右侧多个小体块与大体块平衡,不加不减,而两端的植物元素相互平衡。

注:对称与均衡课程结束,字数限制,笔记请看下一个专栏哟,啾咪ヾ(•ω•`)o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