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中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运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比的作用哪些 《师说》中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运用

《师说》中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运用

2024-07-11 14: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师说》是一篇论述从师学习必要性的文章,它批判了“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匡正时弊高扬“从师”风尚的非凡勇气和精神。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篇文言文很值得我们写作借鉴的就是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综合运用。

《师说》的行文开篇立论,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阐述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又指出学者存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和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者在首段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师说的对比论证

《师说》第二段重点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作者借三组对比:

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结论,带有疑问语气,简单的说就是造成圣愚的原因是从师与否;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比,得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结论,带有肯定语气,讽刺了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学小遗大;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对比,得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结论,带有讽刺语气,讽刺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思想行为。

这样层层对比,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深刻揭露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陋习,并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师说的举例论证

《师说》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为例,运用举例论证,进一步阐释了师道、师生关系,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理论的正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人们眼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虽用寥寥数语却把孔子的言行写得很具体,因而很有说服力。

《师说》第四段赞扬李蟠“能行古道”,点明作《师说》的原因。

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可以大胆借鉴《师说》的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在议论文文中的综合运用。对比论证就是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另外在举事例论证中心时,事例一定得是具体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特点,切不能是生编乱造的。可以借鉴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道德模范事迹等,也可以从教材中挖掘事例,比如庄子的“超脱”,诸葛亮的“忠诚”,李密的“孝道”,陶渊明的“隐逸”,岳飞的“壮怀”,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等。

《师说》提纲:

中心论点:人必从师,以“道”为师(理论依据)(立)

破正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破)

立反(三层对比)

结对孔子从事的言行(正面事例)(立)

合比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