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优秀课件 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2024-07-17 05: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 不轻易否定孩子间的友谊。

6、 给点阳光。对孩子,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孩子往往会朝着鼓励的方向成长。

@zay

所谓叛逆,是在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求异,期待注意。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渴望成为大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对自己的束缚和监护。

其实大人们都经过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冷静地面对,不仅从自身的角度思考,而且从叛逆期的孩子这个角度着眼,解决问题就会简单许多。

一方面,存异求同。

1、在不太有原则性的问题上,对于孩子的想法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可以先认同其观点;

2、主动参与孩子喜好的活动。被认同的叛逆期的孩子自然会感觉一份尊重和理解,视你为友,乐意与你交谈。

另一方面,同中求异。

1、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感觉自己已经成为大人,有些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处理问题片面直接,因此结局未必如意。和孩子一起按照他的思路去思考后,再不留痕迹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设性建议,关系会更进一步。

2、 叛逆期的孩子,虽然心智不很成熟,但已有大人的责任意识。那么,邀请他参与家庭的事物中来,商量家庭大小事情,明确家庭成员责任会是一个好办法。在不断地给予任务同时,他会在慢慢成长,更能接受并理解你。

@在轮下

1、 在孩子面前不要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适当地装傻,不讲究权威,沟通时培养孩子的尊严。

2、 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以至于欣赏,切莫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断孩子的鉴赏力。要知道,孩子会对父母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父母反对他所喜欢的,他会感到焦虑和冲突,容易和父母抬杠。

3、 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合不合理,不要马上反驳和打击他,不要一口回绝,和他讨论,权衡利弊。

4、 对叛逆期的孩子,首先要拿出适当的尊重态度,有尊重才会有真的沟通,最关键的表现就是态度的平和与行为上的支持。

@荒原

1、 了解自己的孩子

了解孩子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发展程度。多观察,多沟通。实际操作中,就是不刺探、不拷问、不软硬逼迫,坦诚、理解、包容。

2、 做好榜样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教育的方式,往往是孩子未来应对同伴的方式,所以,尽量不要做情绪失控的榜样。

3、 安全的限定

对于一些危险的行为,比如:性行为,物质依赖(烟酒等),小群体活动(拉帮结派)……很早就要适当教育孩子认知和了解。其他诸如限定最晚回家时间,限定玩耍时间,限定零花钱的数量等。

4、 积极的文体活动

青少年需要很强的认同感,而获得认同感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在体育和学习成绩上的优秀表现,积极带领孩子从小有这些方面的发展。

@乡愁

家长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应当是牧羊人放羊式的。圈出一块地,羊儿满地跑,适当的指引,告诉他哪块草肥,哪块草干,但不做过多干涉。

@小不点

只说一点,父母在叛逆期需要扮演的角色——精神领袖。孩子在叛逆期已经可以独立处理很多事情,不要再把他们当做小孩了,不宜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介入过深,父母应退位做孩子的“精神领袖”。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给孩子设立清晰的界限,把学习和生活的责任交给孩子,成为孩子的支持者、朋友和人生导师,接纳孩子的独特性,鼓励孩子阅读积极的充满能量的书籍。

@进化

当孩子表现出对外表身材的过度在意和焦虑时,家长要了解其中原因,认真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困惑和压力,不要否定他们内心的真实感觉,以免孩子以后不愿和家长袒露内心。家长还需要解释,娱乐明星的完美形象大多是通过“后期加工”得到的,这种形象并非平均人应该达到的标准。孩子可以通过阅读、运动、思考等方式雕琢内在美的同时,系统地学习审美,以及如何在恰当的场合,进行得体、漂亮的装扮,这能让他们正确抒发对美的追求。

@无言

孩子成长是一个慢的过程,所有人都应该接受这个观点,把心放宽一点,把要求放低一点,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很可爱。孩子叛逆是需要生活教他们成长。大人有时过于急迫,总想以自己的阅历去代替孩子的经历和体验,可欲速则不达。

下面是特约嘉宾白云阁老师建议大家与叛逆期孩子相处的方法:

白云阁:中科院心理学博士生,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辽宁抚顺二中专职心理教师。曾获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卓越教师、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彩虹奖章等荣誉。

怎样跟叛逆期的孩子相处?

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小时候特别懂事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顶嘴也不整事。现在长大了,凡事都想有自己的主张。做错事了,家长批评两句,孩子要么闷头不语,要么气急顶撞,甚至以离家出走要挟。真心纳闷,当年那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哪去了?

班主任朋友也常头疼,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叛逆心特强,凡事爱跟老师对着干。你说往东,他偏向西。学校不允许学生烫头染发,他非烫一撮染一缕。老师家长反对中学生恋爱,结果校园恋情越“猖獗”……

总之,他们处处跟你对着干,还总愿意给家长、老师挑毛病。有的时候明显是在强词夺理,但就是不听人劝。真可谓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为什么?

青春期孩子们为什么要跟大人对着干?为什么成人越是禁止的事情,他们却越是想去尝试突围?作为家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这些自以为是刀枪不入的样子令人头疼的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一、“叛逆”的心理解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轻人的叛逆有其令人欣喜之处,这亦可能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最关键的是能够独立去认识和应对这个世界。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渐趋成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他们渴望独立,喜欢标新立异,期待理解和尊重,渴望演绎自己的人生脚本。这是可喜可贺的。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独立性的需要”,一些青春期的孩子,故意表现出和成人世界的不同,故意违逆成人的意志和主张,有的时候就成了“叛逆”了。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方式来看待青春期孩子追求新事物和追求独立的过程,那么孩子们力求新奇体验的努力便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如果引导到位,它会给每个人带来益处。

从心理学上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源自于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

二、叛逆的应对策略

首先,理解和尊重。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孩子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是有意跟老师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而任意责备和批评。夸奖、鼓励永远比批评和责备的效果好。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许我并不赞同你的做法,但我愿意理解和尊重你的感受,我要首先恭喜你在长大。你跟我对着干,我不接你这一招。你故意出新搞怪,我偏偏不为所动,不因此生气,相反,我理解你、认可你、尊重你的这些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的言行,因为长大需要过程,因为我也曾年轻过。

其次,了解行为背后的正向动机。神经语言程序学认为,行为背后总存在正面动机,是趋利?还是避害?很是值得探讨。一个在课堂上总是趴桌睡觉或是接话捣乱违反纪律的孩子,一个总喜欢在衣着服饰或行为方式上标新立异的孩子,他们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是什么?

老师要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学生的正面动机,然后因势利导,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否定。因为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会有一种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

如果老师只是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或否定了背后的正面动机,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

再次,倾听孩子们的真实心声。面对青春期孩子的要求,哪怕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应该把它“当做一回事”,慎重考虑,给予响应与讨论,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承认的满足感,一方面也减少了成人与青少年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

在讨论交流中,让他们明白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另外,这种交流还有利于家长和老师了解青少年的需求爱好,及时发现和制止一些不良倾向,同时又可以帮助老师和家长找到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减少隔阂,缩小“代沟”。

最后,与孩子交谈切忌简单说教、强硬粗暴。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的是单纯的说教。老师不仅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交谈,而且要注意时间场合。另外,由于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谈话一定要注意技巧,学会察言观色,抓住有利时机。有时正话反说效果会更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许多叛逆表现,恰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相关。其实不仅青少年,不仅爱情这样,人性本身就如此,越是禁忌的东西,我们便越发地想尝试一下。

对于那些叛逆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本来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有人禁止他们去做。反之,如果一个叛逆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没有引起成人的更多关注和反对,人们表现出理解和认可,那么做起来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叛逆的问题可能也因此而解决了。

叛逆期没有好坏之分,一些从小就一直听话的孩子,因为没有经历完整的叛逆期,所以无法形成独立的人格,无法建立强大的自我。我们只须正视孩子的叛逆期,并采取适当的态度和做法应对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