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彰武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家具行业成本占比率多少合理 彰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彰武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彰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彰武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6-14 03: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省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辽委办发〔2022〕17号)、《阜新积极推进沈阜一体化发展及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三年行动方案》(阜委发〔2022〕10号),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彰武实际,经县政府同意,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彰武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彰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彰武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辽委办发〔2022〕17号)、《阜新积极推进沈阜一体化发展及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三年行动方案》(阜委发〔2022〕10号),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彰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以及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调研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强县与富民相统一、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城镇与乡村相贯通,建立健全大中城市带动县域发展、县域促进大中城市繁荣的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推进沈阜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形成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治、区域间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使彰武成为两大区域战略融合交汇的政策洼地、红利洼地,为彰武实现“加速赶超、富民升位”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因地制宜,推动主导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不断增强县域产业竞争力、集聚力。

创新引领,厚植动能。导入创新要素,营造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平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稳步实施“4+2+2”生态治理模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打造中国砂都、漠上草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统筹兼顾,协同共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县城与乡村协调发展,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人民至上,增进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三)主要目标

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晋级升位。

一体化体制机制实现新提高。实施都市圈一体化各项改革举措,确保政策精准落地,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除,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进步。诚信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厚道彰武”品牌进一步叫响,进入全省县区信用前5名,彰武县营商环境竞争力在全省各县区排序跃居前列。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提升。加快推进国道304、101改迁工程,解决国道穿城难题,推进城市雨污分流、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解决环保超标及城市内涝问题,到“十四五”末期,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及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教育、医疗及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创新协作体系迈出新步伐。重点推进绿色硅砂、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三大产业的合作对接,实现产业融链、补链、增链、强链,创新“铸造产业+新能源利用”模式,打造低碳产业园区。

新能源供给保障实现新跃升。抓住阜新“两个示范市”创建有利契机,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建设,尤其是光伏治沙工程,探索以光锁沙新路径,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到“十四五”末,把彰武建设成为国家级沙能源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4+2+2”生态治理模式,全力推进防风防沙固土工程,统筹推进1331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治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2%以上,跨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养息牧河及柳河国考断面持续达标,让绿色成为“彰武底色”。

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医疗、教育、社保、养老等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更高层次全覆盖。到“十四五”末,全县城镇新增就业累计0.4万人,让彰武成为宜居地、创业地。

二、重点任务

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二是产业协作更加广泛,三是新能源供给保障更加有力,四是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五是公共服务更加殷实。

(一)突出发展特色,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1.全力打造“中国砂都”

大力发展砂工业、沙农业、沙文旅、沙健康产业,构建彰武硅砂工业新业态。以目前49户硅砂企业为基础,重点培育长江科技、联信金莹、昆仑隆源等13户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强硅砂工业文章,全力打造百亿级硅砂工业产业集群。

2.构筑彰武生态屏障

系统推进“4+2+2”生态治理模式,推动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推进彰武草原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守护好辽西北乃至京津冀生态安全。深挖草原旅游、生态康养、治沙精神红色教育基地等新业态,推进彰武生态建设持续发展。

3.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发展

依托沈阳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融汇地带的区域优势,打造沈阳的“后花园”、“大厨房”,重点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沙农业成为彰武“加速赶超、富民升位”的加速器、催化剂。(责任单位:示范区管委会、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电局)

(二)实施工业强县,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级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培育壮大新动能,加速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重点培育绿色硅砂深加工、绿色食品、绿色能源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长江、双汇等龙头企业。

4.增强工业竞争力

做优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抓好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强化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和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发展,把彰武县打造成我国现代化绿色铸造生产基地。到2025年,规上企业达到22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

做强硅砂工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建链,做强硅砂深加工产业,依托长江、联信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硅砂深加工产品,开发航天用精密铸造用砂。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上企业30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2.5亿元。

做精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发展双汇、华美肉鸡屠宰加工及“小东北”等食品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辽育白牛、越秀辉山全产业链建设。

做优新能源产业集群。利用丰富的风光资集优势,抢占风口,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本地消化与外送相结合,稳步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科学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风电装机容量增加150万千瓦,打造“超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探索“以光锁沙”新路径,全力实施治沙光伏项目,积极争取更多治沙光伏指标,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增加100万千瓦,全面构筑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屏障安全。推进丰田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并升压为500千伏变电站,有效解决彰武地区新能源输出消纳瓶颈。(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电公司、各园区、各乡镇政府)

5.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保障粮食安全,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北方涝区治理示范。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统筹各类农田建设资金,到2025年,改造中低产田,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结合2021-2022年降水偏大、农田易发生内涝,加快推进全县农田干渠疏通工程,完成全县1000km干(支)渠,5000km田间沟渠疏通工程,实现农田旱能浇、涝能排。

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大力调整畜群、品种结构,加快推进辽育白牛“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实施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生物产量与牧业价值提升、牛羊产业化提升4项重点任务,推进肉牛肉羊生产方式转变,形成草食畜牧业绿色循环生态体系。2022-2024年,增加肉牛饲养量8万头、肉羊34万只,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各乡镇政府)

6.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

合理布局商贸物流。突出“一园区一中心”建设。“一园区”即物流园区,打造集商品集散、仓储、流通加工、物流配送、检验检测、批发交易等一体化的服务物流园区;“一中心”即中国硅砂交易中心,依托硅砂内陆港和彰武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硅砂交易、信息和物流“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新模式,打造立足彰武、覆盖东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硅砂综合物流交易中心。加强县乡村共同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建设县级仓储配送中心、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推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数据系统。

发展文旅业。积极融入全市生态游、文化游、赛事游、乡村游、冰雪游和“快慢由你、悠游阜新”的整体框架之中,充分发挥彰武“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依托草原、乡村、冰雪、美食等特色文旅资源,推出以生态观光、美食休闲为主题的彰武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巨龙湖冰雪乐园、德力格尔草原文化节”等特色项目。持续推进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巨龙湖风景区标准化建设与提质升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培育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文旅广电局、示范区管委会、各乡镇政府)

7.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富农惠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法依规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结合彰武生态草原建设,引导企业发展产地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推动发展乡村特色作坊、家庭工场,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庭院经济。争创休闲农业重点县,大德、章古台等乡镇积极争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政府)

8.推动园区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彰武经济开发区和彰武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设施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成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引领区、产业发展集聚区、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2020-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彰武经济开发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和硅砂及铸造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加速推进彰武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规划落地,规划建设章古台硅砂深加工低碳产业园,力争在2022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2024年投入使用。加速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沈彰飞地园区”建设,以沈阳现代都市圈为契机,最大限度推进与沈北飞地园区共建,实现产业融合、互补、共同发展。(责任单位:阜新彰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彰武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管委会、章古台镇政府)

(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县域美丽家园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布局,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9.提升县城功能品质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更新老旧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管网,推进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老旧燃气及供热管网改造项目,统筹雨污分流、解放河清淤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系统谋划县城城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推进智慧立体停车场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试点争取,实施智慧管理、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便民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南城区公立幼儿园建设;推进方舱医院、健康驿站建设。加快推进北山体育公园及健身步道建设;结合精神文明城和卫生城创建,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

10.增强重点镇集聚能力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为引领,以县城为中心,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核两轴三带四中心镇”的时代城镇发展新布局。“一核”,即依托中心县城(彰武镇、西六、五峰、兴隆山),以彰武经济开发区和彰武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为载体,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城市功能集聚发展核心区。“两轴”,即以国道304线、101线为发展轴。“三带”,即百万亩草原生态经济带、柳河旅游观光带、养息牧河生态防护带。“四中心镇”,即依托章古台镇、哈尔套镇、东六镇、后新秋镇,打造四个经济中心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文旅广电局、示范区管委会、各乡镇政府)

11.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落实。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突出资源禀赋,进一步培育壮大现有特色产业,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机对接。深入挖掘村级集体资产的综合价值,宽领域、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提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改厕,按照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任务要求,从未参与改厕的村,每个村要建设3-5个试点厕,全县计划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542座;完成农村户厕运维体系建设,184个村100%全覆盖。运维管护体系要实现所有行政村100%全覆盖。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格局,推行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管理制度,对全县规模养殖场实施逐步推进粪肥利用台账制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2年将24个美丽宜居村创建作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核心,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县域发展底色

12.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大力弘扬治沙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拦沙道、堵沙口、建屏障,以水定绿,科学造林,实施农田林网修复工程,村屯绿化工程,全力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系统推进“4+2+2”生态治理模式,推动“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四大工程。巩固完善“以树挡沙”体系,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加强森林生态建设,五年内完成造林50万亩以上;不断做大“以草固沙”规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造百万亩草原生态经济带,推进草原示范区面积扩大至150万亩;稳步推动“以水含沙”进程,系统推进柳河、养息牧河流域综合治理,加速推进旱改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探索构建“以光锁沙”新模式,加快推进50万千瓦“生态+”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并网达效。实施“以肥改沙”,探索推广增施粪肥、秸秆还田、土地免耕等技术,科学推进畜禽粪污处理项目,让沙化土地变成沃野良田;推动“以调减沙”,推进治本工程,持续推进彰武草原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创建工作。加强“以养退沙”,进一步健全保护机制,提高养护水平,保持生态环境长期稳定向好;推行“依法治沙”,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毁林毁草行为,实施最严封山禁牧措施,让法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彰武分局、示范区管委会、各乡镇政府)

13.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紧抓国家水环境试点契机,加强柳河、养息牧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解放河清淤工程,小地河、双徐河、老边河综合治理工程,柳河综合治理工程,柳河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及畜禽粪污处理工程。推进垃圾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置及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工程。推进农村清洁取暖、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彰武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局、各乡镇政府)

14.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落实辽宁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启动彰武县低碳园区试点建设。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完善市场化生态保护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探索推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模式,建立与周边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生态安全体系。完善湿地保护制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创新利用。推荐彰武“生态+”低碳农业模式,加快工业、建筑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提高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率。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农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彰武分局、示范区管委会、各乡镇政府)

(五)加快改革创新,释放县域发展活力

15.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乡镇服务效能。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推进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释放助企纾困政策红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研究制定头部企业、园区、配套企业激励政策,推进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经营。(责任单位:县营商局、县发改局)

16.提升开放水平

加快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以融入全国大循环为导向,全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高端建材、农机产品成品制造、新能源配套、物流产业。推动各产业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发展,加快建设以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为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新增长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挥我县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深度嵌入区域产业链,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产业协同配套基地。立足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积极拓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新兴市场,优化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形成以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鼓励硅砂、服装、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企业加快境外营销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县招商中心、县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17.增强创新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坚持把创新摆在特色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大力培育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行业提升发展,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引导以联信金莹等为主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和支持企业与沈阳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硅砂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产业研发机构和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双创”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硅砂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体的承担重大创新项目机制。(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各园区、各乡镇)

(六)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8.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发展补齐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推进县城南幼儿园建设工程、县城内3所幼儿园能力改造提升项目;完善县域中小学布局,重点推进实验小学北校区、第三小学学位提升项目,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彰武县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强边远、农村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持续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

19.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完善县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提高疫情早期发现和现场调查快速处置能力。改善县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条件,组建县级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95%以上,县域就诊率90%以上。建设乡镇卫生院,实现农村地区30分钟就医圈全覆盖。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推进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能力改造提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统筹推进方舱医院建设项目,提升疫情防控与应急医疗救治能力。(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各乡镇政府)

20.增强就业养老保障能力

提升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保障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现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管理使用,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实施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强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推动医养深度结合。推进老年养护院升级改造、中心敬老院标准化、养老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有力、运转高效的领导运行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推进责任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县直单位任成员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主动担责,按照重点任务分工要求,加强工作协调,做好衔接配合。

(二)压实工作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加快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落实。县直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谋划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高质量项目、重大工程和改革举措,明确时间节点,加强协调,定期调度。

(三)加强政策争取

认真研究政策文件,及时关注上级资金投向,围绕县域经济政策支持,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到支持范畴。争取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在财政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向县级倾斜,激发县域发展活力。依法建立农用地转用、征收土地等审批事项“省县直通车”机制。

(四)加强闲置资源利用

建立本地区建设用地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发布存量资源信息,促进空闲土地资源盘活再利用。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确需实行整体供应的,可统一发布出让公告、统一实施供地。支持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五)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各责任主体部门要以本方案为依托,将相关工作计划、年度计划等与方案紧密结合,分解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和进度,使本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