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如何看懂宫颈癌诊断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宫颈癌的病理报告模板怎么写 干货|如何看懂宫颈癌诊断报告?

干货|如何看懂宫颈癌诊断报告?

2024-07-05 06: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都说病理检测是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

如何在病理报告单上发现肿瘤“信号”,初步了解病情的轻重缓急,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我们也要学会哦!

1

宫颈癌的病理诊断有哪些方法?

从病理角度,诊断主要有两个方法。第一是细胞学的诊断,目前运用较广泛的是TCT(液基薄层细胞学)。医生会在女性阴道内取一些细胞做成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宫颈异常细胞,结合触诊和体格检查有异常,医生就会安排第二项诊断方法,即组织学诊断,采用的方法就是活检。

一般,细胞学诊断起到了筛查的作用,能对疾病初步定性;组织学诊断起到确认的作用。临床医生最终需要根据组织学的诊断结果,来进行治疗决策。

2

什么是宫颈癌的病理报告?

宫颈癌患者的组织学病理报告类型大致有两种,一种活检报告,是治疗前用以定性的,明确肿瘤的良恶性以确立治疗方案;另一种为切除手术标本病理报告,旨在明确疾病分期,是否有转移、浸润深度如何,用以评估预后并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

3

宫颈癌的病理组织分为几类?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宫颈癌包括很多类型,主要是鳞癌,其次是腺癌。无论是鳞癌还是腺癌,又能分成不同的亚型。

临床医生会根据病理报告诊断的不同亚型,确立治疗策略,评估预后。

有些特殊类型的宫颈癌,如宫颈小细胞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治疗方案也很特殊。

4

以下名词是什么意思?非典型增生、CIN、原位癌、间质浸润、浸润癌、CIGN、CIN病变累及腺体、低分化/高分化

一般认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如下过程,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非典型增生是指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改变的中间站,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因此,临床上也将非典型增生称为“癌前病变”。

CIN是病理报告中最常见的术语,特指宫颈的鳞状细胞上皮内瘤变的英文缩写。它是指基底膜上方的上皮细胞出现了异变。按上皮细胞的异变程度和异变细胞占全层上皮的厚度分为三级,级别越高,异变越重。一般CINI是轻度的非典型增生,CINII是中度的非典型增生,CINIII包括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鳞癌。

原位癌是最早期的癌,在分期上被视为0期。此时,病变细胞全部占据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原位癌患者可以选择相对保守的治疗,如宫颈锥切,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全文

间质浸润即癌细胞穿破基底膜而侵入间质。

浸润癌分为早期浸润和浸润性两类。早期浸润癌的浸润深度标准3-5mm内(FIGO分期IA1,IA2),早期浸润癌和原位癌一样,也可以采取锥切等较保守的治疗。浸润性癌就需要再去比较激进的治疗方法,如宫颈根治术、放化疗等。

CIGN是指宫颈的腺体上皮内瘤变,是腺癌的癌前期病变,可以随时间推移进展成为宫颈腺癌。

CIN病变累及腺体,是指异变细胞像“爬山虎”一样,沿着鳞状上皮与腺管上皮往下攀爬,蔓延和攀附在腺体上,但没有突破腺体上皮的基底膜,仍属于原位性质。但如果是广泛地累及腺体,那发生早期浸润的几率更高。在病理报告中提及这一点,有助于提醒临床医生,要注意病情继续发展的可能。

炎性改变通常会报告“慢性炎症”,是完全良性的改变,女性可能需要抗炎治疗。

低分化/高分化是根据细胞的形态,是一种组织学的分级。通常分化越低,细胞形态越不规则,像个丑八怪,而此时的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预后更差。

5

病理报告中哪些字词是关键?

首先明确是否出现了肿瘤性病变(如“CIN”或“癌”),一旦出现,要看是否是前期病变或早期病变,出现了“浸润性”一词,通常已经不是早期病变了。无论是癌前病变或已经是癌了,都应及早就医治疗。

6

如何从病理报告,判断宫颈癌分期?

举一个例子,“腺鳞癌”说明这是一个恶性肿瘤,是腺癌和鳞癌合并的一种亚型。从治疗来说,就需要能兼顾针对腺癌和鳞癌敏感的方法,综合考虑。“低分化”说明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其次,“侵润间质全层达宫旁”、“癌累及宫旁组织及子宫体下段深肌层”是一个分期的术语,说明已经有向外侵犯,不是早期癌。

再次,“所有淋巴结均未见转移”,对之后放射治疗的范围有重要意义,涉及到放射照光要涵盖哪些位置。

需要提醒的是,病理报告并不是分期的唯一标准,还要结合影像学,如CT、磁共振等检查,才能最后明确分期。

7

病理报告除了诊断病情外,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病理报告是临床医生进行治疗的依据。它既是一份“判决书”,也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参照依据”。

搜索检逸微信公众号,在家就能预防宫颈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