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宠物乐园英文怎么读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2023-09-16 0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 邹积亮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预防为主的安全应急策略。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时强调,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短板与弱项,我们需要认识到,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强调安全风险关口前移,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提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贵在及时准确,对各类突发事件风险能够实现动态监测、并在事前能够及时预警,实现早发现、早控制、早报告、早处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此,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要能够有效统筹应急状态下各类应急队伍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实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防疫物资短缺情况,要求我们推动国家应急物资战略储备。

  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预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门、行政机关和专业机构的职责。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预案需要根据机构职能调整、形势任务变化做出修订与完善,尤其是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亟需推动《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编制。

  依靠科技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科技应用含量是检验一个国家重大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救援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构建现代化应急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应急科技领域投入,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我国成为应急管理科技强国。

  不断推动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当前,全球各类灾害性事件是对人类命运的共同挑战,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是影响巨大,世界各国和地区理应通力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挑战。中国是全球卫生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在承担大国责任、提供全球公共卫生产品、促进全球健康安全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3至5月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开展国际科研交流合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经验,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 责编:郑芳芳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