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国为什么要推进住宅商品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实行住宅商品化的政策是哪一年 1984年中国为什么要推进住宅商品化?

1984年中国为什么要推进住宅商品化?

2024-06-29 2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84年经全国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市住宅建设,要进一步推行商品化试点,开展房地产经营业务”。

这样,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逐步出台,住宅商品化开始起步。住宅商品化是指住宅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买卖或租赁。它是针对我国城市住宅采取的国家统一建筑、分配和维修的方式而提出的一项改革措施。那么,在1984年中国为什么要推进住宅商品化呢?

第一,鉴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现实的需要。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在全国推行,特别是引进外资数量逐渐增加,以及非全民所有制的乡镇企业不断崛起,加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进行以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早期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出现对由各类房产(如厂房、住宅等)和地产(主要是城市土地)构成的房地产进行交换、作价等问题,从而也就产生了把房地产纳入到商品经济运行轨道的需要。

第二,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福利住宅存在的弊端已经开始凸现。计划经济时代住房的建设否认住宅的商品性,把城市住宅问题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来看待,由国家经营,而且收费低廉,价格倒挂,国家背上沉重的财政补贴的负担,滥占住房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群众住房难的问题日趋严重。197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已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低于1949年建国初期水平,出现了全国性的房荒。加速城镇住房的建设以缓解城镇的房荒矛盾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由于国家经营导致城市房产市场难以形成,严重影响了处于国民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建设的发展。

第三,自从拨乱反正以后,我国进行了住房商品化的广泛理论研讨和试点的工作,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证明。1978年邓小平提出加速住房建设之后,理论界开始提出住房商品化和土地产权性使用的观点。1980年开始推行住房商品化试点改革,接着又在深圳、广州等城市收取城市土地使用费试点。到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住宅是一种消费资料,同其他一切消费资料一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也是商品,也可以允许买卖,房租也应是分期支付的住房价格,形成共识。为实行住宅商品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及我们对住宅商品化认识的不断深入。到1984年我国适时推进了住宅商品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