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名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宋徽宗赵佶画作 中国传世名画

中国传世名画

#中国传世名画|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柳鸦图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宋 赵佶  柳鸦芦雁图局部之一  纸本淡设色纵34厘米横22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宋赵佶 柳鸦芦雁图局部之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赵佶即徽宗,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皇帝。他酷爱书画,在位二十五年,政治上昏庸无能,以至亡国被虏;但是绘画事业欲有倡导之功。其本人诗书画均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乌画专长,以工细彩墨为主,有时并能寓巧与拙。此幅《柳鸦图》是他绘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原为《柳鸦芦雁图卷》的前半幅。柳和鸦采用没骨画法,设色浅淡,构图洗练。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楼鸦画得都很精细工整。楼鸦双双休息喜戏,形态自在安祥。点睛用生漆,更显得神采奕奕。画面在黑白对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画钤赵佶的“宣和中秘”朱文长方印,半钤明内府“纪察司印”。《庚子销夏记》,《石渠随笔》著录。

 

 

文会图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赵佶 文会图 绢本设色,纵:184.4厘米,宽123.9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文会图》这幅画充分表现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宋徽宗与宠臣蔡京也在画上留下题跋,以此作为帝王统治下人才云集的象征图像。环桌而坐的文士,正进行着茶会。宋徽宗称此图为文会图,但应与唐代以来“十八学士”的主题有关。可能是当时摹写古代画作后,加入北宋元素的“改编“之作。僮仆使用及准备中的茶具,在存世北宋茶器中有相应的例子,画家所绘确有根据。

  图中从根部到顶部不断缠绕的两株树木,虽然复杂,但由于含蓄的表现,因此毫无杂乱夸张之感,而像是观察树木真实生长状况后描绘出的细腻作品。徽宗时期画院作品常有种纤尘不染的明净感。《文会图》中即使在各种树木垂下的细小叶片上,也可以发现这种特质。

 

 

听琴图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北宋 赵佶 听琴图 绢本设色 147.2x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听琴图》轴是一幅优秀的中国人物画。画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气就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那状态正是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神思,在那里悠悠遐想;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细听,但心情却比较单纯。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幅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十分简练,主人公背后,画松树一株,女萝攀附,枝叶扶疏,亭亭如盖。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折旋向背,摇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薰炉,香烟袅袅。主人公对面,设小巧玲珑山石一块,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这些外,别无它物。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高级的园庭,但却经过了作者精心剪裁。所有布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人觉得,在这静谧之中,有一阵阵的琴声,混合着微风吹动松枝竹叶之声,从画中传出。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其妙处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画面上方,有"六贼"之首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画押,这样一来,这幅作品就成了他的了。其实这一幅作品是他画院里的画家绘画赵佶本人行乐时的状况。

  本画描绘得相当精致,人物表情以及画面气氛,足以引人入胜。通过纤细的技法和迷人的色彩,把作品描绘得工整清丽,神妙无加。但从所流传的赵佶各种画笔看来,以及古人的一切看法,认为此图不是赵佶之手笔,元汤自谓“余自可一望而识”。胡敬曾在他所著《西清札记》中大骂在上面题诗的蔡京,说他公然敢于皇上画笔上面正中题诗,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也是值得分析的。应该说,无论如何蔡京不应该如此“肆无忌惮”地题诗于画之正中,而且还在皇上御笔上方。因此,历代鉴赏家认为《听琴图》并非赵佶之作。然而不管此作是代笔,或者是画院中人的作品,无论如何,它都是一幅“神笔之妙、无以复加”的上乘作品。

 

写生珍禽图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北宋 赵佶 写生珍禽图卷 纸本水墨  27.5x525cm  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5510万港元成交  私人收藏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北宋王朝末年的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1135),虽是亡国之君,却是名垂画史的艺术家。他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并利用皇权推进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他广泛搜求古今名画1500余件,分列14门,编为《宣和睿览集》,又敕令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为美术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宋徽宗才华横溢,他能书善画。在书法上,他自创“瘦金体”;在绘画上,无论山水、人物,无不精能,尤其擅长花鸟。历经人间沧桑,宋徽宗存世作品目前仅约20件,其中一些还是当时宫廷画师捉刀代笔之作,亲力而为者屈指可数,而《写生珍禽图》乃凤毛麟角的宋徽宗亲笔画之一。

  《写生珍禽图》是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笔调朴质简逸,全用水墨,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画卷共分12段,每段接缝处有宋徽宗的双螭印,共十一方。图中鸟之羽毛,用淡墨轻擦出形,又以较浓墨覆染,再以浓墨点染重点的头尾、羽梢等部位,层叠描绘,反映鸟羽松软的质感、丰富的厚度以及斑斓的色彩。枝叶的画法也是类似。尤其竹叶的画法与史籍记载完全一致。又如描绘禽鸟的情态,《写生珍禽图》亦有精彩之处,如第十一段“原上和鸣”的回首顾盼,第五段“碧玉双栖”的动静对比,以及第二段“熏风鸟语”的凝神引颈。流传近千年的徽宗《写生珍禽图》,传承有绪,斑斑可考。上有清代乾隆皇帝(1711—1799)题写的图名和御用玺,计21方,收藏印7方;此外,还有明代著名收藏家安仪周,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的收藏印19方。当代最具权威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家张珩、谢稚柳、徐邦达等均有论著考证。

 

其他作品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北宋 赵佶 五色鹦鹉图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宋 赵佶 桃鸠图   册页  绢本  26.1cm×28.5cm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北宋 赵佶 红蓼白鹅图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北宋 赵 佶 鸲鹆图轴  南京博物院藏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宋 赵佶 梅竹聚禽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宋 赵佶 《腊梅山雀图》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宋 赵佶 《枇杷山鸟图》 绢本设色 纵22.7厘米 横24.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斔位兆谡再ナ榛髌(二)   宋 赵佶 《祥龙石图》绢本设色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