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三明城区中的那些古建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宁德古建筑作者 寻访三明城区中的那些古建筑

寻访三明城区中的那些古建筑

2023-12-15 15: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正顺庙 胡观华/摄

列西城门:风雨中的“守护”

提及具有三明地域特色的文物古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余生富推荐,列西城门和城墙基“不可不看”,因为它们“体现了三明的历史”。

列西城门始建于清代,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座城门分别为康乐门、梅列门、凝紫门和东壁门。

康乐门位于沙溪河西岸边梅列大桥北200米,由门楼、门亭、石彻渡头等组成。康乐门及古渡头为清初始建,道光、咸丰年间(1821~1850)所立碑碣一通。西北侧有天后宫一座。

梅列门位于列东大桥南500米处的沙溪河西岸,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始建,嘉庆十年(1805年)继建而成,为砖、石、木混合结构,由拱门、后边厢、门楼等组成。门楼上设“龙津阁”,为木构建筑,临河门楼正面门匾额上墨书“梅列”二字。

凝紫门位于沙溪河西岸,正顺庙南650米处,清初始建,现存建筑为咸丰八年(1858年)、同治元年(1862年)继建而成。门楼由拱门道、城门楼及边厢组成,门楼上匾额墨书“凝紫”二字,门楼上建眷西阁一座。

凝紫门 杨为春/摄

东壁门位于梅列大桥北约800米,由城门门道及城门楼组成。西面门道保存完好,东面因修江滨路被毁。城门楼为抬梁穿斗式构架,歇山顶,正中设神龛,为清代所建。

虽经百年风雨洗刷,4座城门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成为市区沙溪河沿岸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垂裕祠:隐身学府的“书香名祠”

如果你没去过垂裕祠,不必担心会“碰壁”,在三明学院,随便问一个师生,都能轻车熟路地为你指明方向。这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建,就藏身于学院内,祠旁是一个面积宽阔的塑胶篮球场。

“文物不随人事改,吾宗喜有庆源堂”,这是明代进士邓原中对垂裕祠的咏赞。据祠内碑文记载,垂裕祠是闽沙邓氏奉祀宋银青光禄大夫邓克谐、诰封一品夫人罗氏的祖祠。其所在地荆东则是闽沙邓氏的发祥地。

邓克谐(967~1033年),字仲孝,是闽沙邓氏始祖邓光布将军的八世孙,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碑文记载,邓氏后世子孙“鼎盛于宋,昌炽于明清”,“人才辈出,俊采星驰,仅宋代进士及第者达三十九人”。

垂裕祠始建于宋嘉定年间,现存建筑主体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所建,由泮月池、前牌楼、内廊庑、正堂、神龛、后厢房等组成,具有深厚的闽西北木构古建筑风格。祠后是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邓克谐墓葬。

垂裕祠暨邓克谐墓具有珍贵历史文物价值,1991年3月被列为三明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立夏刚过,泮月池畔,一丛百合正含芳吐蕊,为这座寂静的古祠平添了几许生气。

垂裕祠 胡观华/摄

八神将军庙、冲和道院:身处“深闺”人不识

地处三明钢铁厂内的八神将军庙不太好找,即便是那些近在咫尺的田地中耕作的菜农,面对记者的打探也屡屡“一问三不知”。

穿过列西三钢道口,沿一条水泥小路向左拐,援着路旁建筑物上用油墨所抹画带着箭头“西山庙”的字式指引,从被民居围裹的狭小弄道中走到尽头,即到了又被称作“西山庙”的八神将军庙。

八神将军庙的原址不在此处,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搬迁到现址并进行扩建。清光绪十二年(1884年)又修建前堂和前坪,形成了现有由前坪、前堂、天井、正厅、回廊等构成的建筑布局。

八神将军庙 胡观华/摄

近日,记者到访时庙内空无一人,庙内墙上悬挂有一块《西山庙简介》的牌匾,颇为详尽地记录了这座古建曾经历的历史沧桑。1991年3月,该庙被列为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又经多次修缮,使庙宇恢复原貌并焕然一新,正殿雄浑中蕴含着秀气,古朴中透出端庄。

同样居于“深闺”不易被外人所识的还有冲和道院。道院位于列西村,正顺庙往西约100多米处。冲和道院历史上属于道教场所,是三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道院丽洋法师向记者介绍,道院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过去道院的面积比现在宽阔,因地处市区,受城市发展影响,现道院的占地面积较过去大为缩减。在属地有关方面及当地罗氏宗亲等多方支持下,1998年经过重修后,道院的核心古建区域基本保存完好。

一块悬挂在道院门前横梁上烙有“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仲夏月”字样的铁磬,已成为道院沧桑岁月中无声的历史见证。

冲和道院 胡观华/摄

古建保护:少数仍存安全隐患

古建筑是文明发展的标志,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同时也是历史载体。包括正顺庙、列西城墙等在内的这些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闪耀着浓郁的人文地域特色,是了解三明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我市对古建筑保护采取了哪些举措?余生富告诉记者,除由属地部门对市级文保单位实施日常维护管理及落实人员及经费保障外,市政府每年均拨发专款对文保单位进行修缮,以及配备消防装置,对国保单位安装安防监控系统。并由市、区两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古建筑保护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百姓对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认识缺位。市区文保单位大部分是寺庙、宗祠,大多属于木结构,民众使用明火点香祭拜及燃放鞭炮现象较为突出。此外,有些古建筑因处在住宅区中,卫生环境堪忧,有些甚至存在违章搭建和无人管理的现象。受访的文物专家建言,必须加大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了解文物保护的意义,增强文物保护责任感。(谢志伟)

来源:《时代三明》杂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