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着就把诺贝尔奖拿了,费曼的一生:中国人拿不到诺奖是有原因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校柜子锁怎么撬开 玩着就把诺贝尔奖拿了,费曼的一生:中国人拿不到诺奖是有原因的

玩着就把诺贝尔奖拿了,费曼的一生:中国人拿不到诺奖是有原因的

2023-06-14 0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感情很复杂。尤其是最硬核的物理和化学,一直没拿过奖,这是一件令国人耿耿于怀的事情。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总结了很多咱们拿不到诺奖的原因,说什么评委对咱不友好啦,没有获得科学界认可啦,等等等等。可自从我读了理查德·费曼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拿不到诺贝尔奖。

费曼是上个世纪的物理学家,活到70岁,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但你可别以为他是个把一生奉献给科学的实验室里的老学究。恰恰相反,他这辈子活得实在是太太太精彩了,简直就是个超级顽童。有人认为理查德·费曼就是《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原型。别说,还真是挺像的。

年轻的费曼和谢耳朵

搞怪的费曼和谢耳朵

他对什么都感兴趣,一辈子除了物理还学了很多东西,每一样,都达到了大师级别。搞恶作剧开保险柜最后比专业的锁匠还牛;玩邦戈小鼓玩到美国第一;研究玛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达到考古学家的水平,可以鉴别古抄本的水平,闲着无聊研究生物,差点造成遗传学上的重大突破,晚年学画画,还开了个人画展。

然而这些都不能定义他,了解费曼的学术界人士,都叫他“滑稽演员”,实在是这位老兄太爱开玩笑和恶作剧了,这么喜欢用科学头脑来开玩笑的,他大概是第一个。

读大学的时候,费曼嫌弃学校咖啡馆的女招待态度不好。故意把小费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里,盖上一张纸,倒扣过来,然后迅速把纸抽走。水在真空状态下并不会流出来,看起来就像一个空杯子。他还分别把两枚硬币装在两个杯子里。

他走了以后,女招待拿起杯子取小费,水哗啦流了一地,然后就看着另一个杯子纠结。最后还是决定拿起杯子,水又流了一地。

第二天费曼又去喝咖啡,女招待就不搭理他,喊了个男招待过来要揍他。费曼说,这有何难,你拿个小盆,放在桌子边上,慢慢把杯子移过来,不就取出小费了吗?男招待觉得有道理,就放过了他。

结果第三天费曼一出现,男招待又想揍他,原来昨天他走的时候没在杯子里放水,就把硬币倒扣在空杯子里。这个男招待小心翼翼移了半天,发现杯子里压根没有水,气得够呛。

费曼就是这么个爱开玩笑的性子。

他不光跟普通人恶作剧,遇到科学界的前辈大神,也管不住自己。

1942年,为了抢在德国人前面造出原子弹,美国人搞了一个“曼哈顿计划”,把当时能找到的物理化学的大科学家都集中到一起,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原子能之父费米、珀尔、冯·诺依曼等人。而当时年仅24岁的费曼也被拉进去凑数。

一开始他还对这些科学界的大前辈毕恭毕敬,时间久了,加上封闭式研发又无聊,又开始搞恶作剧。当时每个科学家屋里有一个抽屉,上面挂了把金属锁,所有重要文件都搁里头。

费曼小时候跟朋友学过开锁,就挨个把锁撬开。曼哈顿计划里有些军官,一看这锁质量不行啊,就全给换成了保险柜。费曼一看更来劲儿了,这东西我没开过啊。于是他买了很多关于如何开保险柜的书,结果发现这些书都是骗钱的,无非就是问问对方的生日,对方配偶和子女的生日,然后挨个试。完全不靠谱。

费曼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他花了一下午,研究了一个数学公式,保证能在4个小时内打开保险箱。他于是经常跑去跟那些科学家聊天,一边聊一边背着手在那开保险柜。

后来大家也知道了,这小伙子只是爱恶作剧,没什么恶意。有时候军官把柜子钥匙丢了,或者保险箱密码忘了,就来找费曼。

费曼一辈子都这样,只要对什么感兴趣,问出为什么来,就一定要得到答案。他拿诺贝尔奖的那次也是一样。他的杰出成就在于量子电动力学的运动路径,并画出了费曼图。

那他这个成就是怎么发现的呢?

他在康奈尔大学教书的时候,有次吃饭,看到几个学生在玩杂耍,把盘子丢到空中。费曼就盯着那盘子看。康奈尔大学的盘子边上有康奈尔大学的校徽。费曼就发现校徽转得比盘子快刚好是盘子转速的两倍。他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使劲想,为什么这个转速会是2:1,然后就着了迷。算了一下午,还跑去跟另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贝特说:你看,这个转速比是2:1,太好玩了。

贝特没搭理他,说:那又怎么样?(感觉真的和《生活大爆炸》场景好像。)

结果费曼就通过研究盘子的转速最终发明了迪拉克方程,进而在量子电动力学上获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这不就是玩着就拿了诺贝尔奖吗

费曼一辈子,最在乎的就是追究万物的真相。在他看来,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好奇,跟探索真相的过程。

当他看到同学们在争论:尿是不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原因才能撒出来时,立马倒立着撒了个尿,证明尿不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才能撒出来。

有又一次,同学们传言,阿司匹林跟可乐一起喝,会晕过去。费曼一听,立马拿来阿司匹林就着可乐咕嘟咕嘟喝下去,没晕。同学捉弄他,说:你这不对,要先喝可乐再吃阿司匹林。费曼又试了三次,一次先吃阿司匹林再喝可乐,一次先喝可乐再吃阿司匹林,还有一次把阿司匹林碾碎了混在可乐里喝了。

(以上行为请勿效仿)

从费曼身上,我们能看到科学的本质就是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它,或者推翻它。

费曼曾经去巴西开过讲座,说了一段影响深远的话,我认为对我们国家的科学教育也非常有参考意义。

他发现巴西的学生上课,从来不提问题。而他给学生提问的时候,他们要么答不出,要么答出了,再多问一句为什么,就不知道了。

费曼就说:“我看到你们国家有很多小学生在学物理,看物理书,比美国小孩还早,可是却找不到几个物理学家。”说到这他翻开一本物理书,说:“这本书里写得,根本不是科学,只是生吞活剥的知识。大家都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怎么考试,最后结果就是只能重复前人的知识

缺乏好奇心,不愿意尝试,也许这才是费曼要告诉我们的,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多年没有产生物理、化学诺贝尔奖的真实原因。

那么费曼怎么就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呢?这跟他父亲从小给他读《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关。他爸不但给他读还跟他讨论,费曼自己回忆起来都说那时候一点压力都没有,只觉得有趣。

另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最终改变了世界的就是我之前介绍过的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他从小也读遍了科普读物。

所以要让孩子在物理化学上有建树,至少学起来充满兴趣,就离不开科普读物。

在此推荐一套世界顶尖水平,专供青少年阅读的科普杂志《万物》(8-16岁)。

定杂志是培养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不错的方式。有的父母一下子给孩子买一堆科普书,还都是大部头的,把孩子吓到了,压力太大。杂志的话一个月看一本,感兴趣了就会很期待下一本。定杂志不但能持续地保持孩子的兴趣,还能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话说现在小孩都是要什么立马得到什么,我们小的时候订杂志,看完一本,心心念念下一本的感觉我至今仍然记得)

《万物》是全世界最牛的科普杂志。它是英国最前沿的科学家所写的科普杂志《How it works》的中文译本

杨振宁教授当年回国的时候,国家问他有什么东西可以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他推荐的就是《环球科学》,也就是《万物》杂志的成人版。

我们先来看看曾经有哪些大牛给这个杂志撰写过文章:

《How it works》拥有174年历史,曾有164 位诺贝尔奖得主撰稿,在15个国家出版发行,全球拥有350万粉丝,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都是它的忠粉,它的内容从小学生到老爷爷老奶奶,每一个心怀好奇的人都爱看。

作为杂志,《万物》最大的不同,是它会讲当前最热门的,就在我们身边可见的科技,类似:

你知道无人机是怎么送货的吗?

你知道Iphone X,Face ID都是怎么工作的吗?

超音速赛车内部。

火箭拆解图

还有生物学知识,比如一条鲨鱼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人类的眼球。

人脑发育。

肠道细菌如何影响你的大脑:

地质内容也有讲,大灭绝的时间轴:

核冬天的形成:

天文学也有:

还有历史知识,比如中世纪骑士和日本武士的对比:

古罗马军队强大的秘密。

日本古代城池解剖: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间的生物、历史、地理,无论孩子对什么感兴趣,都能在这个杂志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才是《万物》最厉害的地方。

可以说,这套杂志帮助全世界数百万小粉丝打开了脑洞。国外很多孩子都把《万物》当成睡前读物。这是一套真正能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种子,开出科技之花的杂志。

国外的《How it works》全年订购价116美金(合人民币777元),而2020年《万物》全年订阅价498元,一共12期,每月一期,每期都有88页。可以先订个半年的让孩子看看。领券后150元

假如你也想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科学启蒙,那么动动手指,点击下方横条,订阅《万物》吧!让孩子全年都沉浸在科学的陪伴中,脑洞无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