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发挥着有哪些作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2024-01-30 0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手段已广泛运用到幼儿教育领域,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幼儿教育与发展的新趋势。在幼儿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做到视听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感官,使教学过程生动、自然,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提高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活动的设计模式。因此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能有效地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调动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 ;影响

一、绪论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地日新月异, 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教育领域是主要的受益者。利用信息技术传授知识已经根植到众多教师的头脑中,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幼教科学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幼儿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配合教师的讲述,做到视听结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信息技术还可以是利用自己制作或现成的教学软件(课件)来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是一种形象、直观、先进的教育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适用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三、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优势

1. 创新了教学活动设计模式

不同的科学知识具有各自的规律性,为了克服多种学科知识在传授给幼儿的过程中造成割裂的缺陷,避免知识的过于抽象化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可根据课程设计与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及时引入社会背景、自然界的变化现象,使各学科领域融合贯通,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从而不仅可大大丰富学科知识内容,也可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帮助教师在安排的活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完善,课程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增强幼儿园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2. 提高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加强老师在课堂中与幼儿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动作用。如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教学过程恰恰能有效的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性,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能化文为图、化字为言、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有效地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思维积极,使幼儿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增强了活动的可信性,让幼儿在认知中启迪思维,加深理解,而且还满足他们根据活动需要使声像并茂的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活动的活跃愉快氛围,将一些抽象的、幼儿难理解的问题,适当、巧妙地展示,有效地帮助幼儿准确地感受、理解与掌握内容。譬如在《春天的秘密》教学时,就把配乐诗和图片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播放春天变化的整个动画画面,给幼儿一个完整熟悉的印象。接着教师再借助诗歌朗诵,并用鼠标依次点击画面中的小河、桃花、梨树等,于是屏幕上便出现河中冰雪融化、柳树发桃树开花芽等一系列动感画面态,这样使苦涩的语言描述变成了极具动感吸引的画面,化语言抽象为画面形象,再加上它活灵活现的动画展示,使得幼儿对诗歌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3.优化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幼儿因年龄小,理解能力低,他们在以语言理解事物的结果,往往是零碎、片面和表面的,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幼儿的思维主要通过对具体事物印象,而信息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创设各种形式和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幼儿带着老师问题和自身疑问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动画、图片并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动画、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初衷,使幼儿在创设情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养成主动寻求问题答案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问题的实质。

4.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现在幼儿课本的篇章中不乏有一些文字恬静或畅快的诗歌散文,加之意境非常优美,但如果仅仅凭借传统教学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教师一张嘴或一张图片,就可能显得比较枯燥,幼儿在课堂学习时不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但运用信息技术就不同,利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展现出其声像结合的整体性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上再现诗歌或散文中的动感画面,加之动画人物的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从而增强了诗歌散文的教学效果。如:《不怕冷的大衣》,要求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运动可以御寒,并尝试进行简单表演。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了课件,在课堂上幼儿被精彩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能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正是利用电化手段营造的这种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了幼儿的共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它以较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建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创设交流空间

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只有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才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多带他们出去玩,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才可能丰富幼儿的语言。可每年由于孩子年龄的太小条件的不成熟,春游、秋游活动大多都没有去成,无法让孩子们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去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多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较少的缺陷,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此,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如在活动《有趣的昆虫》中,我们不可能把各种各样的昆虫请到课堂上来让孩子们认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让孩子们见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昆虫。它能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让我们的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的孩子见多识广、有话可说。

2.拓展想象空间,发展语言想象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想象力。如大班语言活动诗歌《夏夜的梦》在幼儿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为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仿编诗歌。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如:蝴蝶、小鸟、小鱼做梦的多种图片,让幼儿根据 “××在××上睡觉,××的梦是××的”句式进行仿编,孩子们很快的能运用图片想到了小鱼在大海里睡觉,小鱼的梦是蓝蓝的;蝴蝶在花丛中睡觉,蝴蝶的梦是香香的等等,将整个活动过程推向高潮,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地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自由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仿编诗歌,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扩展。

而在大班语言《借伞》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幼儿欣赏无声动画,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接着完整欣赏课件并配合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当动画中的小雨点、绿伞、小青蛙等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这画面的设计帮助幼儿把零散、琐碎的想法整理清晰从中获得说明或描述简单事物的语言经验,为仿编和创编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在流畅、轻松的声像环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为孩子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从而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的整合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天生的亲近感,电化教学课件往往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幼儿,自然地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因此,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电化教学的优势,实现两者的有机、有益整合。

1.突出教学重点,挖掘教材内涵

当前,有些学科章节附带有的教学软件,但与自然、社会环境等相关的课件都是没有针对处于不同地域和生活环境的幼儿制作,而是以城市、农村放之皆宜的“一刀切”形式出现。没有通过画面来对突出主题,起到传授知识和育人的目的。例如《小白兔智斗大灰狼》、《潘多拉的盒子》、《狐狸吃葡萄》等课文,老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突出教学重点,挖掘教材的内涵。比如《狐狸吃葡萄》,我们在设计活动时,重点不是放在狐狸的“聪明”上,而是要让幼儿理解狐狸贪婪的本性,明白狐狸“贪得无厌害了自己”的主题。因此,在课件制作上要艺术的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狐狸在葡萄园里处处碰壁的狼狈相,让幼儿在被逗得开心大笑的同时,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对自己做一个怎样的人有所思考、启发。

2.以游戏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将学习寓于游戏中,实现玩与学习两不误。《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电教媒体能够展开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概念,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换的画面,生动直观地将信息再现于幼儿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作运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见,培养兴趣要靠电化手段去创造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去接受知识信息。例如,散文《微笑》的电脑动画中,通过荧屏呈现给幼儿整个散文的背景,森林里小动物们的景象,各种小动物依次出场。幼儿被这生动、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引起了学习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爱国教育是一种抽象的说教,但却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老师要在课堂的主阵地上既要借助课文大张旗鼓宣扬作为一名中国人爱国职责,更重要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去熏陶、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在欣赏“天安门”这一活动中,老师要准备好反映天安门城楼的各种角度的图片,利用课件向幼儿一一展示,必要时将图片放大、缩小,使幼儿能全方位欣赏。借助对雄伟壮丽的天安门,金黄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十根红柱结实雄壮,八盏宫灯放射红光,庄严的国徽挂在天安门上,领袖的画像挂在正中央,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等图片的展示。引导幼儿把天安门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帮助幼儿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起幼儿热爱天安门、热爱祖国、热爱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的美好情感。

信息技术作为目前一种综合性、有效性的教育方式,它促进了幼儿教学的整体优化。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借助声音、图像、颜色等组合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使幼儿教学过程生动、自然,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增强了幼儿的参与度,同时强化了幼儿的感知过程,把语言内容感性化,提高了语言活动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幼儿达到了“乐其道,乐其学”的境地。我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将会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1] 戴琳.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10月第五期:86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版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