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代表事件(孙悟空主要事件顺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孙悟空六个称谓分别叫什么 孙悟空代表事件(孙悟空主要事件顺序)

孙悟空代表事件(孙悟空主要事件顺序)

2023-08-05 2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孙悟空的主要事件每个6个字左右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孙悟空刚烈、直率的品行),   真假美猴王(表现了孙悟空忠心和为真理而战)

西游记孙悟空的6个事迹(每个事迹不少于100字)

  大闹天宫   孙悟空去东海龙宫借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马温。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三调芭蕉扇   火焰山阻挡着唐僧师徒西进的去路。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生风、下雨。猴王以为与牛魔王有结拜之情,借扇定能如愿,谁知反被公主挥动宝扇,将他一吹九万里,直吹到小须弥山。悟空二次借扇,变作小虫,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谁知借来的却是一把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第三次去到芭蕉洞,公主责怪牛魔王不该迷惑玉面狐狸,后又将宝扇交付“丈夫”保管。悟空得扇,欢天喜地地走下山坡。真牛魔王得知宝扇被骗,也连忙追赶悟空,他变成八戒模样,又拿走了扇子。悟空十分懊恼,与牛魔王一场酣战,牛魔王苦战不胜,铁扇公主终于答应借扇。火焰山烈火熄灭,林木返青,唐僧师徒又能够前进了。   火烧盘丝洞   唐僧独自化斋,错入七个蜘蛛精洞中,欲逃不能,被蛛丝缠住。悟空前去救援,见蛛女们去濯垢泉洗澡,不便下手打斗,只作法取走蛛女纱衣。八戒闻讯,赶至泉中,与蛛女们水中战斗,不料也被蛛女用丝缠住。蛛女们明小妖抗抬唐僧,到黄花观师兄家去蒸食。悟空等打死小妖,救下师父。师徒们前行,来到黄花观。观主正是蛛女们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师徒,被悟空识破。打斗中,多目怪施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变作穿山甲,才得遁去。后受观音指点,悟空去紫云山千花洞,请来黎山老母,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众蛛女。   车迟国斗法   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赌赛求雨。虎力先登坛弄法,召诸神和四海龙王,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暴雨倾盆。虎力与唐僧各在高台坐禅。虎力变出臭虫咬唐僧,悟空反击,使他跌下;赌猜柜中之物,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等,悟空使计,三仙皆输   女儿国遇难   唐僧师徒来到西梁女国,八戒误食子母河的水而怀孕,为救师弟,悟空与掌握去胎井水的鞋子精展开斗争。而西梁女王又看中了唐僧,要以身相许,让出王位,唐僧师徒无可奈何。悟空设计逃出西梁女国,琵琶洞的蝎子女妖,又乘机抢去唐僧,女王为救唐僧被蝎子精毁容。悟空、八戒、沙僧与蝎子精展开殊死搏斗,沙僧以水克火击败蝎子精,救出唐僧,悟空用法使女王恢复青春的容貌。   真假美猴王   孙悟空为保护唐僧,明察秋毫,杀死贼寇,被唐僧视为不仁不义之徒,沙僧、猪八戒苦劝不听,唐僧把悟空赶走。悟空去找观音菩萨,而这时六耳猕猴变成的假悟空袭击了唐僧,并夺走了行李。唐僧醒了,开始恨悟空,沙僧去找悟空,到了水帘洞,看见假悟空变出了师徒四人准备取经,沙僧打死假沙僧,原来是只猴子。沙僧打不过假悟空,便去找观音。看见了悟空,沙僧就打真悟空。菩萨命二人前去,真悟空看到假悟空,勃然大怒,二猴交战,不分胜负。后来到了阎王殿、天庭、南海,皆不能认出。找到了如来佛祖,如来佛祖用一只金碗扣住六耳猕猴,悟空怒发,打死六耳猕猴,至此六耳猕猴绝种。观音求情,唐僧感到后悔,收回了悟空。   智取红孩儿   孙猴子他师父被红孩儿抓了,孙猴子急了,去找红孩儿要人。   交涉中发现,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孩子。孙猴子是牛魔王的拜把子弟兄。   孙猴子就拽了,出来摆谱。可惜,红孩儿是新时代的好少年,管你什么关系   要人就拿真本事出来。孙猴子也丢人,打不过红孩儿的三味真火。   只好找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内心黑暗啊,利用红孩儿的好奇心,引诱未成年人坐上了莲花宝座,这一坐就失去自由身,把自己卖给观音菩萨了。   天竺国招亲   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在广寒宫时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拳。因而怀恨。素娥下界投生天竺国皇室,玉兔为报私仇也私自下界,在毛颖山中兴妖作怪,手使一条名叫捣药杵的短棍,善于多端变化。她摄去素娥转世的天竺国公主,扮成假公主。知道唐僧取经要路经天竺国,想招圣僧为丈夫,采取元阳真气,以便得道成仙。多亏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妖精的真相,两人一场大战,不分胜败。孙悟空扔起金箍棒,万千变化,打得妖怪化作清风,逃到南天门上,孙悟空紧追不舍,又打回地上,妖怪难敌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遁入毛颖山。孙悟空追到山上,找到妖精,妖精无奈出洞迎战,正当招架不住时,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救了妖怪的性命,带回天宫。悟空救出了真公主,那国王自然对唐僧师徒千恩万谢,一番盛情款待。   偷吃人参果   唐僧四人翻山越岭来到了五庄观。在里面两个小童给唐僧吃“人参果”但是唐曾不实货就没有吃,猪八戒知道了,就叫大师兄孙悟空去偷几个来吃,偷好之后,把沙和尚叫过来一起吃,吃完后两个小童知道了把它们痛骂了一顿,孙悟空十分生气,把“人参果树”打死了。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两件典型事件及反应的人物特点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概括西游记孙悟空闹地府的事件

  西游记中孙悟空闹过好几次地府:   第一次是孙悟空阳寿已经,迷迷糊糊的被阴差锁拿到了幽冥神殿,但是孙悟空清醒过来之后就大怒,拿起金箍棒就把十殿阎罗打的愁云惨淡,还将生死簿中多数猴属的名字统统删去,造成了很多长寿的猴子。这一次大闹地府是最严重的,也直接造成了后来以巨灵神、哪吒、李天王为首的对猴王的第一次讨伐;   第二次是真假美猴王,真假猴王打的难解难分,闹到地府地藏王菩萨驾前,地藏王菩萨座下的神兽谛听能够辨认出两个美猴王的真假,但是由于六耳猕猴和孙悟空本事一般大,如果贸然说出,可能会导致地府更大的灾祸,所以谛听闭口不言,真假美猴王各自去了   第三次是唐僧师徒收到冤屈和污蔑,孙悟空再次来到地府,将大善人的魂魄取出并送去还阳,最终接触冤枉

孙悟空的形象从哪些写事件可以看出来

  《西游记》名列中国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不论文章的整体价值,单就其主人公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从为自身喜好而行为到为造福万民而取经,孙悟空从懵懂的孩童最终成长为天下人都喜欢的英雄。老百姓喜欢的英雄才是真英雄,老百姓只会喜欢为他们除祸害谋幸福的英雄。当然,这样的英雄并不是天生,它有一个必然的成长的过程,而孙悟空的成长在   《西游记》中划分得极为清晰。   《西游记》全文从第1至第7回,为大闹天宫的描写,亦即孙悟空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看见的是一只可爱的猴子,一个孤儿,他天真烂漫勤奋聪慧率性而为,并为个人的自由奋斗着。   天性烂漫的孤儿   《西游记》第1回即点出孙悟空的生世,这是一个天生天养天赋异禀的孤儿,只看第1回的题为“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可以看出端倪。文中更用详细的文字描写了孙悟空的出生和求学的过程。文中写到“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由此可想见孙悟空乃是聚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一只石猴,自然无父无母,别说没有人教他起码的生活礼仪之道,甚至都没有人教它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一切都必须靠自己的摸索,自然保持了天性的淘气。这些先天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以后的性格率性、反叛、乐观、崇尚自由的特点。很快的,在随后的文中,作者描绘了他出世后的生活概貌“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条约,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出世后在山野间为生,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何等闲散何等不知世事,天真烂漫随性之极,也注定了与宗教礼法不合。之后有诸多事情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一点。如为了不被人控制生死,拒绝接受冥司约束,强令冥司阎君修改生死簿;轻视天国威严,不顾任何所谓天条法规,在天帝面前照样傲然而立,并自称“老孙”;在发觉“弼马温”实为养马小官,上当受骗,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后又接受招安,被分派管理蟠桃园时,更经不住仙挑诱惑,监守自盗。而以上种种,归于根本,无非是个讨厌约束不知礼仪的孤儿一些孩童脾气的行为罢了。   求学的坚毅和勤勉   尽管随后孙悟空也曾历尽艰辛辛苦求学,于菩提祖师处习得本事,但始终也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禀性,当然这禀性以现时代的眼光来看是很可爱的。包括其求学时的坚毅和勤奋。   在花果山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因为首先进入水帘洞,被推捧为众猴之王。此后他以自身的聪慧领悟到生老病死难以幸免之理,顿生求学仙法达长生不老之心。当老猴子告诉他这世上有佛神仙拥有长生之法时,“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常躲过阎君之难。”其实这也带有率性而为的特征,孙悟空就是一个想到即为的人。   此后,这仍无姓名的石猴便踏上了求学访道之路,历时多年,足迹遍布,足见其心志。文中有云“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神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又有云“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南谵部洲,穿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做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贺牛洲地界。”从这些文字里可看出路途上的曲折,而石猴没有放弃。之后终于从樵夫处得知菩提祖师的洞府,前往求学。当日祖师问其来处,石猴自言求学路时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念头,方才到访此处。”求学之艰辛,求学之心诚,连菩提祖师也为之所动,终收其为徒。   跟随祖师学道之后,他一收好动的习性,勉力戒躁而为。“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六七年。”起始时除学习礼仪和基础知识外,总是做些杂事,但却没有抱怨的坚持了六七年下来,谁能不说这是个好学的孩子。于是祖师以各门道法相询,任其选自己喜欢乐意学的,最终石猴以自己独有的聪慧悟性看破了祖师的暗示,终于学得七十二变与筋斗云两大绝技。而这又是三年后的事情了。自此他在外求学已近二十年。   率性而为   求学的坚毅和勤勉,加上自身的聪慧悟性,让他成功地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一身近乎无敌于天下的本领。可是满师之后,孙悟空却很快被菩提祖师赶回了花果山,只因其在师兄弟面前炫耀自己所学的技法,只为博众人欢乐。可见这只猴子始终还是没能摆脱天性的特色,尽管学习了多年的礼教,始终难以做到谨言慎行。而回到花果山之后,本领超凡的石猴再没有了师门这仅有的包袱,恢复了赤子之心,再不受任何礼教的约束。凭着自己的性子喜好行事,将个天界上下闹得人仰马翻,真是满天神佛制不住一只人性的猴子。   在大闹天宫中,这位“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孕育的自然之子,自始至终都带有“率性而为”的特征。他教小猴“逐日操演武艺”,决不是为大闹天宫做准备,只是一种“作耍”的游戏;大闹龙宫,不过是为了取得一件称心如意的武器,大闹地府,只是向阎王讨回自己被剥夺的自由,都不是有意识地对神界的权威发难。太白金星招安他时,他临走前对四健将说:“谨慎教演儿孙,待我去天上看看路,却好带你们上去同住。”可见,他对神权世界那一套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和当时社会最基本的秩序原则,缺乏最起码的认识和了解。在天宫任弼马温期间,他也算是尽职尽责,“昼夜不是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把天马养得“肉满膘肥”,直到知道了弼马温是个“未入流”的小官,这才反下天宫。做了齐天大圣之后,他仍然是“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计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玉帝让他代管蟠桃园,他“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查勘”,“从此也不交友,也不他游”,一心一意,尽职尽责。他偷吃蟠桃也只是因为看见“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尝个新”,猴子的天性就是看见成熟的桃子就吃。后来王母召开蟠桃大会,竟然没有请他,他当然不能容忍,因此才假传圣旨欺骗赤脚大仙,且偷果品,盗御酒,偷吃老君金丹。无非也不过出气闹性子,带着很强的随意的性质。他吃饱仙丹酒醒之后,自己也感到不妙,心中揣度道:“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可见,直到这时他也并没有取玉帝而代之的思想。之后被抓回天庭,从八卦炉中逃出之后,公然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其实这算不上是一个口号,只是出于被天庭的种种规矩限制了他的自由,从而生出的一股怒气。既然皇帝可以定规矩,那么做了皇帝也就不必遵循那么多规矩了。这并不是什么政治要求,也不是什么起义的口号,甚至都算不上是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英雄气概,只是个性格倍受压抑之后的怒言怒语。所以,大闹天宫并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反抗天宫统治者的行动,孙悟空的率性而为的自由个性和神权世界的规则秩序势难并立,因而不能不斗。整个斗争过程,都表现了他的率性而为的特征。   孙悟空这样一路走来,不断为自身的自由和喜好做着许多值得争议的事情,形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的奋斗历程。而这个历程终在如来佛祖的五指巨山压下时,仓促的结束了。这一阶段的经历使孙悟空成长了起来,得以在之后的西天取经路途上更成熟。唐僧注定在取经的途中困难重重,就势必需要有一个威力强大的人物出来护送。否则,唐僧将不可能顺利地完成取经任务。此时,敢于反对天宫统治权威的孙悟空,便成了护送唐僧西行的理想人物。如果抽掉闹天宫部分,孙悟空这一天不怕地不怕的神话世界英雄人物形象就会减色。添加闹天宫部分,孙悟空的形象就更为生动突出了。然而让这曾闹得天宫人仰马翻的人物俯首贴耳地随唐僧西行仍有些困难,因此,只好请如来佛把他压在五行山下,让他“悔过自新”、“改邪归正”,并请观音菩萨给他带上紧箍儿。这样,才能使其驯服地走上护送唐僧西行取经的道路。而孙悟空最终也没有辜负任何人,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任务,成为造福于人群的英雄,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英雄。   取经是造福人群的事业   如果将取经看作是孙悟空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孙悟空再不可能是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毅然与唐僧并肩踏上了取经的路途。因为孙悟空终于领悟,真正的英雄不是为自己奋斗,而是为人民奋斗的英雄,去西天取经,就是这样一种奋斗。   首先,去西天取经,这本来就是一件为民造福的事业,佛祖传三藏经于世,正是为了渡化众生。“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我待要送上东土,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到到东土寻一个善信,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身的善庆。”如此的事业自然需要英雄般的人物护航,孙悟空无疑是最优的人选。他经过自己的苦练,从底层一步步干出来,当过山大王,喂过马,看过蟠桃园,并且曾对天庭的权威产生置疑与反抗。他有能力,了解基层人民内心的需要,深入一线,目光敏锐,思虑深远,而且难得的是不惧怕权威。关键处还有他可以发现与矛盾,迅速地提出解决方案。   当然,他并不单单是一个除魔的斗士或者肤浅的武者,他是聪慧的有灵性的。如果说唐僧仅仅是取经集团的精神领袖的话,那么,取经集团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孙悟空。且不说他一路上降妖除怪,甚至取经集团内部不少思想问题,包括唐僧的思乡畏难情绪、八戒的自私动摇,都是在悟空的帮助之下才得以克服。甚至于在对佛理的理解上,孙悟空也较唐僧高出一筹。唐僧虽然对《心经》“颠倒也念得来”,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每听说有妖怪,就吓得坐不稳马鞍,转而不得不承认悟空得到了《心经》的“真解”。   在这样一件伟大的事业中,孙悟空获得参与的资格和他实际的参与,已经是在为人民造福了。而之后路上的一切除害行为,只是造福人群的延续性行为。   其次,我们应该看得到,西天取经的路途与造福人群的道路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同样的困难重重,同样的存在各种险恶势力的阻碍,同样的包含着某种权威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原因很简单,因为吴承恩所写的天宫其实就是将人间的统治制度和政治形势照搬上去的。天上是什么样子?吴承恩之前,谁都在说,可谁都没说清——和尚说,天上是佛的世界,可哪位佛最大,和尚们自己都搞不清,有的说是如来,有的说是弥勒,吵得不可开交;道士说,天上到处是仙,但哪位仙最尊贵,道士们自己也不知道,有的说是三清,有的说是玉帝,争执也常有。而无论是佛,是仙,那些个各路、各派、各系的关系,究竟谁大谁小、谁尊谁卑,更是一本糊涂帐,谁都没说清。是吴承恩整理出了一个释道儒三家摆平、尊卑分明、大小有序的神仙体系,描摹出一个威势森严、包罗万象的天宫世界。自《西游记》问世之后,大家都跟着说:西天是佛的世界,如来最大;东天——也就是我们头上的这块天,玉帝最大,三清中的老道士太上老君是顾问,太白金星是总管家。吴承恩据何而定?模型其实就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朝廷。你看那个玉帝,浑浑噩噩,除了关心老道士为他炼的金丹,其余毫无所谋,臣下一有奏本,就只会说依卿所奏,完全是嘉靖帝的样子;还有那个无事不管、处处当家的太白金星,象煞了权倾朝野的嘉、万朝的首辅。从表面现象看,实在有些近于荒唐,但是,如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实质,那就不难发现,它们除了外形与生活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现实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以外,而其思想性格却与我们常见的现实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简直没有什么两样。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宫里,象人间一样有着极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公正”的阴司和“极乐”的西天,也象人间一样有着徇私舞弊的情况。   “妖为鬼域必成灾。”西行途中的妖魔,决不仅仅是一般困难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无恶不作的封建黑暗势力,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内容。过去曾有人把妖魔指为“农民造反者”,而现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为“敢于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的‘娇魔’”。这些说法,实在非常牵强。实际上,《西游记》里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阶层,他们与仙佛一样,是可以长生的,是拥有法力的,而这里的所谓法力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实中的权力。所以与其将他们看做是“农民造反者”,更实际的划分应该是将他们看做“神”这个大范围的一员,他们其实就是“神”里面的蛀虫。不但不为民谋福利,而且时常劳民伤财,大肆搜刮剥削。孙悟空,就是这些蛀虫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满天仙佛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为民造福的英雄   让我们看看英雄在取经路上的义举,为取经之路清除障碍,为百姓安生荡平祸害。他的形象就靠这些行为得以丰富,并且逐渐高大以至升华。   八百里火焰山阻住去路。孙悟空就到铁扇公主那里借来芭蕉扇,熄灭火焰,断绝火根,拯救了一方生民,使火患永不再发。“妖为鬼域必成灾。”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为国王做药引子,孙悟空就打杀了白鹿怪,救出一千多个小儿,并把妖怪住的华清洞,烧作一个火池坑;青龙山玄英洞的犀牛怪,强迫 天县人民每年供献价值四万八千两银子的酥合香油灯。孙悟空就请来四大禽星,降伏了犀牛怪。为该天县人民解除了痛苦;通天河的金鱼精,每年向陈家庄人民要童男童女享用,并强令交纳猪羊牲醴贡献。孙悟空就请来南海菩萨降伏金鱼精,为陈家庄人民根除了祸患,等等,事例不胜枚举。   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遇到的妖怪头子就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并且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第67回驼罗庄主人请悟空捉妖,悟空当即向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八戒在一旁就这样说:“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很能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作者一再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扬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仅救下了两个“祭赛”妖精的幼儿,而且除灭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灾害。比丘国、朱紫国等故事,都是孙悟空主动进攻,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头子之后,总要把小妖消灭干净,以免给百姓留下祸患。可见,孙悟空已经脱离了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弱者而斗争。   孙悟空的形象实质不仅在于敢斗,更在于斗则必胜,故为“斗战胜佛”。他取得斗争胜利有两个法宝:一是武艺高强——这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得尤为精彩;一是善于斗争,亦即有勇有谋,斗智斗勇。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蟭蟟 虫,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虽然在除妖的过程中,孙悟空也有着许多的无奈,很多时候不得不借助神佛的力量。例如,小雷音寺的妖怪黄眉大王,是佛祖南无弥勒座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假佛成精(第六十六回);霸占朱紫国金圣娘娘的妖魔赛太岁,是观音菩萨跨下的金毛猴(第七十一回);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是南极老人星跨下的白鹿(第七十八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魔怪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狮兽(第九十回);妖魔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为太上老君看金炉、银炉的两个童子(第三十五回);衡阳峪黑水河妖精鼍龙,是西海龙王敖顺的外甥(第四十三回);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是玉帝左右二十八宿中的奎星(第三十一回),等等。说明这些妖魔的危害人民、作恶多端,大都与神佛的包庇纵容有关,这样写就更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第三十七回写乌鸡国王被妖魔害死后,国王鬼魂向唐僧求救,唐僧问他为何不去冥司阎君处告状。国王鬼魂回答说:“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齐天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这里所写的神魔之间的联络有亲,像极了现实生活里官官相护、狼狈为奸, 压在人民头上的一座封建大山的形象。   这样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于是每个时代都需要像取经时的孙悟空这样,一心只求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造福于人群,不计较得失更加不屈服于权威的英雄。我们可以看到,当金兜山的兕怪捉住了唐僧,抢走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去天宫见玉帝,他傲慢地称玉帝为“老官儿”,并指名要“问他个钳束不严”之罪;当佛祖南无弥勒座前一个司磬童儿,在小雷音寺假佛成精。孙悟空去见佛祖,他当面责问说:“好个笑和尚!走了这童儿,教他诳称佛祖,陷害老孙,未免有个家法不谨之过”;当狮驼山三个魔怪捉住唐僧,孙悟空到西天如来处求救,他大胆嘲讽如来说:“如来!我听见人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哩。”并说:“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当菩萨伪装妖精凌虚子,去找黑风怪参加佛衣会。孙悟空嘲弄菩萨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孙悟空与八戒、沙僧到三清观擒妖时,八戒把太上老君的神佛一咀拱倒,并讽刺说:“老官儿,你也坐得彀了,让我老猪坐。”于是,猪八戒变化为太上老君,孙悟空变化为元始天尊,沙僧变化为灵宝道君,把原来的神像都推倒了。为了灭迹,孙悟空建议把这些神像都扔到茅坑中去。当时八戒对着神象嘲讽说:“……你平日受用无穷,做个清静道士;今日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当唐僧在镇海禅林寺患病,自度沈疴难愈。孙悟空安慰并夸口说:“那个阎王敢起心?那个判官敢出票?那个鬼使来勾取?若恼了我……又是一路棍,打入幽冥,捉住十代阎王,一个个抽了他的筋,还不饶他哩”;孙悟空用紫金葫芦给平顶山莲花洞妖魔表演装天。他念动咒语,命令日游神、夜游神和五方揭神上奏玉帝,将天借来装闭半个时辰。他态度强硬地说:“(玉帝)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屑殿,动起刀兵!”看!这些生动的描写,哪里有半点奴才相!在自然灾害面前,他被表现为驾驭自然、战胜自然的强大威力的象征;在妖魔邪恶势力面前,他是一位敢于斗争、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勇士;在神佛统治者面前,他敢于面对地加以嘲讽和斥责。这样一个无畏无惧的形象,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真正倾慕的英雄形象,也难怪孙悟空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被广为传诵。   最终,当取经事业完成之后,取经集团所有成员都修成了正果。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所谓的“正果”应该只是一种喻意,和佛教的教义并不完全一致。五人中,孙悟空成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如来给他的“政治鉴定”认为孙悟空成佛是因为其“炼魔降怪有功”,可见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为“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人类群体做出了贡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成了伟大的事业,最终达到了造福于人群的目标。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各6件)

  1、孙悟空大闹天宫   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在太白金星的举荐下,玉皇大帝将孙悟空叫到天庭当弼马温。悟空在知道了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小官后,打下界去,愤而回归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领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被悟空打败,撤回天庭。   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第二次招安孙悟空,封他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让他去管理蟠桃园。没过多久,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让七仙女到蟠桃园摘取仙桃,孙悟空在得知蟠桃会没请自己后,盗桃偷丹,扰乱蟠桃会,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再次逃下界。   天庭第二次围剿花果山,孙悟空因被金刚镯打中头,被二郎神率领六圣擒拿。押上天庭,斩妖台各种刑罚都无法伤到孙悟空分毫,于是太上老君将孙悟空带回兜率宫,放进八卦炉里炼丹,孙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炼出火眼金睛,四十九天后逃出八卦炉,大反天宫。   后来,如来佛用五指山镇压了孙悟空,并告知其数百年后将有人来将他放出来。过了五百年,唐僧领命救孙悟空出五指山,于是孙悟空在观世音的点化下,跟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      2、三打白骨精   一打:山野里出现一位年轻村姑,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打死了妖精的替身,妖精则灵魂出窍逃走了。   二打: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妖精又灵魂出窍逃走了。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死后化作了一堆白骨。      3、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   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   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4、真假美猴王   当到了一个山洞,唐僧让徒弟在洞外等着,过了一会悟空看师傅没出来便变成和尚进去,看见有强盗把师傅抓起来了,于是把金箍棒变大压死了强盗。唐僧看见孙悟空又杀了人,一心向恶,无心向善,要将孙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   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场恶斗,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一直打上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   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唐僧师徒四人在战胜了六耳猕猴以后,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      5、猪八戒高老庄娶亲   猪八戒因在路途救助了高老庄,高员外的女儿翠兰,故招其为婿,不久便发现他是猪妖,翠兰不从,于是八戒把她关于房里,有时来看她,唐僧师徒路过,后来被孙悟空降服。      6、降服白龙马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龙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将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后。后因南海观世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   无奈他不识唐僧和孙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把玉龙的项下明珠摘了,杨柳枝蘸出甘露,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      扩展资料:   电视剧《西游记》拍摄背景:   1988年2月1日,首次将全本《西游记》搬上屏幕,也首开电视剧出国拍摄的先例。这部电视剧在有限的艺术、技术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话世界,生动地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   《西游记》的成功,也得益于六小龄童的精湛表演,他所演绎的孙悟空,几乎成了观众心中的一个定式。而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也伴随着该剧的播出,在一代人心中久久回荡。   《西游记》在1986年春节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该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 [13]  ,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当年剧中的演员也都成了人们心中永恒的偶像。   超高的收视率,“霸屏”3000多次的重播,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播出,至今仍然是各大频道暑期热门,《西游记》是国产电视剧的精品,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剧”。这部电视剧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童年欢乐,最终沉淀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西游记》代表着那个生机勃勃、踏平坎坷。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

西游记:孙悟空的故事有哪些?

  1、猴子学艺得法名   孙悟空本来是猴王,无名无姓,“孙悟空”这个名字,还是菩提祖师给他取的。猴王漂洋过海,从花果山去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才见到了菩提祖师。根据它的形象,祖师给它取姓“孙”,根据它的排行,又是“悟”字辈,祖师才问它“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从此,我们也就不叫它猴子,而是叫它孙悟空了。   2、官封弼马温   美猴王战胜了混世魔王,花果山上喜气洋洋,小猴们每日操演武艺,十分快乐。悟空闯入东海龙宫,向龙王索取镇海神针——如意金箍棒。这棒虽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却大可撑天着地,小可变针,藏入耳内。   悟空酒醉睡去,忽见两个阴差前来索命,悟空大闹阎罗殿,命判官取出生死簿,一笔勾去了猴类的生年死月。龙王、阎王上玉帝处告状,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抚猴王,请他上天作官。悟空欣然前往,在武曲星君的捉弄下,玉帝封他做了弼马温。   当悟空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个马夫后,大怒之下回转花果山,扯起大旗,自称齐天大圣。玉帝不能容忍,叫托塔天王与哪吒率领天兵神将,杀向花果山。   3、半夜三更学神通   我们都知道,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学到这个神通的吗?你又知道,除了筋斗云,他又有哪些神通吗?菩提祖师经常在三星洞讲学说道,但是他的弟子却很少能够真正听懂其中玄妙。   反而是孙悟空,有时候听到妙处,翻筋斗,“耍猴戏”,表现得欢欣雀跃。祖师知道之后,看出他才是能够学会神通的人,就当场打了他三戒尺。别人都觉得,这是在惩戒猴子。   没想到,其实是在暗示,半夜三更来找祖师学神通。猴子也机灵,不动神色,半夜就悄悄起来,拜师学艺了。最后学会了天罡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死之术。      4、悟空卖弄本事,被赶下山   都说悟空学的是长生不死之术。可是想要长生不死的,可不仅仅是猴子而已,他的师兄们都没有机会学习这样的神通,就骗它,你学的长生之术学得怎么样了?怎么样躲过长生必须面对的三灾九难啊?   猴子也不懂人性,人家问,他就答,还变化给别人看。菩提祖师一看,哎呀喂,你怎么给别人展示了这本事。别人要是觊觎你的本事,来害你怎么办?赶紧把它赶下山,让它回去花果山这种无人的地方。其实也是在保护它呢。   5、大圣闹天宫   玉帝恐猴王作乱,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猴王知道受骗后,返回花果山,与天宫抗衡。李天王率兵捉拿猴王,大败。玉帝不得已封猴王为“齐天大圣”。   王母设蟠桃宴,唯独没请猴王。猴王暴怒,大闹瑶池,偷吃金丹。玉帝倾兵捉拿猴王。猴王中暗算被擒。炼丹炉不但没把猴王烧死,反练成火眼金睛。猴王发神威,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孙悟空的主要事件每个6个字左右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孙悟空在观音禅院卖弄宝贝袈裟,袈裟被黑风山的熊怪摄走,“他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悟空没奈何,又被唐僧催促甚紧,只得对唐僧道:“我想这桩事都是观音菩萨没理,他有这个禅院在此,受了这里人家香火,又容那妖精邻住。我去南海寻他,与他讲一讲,教他亲来问妖精讨袈裟还我。”到了观世音处,却又被观世音骂了一通:“这猴子说话,这等无状!既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来问我取讨?都是你这个孽猴大胆,将宝贝卖弄,拿与小人看见,你却又行凶,唤风发火,烧了我的留云下院,反来我处放刁!”对熊怪的本领,观世音赞不绝口:“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也罢,我看唐僧面上,和你去走一遭。”   悟空真的懵懂,全不知晓人情世故,在和观世音降怪时,甚至说:“菩萨要不依我时,菩萨往西,我悟空往东,佛衣只当相送,唐三藏只当落空。”以为用撒泼的手段,就能迫使观世音为自己办事。其实不然,观世音巧妙利用悟空求自己收服熊怪的机会,一则表面上给了悟空面子,坚定其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之信心,二则自己得了好处,收了一个安山大神,善哉,善哉。   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红孩儿是个没有来头的妖怪,但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却烧得孙悟空“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幸亏八戒、沙僧扯着脚,使一个按摩禅法,才得以回转阳世。红孩儿变成观音模样戏弄八戒,菩萨听说,心中大怒道:“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但也仅此而已。   不但红孩儿历害,其父牛魔王,母芭蕉公主罗刹女亦不是好惹的主,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奉佛旨,托塔李天王并哪吒太子奉玉帝旨及土地、众神奋力围戳,才勉强擒住牛魔王,“天王太子牵牛经归佛地回缴”,罗刹女隐性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此番争斗,不存在妖怪吃唐僧肉的问题,罗刹女不借芭蕉扇的原因极其简单,就是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观世音收了红孩儿做善财童子,令其母子难以时常见面。   观世音是个明白人,红孩儿虽然没有菩萨、神仙做后台,但也必须仔细拈量拈量,故而将佛祖赐的金紧禁三个箍儿中的金箍儿戴在红孩儿的头上,万一观世音降不住,被打烂了箍儿,箍儿是佛祖威严的象征,俗曰打狗欺主,佛祖自己看着办吧,与观世音没有多少关系。   没有背景但本领很大的妖怪,在西天路上与唐僧作对,终被降服的胜利不能算到孙悟空的头上,孙悟空凭自身本领是打不赢这些妖怪的,但这些妖怪在客观上却阻碍了唐僧西去的路,故此菩萨、神仙纷纷帮助孙悟空,这只能算做是唐僧的胜利,如果没有佛祖要将三藏真经传往东土的想法,菩萨、神仙必定置身事外。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取得的每一个成功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极易陷入自我膨胀、自以为是的困境之中,成功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是许多有利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最终结果。历史上有许多昙花一现本领高强的人,但最终却没有在最能表现自我高强本领领域中获得杰出成就,其原因皆因于此。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唐僧师徒出西梁女国后,路遇贼人打劫,悟空打杀贼人(这些贼人是凡人,不是妖怪),唐僧怒逐悟空,引出了真假美猴王。二猴王本领一样,相邀上天入地意欲辩个真假,森罗宝殿上地藏王菩萨令谛听与二人听个真假,啼听对地藏王菩萨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地藏王菩萨亦只得说:“你两个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若要辨明,须到雷音寺释迦如来那里,方得明白。”将这个难题似皮球般踢给了如来。如来亦不敢直接说破,只说:“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只怪那六耳猕猴自己“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终被如来将金钵孟盖住,“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六耳猕猴被打死,是一个特例,其原因有:一、与孙悟空本领一般,但没有戴佛祖的箍儿。二、六耳猕猴要将佛祖选定的上西天取经的唐僧打死,“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六耳猕猴是不屑吃唐僧肉的,按现在话说就是想另立中央,虽然传真经到东土的目的是一样的,但这严重挑战了佛祖的权威。三、别的妖怪在悟空上门打斗时,皆紧闭洞门,只在洞门前斗一斗,但六耳猕猴不同,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辩真假,观世音、玉帝、阎王皆辨不出或不敢辨出他的出身,甚至到了佛祖处,六耳猕猴亦没有丝毫惧色。   没有后台,本领大,但如此行事者,不死,则整个世界乱矣。如来见悟空打死六耳猕猴也只是心中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如来不多言,胜过千言万语矣。   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擒获唐僧后,被悟空、八戒救出,七个蜘蛛精跑到她们的师兄多目怪蜈蚣精处,蜈蚣精毒倒唐僧,后蜈蚣精被毗蓝婆收服。   蜈蚣精没有来历,但本领大,黎山老母在与孙悟空谈话时对蜈蚣精的本领是这样评价的:“他本是个百眼魔君,又唤做多目怪,你既能有此变化,脱得金光,战得许久,必定有大神通,却只是还近不得那厮。”作为妖怪,其本领必须要大,不大不小,容易被人打死。毗蓝婆是只大母鸡,正是蜈蚣精的克星,将其收服看守门户,一则是有十分把握降得住,二则是蜈蚣精的本领不比孙悟空小,将这样的妖怪留身边,面子上有光彩。   笔者由此联想到了一个相生相克的道路,老虎、豺狼要吃弱小的食草动物,但也只是吃其中的老、弱、病、残,强壮的、跑得快的是吃不到的,这其实是为了食草动物中强壮者更好地进化,物竞天择也。人为圈养的老虎、豺狼待其野性消失后,失去了人类的帮助,它们能否自我进行种群繁衍就成了一个很大的困难。对驯养的老虎、豺狼进行野化训练,何其悲也。   被孙悟空打死的妖怪   西天路上,孙悟空二次打死强盗,一次放走强盗,六次打死妖怪,每打死一个都有不同类型的寓言。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悟空大闹天宫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出,路遇六贼剪径,“被他拽开步,一个个尽皆打死。” 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谁知却被唐僧一顿臭骂,激恼悟空,“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后被龙王劝回,其结果却被唐僧诱戴紧箍儿。   自此,孙悟空就被紧紧攥在了唐僧的手心里,纵有千般本事,那紧箍儿咒一念,只得乖乖听话,好似在天空中纵情飞翔的风筝,总被一丝细细的绳线牵着,可以说是西天路上对孙悟空的一个定位。致命的把抦落到了在别人手里,天大的本领就立刻沦为了别人手中的工具,任其摆布。   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西行途中,八戒卖弄精神,上前赶马,那马不惧他,只是缓行不紧。孙行者“把金箍棒幌一幌,喝了一声,那马溜了缰,如飞似箭,顺平路往前去了。”结果引出一伙强盗打劫唐僧,唐僧供出行者,行者不满,唐僧说:“我说你身边有些盘缠,且教莫打我,是一时投难的话儿”,行者打死二个强盗,“唬得那众娄罗撇抢弃棍,四路逃生而走。”在埋葬强盗时,悟空与唐僧相互祷咒生怨气,结果“那长老只得怀嗔上马。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往大路向西正走。”   傍晚,师徒落宿在其中一个强盗的父母家里,那父母对儿子亦是十分憎恶,儿子对父母亦是十分不孝,当得知唐僧落宿在父母家时,那些贼磨刀的磨刀、磨枪的磨枪,那老儿悄悄的走到后园,叫起唐僧四位道:“那厮领众来了,知得汝等在此,意欲图害,我老拙念你远来,不忍伤害,快早收拾行李,我送你往后门出去罢!”强盗穷追不舍,唐僧令悟空断后吓退他们,悟空将那不肖子在内的强盗都打死了,唐僧慌得跌下马来,“在地下正了性,心中念起《紧箍儿咒》来,把个行者勒得耳红面赤,眼胀头昏,在地下打滚,只教:‘莫念!莫念!’那长老念够有十余遍,还不住口。”最终将孙悟空赶出了取经的队伍。“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最后只得“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西天路上孙悟空共被唐僧驱逐了三次,第二次是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驱逐孙悟空,一则是由于唐僧坚守怜悯之心,不忍杀生或受蒙骗所致。二则是孙悟空打死强盗、妖怪,没有经过唐僧、菩萨、神仙的同意,是不能随便打杀强盗、妖怪的,必须征得同意,在别人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动手打杀。这犹如军队发动战争一样,战争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军队要开展行动,必须得到政治人物的命令才行,而政治人物是端坐于千里之外,动动嘴,动动脑子,杀人于无形之中。   在孙悟空被驱逐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孙悟空虽然本领大,功劳高,但唐僧、八戒、沙僧、菩萨、神仙都对悟空没有什么好感,对悟空本人评价不高。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孙悟空被八戒从花果山劝回,降了天宫二十八宿中的奎星,将唐僧从老虎变回人形,三藏夸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言语中唐僧将悟空捧上了天,西天取经功劳第一,是多么情真意切啊,唐僧先前堕了阿鼻地狱的赌咒,早已抛诸脑后。但是猪八戒才是唐僧心中的大好人,他们师兄弟出现矛盾时,唐僧首先想做的事就是无条件维护八戒,八戒是唐僧平安时节、享乐时节最最依靠的人,孙悟空只是唐僧被妖怪捉进洞中想起的人,孙悟空救师父时稍有迟滞,使会招来斥责。降妖伏魔,服伺唐僧,不得让唐僧受一点点难,才是孙悟空的全部职责。   孙悟空与两个师弟的关系是不好的。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逐赶时,八戒火上添油,沙僧一言不发。第三次被逐时,两个师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劝唐僧半句。假悟空打伤唐僧,沙僧见菩萨时对悟空的评价是:“这猴一路行凶,不可数计”,将悟空在西天路上的好处全部抛之脑后,绝口不提悟空的半点功劳。   菩萨对悟空的评价也是不高的,悟空被逐欲讨个公道时,菩萨说:“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师父,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对悟空无一丝一毫安抚之意。挽留悟空暂留南洋,目的极其明确,唐僧的经文没有取到,还需要悟空去降魔伏妖。   如来对悟空也没有好感,悟空乞求如来褪下金箍,想还俗回到花果山时,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威逼利诱,双管齐下。   师兄弟不和,菩萨神仙评价不高,孙悟空也有一定的责任,孙悟空自持本能超强,不把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瞧不起二个师弟。在狮驼山八戒独战二魔王时,八戒要求悟空将绳子扣在其腰,当八戒战不过二魔王时,悟空不用绳子将八戒拽回,反而松了绳子,任八戒被捉,被捉后,悟空故做阴司勾魂人,戏弄八戒,诈出了八戒的私房钱。悟空在二个师弟中是个强势人物,却全无半点爱护之意,常常率性而为,无拘无束,心高气傲,持强逞能。   孙悟空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笔者以为有二点:一是能尽情抒发心中之好恶,想打就打,不受拘束,本领高强,常能令对手处于无可奈何之境界。二是受到紧箍咒的约束,爽快淋漓之后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剧色彩,勾起人们无穷的遐想。   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虎、鹿、羚羊苦修一场,脱得本壳,得五雷法真受,在车迟国呼风唤雨,拔济万民涂炭,被国王封作国师,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享尽出家人一切荣华了。谁知却不敬和尚,将和尚当作家奴使唤,这才惹恼孙悟空与之赌胜,三个国师一一殒命。唐僧在整个过程中是极力配合悟空的,登坛祈雨,云梯显圣坐禅,隔板猜物,悟空如何说,唐僧便如何做。当赌下油锅时,误以为悟空已死,国王要拿唐僧师徒问罪,唐僧坚定地表明了同仇敌忾、誓死如归的决心,“陛下若教臣死,臣岂敢不死?只望宽恩,赐我半盏凉浆水饭,三张纸马,容到油锅边,烧此一陌纸,也表我师徒一念,那时再领罪也。”   虎、鹿、羚羊三怪没有吃唐僧肉的念头,但他们做事太绝。和尚道士同是出家人,相逢何必要欺压。道士本领强过和尚,自家尽情享受应得的荣华就是了,和尚没有得罪道士,和尚本事不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三怪如此不将和尚当成一回事,怪不得唐僧师徒未来之前,太白金星、六丁六甲、护教伽蓝纷纷托梦给这些和尚,日夜护持,专等孙悟空行此场功果。悟空打杀虎、鹿、羚羊是众望所归,纵情彰显了佛法无边,表面上看是和尚道士斗法,实则在教导做人处世的道理。   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在西梁女国,蝎子精擒住唐僧欲行夫妻之礼,破唐僧纯阳。孙悟空在争斗中被蝎子精扎了一下,头痛不已,正不知如何是好时,观世音主动前来告知擒拿妖怪的方法。观世音说:“这妖精十分利害,他那三股叉是生成的两只钳脚。扎人痛者,是尾上一个钩子,唤做倒马毒。本身是个蝎子精。他前者在雷音寺听佛谈经,如来见了,不合用手推他一把,他就转过钩子,把如来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如来也疼难禁,即着金刚拿他,他却在这里。若要救得唐僧,除是别告一位方好,我也是近他不得。”蝎子精与无底洞那个妖怪不同,虽然都在如来处听佛经,但无底洞的妖怪不敢对如来非礼,对如来是存敬畏之心的,蝎子精却胆敢扎如来,又不思悔改,蝎子精不死,普天下的妖怪谁还对如来尊敬?   佛祖、菩萨应该是有先知先觉的无边法力,应当知道蝎子精躲藏何处,但是不亲来剿灭,更能体现出慈悲为怀的精神。观世音不请自来,告知如何剿灭蝎子精,既有一点点拍佛祖马屁的味道,又将事情做是极其巧妙,帮助悟空扫清西天路上的魔障,其行为何等高尚,给了悟空多大的面子啊。   昴日星宿叫一声,那怪浑身酥软,死在坡前,不费周折就降了妖怪,八戒再上前一顿钉钯,捣作一团烂酱,这场功劳真不知要记在谁的身上。   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唐僧行至祭赛国金光寺,寺中佛宝舍利子被碧波潭九头虫翁婿偷去,众和尚含冤茹苦,“惊动天神,昨日夜间,各人都有一梦,说有个东土大唐来的圣僧,救得我等性命,庶此冤苦可伸。”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唐僧极为感动,对行者道:“今日至此,遇有受屈僧人,乃因宝塔之累。你与我办一把新笤帚,待我沐浴了,上去扫扫,即看这污秽之事何如,不放光之故何如,访着端的,方好面君奏言,解救他们这苦难也。”   除妖的念头来自唐僧的心灵深处,是唐僧安排给悟空的一个任务,九头虫没有来历,更没有吃唐僧肉的念头,甚至得知唐僧师徒前来时,心中还很恐惧。巡逻妖怪在供述时说:“近日闻得有个孙悟空往西天取经,说他神通广大,沿路上专一寻人的不是,所以这些时常差我等来此巡拦,若还有那孙悟空到时,好准备也。”   除九头虫,是唐僧惹的事,整个除妖过程没有多少波折,但是悟空最终没有杀死九头虫,而是任其投北海而去,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七绝山稀柿洞口,一条尚未完全修炼好的红鳞大蟒阻在西去的路上,这个妖怪,没有来历,其实还不能算做妖怪,不能开口讲话,白天阳气过盛时还须躺在山洞里,没有吃唐僧的想法,吃人只是为了自己的修炼。悟空、八戒与之争斗,没有过多悬念,一个晚上的时间,除妖过程非常顺利。   此妖是当地村民要求除的,一个西天路上的插曲而已。   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隐雾山折岳连环洞的一个豹子精擒住唐僧,弄个假人头哄骗孙悟空,希望孙悟空三人伤心而去,不找豹子精的麻烦。谁知孙悟空进洞大闹一场,擒住妖怪,将其打死。   狮驼洞的妖怪骗说孙悟空已杀死唐僧,悟空伤心过后,跑到佛祖如来处,要佛祖解了紧箍儿,放自己回花果山为妖。那是因为悟空打不赢狮驼洞的妖怪,故有此举动,这个豹子精没有来历,本领不大,孙悟空吃定了这个豹子精。有背景没背景,本领大本领小的妖怪,虽然做了同一件事,其结果却完全不同。做个妖怪也是需要有来历、有本事的,此话不假。犹如现实生活中,同样一句话,出自权威口中和出自无名小卒口中,别人的感觉和反应完全不一样。   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天竺国金平府慈云寺僧侣留唐僧师徒赏元宵灯会,三个犀牛怪误擒唐僧,悟空上天请来四木禽星将妖怪正法。这三个妖怪没有来历,累年修性成真,亦能飞云步雾,在全平府没有什么极大的恶行,只是在每年元宵期间享用三大缸灯油,然后便保佑金平府五谷丰登,其实应算作个好妖怪。当得知误捉唐僧后,反而个个心惊道:“早是不曾吃也。”   三只犀牛精与孙悟空本领不相上下,只因为说道:“你是那闹天宫的孙悟空?真个是闻名不曾见面,见面羞杀天神!你原来是这等个猢狲,敢说大话!”令孙悟空顿生杀机,可惜了这三只犀牛精。

西游记主要情节简述(关于孙悟空的且按顺序写)

  1、孙悟空大闹天宫   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马温。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毁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2、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   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3、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   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   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4、天竺国遇难   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在广寒宫时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拳。因而怀恨。素娥下界投生天竺国皇室,玉兔为报私仇也私自下界,在毛颖山中兴妖作怪,手使一条名叫捣药杵的短棍,善于多端变化。   她摄去素娥转世的天竺国公主,扮成假公主。知道唐僧取经要路经天竺国,想招圣僧为丈夫,采取元阳真气,以便得道成仙。多亏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妖精的真相,两人一场大战,不分胜败。   孙悟空扔起金箍棒,万千变化,打得妖怪化作清风,逃到南天门上,孙悟空紧追不舍,又打回地上,妖怪难敌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遁入毛颖山。   孙悟空追到山上,找到妖精,妖精无奈出洞迎战,正当招架不住时,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救了妖怪的性命,带回天宫。悟空救出了真公主,那国王自然对唐僧师徒千恩万谢,一番盛情款待。      5、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来到了万寿山五庄观,观里的人参果能让人延年益寿。未经允许,悟空八戒偷吃了人参果,观里的小道发现后气势汹汹来与唐僧理论,悟空一气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   闯下大祸,师徒四人只好连夜逃出了五庄观,镇元大仙外出回来得知此事后,追上唐僧师徒将他们捉拿回了五庄观。

西游记十个故事情节概括

  1、大圣大闹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园,监守自盗,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2、大闹天宫: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3、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嘱咐童儿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见果害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   4、计收猪八戒:高老汉夫妇招赘悟能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现出真面目,吓到了大家,悟能只能将高小姐锁在后花园,不许她与父母家人见面。悟空与师父来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计,弄清了猪悟能的来历,经观音点化,唐僧收他为徒,给他取名猪八戒。   5、车迟国斗法:唐僧在车迟国要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提出斗法,经过祈雨,下油锅,砍头三次斗法之后,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出原形。   6、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打死强盗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关文,悟空跟沙僧回去验真,经过在多路神仙辨别,仍分辨不出,最后还是如来识破假猴。   7,降服黑熊怪: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8、三打白骨精: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变化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悟空。   9、金公施法灭妖邪:八戒将妖洞之门筑破,妖怪抛出树根做成的唐僧头,被悟空识破。又抛出真人头,骗过三徒。悟空、八戒决心报仇,屯那怪相战,悟突变成瞌睡虫,使众妖睡倒,又去后园解下师父再次入洞将怪绑出,八戒一耙将其筑死,原来是一豹精。   10、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扩展资料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作品评价   1、《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胡适   2、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原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   3、《西游记》是一部以拯救堕落的人心与人精神为鹄的作品;《西游记》也是一部描写反贪题材的作品。——刘戈   4、《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心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谢肇浙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