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标准值 收藏

收藏

2023-11-22 0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收藏 | 20张图带您掌握髋关节X线检查的各种“线与角” demo 2021-06-17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作者头像 存储

关注 已关注

早报图 暂停 播放

听健世界

打开APP完整收听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在髋关节正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轴线和股骨颈轴线,两线相交内侧的夹角,称为股骨颈干角(图1),正常值为110°~140°,﹥140°为髋外翻,﹤110°为髋内翻。

01

股骨颈干角

图1 股骨颈干角

在髋关节正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轴线和股骨颈轴线,两线相交内侧的夹角,称为股骨颈干角(图1),正常值为110°~140°,﹥140°为髋外翻,﹤110°为髋内翻。

02

股骨颈前倾角

图2 股骨颈前倾角

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和股骨颈纵轴线,两线相交前上方的夹角称股骨颈前倾角(图2),新生儿正常为35°,成人为12°~15°,平均12.31°。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应根据此标准复位。

03

沈通(Shenton)线

图3 沈通线

在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作闭孔上缘和股骨颈内下缘的连线,称沈通线或耻颈线(图3),正常该线为一光滑连续弧形曲线。沈通线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错位骨折。

04

髂颈(Calve)线

图4 髂颈线

在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于髂前下棘下方髂骨外缘及股骨颈外缘做连线,称髂颈线或Calve线(图4),正常该线为一光滑连续弧形曲线。髂颈线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错位骨折。

05

司肯尼(Skinner)线

图5 司肯尼线

在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从股骨大转子顶端作股骨纵轴线AB的垂线CD(图5),正常情况下,此线应通过圆韧带窝或其下方,圆韧带窝至上述两线交点的距离是4~5cm。若司肯尼线超过圆韧带窝,提示股骨颈或大转子错位骨折。

06

克兰恩(Kline)线

图6 克兰恩线

沿股骨颈上缘画线,并向股骨头方向延长,即为克兰恩线(图6)。正常此线应切割部分股骨头骺部。股骨头骨骺向内下方滑脱时,骨骺移至此线内方。

07

帕金(Perkin)方格

图7 帕金方格

R.正常;L.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骨盆正位片,经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中心画水平线AB,再通过两侧髋臼外上缘引垂线CD和EF,AB线与CD、EF线分别相交,两侧髋关节各分为四个区域称帕金方格(图7)。正常时,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内下区域内,当髋关节发育性脱位时,股骨头骨骺则位于外上区域。

08

髋臼角与髂骨角

图8 髋臼角与髂骨角

a.髋臼角;b.髂骨角

骨盆正位片,两侧Y形软骨中心连线与髋臼面上下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称髋臼角(图8a)。正常值新生儿为30°,1岁以后不应超过25°,两岁为20°,成人为10°。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变浅,髋臼角增大。

髂前下棘和髋臼外上缘间连线与Y形软骨水平线的夹角,称髂骨角(图8b),新生儿为55°,正常值范围在43°~67°,角度减少即为异常。

09

Hilgenreiner线

图9 新生儿关节间隙

a.上方间隙;b.内侧间隙;H.Hilgenreiner线

新生儿骨盆正位片,通过两侧髋臼Y形软骨作连线称为Hilgenreiner线,简称H线。股骨上端距H线之距离为上方间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之距离为内侧间隙(图9),正常均值上方间隙为9.5mm,内侧间隙为4.3mm,若上方间隙﹤8.5mm,内侧间隙﹥5.1mm,应怀疑髋关节脱位。若上方间隙﹤7.5mm,内侧间隙﹥6.1mm,可诊断髋关节脱位。

10

骨骺指数与骨骺商

图10 骨骺高度与宽度的测量

A.骨骺高度;B.骨骺宽度

在髋关节正位片上,分别测量股骨头骨骺的高度和骨骺的宽度(图10),将骨骺高度除以骨骺的宽度×100即为骨骺指数。骨骺商是指患侧骨骺指数除以健侧骨骺指数。此两种指数表示股骨头骨骺变扁的程度,用于评价Pathe病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骨骺商计算则主要用于与健侧对比以判断病变程度及治疗效果。

11

骨骺角

图3-21 骨骺角

骨盆正位片,通过股骨上端骨骺线的直线,与通过两侧Y形软骨的连线的夹角,称骨骺角(图11)。正常值为20°~35°,髋内翻时此角增大。

12

夏普(Sharp)角

图12 夏普角

在骨盆正位片上,双侧泪滴下缘连线与泪滴下缘至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图12),正常值为33°~38°,此角﹥39°,可诊断为髋臼发育不良。

13

中心边缘(CE)角

图13 CE角

骨盆正位片,股骨头中心至髋臼外上缘的连线,与经股骨头中心的垂线所形成的夹角,称中心边缘角或CE角(图13)。正常为2岁22°,4岁28°,6岁30°,15岁35°。CE角表示髋臼与股骨头的位置关系,当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外移及股骨头形状改变时,此角变小。

14

ɑ角与偏心距

图14 α角与偏心距a.α角;b.偏心距

在髋关节侧位上,股骨头同心圆中点和股骨头非球面起始处的连线与股骨头颈轴线的夹角(图14a),正常ɑ角﹤50°。ɑ角﹥50°是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界值。ɑ角越大,越容易发生前上方股骨头颈与髋臼唇的撞击。

在髋关节侧位片上,股骨颈切线与股骨头前缘切线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称为偏心距(图14b),正常为11.6mm,头颈交界处偏心距减小﹤7.2mm,容易引起髋关节撞击。

15

髋臼指数

图15 髋臼指数

在双髋关节的正位X线片上,通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顶点画一直线并加以延长,再从Y形软骨顶点向骨性髋臼顶部外侧上缘最突出点连一直线,两线相交的夹角即为髋臼指数(图15)。正常应小于30°,若大于30°考虑存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可能。

16

髋臼覆盖率

图16 髋臼覆盖率

股骨头受髋臼覆盖部分的横径(A)除以股骨头的横径(B),即为髋臼覆盖率(图16),其正常值应大于0.75。

17

髋臼深度

图17 髋臼深度

骨盆正位片,耻骨联合上缘与髋臼外上缘连线至髋臼底的最大距离即为髋臼深度(图17)。正常成人:男13(7~18)mm,女12(9~18)mm,临床上常与CE角配合使用表示髋臼发育程度。

18

科勒(Köhler)线

图18 科勒线

又称髂坐线。自髂骨内缘切线与坐骨体内缘的连线,即为科勒线(图18)。髋臼陷入症时髋臼突至此线内侧。

19

波魏尔(Power)角

图19 波魏尔角

在骨盆正位片上,通过两侧髂前上棘作一水平线,然后再画股骨颈骨折线的延长线,两线相交所成的夹角,称波魏尔角(图19)。此角﹤30°者,为外展型骨折,骨折易愈合;30°~90°者,为内收型骨折,需手术纠正。

20

林顿(Linton)角

图20 林顿角

在髋关节正位片上,先画与股骨干纵轴线垂线,再画股骨颈骨折线的延长线,两线相交形成的夹角,称林顿角(图20)。此角﹤30°者,多为外展型骨折,骨折易愈合;30°~90°者,多为内收型骨折,需手术纠正。

本文转自公众号 骨科在线orthonline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免责声明· 我要投稿 髋关节脱位,X线检查,股骨头,骨骺,髋臼,骨盆 点赞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打开APP 发表你的想法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改良内置外固定架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 C1.3型骨盆骨折 打开APP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2-12-12 错误 2022年第12期封面文章 | 刘立强:关于跨区穿支皮瓣远端血流动力学的再探究 打开APP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2-12-11 错误 肌肉减少症和骨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打开APP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2-12-10 错误

72小时热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