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作业成为常态,教育之困如何破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拍作业 摆拍作业成为常态,教育之困如何破局?

摆拍作业成为常态,教育之困如何破局?

2024-07-10 2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八届评论之星.jpg

□李攀(重庆大学)

10月3日,贵州黔南,为完成家庭作业,20余名留守儿童轮流摆拍式喂猪。罗女士作为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负责人,看到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帮家长干活的作业,但自己家里只有一头猪,如果每个人都喂猪也吃不下这么多,就让二十多个小朋友隔两三秒摆拍一下。(10月5日《新民周刊》)

原本是拍摄者记录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真实的生活片段,在网上掀起了关于“应付作业”的争论。有网友认为家长不应该助长孩子“应付作业”,也有网友留言表示“摆拍,从小做起”,听起来是一句玩笑话,无疑也侧面反映了在教育上存在的困境以及当前社会存在的形式主义诟病。

这样的事情对于罗女士来说可不是第一回,她是这些留守学生的“临时家长”。以前因为学校布置“给家长捶背”的任务,成为临时摆拍的对象,大家一个接一个给自己捶背,后来已经完全没有享受的感觉,倒是自己的背有些受不住了。当然,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媒介,除了对成绩的关注,也越发重视起素质和品德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为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学会尊重长辈、增进亲子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思维,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家庭作业”。毫无疑问,凡此种种,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味。作业一定要拍照发给老师,逐渐就成了一种被动执行的“指令”。另外有一些,作业也因可行性较低而流于形式。

这就在无形中给教育施加了压力,并且过程中所造成的压力是连带性的。学校方面会想尽办法完成上级领导的指示,这些压力不光是在孩子身上,还有负责监督和考核的班主任和老师、被家庭作业折磨的家长。因此,出现了“代跑”“代做菜”“代打扫卫生”等各种流于形式的强制摆拍行为,也就并不稀奇。然而,这类做法并没有让孩子得到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也背离了“培养兴趣”的初衷。如此一来,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依旧不愿意,感恩之心是否得到的培养也未可知。在教育上投入究竟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报?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通过这件事来看,这些作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作弊”的思想。

值得反思的是,一些作业想要达到它的目的,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家庭情况,诸如孩子的父母是否陪伴在身边,设施条件是否允许等。在布置这些作业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对于孩子的家庭情况有相应的了解,再依据情况针对性地布置可行性强的作业和任务。如果有学生反映自己的实际情况,可能没有条件完成作业,老师更要评估布置作业的必要性了。而不是为了完成教育指标而不顾实际情况。

毫无疑问,这样的摆拍教育对孩子是恶性循环,更是滋生形式主义思想的温床。家长没有陪伴在侧,临时监护人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老师又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反馈,任何教育措施只能像完成任务一样执行。可见,当下的教育已经陷入到这样的困境之中,如何去破解教育之困是上级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乃至社会上每一位公民都应思考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