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从行政化走向专业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从管理走向领导干部工作 校长:从行政化走向专业化

校长:从行政化走向专业化

#校长:从行政化走向专业化|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校长:从行政化走向专业化

□ 康 丽 王占伟

  前不久,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规定了校长专业标准的具体内容。校长专业标准的颁布对教育改革发展有什么意义,要落实校长专业标准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校长专业标准对校长专业发展、对校长培训提出了怎样的挑战……为此本刊特别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解读。

  ■对话嘉宾: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王嘉毅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西北师范大学原校长

  顾泠沅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毛亚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李希贵 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刘传沛 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局长

  许锡良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校长专业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教师报:《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对于校长队伍建设有什么作用?

  顾明远:校长专业标准的颁布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保证。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顾泠沅:校长专业标准的颁布是从无到有的标志性工作。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倡导教育家办学,建设高素质校长队伍的重要举措。它对校长肩负的专业职责提出了基本要求,是校长履行领导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校长选拔任用、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王嘉毅:校长专业标准是校长科学规划学校、领导学校、有效管理学校、培养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指导。校长专业标准对校长如何规划学校发展、如何营造育人文化、如何领导课程与教学、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怎样优化内部管理和怎样调适外部环境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校长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学校发展的科学性,也能保证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校长专业标准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指南,是校长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是校长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对于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以及校长自身的努力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刘传沛:校长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校长队伍建设存在着认识不全面、要求不明确等问题。由于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引领校长成长、考评校长工作的客观标准,导致了校长队伍建设缺少一个清晰的目标。校长专业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及时解决了校长队伍的建设方向、目标和要求等问题,突破了校长队伍发展的瓶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规范性。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无论是对教育长远发展,还是校长个人成长,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教育家办学。

  走向校长职业化

  中国教师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吁校长“去行政化”,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是否有利于校长职业化?能够对校长职业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顾明远:校长不能用行政手段来管理学校,要用教育理念来领导学校。不能脱离教师专业来谈“职业化”。校长本身就是教师,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能够深入到教学中和教师一道讨论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是高高在上做一个“纯粹”的校长。

  刘传沛:我认为,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非常有利于校长职业化。校长专业标准基本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对校长的职业化至少在三个方面起到作用:一是让校长更专业,更专心,使校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上不断成长,专注做校长该做的事。二是有效“拦截”了那些不懂教育、不懂教学的干部进入校长队伍,对照校长专业标准,使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校长找到了努力的支点。三是统一的校长专业标准为今后校长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交流提供了可能,为校长们的考评和晋升提供了依据。

  许锡良:校长“去行政化”的问题其实还涉及校长在社会上的定位问题。如果校长是组织部任命的一级官员,那么,要校长“去行政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去行政化”首先要把校长职位从官本位体系中解放出来。校长应该职业化,这个职业化就是教育家,这与行政官员是大不相同的。教育家办学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对社会、对教育、对人性都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与感悟。而一级行政官员,主要是执行,他们的性质是大不相同的。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无疑对校长的职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至少校长专业标准出台之后,让整个社会知道什么人能够当校长,什么人是不合格的,虽然知道的层面与落实的层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这毕竟是进步。

  李希贵:我们离校长职业化的道路还有很远,包括校长的职业定位、校长的专业素质标准、校长的培养培训渠道、校长的权利义务包括待遇,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应该说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亟须改变管理校长的模式

  中国教师报: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校长管理模式,您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如何按照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作出适当的回应和改变?

  毛亚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校长专业标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和校长管理的重要依据。例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校长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制订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规划,严格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完善中小学校长任用与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校长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

  刘传沛: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严格按照校长专业标准,放权到学校,放权给校长,只管该管的事。例如,学校内部的用人自主权可以完全下放给学校。校长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校的管理需要,参照标准,培养和挑选副校长等主要的管理助手。

  李希贵:我举一个例子,校长专业标准提出,校长要“组织社区、家长、教师、学生多方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这样的要求很明显,是要校长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规划学校发展,而且确立学校发展目标是自下而上的。可现实的情况是,在许多地区,学校却是在按照上级的要求制订学校规划、年度计划,上级的要求和检查多如牛毛,时时处处按领导安排办事,这种管理模式必须要改变。

  另外,在第三个领域“领导课程教学”中,赋予了校长更多的责任,其实也是给了校长更多的权力,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统一考试等教学管理模式,也让校长放不开手脚。我们通常把这个称作“戴着镣铐跳舞”,这种现状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再举一个小的例子,有些地区甚至还规定正职校长必须兼课,且有课时的要求,这些都有悖于校长专业化的成长,也和国际发展潮流相悖,应该予以纠正。校长,必须立足本职,履行校长的职责,当然,那些有余力的校长兼课未尝不可。

  许锡良:校长管理模式如果不改变,现代学校制度就无法实现。现有制度对校长的筛选、评价与管理存在着很多的弊病。首先校长如果不是行政官员,就必须消除校长的行政级别,改成校长专业职级,晋升的标准按照校长标准来衡量。职级高的校长也可以去经营薄弱学校,校长职级并不与所在的学校直接挂钩。

  其次,校长的选拔不能够由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应该像日本那样,由学校所在社区的行业领袖、职业代表与家长委员会共同组成的教育委员会来推荐、考察、选拔与考评校长。这是解决校长办学不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组织制度程序。没有这个程序,校长办学,办成什么样,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脱离人的健康成长,都无法得以纠正。

  再其次,对校长的评估与管理权,不能够只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应该转变为服务学校,为学校发展提供帮助。校长的任免与评估权应该转向社会。让校长向社会负责,向家长负责,向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而不是向行政官员负责,这一点很重要。校长任免考评权问题解决了,校长专业标准才有可能得到落实。

  标准提到校长要有6项专业职责。据了解,目前这六个方面校长的自主权都是比较弱的。特别是“规划学校发展”上,“优化内部管理”也难做到。曾经有一个地区重点中学校长兼当地教育局副局长,在省教育厅的调研会上谈及,他这样一个位置连安排一个班主任的权力都受到挑战,更不要说其他中层干部。校长的人事权如此,怎么可能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目前应该给校长办学自主权,但是,有一些权力可能又越界了,这是很不正常的。

  重新定位政校关系

  中国教师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的人认为,现在缺乏的是好校长诞生的制度和环境,对此您怎么看?

  毛亚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更多的是强调校长个人的魅力,更多强调的是“人治”,是校长个人的自主动作,而校长专业标准则在体现教育规律和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将引领校长专业发展的要求普适化,为好校长的诞生提供了制度环境。

  刘传沛:确实如此,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性格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的特色。随着校长专业标准的全面实施,以及校长职级制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校长专业化成为教育内涵发展的唯一选项。好校长产生的有效机制、校长成名成家的良好环境正在以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

  李希贵:任何时代都可以诞生好校长,当然,现在的制度环境尚需要我们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大的要求不断做出改变,包括政校关系的调整,把学校本来应该有的权力依法归还学校,减少对学校的干扰,明确校长的职业定位,让他们静下心来管理和领导学校工作。

  许锡良:好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以前没有一个清晰的文本,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至少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确实存在着缺乏好校长诞生的制度与环境的问题。这个就涉及到办学自主权的问题。一个社会究竟谁有资格办学?谁有权力评估办学质量?教育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育最终要向谁负责?在这些问题上,政府定位,还是社会定位,其实差别很大。这些问题不是一个校长专业标准出台就能够解决的,但是,校长专业标准出台,至少使选拔校长有据可依,对改善好校长的诞生与培养都有积极影响。

  落实校长专业标准,需要调整政校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学校不能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庸。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康宁曾撰文提及,政府部门对于学校的超强控制,已成为妨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要害问题。政府部门常常将教育改革的设计者、指导者、管理者、监督者、调控者及评价者等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导致学校难以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不受限制的权力,是政府部门得以对学校超强控制的主要原因;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乃是有效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我以为这些观点都值得借鉴与深思。

  加长校长专业发展短板

  中国教师报:依照校长专业标准的内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专业发展的短板是什么?对校长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挑战?

  许锡良:我以为目前校长专业发展的短板就是“终身学习”,我从事校长培训16年时间,接触的校长数以千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类学校的都有,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有学习欲望与学习能力的校长太少。相当多的校长是缺乏学习欲望与学习热情的。在校长所有的能力中,学习欲望与学习能力最重要。因为,只要有了这个能力,其他不懂的东西可以重新学习,不会的东西可以学会。唯独缺乏学习能力与学习热情的人,他是做不好校长的。当然,学习并不仅仅是读书,标准中其实也有规定与要求,比如向优秀校长与优秀学校学习的能力与欲望。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者、智者与能者。能够从不同事务中悟出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思想与办法。一个人如果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欲望,也同时说明他有教育梦想,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如果说专业标准对校长提出了什么新要求与新挑战的话,就是学习力的必须加强,学习力加强了,教育力才能不断增长。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我以为作为校长更应该有这种危机感,因为学校就是学习共同体,就是教人掌握本领的地方,校长如果没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就会缺乏进取心。

  毛亚庆: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好校长把学校管理看作是事业,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并紧紧围绕这种价值追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

  如何改进校长培训

  中国教师报:如何从校长专业标准出发,对校长进行培训?或者说,从专业标准出发,校长需要怎样的培训?

  王嘉毅:为了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校长培训,举办各种培训班、开展多种培训活动。但无论是培训班还是其他培训活动,基本内容是什么?重点是哪些?方向对不对?这都与校长专业标准密切相关。在专业标准的基础上,不同的校长培训可以体现自己的特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校长专业标准,不同机构的培训内容差别较大,一些地方的培训内容甚至与校长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经费,增加了校长的负担。

  许锡良:在我看来,目前校长培训的短板在于问题意识不强,培训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专家讲授、听报告,体验式的学习不够。培训要根据标准提出不同的问题,围绕着问题来进行。校长要在培训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一个校长不知道自己学校存在什么问题,缺乏敏锐的问题意识,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那样的培训效果不会好。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校长标准出台之后,地方按照标准的条块分割作为培训内容,将一个校长标准变成僵化的教条,而不是凸显鲜活的问题意识。

  另外,目前的校长培训形式分成三级:岗位培训、提高培训与高级研修培训。其实,这三个层次只表明了培训的学历,并没有涉及校长需要提高的地方,校长是否带着问题来,而培训又是否帮助校长学会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些在培训中都没有得到体现,因此,这种培训更多的只是一种资质性质的,缺乏培训的实质内容。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3年3月13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