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结局不太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奎里纳尔宫 他的结局不太行

他的结局不太行

#他的结局不太行|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读者姥爷们好啊,本专栏UP又双叒叕提起笔来找你们了(๑╹◡╹)ノ"""毕竟在经历了一连串的人生打击后,本UP毅然踏上了旅途,在其中疗愈身心的同时,也在寻觅历史并体会其中的厚重感。小说《秦诉》不会弃坑,请大家放心(ノ´▽`)ノ♪本UP不才,选了一篇保存较好、艺术性佳的魏碑《元怿墓志》,之后会择机做成视频带大家一睹为快,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本人的遴选原因,以及对墓志主人公“这个结局不太行”的感想。最后,非常感谢头图提供者“细细的红线FDH”大大(同样也是《秦诉》头图的提供者)的许可,并对帮助本UP走出人生低谷的各位亲人致以无言的爱ヽ(゚∀゚)メ(゚∀゚)ノ

本人对于书法篆刻的喜爱除了来源于本人对历史的热爱,追根溯源是源于我的姥爷,以前说过,他对我来说是一位“男神”般的存在,他不但工于书画,对碑刻和治印也十分精通,他为我雕刻的名章后来成为了我收到的一个意义特别的生日礼物,这也是我人生中获得的第一枚印章。除了治印,姥爷也喜欢游历各地,常常带我去临摹各地碑刻。虽然有字帖,但他更喜欢去亲自观察下笔的力道、布局的严整。后来随着年龄增大,我逐渐成为了他的帮手,只不过我的观察重点在于行文之优美、背后之历史。虽则观察重心有所不同,但这的确是我对于碑刻艺术最初的领悟。

回归主题,在刚刚结束的旅程中,我也在观看魏碑,魏碑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也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造像记是佛教兴盛的产物。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发展步入高峰。特别是北朝政权统治地区,开窟造像的风气大盛,造像记也大量出现。本来想选“龙门二十品”来着,结果鉴于绝大多数残缺不全,所以被迫放弃(杨大眼听了流泪2333)。摩崖为北朝书法的又一奇观,在山崖岩石上刻下的书迹称为“摩崖”。然而由于道路险阻,再加上本人“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心态,所以选择放弃。至于碑碣,本人一贯要求严格,鉴于北朝打破西晋的一切成规,不仅大立碑碣,而且无字体规范,故碑碣书法虽然丰富多彩,但最终选择PASS掉。

墓志铭为北碑的另一大宗,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埋入地下的堪碑。后来发展为一种石刻品类,体制多样而精致。已出土的北魏墓志达二、三百方之多,大都为精美秀整的楷书。

北魏墓志以元魏皇室贵族的为大宗,书丹者当多为当时名手,镌刻者亦非平蹐之辈,故书法以精美严谨为主要特征。如果说造像记反映了民间书法的面貌,那么以皇家贵族为代表的墓志则反映了魏晋楷书的遗貌,行文较为规范,字里行间渗透着书刻者小心翼翼与毕恭毕敬的神情。

《元怿墓志》全称《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之志铭》,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元怿墓志》的主人公元怿(487年~520年8月2日),字宣仁,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第四子,母为罗夫人,宣武帝元恪异母弟。他的一生,充分展现了虽然自己很优秀,但还是落了个“这个结局不太行”的故事。(本人发誓,不是因为看脸才选他的墓志铭,更何况当年没照片☆(ゝω・)v,胡太后请离开直播间)

元怿不但容貌秀美,更是机敏聪慧,博览群书。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封清河王。他善于从政,明于决断,擅长分析各种事务,声名在外。在宣武帝元恪和孝明帝元诩时期,元怿都深受信任,在朝中担任要职,但在面对已经腐化的北魏统治机器时,元怿也无法独善其身。树大招风,领军将军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飞扬跋扈、骄傲自满。元怿依法裁断,时常有所冲突,由此遭到元叉的怨恨。元叉的党羽诬陷元怿密谋反叛,将元怿囚禁在门下省,审问元怿左右的人和朝廷显要官员,幸亏有人替元怿分辩,元怿才得到昭雪予以释放。元怿因忠诚而受诽谤,就搜集历代忠诚义烈人士的事迹,编撰《显忠录》二十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神龟三年(520年),领军将军元叉和侍中刘腾发动“宣光政变”, 在显阳殿逼迫孝明帝,囚禁胡太后在后宫。元怿遭到杀害,时年三十四岁。他的孙子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宫廷政变和外部战争毕竟是两码事,所以《元怿墓志》也选择了“为尊者讳”,在对元怿早年经历的溢美之词和去世之后庄严肃穆的悼词之间,仅仅用了“运遘时屯,恶直丑正,衅起不疑,为奸凶所劫”来搪塞过去,有种不可言说的无可奈何。据说在元怿死后,朝野震惊,宫廷内外都满怀悲伤、垂头丧气。在京城和返回的夷人,听说元怿的丧事,为之以刀划脸的有几百人。对于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嘉言懿行的北魏宗室大臣,通过静默伫立的石碑,依旧能感到他“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拟道论功,未可同年而语”的人格魅力。

本文仅为科普魏碑相关知识,然而千言万语都抵不过文物的魅力。所以文章最后,我把《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之志铭》的原文和拓片都放上来了:

【志盖】阙

【铭文】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志铭(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

王讳怿,字宣仁,河南洛阳人也。太祖道武皇帝之七世孙,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

生而雅有奇表,文皇特所钟爱。幼而聪悟,慧性自然。内明外朗之美,生知徇齐之妙,固以拟睿高阳,同徽子晋。年方龆龀,便学通诸经。强识博闻,一见不忘。百氏无遗,群言毕览。文华绮赡,下笔成章。升高睹物,在兴而作。虽食时之敏,七步之精,未之过也。

太和二十一年,封清河郡王,食邑二千户。高祖晏驾,居丧过礼,泣血三年,几于灭性。世宗之在东宫,特加友异,每与王谈玄剖义,日晏忘疲。王仪容美丽,端严若神,风流之盛,独绝当时。温恭淑慎,动合规矩。言为世则,行成师表。澹然以天地为心,喜怒不形于色。拜侍中、金紫光禄大夫。献纳维允,民咏时雍,迁尚书仆射。旧庸熙载,彝伦攸穆,转特进、左光禄大夫、侍中、司空公、太子太师。鼎味燮谐,邦事修乂。

今上龙飞,增邑千室,进位司徒,侍中如故。缉兹八刑,光明五教。遂登太傅,领太尉公。居中论道,总摄机衡。皇上富于春秋,委王以周公之任。秉国之均,纲维万务,理无滞而不申,贤无隐而不举,政和神悦,讴咏所归。於是庶绩咸熙,百揆时序,四门济济,雷雨不迷,我德如风,民应如草,辅政六年,太平魏室。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拟道论功,未可同年而语。而运遘时屯,恶直丑正,衅起不疑,为奸凶所劫。神龟三年岁次庚子,春秋三十有四,七月癸酉朔三日乙亥害王於位。遂隔绝二宫,矫擅威柄,四海能言,莫不悲恸。咸以哲人云亡,邦国殄悴。自此灾旱积年,风雨愆节,岁频大饥,京师尤甚。四方愤惋,所在兵兴,七镇继倾,二秦覆没,百姓流离,死者太半。於是皇上慈忿,爰发皇太后旧独见之明,翦黜奸权,唯新时政。群寇稍清,阐明大礼。以孝昌元年岁次乙巳十一月壬寅朔二十日辛酉改窆瀍西邙阜之阳。追崇使持节、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太尉公,王如故。加以殊礼,銮辂九旒,虎贲班剑百人,前后部羽葆鼓吹,轀輬车一,依彭城武宣王故事。其黄屋左纛,依汉大将军霍光故事。备锡九命,谥曰文献,礼也。皇舆临送,哀恸圣衷,乃命史臣镌芳玄室。

其词曰:灵光蕴宝,运德应期,时乘利见,祥庆攸归。玄符纂籙,受命龙飞,於穆君王,胤圣重晖。重晖伊何,皇家之镇,慧茂生知,睿隆周晋。响振金声,比德玉闰,既明且哲,温恭淑慎。汪汪万顷,恂恂善诱,为而不恃,作而不有。量苞海岳,可大可久,启宇河坟,翼我圣后。凝神独秀,秉一居贞,调风作相,轧坤载清。柔远怀迩,阐曜威灵,太平魏道,箫韶九成。方介景福,永济黎蒸,孔言徒设,信顺无徵。山颓为谷,酸感丘陵,巷哭市哀,万里拊膺。礼均齐献,锡等桓文,峨峨銮辂,祖鬯氛氲。功成名利,盛典不群,鸿谟不朽,万载垂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