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夹克衫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2024-07-17 2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编 成本计算

第十四章 作业成本法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一、作业成本的计算原理★★★ (一)作业的认定 详细介绍

建立作业成本系统从作业认定开始,即确认每一项作业完成的工作以及执行该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作业的认定需要对每项消耗资源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资源的联系。 作业认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企业总的生产流程,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另一形式是通过与员工和经理进行交谈,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例如,根据生产流程分析和工厂的布局可知,由于原材料仓库与生产车间之间有0.5千米的距离,必然存在材料搬运作业,这项作业就是将生产用的原材料从仓库运送到生产车间。通过另一种形式,即与从事相关作业的员工或经理交谈,也可以识别和认定该项作业,比如与进行搬运作业的员工进行交谈,询问“你是做什么的?”也很容易得出生产过程中有这样一项搬运作业,它的主要作用是把原材料从仓库运往车间。在实务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式往往需要结合起来运用。经过这样的程序,就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作业一一识别出来,并加以认定。为了对认定的作业进一步分析和归类,在作业认定后,需按顺序列出作业清单。表14-1是一个以变速箱制造企业为背景的作业清单示例。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一个示例,实际上对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认定作业种类的多少,取决于该企业自身的产品生产特点。 image

(二)作业成本库的设计

作业认定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设计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按作业成本动因可分为如下四类:

1. 单位级作业成本库 详细介绍

单位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例如,机器加工、组装。这些作业对每个产品都必须执行。这类作业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工时、机器成本和直接能源消耗等。 单位级作业成本是直接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单位产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单。

2. 批次级作业成本库 详细介绍

批次级作业是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多产品的作业。例如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批次级作业成本需要单独进行归集,计算每一批的成本,然后分配给不同批次(如某订单),最后根据产品的数量在单个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 品种级(产品级)作业成本库 详细介绍

品种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这些作业的成本依赖于产品的品种数或规格型号数,而不是产品数量或生产批次。产品比品种更综合,一种产品可能包括多种规格型号的品种,但产品级作业与品种级作业具有相似特征。 品种级作业成本仅仅因为某个特定的产品品种存在而发生,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次数而变化。例如,维护某一产品的工程师的数量取决于产品的复杂程度,而生产的复杂程度是产品零件数量的函数,因此可以按零件数量为基础分配品种级成本至每一种产品,然后再分配给不同的批次(如某订单),最后根据产品的数量在单个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 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 详细介绍

生产维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例如,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无法追溯到单位产品,并且和产品批次、产品品种无明显关系的成本,都属于生产维持级成本。这些成本首先被分配到不同产品品种,然后再分配到成本对象(如某订单),最后分配给单位产品。这种分配顺序不是唯一选择,也可以直接依据直接人工或机器工时分配给成本对象。这是一种不准确的成本分摊。不同层级的作业成本如图14-2所示。 image

(三)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各项作业。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存在因果关系。

常用的资源成本动因如表14-2所示。

image

(四)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在确定了作业成本之后,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即作业分配率),再根据作业量计算成本对象应负担的作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总成本/作业量 \]

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成本动因有三类:即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

1. 业务动因 详细介绍

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并假定执行每次作业的成本(包括耗用的时间和单位时间耗用的资源)相等,如前面我们所说的检验完工产品质量作业的次数就属于业务动因的范畴。以业务动因为分配基础,分配不同产品应负担的作业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begin{split}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成本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times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end{split} \]

2. 持续动因 详细介绍

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在不同产品所需作业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检验不同产品所耗用的时间长短差别较大,则不宜采用业务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基础,而应改用持续动因作为分配的基础,否则,会直接影响作业成丰分配的准确性。持续动因的假设前提是,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是相等的。以持续动因为分配基础,分配不同产品应负担的作业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begin{split}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times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 \end{split} \]

3. 强度动因 详细介绍

强度动因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强度动因一般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等,用产品订单或工作单记录每次执行作业时耗用的所有资源及其成本,订单或工作单记录的全部作业成本也就是应计入该订单产品的成本。 如同传统成本计算法一样,作业成本分配时可以采用实际分配率或者预算(计划)分配率。采用预算分配率时,发生的成本差异可以直接结转本期营业成本,也可以计算作业成本差异率并据以分配给有关产品。

二、作业成本的计算示例

【例14-1】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该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闲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一)成本资料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表14-3所示。

image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表14-4所示。

image

(二)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时,制造费用使用统一的分配率,如表14-5所示。

制造费用分配单=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成本=214800/107400=2

image

(三)按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先将间接制造费用归集到4个成本库:

(1)批次级作业成本库:生产准备、抽样检验和供应材料均属于批次级或本。由于每批产品都需要一次生产准备、一次抽样检验和一次送料,并且不同产品品种的上述成本没有重要差别,因此可以归入一个作业成本庠,按生产批次数分配该作业成本。如果不是这样,就需要建立分品种(夹克和西服)、分作业的成本库(生产准备成本、检验成本和送料成本),并分别进行分配。

(2)夹克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本例选择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选择夹克产品的产量、相关成本等作为分配基础。

(3)西服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本例选择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选择西服产品的产量、相关成本等作为分配基础。

(4)生产维持成本库:本例分配基础选择直接人工成本,据此分配给每批产品。也可以根据情况先将其分配给西服产品和夹克产品,然后再分配给不同批次,最后按产品数量分配给单位产品。

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一步是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的单位成本,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率,如表14-6所示。

image

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二步是根据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如表14-7所示。

image

通过比较完全或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首先,完全成本法扭曲了产品成本,即高估了简单产品夹克衫的成本,低估了复杂产品西服的成本。例如,在完全成本法下,夹克1负担间接制造费用52800元,而作业成本法负担间接费用43055元。引起差别的原因是由完全成本法按直接人工的2倍分配全部制造费用,而不管这些费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归集于三类(共4个)成本库,分别按不同成本动因分配,提高了合理性。

其次,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与变动成本法不同。从长远来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

再次,作业成本法下,所有夹克产品的单位成本都比完全成本法低,而西服产品的单位成本比完全成本法高。其原因是完全成本法以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唯一分配率,夸大了高产量产品的单位成本。例如,夹克的人工成本合计81400元,占总人工成本107400元的75.79%,并因此负担产品线总成本120000元(54000+66000)的75.79%,即90948元。实际上,夹克的产品线成本只有54000元。西服的产品复杂程度高,产品线成本较高,但只是因为产量小,只负担了29052元(120000x24.21%),低于实际西服的产品线成本的66000元。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与适用条件★★ (一)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详细介绍 1. 成本计算更准确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传统成本信息对于决策的误导。一方面作业成本法扩大了追溯到个别产品的成本比例,减少了成本分配对于产品成本的扭曲;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成本动因作为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使得分配基础与被分配成本的相关性得到改善。准确的成本信息,可以提高经营决策的质量,包括定价决策、扩大生产规模、放弃产品线等经营决策。

2.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更有效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了解产品作业过程的途径,使管理人员知道成本是如何发生的。成本动因的确定,使他扪将注意力集中于成本动因的耗用上,而不仅仅是关心产量和直接人工。从成本动因上改进成本控制,包括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等,可以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有助于持续降低成本和不断消除浪费。

3. 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战略管理需要相应的信息支持。例如,价值链分析是指企业用于评估客户价值感知重要性的一个战略分析工具。它包括确定当前成本和绩效标准,并评估整个供应链中哪些环节可以增加客户价值、减少成本费用的一整套工具和程序。由于产品价值是由一系列作业创造的,企业的价值链也就是其作业链。价值链分析需要识别供应作业、生产作业和分销作业,并且识别每项作业的成本驱动因素,以及各项作业之间的关系。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分析概念一致,可以为其提供信息支持。再例如,成本领先战略是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之一。实现成本领先战略,除了规模经济之外,需要有低成本完成作业的资源和技能。这种有别于竞争对手的资源和技能,来源于技术创新和持续的作业管理。作业管理包括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和绩效衡量等,其主要数据来源于作业成本计算。

(二)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详细介绍 1. 开发和维护费用较高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多于传统成本法,成本动因的数量越多,开发和维护费用越髙。即使有了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仍然是一件成本较高的事情。如果将作业成本法仅仅作为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不能通过作业成本数据的使用改善决策和作业管理,提髙公司的竞争力,则很可能得不偿失。

2. 作业成本法不符合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因为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既包含制造成本、也可能包含部分非制造成本。因此,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为了使对外财务报表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重新调整成本数据。这种调整与变动成本法的调整相比,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技术难度也大,有可能出现混乱。

3. 确定成本动因比较困难

间接成本并非都与特定的成本动因相关联。有时找不到与成本相关的驱动因素,或者设想的若干驱动因素与成本的相关程度都很低,或者取得驱动因素数据的成本很高。此时,就会出现人为主观分配现象,扭曲产品成本数据。

4. 不利于通过组织控制进行管理控制

完全成本法按部门建立成本中心,为实施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提供了方便。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库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一致,不利于提供管理控制信息,因此许多管理人员和会计入员持反对态度。作业成本法倾向于以牺牲管理控制信息为代价,换取经营决策信息的改善,减少了会计数据对管理控制的有用性。

(三)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详细介绍

(1)从成本结构看,这些公司的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他们若使用单一的分配率,成本信息的扭曲会比较严重。

(2)从产品品种看这些公司的产品多样性程度高,包括产品产量的多样性,规模的多样性,产品制造或服务复杂程度的多样性,原材料的多样性和产品组装的多样性。产品的多样性是引起传统成本系统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发生信息扭曲的原因之一。

(3)从外部环境看,这些公司面临的竞争激烈。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在竞争较弱、产品多样性较低的背景下设计的。当竞争变得激烈,产品的多样性增加时,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被放大了,实施作业成本法变得有利。由于经济环境越来越动荡,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对于作业成本法而言,传统成本系统增加了决策失误引起的成本。

(4)从公司规模看,这些公司的规模比较大。由于大公司拥有更为强大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完善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并且对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所以他们比小公司对作业成本法更感兴趣。

总之,在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直接人工较少、制造费用比重较大、作业流程较清晰、相关业务数据完备且可获得、信息化基础工作较好、以产量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容易产生成本扭曲时,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通过作业成本法对产品的盈利能力、客户的获利能力、企业经营中的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等进行分析,发挥更强大的管理作用。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