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印钞机轰鸣,印了那么多钱,为什么普通人感觉不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央行放水为什么不放给老百姓 央行印钞机轰鸣,印了那么多钱,为什么普通人感觉不到?

央行印钞机轰鸣,印了那么多钱,为什么普通人感觉不到?

2024-05-15 2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央行印钞机轰鸣,印了那么多钱,为什么普通人感觉不到?

经济学家马光远说,“我听到了央行印钞机轰鸣的声音”。其实国家正在全力印钞这事,早已是全民共识。

2022年是被公认放水最多的一年,全年货币新增28万亿。不仅如此,今年1月份更是变本加厉,单月新增7.38万亿,增速达到了12. 6%,创6年来新高,货币总量也达到了历史高点273. 81万亿。

照此趋势,2月份新增只多不少,2023年M2总量突破300万亿大关,更是大概率事件。

接下来,铁锤想聊三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执着于大量印钱?印了那么多钱,为什么普通人却感觉不到?以及印钱真的好使吗?

首先,众所周知,印钱会稀释货币的购买力,那么不印钱,岂不是更好?当然不是,凯恩斯主义认为,恶性通胀确实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不利,但温和的通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这就是所谓的“扩张性经济政策”。通俗点说就是,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维持长久的繁荣。

而扩大开支的基础是有钱,如何才能有钱呢?一是增加税收,二是直接印钱。很显然,通过印钱的方式获得更容易。

事实上全力印钞这事,不单单是我们在干,全世界的国家都在干,尤其是被美元霸权垄断的货币体系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印钞机都在不断轰鸣。特别是美国,据不完全统计,疫情三年,美国总共增发了近20万亿美元。

其次,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人明显感觉到,钱不好赚了,工资不升反降。铁锤小范围调查了一下,发现去年很多人的年终奖,要么被拦腰砍半,要么一毛不发,发超额年终奖的情况,只存在于少数受益于疫情的行业。

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多,甚至开始严重过剩,为什么普通人却感觉不到?

这还要从最简单的银行放水的逻辑说起。我们需要知道一个事实,银行放水,并不是直接印钱,然后大家排着队去领或者直接打卡,而是以贷款的形式发放。

那么银行贷款都给谁了?先看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比上年少了4.09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09万亿元。

通过这组数据不难发现,去年老百姓买房贷款的热情非常差,这是大家感觉不到放水的根本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大多数普通人,一辈子可能只能从银行贷款一次,就是凑够三成首付款买房时办理的房贷。

为什么普通人很难从银行贷款?根本原因是缺少抵押物。有人可能要说,信用贷款也不需要抵押物,但是银行会查你的合法稳定收入来源,而且信用贷款额度都很低,一般也就几万块钱。

除此之外,普通人很难从银行轻易获得大额低息贷款,难不成拿着二两热血去抵押,你愿意银行也不愿意啊。

所以,银行放水(贷款)主要集中在两类人身上:有钱人或有钱人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

第一类很好理解,有钱人资产多,各种房产、土地、船舶、机械设备、商品、原材料、债券、股票、存单、汇票、应收账款等等,有形的无形的,都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资产越多,抵押物越多,贷款越容易。

重要的是,放水引发货币超发,还会引来通胀这批狼,其结果就是富人手里的资产大幅升值,抵押贷款的额度也会继续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是,财富分化越来越明显,越有钱的越玩得起,越玩得起的越有钱。

第二类是地方政府,贷款的目的是搞基础设施建设,修桥、修路、建公园、建图书馆、搞市政绿化等等。

说到这里,需要提一下,我们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是不能够直接贷款的,这是为了避免金融风险。

但是地方政府的很多项目大量需要资金,城市建设又离不开金融贷款,怎么办呢?于是就成立了城投公司。城投公司其实就是地方的融资平台,说白了就是地方便于借钱,搭的一个壳子。

然后地方把各种自来水公司、公交公司、热力公司,燃气公司,甚至是食堂等往城投公司里装,目的是更好的向银行贷款,所以才会有地方债、城投债一说。

我们现在全国的城投债大概在65万亿。城投债又分两种,标准城投债和非标城投债。截止到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例标准城投债违约。原因也不难解释,城投债实际上就是地方的债务,违约意味着地方信用缺失,会严重影响地方的公信力,这种事情是不允许发生的。

事实上,银行放出的水,并非半点没有流入普通人手中。不管是企业贷款、还是地方贷款,其实最终都要转化为投资,企业贷款投资办厂,扩大再生产,需要购买机器、招工生产,需要给这些工人开工资,这等于是企业赚大钱,工人跟着赚点工资。攒够了一定量的钱,工人也会去贷款买房。如此循环,经济持续运转。

地方也是一样,修路、建桥、修高速、修高架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也要发工资、发福利。所以钱就是这么慢慢地从上至下地流入到普通人手中。

为什么这两年银行放水,普通人越来越没感觉?个人觉得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失业发生了,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订单大量流失,工厂用不了那么多工人。再加上结构性失业,很多86年的被嫌弃找工作难;

第二这两年企业扩产和有些地方基建投资,都在缩水,其结果也是雇佣减少,劳动力过剩。

有钱人不投资扩产,原因不难理解,经济大环境不佳,内需外需都疲软,外贸订单下降了40%左右。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的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港口大货车严重滞留等,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美元加息的因素,全世界都缺外汇;也有俄乌战争后,各国都在刻意降低对中国依赖的因素。部分产品,欧盟开始向东欧购买,美国向墨西哥购买,这部分占比已经达到20%;还有产业链转移的影响。

印了那么多钱,真的好使吗?从结果来看,印钱好像并没有那么好使。

这个结论的得出基于两点:第一,有钱人也不敢投资消费了。这一点从现在的舆论环境可见一斑,很多专家张口闭口都在提“过冬”、“不消费”,企业投资意愿不高,1月份新增贷款4.9万亿,其实其中很多都是地方国企的基建投资,而且以传统基建为主;

第二,美元加息还没结束,这意味着我们过去重点依赖的外贸,短期不会有实质性扭转,这决定了投资的力度不会太高。

用一句话总结现在的局势就是,印的钱都堆积在上层了,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印钱的效应传导不到下边。结果就是,下层居民消费意愿萎靡不振,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对于这一点,国家其实很清楚,中央经济会议说得很明白,“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

在铁锤看来,需求不足确实客观存在,但这只是表面的,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货币过剩和需求不足,其实说白了还是分配不均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合理,传统的银行把钱贷款给富人的已成定局的模式更不合理。

钱都流到了少数富人的手中,不向下传导,居民端工资涨不上去,消费意愿短期自然很难提高,所以也会影响经济的运转。

说到底还是内需不振,如何提振内需?说实话,铁锤也不知道,这里只简单聊聊我的个人看法,一是制定完善的保障制度,保就业、保未来、保养老。这些都做到了,大家才会一改此前的存钱态度,大胆花钱;二是提高居民收入。疫情三年,很多家庭备受打击,想花钱但没钱。只有收入提高了,收入期望提上去了,大家才有花钱的底气。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注意到矛盾的核心。3月2日,财政部高层发言表示,将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依靠劳动创造收入。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激发社会消费潜能。

基于此,铁锤大胆推测,接下来还会有减税降费方面的利好政策。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现在的5000提高到6000或者7000,这也是变相在给老百姓减负,提高收入;比如更多城市会实行发放消费券政策,当然也不排除给中低收入者发钱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