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古代名人大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水窦文 秦安古代名人大全

秦安古代名人大全

2023-10-09 04: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先秦

时期

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氏,传说中的第一位帝王。一作宓羲、伏戏、庖羲等,又称羲皇、戏皇、太昊、大皓等。风姓,生于古成纪。古成纪地域广泛,其中心在今天水市境。天水自古有“羲皇故里”之称。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皞庖牺(伏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

由此可见,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而且教人渔猎、制礼仪、驯养百兽、造书契、做琴瑟、定历法,故而被誉为“人文始祖”,民间尊称“人宗爷”。其“人首蛇身”之说,是“荒古时代的图腾主义的遗迹”(闻一多《伏羲考》),近年陆续出土和发现的彩陶、石刻、砖雕、壁画上“人首蛇身”图案可为史证。今天水市境出土两件人首鲵鱼身彩陶瓶,当正是伏羲的原始形象。据考证,伏羲时代约在距今7000—5000年间,和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大致相当。伏羲的发明创造其实就是仰韶时代原始文明的反映。天水市内现有两处伏羲庙。1992年,江泽民视察天水时题词“羲皇故里”。

女娲

女娲,相传是伏羲的妹妹,又传是伏羲的妻子或皇位的继承人。风姓,人首蛇身。许慎《说文解字·娲》说:“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据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之初,天地间没有人类,于是女娲抟黄土造人;还有一传说,人世间遭洪水劫难,只剩伏羲、女祸兄妹两人,即结为夫妇,繁衍人类,故自汉以来多见伏羲女娲交尾的艺术形象。

诞生于天水的女娲,在神话中不仅是以人之母的形象出现,还是一位赈灾救民的英雄。《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今境内秦安县传为“娲皇故里”,县城有娲乡圣母祠和女娲祠;陇城乡有女娲庙;还有许多和女娲相关的地名。如娲皇村、龙泉村、凤尾村、风台、风谷、风茔,有女娲生风沟、长风台、葬风茔之说。

秦汉

时期

李信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祖居槐里(今陕西兴平),迁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战国末秦将。李信年轻时即以勇武称著。其时秦王政连年用兵,攻伐不已,李信正得其时,被嬴政擢拔为将军,屡建功绩。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姬丹派刺客荆轲往咸阳谋杀嬴政,结果被嬴政所杀。秦王怒,即派大将王翦伐燕。李信随王翦出征。燕王姬喜及太子知不能抵拒,率精兵东走辽东,李信统所部数千人穷追不舍,直到衍水(在辽东),迫使燕王遣杀姬丹献于秦军,由此益得嬴政信任。

李信为大将军,陇西侯。李信的后裔,名将辈出。汉代的飞将军李广,李广从弟丞相安乐侯李蔡等都以勇武出名。

李广

李广(?—公元前119年),西汉名将。原秦将军李信之后,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北)人。精骑善射。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李广从军,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无虚发而首立战功,被汉文帝封为郎(皇帝侍从),不久又提为武骑常侍。

汉景帝时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参加平定吴楚等七国叛乱的战争,再立战功,以勇力名闻天下。武帝时,李广先后担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右北平等边郡太守,后官至未央宫卫尉,均以力战闻名。在右北平郡任内,李广时常纵骑驰骋,弓弦响处,敌兵应声而毙。匈奴惮其威名,称“汉之飞将”,数年不敢攻扰。公元前119年(武帝元狩四年)任前将军,率部随大将军卫青进攻匈奴,分军策应,因迷道误期,卫青借机责难,李广忧愤自刎。

李广为人正直,清正廉洁,担任郡太守官职40多年,而家无长物,生与匈奴作战大小70余次,功勋卓著。后世每至边关战事吃紧,便想起这位飞将军。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今天水市城区西关有飞将巷,城南石马坪有李广衣冠冢。

隗嚣

隗嚣(?—公元33年),字季孟,西汉末天水成纪人。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隗崔、杨广、隗嚣等聚众起义,反抗王莽统治,攻占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县城)。隗器因饱读诗书,素有声望而被推举为上将军,随即建号“复汉”。分兵攻占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6郡,控制陇右地区成为割据政权。关陇豪杰纷纷依附,由此名震西州。后曾一度依附更始帝刘玄,又依附光武帝刘秀,最终反目。

从公元30年(建武六年)始,和东汉展开争夺陇右的拉锯战,汉军屡次受挫。公元33年(建武九年),汉军压境,四面围困,隗嚣忧愤而卒。次年,汉军攻破嚣子纯据守的最后一个据点落门聚,至此隗嚣割据政权覆灭,天水归汉。

对于隗嚣抗汉一事,历代政治家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指指点点,众口一词指斥为“不识时务”。倒是清初诗人王际有《隗嚣宫》一诗一反诸多庸说,道出实情:

咄嗟季孟何为者,今睹遗基向可哀。

樵路久迷过辇道,耕犁偶出断碑苔。

雄图未展英雄逝,残照空余雉儿来。

项羽与君曾识否,东西两汉帝王材。

韩顺

韩顺(生卒不详),字子良,西汉末年天水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韩顺因“经行清白”,朝廷准备提拔他担任州宰(刺史)之职,韩顺拒而不就。王莽末年,韩顺隐居天水南山之中。韩顺的同县人隗嚣聚众起兵,割据陇右,附者蜂拥,朝野震惊,但韩顺却仍然修道山中执操不回。隗嚣派人拿着美玉丝帛去请韩顺,想聘他做自己的老师。韩顺对来者说:“礼有来学,义无往教,既然要拜师,只能委屈他到山中来学。”隗嚣听说这话后感到惶恐不安,再也不敢强逼韩顺从己了。

锡光

锡光(生卒年不详),略阳(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东)人。西汉平帝时,担任交趾郡(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他用礼仪道德教化百姓,使当地的风俗逐渐改变。王莽篡位后,锡光占据交趾郡不依附,闭境拒守。东汉光武帝即位后,锡光即派使者向朝廷贡献,归顺汉朝。为此,光武帝嘉奖他忠节爱国,授给他大将军的官职。

郭荷 郭整

郭荷(生卒年不详),字承休,略阳(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东)人,郭荷是郭整的六世孙,东汉安帝顺帝时期,“公府八辟,公车五征”,郭整都不答应做官。从郭整到郭荷,祖祖辈辈研究教授经学。郭荷读了许多书籍,尤其精于史学。州郡多次请他出仕,他都一概拒绝。前凉(320~376年)张祚曾派遣使者用豪华的车驾和丰厚的礼物去请他,让他做博士祭酒的官,他不答应,使者逼迫,他才无奈的去应召。可到了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郭荷“署太子友”,仍不去应职。不仅如此,郭荷还一再上书请求回去。张祚见他无心留在都城,便答应了他的请求。郭荷离开京的时候,张祚特意让郭荷坐着非常豪华的车驾将其送回“张掖东山”。送还家。郭荷活了84岁逝世,谥“元德先生”。

天水市秦州区大城里旧有“乡隐六先生祠”,祀郭整、郭荷、任棠、姜岐。杨轲、周蕙共6人。今祠已不存。

杨子阿

杨子阿(生卒不详),东汉汉阳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精通经术,兼通相马法。西河人子舆以善相马闻名于世,他最早将相马法传给仪长孺,后来仪长孺又传给了丁君都,再后来丁君都又传给了杨子阿。伏波将军马援曾拜杨子阿为师学得相马骨法,后朝廷派马援带军讨伐交趾(今越南),获骆越铜鼓一面,马援就销毁铜鼓,铸成“马式表”敬献给了皇上。

柳倩娘

柳倩娘(生卒年不详),祖籍为西汉天水郡成纪人(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为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夫人。柳倩娘忠于丈夫的著史大业,曾协助丈夫完成《史记》并保护了这部巨著。

柳倩娘品貌端庄,温柔贤淑。结婚后,在司马迁为撰史搜索史料时,她不仅操持家中一切事务,更帮其落实考证资料。在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后,柳倩娘更是深明大义、无怨无悔地鼓励丈夫完成其志。《史记》写成不久,司马迁又被权奸李广利陷害入狱,惨死狱中。柳倩娘闻知噩耗,立即将《史记》书稿(竹简)和司马迁的一套旧衣裳埋藏在韩城的一个山岗上,堆起一座坟茔,并植上了一棵柏树作为掩护。正是柳倩娘的远见和勇气,《史记》这部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著才得以流传至今。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

陈安

陈安(?~323年),北朝时期秦州略阳(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

陈安原为晋南阳王司马模帐下都尉,官关中。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乱”发生,晋怀帝司马炽被汉赵帝刘聪所俘,司马模亦战败被杀。

陈安不但英勇无敌,而且优待将士、体恤士兵,及死,陇上人思之为作《陇上陈安歌》来歌颂他:

陇上壮士有陈安,驱干虽小腹中宽。

爱养将士同心肝,骢(cong)父马铁瑕鞍。

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

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

弃我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据说刘曜听后也十分感伤,因此命乐府谱曲传唱。后来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作诗《司马将军歌(代陇上健儿陈安)》来赞美陈安。

王嘉

王嘉(?—390年),东晋十六国时期隐士、文学家。字子年,前秦陇西安阳(今天水市秦安县古城乡)人。初隐居今秦安境内的东阳谷,又隐居关中的终南山和倒兽山。后在前秦王苻坚威逼之下,出山任咨询,居宫中外殿。后秦姚苌在位时效法苻坚的做法,迫使王嘉继续任咨询顾问。当时姚苌和前秦王苻坚相持不下。姚苌请教王嘉:“吾得杀苻坚而定天下否?”王嘉回答:“略得之!”姚苌认为这是戏弄他的言词,怒杀王嘉。

王嘉著有笔记小说《拾遗记》,现流传的共10卷,100多篇。其中代表作有《怨碑》、《洞庭湖》等,文字优美,富于想象,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李特

李特(?—303年),晋末秦雍流民首领。字玄休,祖籍巴西宕渠,氐族。东汉末年,李特族人迁徙略阳郡(今天水市秦安县东)定居,号巴氐。李特早年在州郡做官,沉稳大度,雄武善射。298年(晋元康八年),秦雍大旱灾,略阳、天水等郡汉、氐各族流亡汉中就食,李特随行。接着又随流民流亡蜀中,在路过剑阁天险时,感叹:“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充分显露了他的远大抱负,随即被流民推举为首领。301年(晋永宁元年),李特在绵竹设营收容秦雍流民,被官府威逼,于是发动起义,攻占广汉郡,多次打败前来镇压的晋军。302年(晋太安元年),李特自称益州牧、大将军、大都督,改年号建初。304年(太安三年),围攻成都,兵败被杀。次年,李雄承遗志,攻战成都,正式建立成汉割据政权。

吕光

吕光(338—399年),东晋十六国时后凉的创建者,在位14年。字世明,氐族,略阳郡人。早年随宰相王猛对外征战,颇有威名,深得赏识,任步兵校尉、骠骑将军。383年(晋太元八年),受苻坚派遣,率精兵7.5万西征西域。次年,大败龟兹等国联军,降服西域,用2万头骆驼满载掠夺的西域各国珍宝、奇玩,率军东返,进驻姑藏(今甘肃武威市),据有凉州。386年(太元十一年),吕光自称凉州牧、酒泉公,建立后凉国,随后又改称三河王、天王。晚年昏聩,听信谗言,政治腐败混乱。399年(晋隆安三年)吕光死,后凉被后秦所灭。

隋唐

时期

李渊

李渊(566—635年),字叔德,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北)。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孙,7岁袭封唐国公,历任刺史、郡守、卫慰少卿等职。后又任弘化留守、山西河东宣抚使。617年(隋大业十三年),任太原留守,起兵拔京城,进封唐王。618年(义宁二年)称帝,国号唐,改元武德。624年(武德七年)后,先后击败薛举、薛仁杲、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徐圆朗等,又讨伐刘武周、高开道,降李轨、杜伏威、李子通、冯盎,统一全国。置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实行道、州、县三级建置;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废隋大业律令,颁新律;颁布租庸调法,实行均田制;兴办学校。626年(武德九年)六月,其子秦王李世民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迫渊逊位,尊为太上皇,629年(贞观三年),徙居大安宫。卒后,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李渊次子。他自幼喜读兵书,精于骑射。隋大业十三年(617年),18岁的李世民建议父亲起兵反隋。李渊起兵后,李世民率军攻取西河(今山西汾阳),得封敦煌郡公。后又屡败隋军,攻入长安。次年,父亲李渊称帝,他被任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封秦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崩,“谥文唐帝”,庙号“太宗”。

李思训、李昭道

李思训,字建,一作建景,唐秦州成纪(天水市秦安县北)人。高宗时任江都令。武则天当政,弃官隐匿。705年(神龙元年)出为宗正卿。玄宗开元初官武卫大将军。工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遒劲,格调细密,好写湍濒潺湲、云霞飘渺大景,鸟兽草木,皆穷其态。唐朱景立说他“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唐代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思训、昭道)。”画迹有《山居四皓图》、《江山渔乐图》、《群峰茂林图》等1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存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轴,绢本,淡色,长松秀岭,翠竹掩映,山径层叠,碧殿朱廊,江天阔渺,风帆沂流,具唐衣冠者4人。山石青绿,有简单斫笔,着色古艳,笔墨起佚。李思训去世后,大书法家李邕书写墓碑,即著名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李昭道,思训子,玄宗开元中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书舍人,擅长青绿山水画,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张彦远评价说:“变父之势,故又过之。”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观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画迹有《海岸图》、《摘瓜图》等6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明皇入蜀图》卷。

李白

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幼年随叔父返蜀,在家乡绵州匡山刻苦攻读,兼习剑术。726年(开元二十四年),李白只身仗剑,出蜀漫游,任侠访道,先后游历洞庭、金陵、扬州、襄阳、洛阳、太原等地。

玄宗天宝年间,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因写下抒发愤懑、抨击现实的诗篇,为权贵不容,弃官去京,以开封为中心,来往于齐、鲁、淮、泗、江东之间,并北至幽燕一带。安史之乱起,为平叛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在唐王室的宫廷斗争中,李璘兵败,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辗转流落于襄汉及江淮一带。代宗宝应元年病逝于其族叔当涂李阳冰处。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擅长乐府歌行、七绝、五律。其诗存990余首,文60余篇,有《李太白全集》行世。

李翱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后魏上述左仆射李冲的十世孙。其父李楚金,官至贝州司法参军。李翱“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

李翱生活于唐代后期的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诸朝,历仕德宗以来七帝,可谓是七朝老臣,但由于“翱性刚急,论议无所避。执政虽重其学,而恶其激讦,故久次不迁”。仕途并不顺利。尽管如此,李翱仍效忠朝廷,心系天下,为挽救日益衰落的唐王朝奔走呼号,从而在事功和文学上都做出了一番成绩。其文学主张和思想对唐代和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文学作品不少,但大量失传,今传《李文公集》,收录其作品104篇。

权德舆

权德舆(759—818年),中唐政治家、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天水市秦安县东)人。自幼好学,“三岁能辨四声,四岁能为诗”。15岁时已著有文章几百篇,颇负声誉。792年(唐贞元八年),征召为太常博士,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礼部尚书,后升至宰相。813年(元和八年)罢相,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洛阳,官终山南西道节度使。

宰相任内不畏邪恶,秉公执政,体察民情,举贤荐能,人称贤相。正如韩愈在他的墓志中所赞:“人所惮为,公勇为之;人所竞驰,公绝不窥。”遗著有《权文公集》50卷。今秦安县王尹乡第七沟有权德舆墓,俗称“权家衙”。

五代宋元

时期

李仕衡

李仕衡(生卒年不详),字天均,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后迁家京兆府。北宋时著名循吏。

李仕衡因善于理财和筹措军费,先后升任荆湖北路转运使、度支副使、河北转运使、工部侍郎、尚书,知天雄军。任内屡为百姓上书,赈济灾民,深得民心。

李仕衡前后掌握财政大权20年,为真宗朝财政危机排除了不少困难。但仕衡为官却相当贪婪,家中积聚财富巨万,其私宅富丽堂皇,如同皇宫。李仕衡因“才智过人”而身居要津,然“朱门藏朽贯,声名顿落万千寻”,他也因其贪财而声名扫地。

崔嘉彦

崔嘉彦(约1111—1191年),字希范,秦州成纪人。淳熙年间(1174~1189年)曾为道士,赐号紫虚。南宋时期著名医学家。

崔嘉彦初有志于政治,向时贵赵唯相献策,不用,而隐遁。崔嘉彦注重医学人才的培养,淳熙年间侨寓江茜庐山西原庵养生济世时,收徒讲学,以口传心授济世之术及脉学。后世因此称崔嘉彦为西原庵脉学流派的祖师。

明清

时期

胡缵宗

胡缵宗(1480—1560年),明代大学者。字孝思,号鸟鼠山人,陕西布政司秦州(今天水市秦安县)人。1508年(正德三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513年(正德八年)出任地方官,历任潼川州知州、安庆知府、苏州知府等,升至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任内为官清廉,所至皆有善政,深得民心。1539年(嘉靖十八年),因官署失火,引咎辞职,结束仕途。

胡缵宗精研文史,博学多才,于诗词歌赋、散文、经学、方志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尤其在方志学方面贡献更为突出。其著作非常丰富,有数十种之多,主要有《鸟鼠山人集》、《春秋本义》、《仪礼集注》《安庆府志》、《秦州志》、《巩郡记》、《秦安志》等。其中《明史·艺文志》收录9种,《四库全书》也收录其部分作品。有诗赞曰:“一代文章霸,三台位望隆。”胡缵宗还擅长书法,师法颜真卿,刚健遒劲,辗转各地为官,名山大寺多有他的手迹。今江苏镇江金山寺摩崖有巨书“海不扬波”;苏州虎丘有篆书“千人坐”;山东曲阜孔庙第一牌坊有“金声玉振”巨匾;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巨匾;秦安县般若殿有“般若”巨匾。行草书《早朝诗》由后代刻版留存,历来为爱好者传拓,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安维峻

安维峻(1854—1925),晚清直臣、学者。字晓峰,号渭襟,甘肃秦安(今天水市秦安县)人。家境贫寒,入学较晚,16岁后才专一读书。1880年(光绪六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1893年(光绪十九年)出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时值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安维峻直言上谏,支持主战派,坚决与主和派斗争,不到一年上疏60余道。清战败后,又上著名的《请诛李鸿章书》,揭露其卖国行径,主张立斩以谢国人,同时指责慈禧垂帘听政,因此被贬职发配张家口。安维峻不畏权贵、舍身为国的精神赢得广泛的称赞与支持,时人誉之为“陇上铁汉”。正如《清史稿》本传所言“可见公道在人心,晓峰当此不朽矣”。

放逐期满后归里,他受聘主编《甘肃省新通志》,并著有《望云山房文集》、《望云山房诗集》、《谏垣存稿》等。

骄傲!秦安人!

来源:天水在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