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定学术英语写作 (斯坦福SCI论文写作课程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气的英文句子应该怎么写 一文搞定学术英语写作 (斯坦福SCI论文写作课程笔记)

一文搞定学术英语写作 (斯坦福SCI论文写作课程笔记)

2024-06-03 2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前言:

        本文基于斯坦福Kristin Sainani 教授的学术论文写作公开课——SCI论文写作(Writing in the Sciences)。在此基础上进行章节顺序的重排及部分内容的删减,以方便第一次进行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同学快速上手。

        时间充足和想要系统学习英文学术写作的同学,十分建议观看完整课程视频,一定会受益匪浅!课程地址如下:

        课程B站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v41177JQ      

        本文共分为七章,从宏观到具体,详细介绍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并结合大量实例,以供参考学习。

        第一章从宏观角度出发,说明了论文写作从构思到最后终稿所需的三大阶段,介绍了合理的时间分配原则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详细说明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先说明了论文各章节的写作顺序,然后按次顺序依次给出了各章节的写作方法、规范与技巧;

        第三章进一步深入到具体句子层面的写作,介绍了简化句子、主动语态、注重动词这三个英语写作的核心方法;

        第四章说明了英语中标点的使用方法及规范,通过不同标点的使用可让文章更加生动易读;

        第五章说明了段落的写作原则,如何分段、如何写出逻辑清晰的段落;

        第六章收集并总结了对于学术论文的常见错误观点,切中要害,推荐一定要看!

        第七章介绍了整个论文的投稿过程,以及如何回复编辑邮件;

        个人推荐前两章一定要看,能够基本理清思路,明白论文各部分该如何写;第六章所提问题十分典型,推荐阅读!其余章节可各取所需。

        最后,本人仍在学习过程中,水平有限,难免有疏忽与错误,诚请各位指正。

目录

0.前言:

1.论文写作三大阶段

1.1 预写作阶段

1.2 初稿写作阶段

1.3 修正阶段

1.4 最终检查

2.初稿写作

2.1 表格与图表(Tables and Figures)

2.1.1 表格 

2.1.2 图表 

2.2 结果(Results)

2.3 方法论(Methods)

2.4 导入(Introduction)

2.5 讨论(Discussion)        

2.6 摘要(Abstract)

2.7 其他部分

2.7.1 作者(Authorship)

2.7.2 致谢(Acknowledgments)

2.7.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3.具体句子写作方法

3.1 什么是好的写作

3.2 高效写作原则

3.4 简化句子 

3.5 使用主动语态 

3.6 注重动词

3.7 常见语法问题

4.标点的使用

4.1 分号(Semicolon)

4.2 括号(Parentheses)

4.3 冒号(Colon)

4.4 破折号(Dash)

5. 段落

5.1 排比

5.2 段落规范

6.常见错误观点

7. 论文发表流程

1.论文写作三大阶段

三大阶段:

     一篇论文从最开始的构思到最终的终稿成文,可分为三大阶段:预写作、初稿、修正。

     

预写作:

        收集、综合、组织信息,处理好所有需要的数据

        头脑风暴,提前想好文章重点是什么

        构思观点、构建大纲

初稿:

        将所有想法和观点、数据用结构化散文形式结合

        主要关注逻辑结构,不必过于关注具体句子

修正:

        大声朗读文章,检查语句是否通顺

        简化句子,删除不必要的单词或短语

        检查动词,使用强动词,判断动词是否合适

        询问其他人意见

时间分配原则:

    70%时间进行预写作、10%时间进行初稿写作、20%时间进行修正

    

1.1 预写作阶段

要点:

    不要收集信息和写作同时进行

    先收集和组织信息,然后再开始写作

   

信息管理:

    构建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将日常论文中信息整理汇总记录

    花费更多时间整理组织信息,就能花费更少时间写作

    用路线图形式(road map)组织关键信息,更易于阅读和具有逻辑性

头脑风暴:

    随时思考:不要坐在电脑前思考,用任何空闲时间来思考文章,寻找灵感

        想出文章的关键点/重点,即最想让读者记住的东西

        设计文章格式

        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

    

文章布局:

    相同的观点应该放在一起

    相同内容的段落应该放在一起

    不要多次使用反观点

    

1.2 初稿写作阶段

要点:

    不要完美主义

    初稿的目的:用合理方式将想表达的观点通过句子组合起来

    更注重逻辑层面的结构,而不是具体句子细节

    高效快速完成初稿,越快越好,避免拖延导致思路不连贯

    

1.3 修正阶段

要点:

    

    (1)大声读出文章:大脑以不同方式处理读和写,通过读出文章能发现很多写作时忽视的问题

    (2)动词检查:

        标记出句子中所有动词,检查是否出现下列问题:

            (1)弱动词:使用过于平淡的动词,不够生动

            (2)被动语态:应避免使用被动语态

            (3)动词埋没:动词与主语距离过远,导致句子难以理解

        例:

            

     (3)消除冗余:

        关注以下问题:

            过于复杂臃肿的单词和短语

            空洞无意义的单词和短语

            过长的单词或短语,用短单词替代

            不必要的术语和缩写

            无意义的同义词替换

            不必要的修饰副词

            

            

     (4)结构检查:

        标出每个段落的主旨句

        重新布局各段落,让相同主旨的段落在一起

        

    (5)寻求外部反馈:

        让别人看看你的初稿,尤其是非专业人士,他们更能发现:

            文章的主要发现

            文章的重点内容

            文章的重要性

        并让他们标记出觉得难懂的句子和段落

        

1.4 最终检查

检查内容:

    论文投稿前进行最终检查,主要关注:内容一致性、数值一致性、参考文献

     

内容一致性:

    检查文中是否存在相互矛盾或不一致的数据等

    例子:

        

数值一致性:

    检查摘要中的数据是否和实验结论一致

    检查文章中的数据是否和图表中一致

    检查各图表中的数据是否一致 

参考文献:

    

    检查是否存在失效的引用,即无法找到引用文章

    例子:

        

    引用信息不能支持文章论点

        夸大或误解引用信息

        引用传播/二手引用,未直接引用原始文章

        引用编号错误,文中标号与引用文章标号不匹配        

2.初稿写作

初稿写作顺序:

    

2.1 表格与图表(Tables and Figures)

重要性:

    通常被最先阅读,会直接影响编辑对全文的评价

    图表和表格需要独立且完整,读者无需阅读其他内容即可理解

    

要点:

    用最少数量的图表和表格讲明事情

    图表和表格中不要出现重复数据

    

表格与图表区别:

    

2.1.1 表格 

    标题:

        能表明该表格的重点或主题

        表格中各部分(标题、列标题)使用相同关键词

        保持简洁

        

    脚注:

        根据各期刊的指导使用脚注

        使用脚注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和不同点

        使用脚注解释实验细节或缩写

        

    格式:

        推荐直接使用期刊提供的表格模板

        大多数期刊使用三水平线表格

        

        正确的表格格式:

            

             

2.1.2 图表 

    图表类型:

        主要证据(Primary evidence):展示和实验有关的数据

        图表(Graphs):包含折线图、柱状图、点阵图等

        图画(Drawings and diagrams):展示实验流程、因果关系等

        

    题注:

        要点:让图表独立完整

        内容:标题、关键实验细节、符号定义、图表解释、统计数据等

            

        例子:

            

    (1)主要证据(Primary Evidence):

        定义:用来展示实验结果或实验中使用的关键数据

        例:

                

                

    (2)图表(Graphs):

        要点:

            确保简洁易读、逻辑清晰,不适合表达过于复杂的数据(应用表格)

            

        常见类型:

            

        折线图:

            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例:

                

        柱状图:

            用于同一时间点不同类别数据间比较

            简单直观,易于理解

            

            例:

                         

                    

        散点图:

            表示两变量间的关系,如线性关系

            包含各独立数据信息,信息密度较大

            

            例:

                    

                    

        反例:

            过于复杂,不够简洁直观,不易理解

                

    

    (3)图画(Diagrams and Drawings)

        可用来表示实验设置、实验流程、因果关系等

        没有规定格式,可以自由发挥(漫画等皆可)

        

        例子:

            

                

   (4)其他补充材料:

        在论文投稿时,可以在附加中添加视频等其他材料,编辑很乐于接受这些补充材料!

2.2 结果(Results)

    注意:结果部分不仅仅是对实验结果的展示,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高层次摘要

    要点:

        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

            指出存在的关系、趋势、引用图表来提供数据支持观点

        避免对图表中已有信息进行简单重复,不是对图表内容的复述

        

    例子:

        

        

    建议:

        如果内容较多,可用子标题将其分成多个子部分

        对图表中信息进行补充说明

            给出更高精度的数据

            给出不同统计数据:如果图表中给出绝对值,结果中可给出百分比变化以补充信息

        重复/强调重要数据

        讨论负面结果,不要只说好的方向

        不应包含实验方法等具体实验过程,应放在方法论部分

        不应包含对结果的分析接受,应放在讨论部分

2.3  方法论(Methods)

    要点:

        (1)给出清晰的全局概述,说明实验具体流程,做了什么

        (2)给出足够信息使读者能够复现实验

        (3)给出尽可能完整的信息,但同时要简单易读,不要过于复杂

        常用方法:

            a.分成多个子部分:使用子标题细分

                

            b.引用常用方法:常用方法可直接引用他人文章,避免文章过于复杂

                

            c.用流程图或表格等方式展现:简洁直观,易于理解

                    

        (4)在该部分可以使用术语、被动语态等更书面化的表达

            可用被动语态:更强调方法和变量、易于读者找到关键词

            例:

                

            可用较多术语:确保描述更具体,更准确

            例:

                

        (5)时态的使用:

            说明方法时用过去时:因为实验已经完成

            分析数据时用现在时:数据用于支持当前文章观点

            

    写法/原则:

        通用原则:who、what、when、where、how、why

        以医学为例:

            

2.4 导入(Introduction)

    标准规范:

        长度:通常3段,2~5段

        内容:不要过多综述大问题,而应针对文章要解决的具体小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写作流程:

        简单介绍大背景,已有信息

        说明问题所在,未知信息

        针对具体问题/假设进行说明:即本文研究的主要假设和目的

        简单介绍本文使用的方法和原因

        

    标准结构:三段结构

        第一段:已知信息,说明大背景

        第二段:未知信息,前人研究的局限或问题

        第三段: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实验方法、本文方法的创新点和重要性

        

    技巧:

        保持段落简短

        面对一般读者写作,应清晰、简洁、非专业

        一步步让读者知道问题是什么,循循善诱

        强调本文方法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本文方法的优势

        清晰说明本文研究的问题/目标/假设

        不需要包含实验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

        高层次总结,不要具体说明之前人都做了哪些事(属于讨论部分)

        

    例子:

        

2.5 讨论(Discussion)        

    特点:

        是自由度最大的部分,能充分展示写作水平,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写作流程:

        回答问题:回答在导入部分提出的假设

        支持观点:引用自己或他人的数据支持观点

        维护观点:对可能的反对观点进行辩驳

        展望:未来发展,本文研究的重要性

        

    标准结构:7段结构

        

    技巧:

        展示写作水平:使用主动语态;用讲故事的方式

        开头结尾强调结论/贡献

        不要远离数据:聚焦于数据能实际证明的事物,而不是希望能证明的事物

        关注局限/缺点:不要写过于广泛空洞的缺点,更关注本文,更实际的缺点

        确保信息清晰一致

        

    时态:

        过去时:引用其他人的研究细节、结论、分析、背景等

        现在时:数据支持了什么

        

    例子:

        导入部分提出假设:

            

        讨论部分给出对假设的检验与分析:

            

            

            

            

            

            

2.6 摘要(Abstract)

    功能/特点:

        概述全文主要内容

        强调各部分的重要内容

        限制长度:100-300字

        自完整:自成体系,不需要阅读文章其他部分就可以理解

        包含关键词

        大多数读者只阅读摘要部分

        

    写作流程:

        背景:一句话说明本文所属领域

        问题/目的/假设:说明本文研究问题

        实验:说明关键材料和关键方法

        结果:关键结果、关键数据

        总结:说明本文最重要的贡献

        重要性:说明本文的重要性

        

    结构:

        可以是结构化的(有子标题),也可以是非结构的;视具体期刊规定

        

    技巧:

        最后写摘要部分:可以从文章各部分中摘取句子

    例子:

        结构型:

            

            

        非结构型:

            

2.7 其他部分 2.7.1 作者(Authorship)

    作者身份分配:

        作者是需要对文章承担责任的人,不要随意把别人列为作者,因为他们不想为你的文章负责

        

    作者排序:

        按着贡献排序,第一作者通常是完成初稿的人

        

    利益冲突/版权转让:

        论文投稿时,所有作者要填写表格,说明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需要签署版权转让

        一些期刊会明确要求作者说明自己参与了文章的哪部分内容

        

2.7.2 致谢(Acknowledgments)

    内容:

        资助来源

        对文章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并未被列为作者的人

        

2.7.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建议:

        推荐使用文献管理软件自动处理参考文献,避免很多麻烦和可能的错误

        参考期刊指导,确定参考文献排列顺序

        参考期刊指导,弄清是否有数量限制

        参考期刊指导,遵循规定的格式

        

3.具体句子写作方法 3.1 什么是好的写作

好的写作的特点:

    能够清晰、高效的表达观点

    优雅有风格,需要花费时间反复修改

    

好的作者的特点:

    有内容:明确想表达什么

    有逻辑:文章逻辑通顺

    遵守规则:文章符合学术论文的一些标准规范

    

如何成为好的作者:

    学习相关课程

    大量阅读、模仿

    多进行写作,任何类型的写作均有帮助

    改掉坏习惯,无需故作"学术"

    在写作前先讨论/口头描述你的研究

    换位思考,尽可能吸引读者

    不要等待"灵感"

    写作对所有人而言都很难,接受这一现实

    反复修改,没人能在第一次就达到完美

    学习更合理的表达方法

    找一个好的编辑/指导者

    敢于冒险

    

3.2 高效写作原则

高效写作的原则:

    (1)简化句子:删除无意义词和短语

    (2)使用主动语态(主语+动词+对象)

    (3)注重动词使用:使用强动词,避免将动词转化为名词,注意主语与动词距离

    

 实例分析:

    原文:

        

    问题分析:

        (1)使用大量名词而不是动词,导致句子过长

            

        (2)使用意思不清晰的词、无实际意义的词

            

        (4)使用非必要的术语和缩写:读者需猜测/回忆缩写含义,使阅读不连贯

            

        (5)使用被动语态:日常英语中几乎不用,会导致理解障碍

            

        (6)主语与动词间距离过远:导致句子难以理解,没突出动词的作用

            

    修改后句子:

        

3.4 简化句子 

什么是好的句子:

    在能准确表达意思的前提下,句子越短越好!

    

简化句子方法:

    1.消除不必要的词:用最短的句子来表达意思,消除任何不必要的词

        

        通常能被消减的内容:

            (1)过于冗长的单词和短语:

                例如:

                     

            (2)无意义的单词和短语:

                例如:

                             

            (3)可以被替换的长单词或短语

            (4)非必要的术语和缩写

                例如:

                    

            (5)意思重复的词或短语

                 例如:

                     

            (6)副词 

                 例如:

                    

     2.消除否定词:几乎所有否定词都可以被替换

        例如:

            

         常见否定替换:

                

    3.消除there are / is: 

        例如:

             

             

    4.消除不必要的介词:

        例如:

            

3.5 使用主动语态 

原因:英语中不常用被动语态,会使句子更长、更复杂、难以理解

被动语态:

    结构:对象+动词+主语 / 对象+动词

       

     例子:被动句

        (1)

              

        (2)

             

        (3)

             

将被动句变为主动句:

    技巧:找出主语/责任主体

        例子:

            

           

论文中主语选择:

    结论:在论文中可以使用"We"和"I"作为主语!

    原因:

        使用主动语态使句子更简单易读

        不使用第一人称并不能增加文章客观性

        作为作者,需要对文章内容负责

        

    期刊推荐使用主动语态:

        大多数期刊要求作者使用主动语态写作,例如Science等

        

可以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情况:方法论部分,可以使用被动语态

    原因:

        更关注结果而不是是谁做的

        读者通常不会逐句读方法论部分,被动语态更突出关键词,易于读者找到重点

    

3.6 注重动词

原则:

    使用强动词

    避免主语与动词距离过远

技巧:

    (1)使用强动词:

        原因:动词是英语句子的灵魂,是整个句子的核心,使用强动词会使句子生动形象

        例子:

            

    (2)选择正确动词:

        

    (3)少用"to be"和"be动词":过于平淡,尝试用强动词代替

        

    (4)不要将动词变为名词:

        例子:

            

        将名词短语用动词代替:

            

            

    (5)避免主语与动词过远:确保动词和主语靠近,出现在句子开头

        

        例子:

            

             修改后:

                

3.7 常见语法问题

    1."Data are" not "Data is":

        data是复数形式,要接"are"

        

    2.Affect vs. Effect

        affect通常是动词,表示影响

        effect通常是名词,表示影响

        

    3.Compared to vs. Compared with:

        compare to:表示比较不同事物的相同特性

        compare with:表示比较相同事物的不同特性

        

    4.That vs. Which:

        That:限定性代词

        Which:非限定性代词

        

        

        例子: 

            

    5.Singular antecedents:注意主语单复数

        

4.标点的使用

    功能:改变句子结构,丰富句子结构

    例子:

        

    各标点的强度:

        分割句子的强度:不同符号分隔句子的力度不同

            逗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