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下第九行书怎么讲解的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2024-06-17 0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松风阁诗帖》一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松风阁诗帖》二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松风阁诗帖》三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松风阁诗帖》四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松风阁诗帖》五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松风阁诗帖》六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代表作之一,也被称为天下第九行书,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史“多诬”遭贬。文学上师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文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书法与苏轼、蔡襄、米蒂齐名,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的结体、用笔、章法都很奇特,其结体有两个特点:

  一是内紧外放,紧处亦见奇肆,放处倍添神采,其规律是主笔尽量向外辐射,横画向左,竖画向下,撇捺则左右纵横开张,一紧束的中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形式虽取法于《瘗鹤铭》,但此帖中宫较《瘗鹤铭》更紧,四围也更放,显示了他入古出新的奇才。

  二是欹侧多姿。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庭坚则把这个特点进一步予以夸张,横画斜度更大,竖画虬曲不正,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是绝对不敢如此弄险的。《松风阁诗》的用笔亦十分精到。纵观全篇点画,浑厚劲挺,擒纵得体,浓纤刚柔,尽如人意,长笔遒逸,短画紧洁,抑扬顿挫,提按分明,虽然如游龙舞凤,处处飞动,却也笔笔着实,没有丝毫的懈怠和软滑。《松风阁诗》的章法奇诡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间,穿插争让,出没奔轶,超逸绝尘。故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松风阁诗贴》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山谷的书法韵味天成,书写擅用长线条,尤其是横笔与波笔特别长,表现一波三折,一笔之中起伏顿挫有致,行笔犹如在水中划桨拨水,表现逆水挺进的节奏感。据山谷自述,这种运笔方法,是在谪居四川期间,观看船夫划桨顿悟所得。本幅结体右肩抬起重心左倾,运用长线条来变化字势的平衡感。如「依」、「夜」字中的撇笔特别长,支撑左倾的重心。又如「筑」、「平」横笔拉长,改变了字体的重心,向左倾斜,使得字与字之间迭宕交错,气象壮阔。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祭侄》

  松风阁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也是西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阁不在大,渊文则名。松风阁建于西山之巅的松林深处,与山下的吴王避暑宫、晋代古灵泉寺交相辉映,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巧妙地融为一体,是西山“松风绝唱”景观的画龙点睛之作;又是宋代名贤黄庭坚为之命名、题额、吟诗,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的典范,因之历九百余年而声名愈隆。

  古松风阁依山而筑,位于白虎山阴,郎亭山南,古灵泉寺之后。阁内轩敞明亮,环阁四周皆松,白日松荫深邃,入夜松涛万壑。故宋代武昌县令薛季宣称:“西山多景,此景为最。”

  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黄庭坚结束了黔、戎二州“万死投荒,一身吊影”的放逐生活,赴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任职。不料只当9日知州,再度罢官,只得暂往鄂州(今武汉市武昌)流寓。是年9月途经武昌(今鄂州)。此时,苏轼已病殁常州,朝廷新旧党争余波未息,其好友张耒因“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再遭贬斥,又即将第三次贬官黄州。庭坚闻此讯,便系舟武昌,一则游览西山、赤壁胜景,凭吊苏轼遗踪;二则专候张耒,以便与之晤面。

  当时,松风阁可能刚刚落成,正待贤者为之赐名。黄庭坚乃当世名贤,一生政治上颇不得志,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常以“阅世卧云壑”的老松自嘲,对松素怀一种特殊偏爱,此番以逐臣的身份游西山,对西山松风的体会自然较他人更深一层,遂以“松风”为阁命名。当然,“松风阁”这个名字,也受到苏东坡“风泉两部乐”诗句启示。

  黄庭坚给松风阁命名之后,又有“甚好贤”的“二三子”,邀他饮于刚刚落成的“松风阁”中。大家畅饮纵谈,不觉夜已深沉,又遇上突如其来的夜雨,一行人不得不夜宿阁中。根据所见所闻,黄庭坚诗兴勃发,遂挥毫疾书,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武昌松风阁》诗。这首诗前十五句记述了夜宿松风阁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创造了一个澄澈明净的高妙境界。站立阁上,可俯视山下那广袤的原野平川,仰观天上的星月云霓,又可感受到松涛阵阵,撼人心弦;还可领略西山夜雨的奇特气氛。后六句则是抒情:深切怀念已经作古的东坡居士,渴望与正受贬谪的好友张耒相见,希望摆脱现实,在友情与山水中逍遥自在地生活,同故人一起在孙权曾经畅饮过的西山钓鱼台上去昼眠,到城外江中蟠龙矶上去欣赏被誉为“三绝”的怡亭铭文。感怀故人,生死契阔,藉物伤逝,情何以堪?通观全诗,章法严谨,笔势腾挪,一韵到底,是典型的“柏梁体”。

  黄庭坚写出《武昌松风阁》诗后,又亲笔将其书写在砑花布纹纸上,字大二寸,纸色微黄,书法潇洒,笔锋雄劲,是我国古典书法艺术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阁以文传,文以人传。松风阁凭黄庭坚一首《武昌松风阁》诗及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因之扬名万千载,誉播海内外。清人陈大章精当地指出:“涪翁诗句在,万古仰风骚。”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