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大足”?何以“大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足石刻的石刻开凿背景介绍是什么 何谓“大足”?何以“大足”? 

何谓“大足”?何以“大足”? 

2024-07-05 0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该片首次将大足石刻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对照,以大足石刻为原点,观照中国文化的前世,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全片用深厚的人文精神烘托,令观众看见大足石刻背后的故事,感受大足石刻创建者、发现者、研究者、保护者们的伟大情怀。

何谓“大足”?

何以“大足”?

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

巅峰和绝唱

大足石刻位列“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有着极为生动鲜活的艺术特色。纪录片《大足石刻》艺术总监、著名纪录片导演梁碧波表示,大足石刻就像是相册,记录下两宋时期世俗生活的情形。在吸收、融合过往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足石刻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创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极具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也成就了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巅峰和绝唱。

千百年前,勤劳聪慧的巴渝先民,以刀斧浸润热汗,以锤錾抹蘸沸血,凿石攻璞,于大足的百里岩壁之上,雕凿出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最高水平的杰作。1947年,梁思成首次向世人介绍大足石刻,便震撼了全球。然而战乱中的中国,却无力顾及大足石刻的开发与研究。直到改革开放后,大足石刻才渐露出绰约的风姿。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大足石刻已成为国家5A景区。

1940年,梁思成在大足考察(资料图)

深度考据 历史为证

书写“影像论文”

描摹“文化地图”

纪录片《大足石刻》从艺术、美学、科技等多角度对大足石刻及其反映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考量和研究。

创作团队自2020年5月开始,多次赴大足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历时近半年对创作大纲几易其稿,最终确认拍摄方案。2020年10月,团队开始在全国十多地实地拍摄,不仅拍摄了大足石刻最具代表的“五山”,及大足境内最早的尖山子石刻,还深入到此前鲜为人知的小佛湾、古佛岩、舒成岩、妙高山、千佛岩等石刻造像群进行采景拍摄。为确保影片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团队采访了国内十多家研究机构的18位专家学者,并在后期撰稿和剪辑阶段不断对影片内容进行调整、修改,以达到论述文字与影像之间的相互论证和匹配。历时一年多精心打磨,《大足石刻》终于创作完成。

总导演曾欣表示,《大足石刻》是一部“文化纪录片”,绝非简单讲述大足石刻的历史,“我们在尝试用历史中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描摹出一份有关中国造像史、有关宋代、有关传统中国审美、科技等方面的文化地图。”

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

以“全球史观”打造

大足石刻研究新高度

《大足石刻》首次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将大足石刻置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和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综合性的观照和研究。

主创团队始终把握“站位高”“视野广”的创作理念,将大足石刻放在大历史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诠释和解读。全片横向勾连巴黎圣母院、吴哥窟、非洲艺术、玛雅文明、佛教发源地印度等与大足石刻同时期的其他人类文明景观。在横向与纵向的交织中,影片深刻剖析大足石刻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美学特点,并以大足石刻的美学为原点,为当代文化传播探寻思考范例。该片借由其鲜明的世俗化等特色,还原展开一幅生动的两宋市井生活画卷,深度阐释大足石刻被称为“立体的《清明上河图》”的根本原因所在。此外,本片既观照到两宋时期大足石刻营造期间中国领先世界、影响世界的相关科技,也观照到当代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文物修复思路,追溯中华文明的科学精神特质。

大足石刻被誉为“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基于丰富的文献和实地考据以及扎实的理论和文献研究,《大足石刻》以多维的视角、国际化的表达,为观众呈现出一个超乎我们以往认知的大足,一个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大足。有专家学者表示,《大足石刻》不是一部简单的纪录片,而是“4篇关于大足石刻的专业学术论文”。

原标题:《何谓“大足”?何以“大足”? | 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央视首播》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