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无人机给新疆1200万亩喷农药,年入几个亿:这个行业规模至少3000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约的无人机多少钱 他用无人机给新疆1200万亩喷农药,年入几个亿:这个行业规模至少3000亿

他用无人机给新疆1200万亩喷农药,年入几个亿:这个行业规模至少3000亿

2024-06-27 0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是,我们极客的技术团队非常给力,很快,2010 年营收就达到了2000 万。当时,我们的主力产品并不是今天能买到的无人机完整产品,而是一个半成品。用户拿到之后还需要装配,要自己拧螺丝安装、设置参数、再买一个GoPro 装上去,可以想象,这样的用户群体非常极客。

产品的用户反馈非常好,但极客团队的初心不止步于此——我们是最好的程序员、最好的极客,要用技术改变世界,不能止步于一小群人的爱好和娱乐,我们要用掌握的技术解决更实际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愿景,我去了新疆。

在新疆,我一个南方人第一次看到广袤的棉花地,非常震撼。我记得漫天弥漫着农药的味道,而一群农民走在棉田里,每个人只戴一个简易的自制口罩,他们拽一个农药喷头、一个皮管喷洒农药。因为拖拉机开进棉田会压倒棉花、造成减产,只能停在田埂上。

我觉得无人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快就把原本带去航拍的无人机改装成了农药喷洒设备,喷洒过后,农民摸到叶片和花骨朵上的农药水滴,都非常开心。

新疆之行的触动在于,我们由此看到了技术应用另一个巨大的空间。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改变行业和产业,让技术更有用处,而农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方向。

改装后的无人机在新疆棉花田喷洒农药

为技术找行业

说干就干。当然,也得益于2014-2015 年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浪潮,我们拿到了几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但是,单纯卖无人机并不现实。我们在田间调研时发现,农户觉得“12 万块一台的无人机太贵了,我们一年也挣不了12 万,绝对不会买的。” 而10 块钱一亩的无人机打药服务,农户是乐意接受的,因为毕竟请人打药,一亩地也得十几块钱。

为了探索技术更大的应用场景,2015 年,我们一次性购置了100 台卡车,同时招了400 个年轻人,提供无人机打药服务。第一次从农户手上收到现金,我们非常兴奋,因为看到了技术真实的市场反馈和实际的商业价值。

2015 年底,我们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砍掉农业之外的所有业务。

为什么?

第一,团队如果注意力分散,会踩不到用户最真实的需求。

第二,客户认知会非常模糊,“ 你们是距我们很远的无人机公司,来这里打农药只是试试而已,并不是安心到我们的环境、进入我们的立场解决问题” ,严重影响商业经营。

第三,企业业务的分散会让产品遭遇增长边界,无法突破,专注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才有可能突破增长边界。

2016 年1 月,我们在最主要的城市立了广告牌,以“ 承载技术,服务三农” 作为新的Slogan (口号),告诉所有潜在客户,也对自己强调,极飞科技是一家农业无人机公司。

2016 年10 月,市场越来越成熟,开始有农户甚至第三方服务公司主动跟我们联系说,“ 我们县城有100 万亩农田,想自己组一个服务队,购买你们的设备,做当地服务” 。

正是由于战略聚焦,我们获得了更好的市场认知。到2017 年,营收过亿。2018 年,营收过3 亿,增长迅猛。

极飞提供服务覆盖范围相当广泛,从华中到东北平原、从华东到新疆盆地,极飞无人机在中国的大地上四处迁徙。根据极飞无人机一年的作业轨迹,就可以画出全国主要作物的农忙热点。

极飞植保无人机2018年跨区作业轨迹

把视野抬高一点,观察宏观上中国的农村正在经历的变化。

过去20 年,中国的农业人口不断往城市迁徙,农民数量快速减少。同时,农民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上移。据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对两万多户农户的观察,务农一线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3 岁左右,其中60 岁以上的务农劳动力占到了1/4 。预计5-10 年后,这批农民开始退出劳动力市场,而年轻一代却几乎无人补给。

中国总共有20.25 亿亩的耕地,那么,十年后,谁来耕种这些土地呢?

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智能化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便宜,当两者交汇,自然就产生了非常好的商业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

横向对比其他国家,美国的农业劳动力人口占比不到2% ,单个劳动力的管理农田面积超过997 亩,典型的绿色拖拉机企业约翰迪尔年营收2300 亿元,是世界500 强企业。日本的农业劳动人口不到7% ,人均劳力面积小于40 亩,也有年营收1200 亿元的典型企业久保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久保田几乎垄断了东南亚国家的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

再看中国,中国的农业劳动力人口占比大于20% ,人均劳力面积不足10 亩,我们的优秀企业,比如东方红一拖去年营收是60 亿元,与国际顶级公司依然有差距,这也是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期。

为行业做技术

要把我们的成功技术用在更多的行业去,还是为农业做更多的科技产品?我们决定选择后者,专注农业,为农业做技术,因为这是一片足够大的市场,拥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2018 年,公司又做了一次重要的战略取舍。我们不再是一家农业无人机公司,而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为农业提供更多的科技产品,聚焦于三项主要的业务:

农业数字基础设施

今天的城市订餐外送非常方便,其背后的支撑,是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 你的门牌号被信息化了,所以送餐小哥知道你在哪里,送餐小哥的行走路径也被信息化了,所以你知道餐品什么时候抵达。

但在农村地区,这块田是谁家的、种什么品种、有多大面积、喷过几次农药、施过几次肥,完全不知道。要有数字农业的基础设施作为前提,更现代化的农业工具才成为可能。比如无人机,就需要知道农田的边界,不然怎么知道喷洒的这块地是自己家还是别人家的。

精准农业设备

农业人口越来越少、越来越老,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机器作为替代,而这种机器不能像约翰迪尔的大型拖拉机,而必须精致小巧,因为中国的平均地块面积也就10 亩。精细代表的是智能,机器要像人一样精耕细作、像人一样精心看护。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无人智能设备在农田里耕作,还需要一套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来进行管理。

根据这三项业务,我们重新组织了公司结构,2019 年,发布了农业无人机、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系统6 大产品线,贯通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四大环节。

这六大产品线,其实也代表着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有2000 万台各式各样的小型拖拉机和农机,有人工开的、手扶的各式各样,用于播种、插秧、施肥、打药,将来有望被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化的新能源农机取代。

而大中型农机有450 万台,用于耕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运输,则会被农机自驾仪替代,自动驾驶、精准作业的农机自驾仪在与自动驾驶仪和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后,可以更精准高效地运作。

最后,人是生产的主体,人将更多依赖于软件、依赖于数据,比如遥感无人机、物联网、云计算、AI ,都可以帮助人管理更大的农耕面积。

智能农机设备的用户群体,正在从小部分专业用户,向国有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转变,用户基数庞大,中国正处在农业智能装备爆发的前夜。智慧农业总市场规模为2985 亿元,考虑到硬件产品存在使用期限,假设硬件产品的更换周期为3 年,饱和渗透率下每年市场空间为1179 亿元。

如何从农田里发现产品需求

可以说,农业是今天的价值洼地。

但是,做农业其实很辛苦,我们的无人机在空中喷洒农药、消灭害虫,我们的程序员要在农田里面找Bug (虫子),经常吃住在农田。

我经常说,如果有两个非常优秀的人都可以加入极飞,我们优选那个农村长大的,因为他会分得清什么是小麦、什么是水稻。极飞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我们希望我们的同事,不论是研发人员还是产品经理,都懂农业。

每年,我们都有不少程序员、产品经理到产品一线去待一段时间,了解农业本身、了解自己所做的产品对农业的改变、以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改变。不论是研发人员还是产品经理,都应该能洞察到事物背后的本质。

我举一个例子,极飞无人机为什么不是遥控的?

与绝大多数市面上的航拍无人机不同,极飞无人机一旦起飞,唯一的人为干预就是返航或者迫降,不可以在起飞之后随意改变航线。

因为如果遥控操作,人就需要在20 米之内,再远就看不到无人机的姿态变化了,但操作起来,无人机喷出的农药扑面而来,农田里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自动化作业的无人机,人躲得远远的。不仅如此,要精确到每一垅、每一行,田埂上还要多喷一点,精准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对于产品研发,很多公司只考虑到第一个层面,即提供一项技术、解决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未必是产业需要的,要考虑使用场景,产品需求必须从田地里亲自体验和发现。

再举一例,水稻为什么一定要种在水里?

我们的工程师在下地一段时间以后,提出疑问,水稻为什么一定要种在水里?这个问题是由于水管理非常复杂,水稻田50-60% 的成本都来自于管水。

这是一个物理性的发问,我们对此开展了深入研究,甚至在公司楼里开辟了一小块田旱种水稻。其实,在同样的环境下,水稻更能够适应水生环境,别的杂草都淹死了。如果有一种技术,在旱地里对水稻进行很好的除草、施肥、管理,水稻是不一定要种到水里的。

不仅农业,其他产业也是一样,不能盲从经验,要从根源出发。遵照第一性原理,看到表象背后的本质。

原子世界的创新VS比特世界的创新

我们把创新分为两大类,比特世界的创新和原子世界的创新。

比特世界的创新,就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而原子世界的创新往往具有物理性,能极大地提升效率,比如前面提到的除草效率和农田管理效率。因此,我们要求公司内部凡事要看现象背后的本质,从物理的角度思考问题。

穿透比特世界到原子世界去,看到世界的本质,这是我们做产品的最大原则。

我们会总结一个非常完整的种植周期全景图,对每一个服务涉及的作物,比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等,会从落谷(播种)开始,一直到治虫、收割的全流程,每一个环节需要的人力、机械、效率、成本以及存在的问题全都罗列出来、深入分析。

然后,具体来看哪一个环节可以被无人化场景取代,需要怎样的创新和科技力量,与今天的人力成本相比优劣如何,从而针对这个产品、这个环节做细致、深入的创新。

我们做产品的大逻辑,是彻底把农业少人化或无人化,让机器人帮我们种地,让智能化服务于农业。极飞所倡导的未来,也不仅仅是无人机打农药的生意,而是希望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未来的农业,一定是依托于科技赋能,而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是这个时代的宏大叙事。

农业,原本就应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本文根据彭斌老师在混沌大学的课程整理而成,整个课程时长2小时。受限于微信的阅读体验,本文内容仅为完整课程的1/10,欲知彭斌老师精彩课程内容的完整干货,请点击下方海报后扫码观看课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