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文化云课堂·有关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禹治水规矩的意思 大禹文化云课堂·有关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

大禹文化云课堂·有关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

2024-06-30 16: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禹文化云课堂·有关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

禹城市融媒体中心

|

2023-05-31 21:00:29

0

大禹治水·圣地·禹城

01

受命治水

尧舜时期,中原大地正处于洪水期。《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定所,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史记·夏本记》:“当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扰。”“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于是舜举鲧之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命禹为司空,‘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在父亲失败被杀的悲痛中,以天下苍生为念,毅然受命,踏上率众治水的征程。

02

疏堵结合

《尚书·洪苑》记载:“鲧湮洪水,汨陈其五行。”意思是鲧治理洪水采用壅堵之法,违反了自然规律。禹受命治水后,接受了父亲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由堵水改为疏堵结合以引水、导水;二是团结各部族的力量共同奋斗;三是亲自勘察,身体力行。《国语·周语下》载:禹时“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汩越九原,宅居九隅,合通四海。”终于完成了治水平土的伟大功业。

“疏堵结合”的具体方法又可以分为导、堵、分、滞、避等几种。导就是疏导,即疏通堵塞的河道,使之导河入海。堵就是筑堤建防、固定河道,使洪水不致泛滥成灾。分就是将洪水分流,减轻主河道的负担。滞,就是在江河两岸地势较低的地方建立蓄滞洪区,从而削减洪峰。避,就是避开洪水,择丘而居。

03

治水工具和治水过程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禹贡》开篇: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随山刊木”一词,表明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使用规矩准绳等测量工具,采用了一些基本的勘察测量方法。

大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治水总指挥,更是一名忘我奉献的实干家。他一年四季终日奔波在治水一线,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旧衣服,住的是简陋房屋。《韩非子·五蠹(dù)》记载:“身执耒(lěi) 臿(chā),以为民先。股无胈(bá),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说的是大禹亲自拿着锹锄带领民众干活,累得大腿消瘦,小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就是奴隶们的劳役也不比这苦。大禹正是凭借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完成了治水伟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九州太平。

04

禹疏九河

大禹治水的地域范围,史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而对古兖州为大禹治水的主要地域则少有异议。《说文》称兖州为“九州之渥地”,故此地是洪水经常暴发的重灾区。古黄河至下游“播为九河”,据《水经·河水注》,其河名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勾盘、鬲津。《孟子·滕文公上》谓:“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于海”,简要地叙述了禹在古兖州治水的功绩。《禹贡》记载禹在兖州治水的状况说:“九河既道,……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意思是说,在禹疏导九河,退除洪水后,宜桑之土得以养蚕,于是,人民纷纷从丘山上下来住到平地上。刚退掉洪水的土地色黑而隆起,野草繁密地生长,树木抽出新的枝条。生动地描绘了大禹治水后兖州的情景。

05

德耀千古

先秦诸子对大禹治水精神多有颂扬。《论语·泰伯》载: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史记·河渠书》载:“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乘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撵,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佳话。

禹城大禹文产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