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盐商获利颇多,为何到了清朝中期盐商却逐渐走上了衰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清盐商评论 古代盐商获利颇多,为何到了清朝中期盐商却逐渐走上了衰亡?

古代盐商获利颇多,为何到了清朝中期盐商却逐渐走上了衰亡?

2023-06-23 0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川楚之地生活的人们多以自然资源为生,随着人口上升,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不断是、消耗,使得经济发展空间逐渐减少,原有的生活变得极为困难。明中期的盐商处于垄断地位,他们几乎垄断了全国食盐流通的全过程;作为商人,利字当头,肆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剥削灶户和消费者,获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

盐价颇高,生活水平过低,加剧了当地百姓对朝廷的愤怒。起义之事时有发生,为了镇压各地的反抗起义,清政府在军事上的开销猛增,陷入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摆脱困境,清王朝想出了提高盐价这条路,他们通过升高盐价,加重盐课,以此来谋求出路,缓解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

何为盐课,盐课便是清政府收入的重头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盐课分为“场课”和“引课”,“引课”有“正项”和“杂项”两大类 ,“正课”便是盐商索要缴纳盐税的主体部分,而“杂项”便是以各种理由来增加的税收。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太平军曾多次占领扬州,兵荒马乱,盐商逃窜,侥幸逃脱的盐商,因运盐道路的破坏,以及官盐滞销、私盐盛行等局面,导致无法在恢复往日的生机。

政治原因

盐立于国之根本,自古便备受朝廷重视。武则天曾说:“盐运之重重于泰山。”自从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以来,历朝历代莫不把盐铁的生产、运输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而到了清代的盐商这里,为了保证盐产业的顺利进行,盐商和朝廷的关系十分密切。乾隆帝曾屡次南巡时,江淮盐商承办差务,耗资数亿,以求博乾隆帝的欢心。

此外,康乾以来,每当清政府举行重大事宜之时,盐商往往踊跃捐赠巨额银两,百万至十万不等。两淮盐商为清政府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多次捐输。清政府便在经济上给予好处,准其提高官定售盐价格,豁免积欠盐税等有利之处。

盐商既然干着暴利的生意,朝廷便越想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的银子。1789年,历任“首总”(首席总商)多年的扬州盐商一代巨富江春,晚年家业衰败,关键原因是长年接待皇帝下江南的铺张靡费,无穷无尽的报效捐输。

乾嘉以来,盐商报效捐输渐多,加之官吏的勒索,便日渐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盐商为了克服危机,不断抬高盐价。可惜销售收入不尽人意,亏钱盐课众多,直接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盐商获得的好处,便也无法挽救朝廷对他们的剥削和制裁。

另外,当时官吏的贪婪,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清中盐商政策手续过多,要得到盐引需经过各级官员的审核,各级官吏的贪婪勒索 , 加重了盐商的负担;而且在商运中更是有层层关卡,手续过多,效率低下,每道手续都意味着官吏对盐商的勒索;地方官被赋予参与盐务的职责,但也因为这种指责, 使得地方官也有利可图。敲诈勒索,实属常见。

盐商内部的原因

盐商作为垄断市场的角色,他们的生活也尤为奢侈。他们修楼台、养戏班,极尽奢华,纸醉金迷。盐商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扬州的社会风气。盐商的豪奢,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为拉拢贿赂官员。

此外,因当时盐制过于复杂,导致衍生出了众多盐商种类,如窝商、运商、场商、总商等名目;他们在食盐的流通过程中各有不同的职能,这就导致了盐商内部的分裂和给了私盐产生的有利条件。由于当时盐价过高,百姓买不起官盐,私盐商看重了商机,便出售了价格更为便宜的私盐,并且当时兵荒马乱,政府内部又贪腐腐败,私盐商越来越猖獗。使得官盐商赚不到多少钱,逐渐走向入不敷出的地步。

影响

首先,为了挽回损失,盐商开源节流。何为节流,便是对灶丁的剥削;何为开源,便是对百姓的提高盐价。对于灶户,盐商是拼命压低收购价格,可惜入不敷出的盐商以无资收购灶户生产的盐,结果是灶盐无商可买,导致灶丁数量的减少,盐业生产停滞不前。对于百姓则是短斤少两,降低盐质,还要抬高盐价, 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其次,威胁到了朝廷。由于盐税积欠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了清政府的财政收人,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改革迫在眉睫。于是道光年间,对盐制进行了改革,情况才有所好转。直至后期太平天国,情况又再次衰落。

结语

盐商的衰落,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过于腐败,政策的不合理而产生。当然,盐商本身奢靡的生活作风也导致了他们的衰亡,当时腐败之风盛行,由此看来,盐商衰败,也势在必得。

参考文献:

《清中叶盐商没落的原因及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