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大明王朝1566》第三集:胡宗宪上疏引起的朝堂博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明王朝第1集 【图解】《大明王朝1566》第三集:胡宗宪上疏引起的朝堂博弈

【图解】《大明王朝1566》第三集:胡宗宪上疏引起的朝堂博弈

2024-06-29 19: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三集一开始,由“嘉靖看望裕王”对胡宗宪上疏做了收尾,嘉靖做了决策。之后,司礼监、严党、清流也分别做了决策并把决策传达到地方诸人,事情又一次从朝堂下到了地方。地方诸人对上面的决策进行了实施,触发了另一重要情节“毁堤淹田”。海刚峰上线的日子终于近了。

1. 嘉靖看孙

嘉靖要来裕王府看孙子(后来的万历皇帝),裕王府非常繁忙的准备。这里有一条非常精巧的线索,就是世子的帽子。嘉靖马上就要到了,但是世子一直哭,不肯戴帽子,李妃把冯保叫了过来,“这孩子平时就冯大伴哄得住”,冯保是真的在世子身上下了功夫。

▼我们来看看第一集不可一世的冯公公现在是什么样子的。

▲“一身灰色的粗布长衫”“一脸恭谨”,可见吕公公的话冯保是听进去了。

▼冯保哄了世子一会,仍然不肯戴冠,小太监报说嘉靖快到了,李妃着急,催促冯保,冯保就想出了个办法。

▼李妃看了裕王一眼,裕王同意了。明显此刻裕王还没有完全信任冯保。

▼冯保先是自己戴上了帽子,然后哄着世子把帽子戴上了。

▲这段拍的是裕王视角,冯保、李妃、世子三个人简直是一家人,BGM配个《吉祥三宝》也不违和,若干年后,这三个人就是天朝最有权势的三个人(当然,张首辅没出现还是三缺一)。

▼来一张裕王此刻的“仿佛看见隔壁老王”脸。

▼终于哄好了,让世子戴上了帽子,嘉靖也来了,冯保举着世子迎驾,嘉靖接过了孙子(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狮子王)。

▼这个时候,世子好不容易戴上的帽子又滑了下来,嘉靖说了一句。

▲这句话还挺符合嘉靖修道人的性格,这段也是小说里面没有的,不知道是张黎导演的安排还是宝国叔的即兴发挥。这个帽子情节简单,但点出了很多关键信息:世子对冯保的信任、李妃对冯保的信任、裕王对冯保的保留、嘉靖的性格。

▼嘉靖明显很喜爱他的孙子,先是表扬了李妃,李妃赶紧谢恩。

▲李妃这话也是蛮漂亮的,掌柜的这段演技也不错。

▼嘉靖大手一挥,先是给李妃家封侯,又给了十万匹丝绸。

▲改稻为桑这还没完了,嘉靖已经表示“今年江浙的丝绸多了”,果然领导要的只是结果而已,过程自然是下属的事情。“宫里的开销那么大”可见不虚。

▼眼见嘉靖高兴,吕公公抓紧时机,把胡宗宪奏折的事情说了。再来学学吕公公的说话艺术。

▲先是说好事,不能一上头就坏领导兴致,而且织造局谈的生意,司礼监自然是有功的。借着赏李妃丝绸的事情也把话题引到“改稻为桑”上。

▼嘉靖很自然就问了产丝的事情。

▼吕公公故意沉吟了一下,才说了胡宗宪上疏的事情。

▼嘉靖何等精明,吕公公沉吟那一下就让他明白奏疏里大概是什么内容。

▼嘉靖马上下了决断。

▲你们有什么难我不想知道,你们自己处理好了来见我。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后面胡宗宪有解释。结论就是,改稻为桑一定要改,有什么问题,你们内阁自己解决。

2. 严世番毁堤淹田

▼既然嘉靖表态让内阁处理,严世番自然就放开手大胆干,他把罗龙文叫了过来,定下了“毁堤淹田”。

▼罗龙文又问胡宗宪的奏疏怎么批,小阁老一如既往的霸气。

书后面有个小细节,剧里面没有拍。

严世番停止了踱步,咳的一声,哈出了喉间那口浓痰,一口吐去,好大的劲道,直吐到了一丈多远门外的院地上。

非常恶趣味的想看高书记吐浓痰。

朝堂博弈结束,严党、清流、宫里都有了决策。总结一下:

宫里:内阁你们自己好好处理,改稻为桑势在必行。

严党:不理胡宗宪,毁堤淹田。

清流:搞事搞事,继续争取好同志胡宗宪。

3. 胡宗宪谭子理论势

▼朝堂各方的意思都下到了地方。谭纶继续来争取好同志胡宗宪。

▲暗戳戳觉得这句话跟“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胡宗宪此时也已经接到了内阁的回复,一脸疲惫。

▼谭纶明显很意外这个答案,一脸懵逼。

▼胡宗宪不止不理会谭纶的“说法”,而且要谭纶走。

▲谭纶不走也是为了保全胡宗宪。谭纶去游说胡汝贞,固然是有政治任务的原因,但也未尝没有顾念胡汝贞的原因,公和私本来就没那么分明。

▼胡宗宪不是不领情,只是他对自己的处境看得更清楚些。

▲同样是“为官三思”胡宗宪的理解和吕公公的理解就很不一样。这就是读书人和太监的区别,不,是“术”上的区别,而是“气”上的区别。

▼谭纶有点失落,以为胡宗宪是站定严党一派,拒绝他的招安。

▼胡宗宪自然知道他说的是徐阶高拱几人,开了一波嘲讽。

▼谭纶有些生气。话说谭纶某些时候表演有点捉急,这个生气感觉像一脸懵逼。

▼胡宗宪紧接着说。

▼接着胡宗宪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

▲身前身后事,汝贞看得清楚,现在史书上可不是“还是严阁老的人”。

▼谭纶还是不懂。

▼胡宗宪继续解释。

简单来说,“改稻为桑”这种大事,不是不能做,但是一定要慢慢做。比如TG现在推各种大政策,也会先试点,再扩大范围,最后才往全国推,当然也不排除有傻逼政策一刀切,但大体上,都会有一个过程。前期如果改的效果好,后面推动起来也会顺利;如果改的不好,损失也能得到有效控制。“治大国如烹小鲜”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不管谭纶来不来,为大局着想,胡宗宪都一样会上疏。如果谭纶不在,胡宗宪上疏建议,严嵩和嘉靖至少会认真考虑他的建议。但谭纶来了,胡宗宪上疏会被认为是谭纶的影响,是对裕王一党的投名状,至于他的建议真的对吗?没有人关心。

现在回忆一下前一集朝堂各人对胡宪宗上疏的反应:清流一党觉得是谭纶说动胡宗宪上疏;小阁老要提醒胡宗宪“头上只有严家一片云”;嘉靖一听说是诉苦就看都不看。所有人里面,只有严嵩一个人认真看了胡宗宪的上疏,而且肯定了胡宗宪的意见,只是他更在意自己的地位和党争的胜负。严嵩“大奸似忠”,但对胡宗宪也是真的信任,胡宗宪对他的孺慕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胡宗宪拿出了内阁的信,问谭纶看不看。

▼谭纶总算是明白了,胡宗宪很欣慰,笑了一下,接着又伤感起来。

▲即使预见到自己的命运还要走下去,能求的不过是几句公道话罢了。

胡宗宪让谭纶不要走了,毕竟他已经来了,走了也是没用,留下来还能让严党的人有点顾忌。只是让他不要留在自己身边,而是去戚继光那,“官府乱了,官军不能乱”。

清流下给谭纶“争取胡宗宪”的任务算是失败了。且看严党如何实施“毁堤淹田”。

4. 众人策划毁堤淹田

严党给了信给胡宗宪,让他知道“天上只有严家一片云”;更重要的是拟定了“毁堤淹田”这个计划,胡宗宪靠不住,所以这个计划是让郑泌昌、何茂才两人去执行。

宫里面自然也给信给了杨金水,只是杨金水接到的应该是不管怎样都要推动“改稻为桑”,今年把五十万匹丝绸卖出去,所以他也是支持“毁堤淹田”的。再者,他还管着河道衙门,毁堤淹田也是不能瞒着他干的。

(1) 织造坊看织机

▼而此时,这三个人正在江南第一富商沈一石的织造坊里看织机。

沈一石看名字,原型大约是沈万三。作为江南最大的丝绸商,沈一石穿的粗布衣服,鞋也是粗布黑鞋。书里面对他的描写是“商人模样却又透着儒雅”,沈一石可以和后来的高翰文对照着看,两个人的对比非常有意思。

在织造坊看了一番之后,沈一石引着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去了客厅商量“改稻为桑”的事情。

(2) 客厅寒暄

正式商议事情前,几个人彼此寒暄了下,这一段很短,但把沈一石的形象塑造的非常精彩。

▼首先是关于落座。天朝对座次是十分讲究的,沈一石虽是主人,但毕竟是商人,地位比其他几位都低,所以他先是让了让主座。

▼郑泌昌也很识趣。

▼接着是在场地位最高的杨金水发话了,

▼沈一石顺势应了,话说的极其体面,又跟何茂才让了一让,这才落座。

▼经常出席饭局的同学们肯定也会很熟悉这些程序了,商人宴请官员,若不让让主座,那自然是不够懂事的,不够懂事,事情自然也不那么好办的。天朝这些秩序,就在这日常的一礼一让之间。几百年前的明朝如此,现今亦是如此。

▼落座之后就是上茶。茶自然是极好的茶,众人都说好。

▼既然大家都说好,那必然要顺势上贡,上贡的火候也要把握好,怎么上,上多少,分寸一定要拿捏好。

▼杨金水发现沈一石自己喝的却是白水(沈一石拿的杯子不一样,杨公公他们用的是瓷器盖碗,沈一石用的却是最普通的粗陶杯),也顺势问了问

▼沈一石笑着解释,以及也算立了个flag,想想最后这两人的结局,真是唏嘘。天朝商人,尤其挂着个“首富”之类的称呼,一旦卷入政治,就不要幻想全身而退了。但是不卷入政治,大概也无法成为“首富”。

这段不过几分钟,但是沈一石的形象也立起来了。江南第一富商,谨小慎微,懂事也来事。这段说的沈一石身家、茶叶上贡,和后面的剧情都有对照。

(3)商量正事

▼这段简单来说就是让沈一石准备钱买桑田。 先是杨金水分派了任务,

▲这里有个小bug,明朝应该是没有江苏这个省份的。这里面和书里面有点出入,书里面只说让“应天那边干”,这个“江苏老胡”只有剧里才有,不知道是不是胡宗宪亲戚。

▼杨金水分派了任务,沈一石只说关口在桑田,需要五十万亩。何茂才嘲讽了下。

▼沈一石政治觉悟还是比较高的。

▼郑泌昌和何茂才都去看杨金水,杨金水却没有搭腔,只问马宁远到哪了。

(4) 倒霉鬼马宁远

所有的脏事,自然是需要下面的倒霉鬼来干的。马宁远就是这个倒霉鬼。一则他官位不高不低,有干这个事情的权力又是这几个人里面官位最低的;二则他出身农民,唯一的靠山是胡宗宪,让他瞒着胡宗宪,最后做了替死鬼也没人能保他。

▼马宁远也不傻,一开始也是拒绝的。

▲不过他拒绝的理由也并不是觉得“毁堤淹田”有什么不好,他只是不肯瞒着胡宗宪。

▼何茂才开始忽悠。

▲马宁远第一个反应就是胡宗宪不被上面人信任了,还是不肯。

▼郑泌昌接着忽悠。

▲马宁远还是不肯。

▼杨金水上了。

▲不愧是在吕公公身边待过的人,这话说的合情合理,还捧了马宁远。

▼马宁远动摇了,然后郑泌昌帮腔。

▲这句话让马宁远下了决心,只觉得是为胡宗宪做事,既能为胡宗宪在阁老小阁老那挽回些信任,又不会开罪裕王。马宁远对胡宗宪确实是忠诚的。

▲因为这个话我看剧过程中始终不待见马宁远,“不能饿死人”并不是出于“见之生不忍见之死”的仁心,而仅仅是不能让“部堂大人到时下不来台”。马宁远即使是被忽悠,这个锅背的也不冤。

郑泌昌和沈一石一唱一和的保证有足够的粮食,不会死人。马宁远信了,又向沈一石讨了两颗山参去送给胡宗宪,此处不表。

到这为止,严党和宫里立场一致的让“毁堤淹田”得以实施。

5. 毁堤淹田

▼马宁远干事是很迅速的,炸开了九个堰的闸口。

各方动作不一。

(1) 河道监管李玄求助杨金水

▼堤坝毁了,第一个着急的就是河道监管李玄。连夜就跑到了杨金水这里求助

▲告状小能手诀窍:要把领导和你拉入同一阵线。

▼杨金水当然很淡定。

▼杨金水让芸娘拿衣服给李玄换上,继续安慰了李玄,李玄才悟了。

▼有些话知道就好,不要说出来。

▼接着甩锅。

▼宫里从上到下都是甩锅的一把好手。李玄急着要换个位置,不要在这么个倒霉地方。

▼杨金水对下面的人还是不错的,即使李玄觊觎芸娘,杨金水还是要保他。只是李玄放下心来,倒是有点色胆包天,在杨金水的房间就急着换衣服。

▲这段很有意思,书里面没有“站住”以后的话,李玄直接说了“谢谢干爹,谢谢干娘”就退出去了。剧里面这样处理一下,杨金水调笑李玄“你不谢谢芸娘”,李玄和杨金水的形象都更鲜活了一些。

李玄这个演员也是演技炸裂,这么一小段,知道毁堤后的惊吓,知情之后的忐忑,芸娘送衣时候的迷醉,杨金水确定会保他以后的放松,都表现地非常到位。

(2)浙江官场众人庆功宴

▼李玄尚且知道着急,浙江各官员竟然在摆酒庆功。庆功宴请了杨金水,但杨金水一开始就想好要甩锅,自然不会理会。

▼何茂才性子直,直接就抱怨了。

▼和事佬郑大人安抚了下,表明自己也不会让杨金水当甩手掌柜的。

▼郑大人让马大人坐上首。

▲“第一功臣”这话真是让人恶心,马宁远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可惜咱们郑大人的脸皮还是很厚的。

▲郑泌昌这种官场老油条,真是黑白不论啊,倒是和某些人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沈一石自然打包票粮食管够,现场便一片祥和,只有马宁远格格不入。

▼说完,马宁远就走了。宴席自然气氛一片尴尬,看到马宁远走了,建德和淳安两个知县还问了一句

▲这句也是书里没有的,简直神来之笔。建德淳安都在遭灾,两地的父母官竟然在庆功喝酒,还要问一句“要不要去”,这世道也真是萌萌哒。对照最近“湖北仙桃市委书记遥控指挥集体事件被免责”的新闻,倒是很有意思,尸位素餐的人倒是哪里都有。

(3)胡宗宪决定分洪

▼杨金水甩锅不见人,浙江众人在喝酒,汝贞却在淳安的堤上忙碌,谭纶也在,堤上全是官兵。

▼大堤的裂口堵不住。

▼谭纶猜的出来是人祸而非天灾,胡宗宪自然也猜得到。

▼谭纶提议分洪,胡宗宪内心也是这样想,但是还没有下决断。

▲赋予一把手的权力,自然也要承担一把手的责任。为政者当有取舍,为官好不好,就看这个时候。

▼胡宗宪还是有些犹豫,谭纶提议先尽人事。

▲有些牺牲,注定是徒劳无功的,但还是要做。

▼胡宗宪算是默认谭纶的做法,让赶紧疏散百姓。

▲谭纶还是很有才干的,事情处理的很快。

▼戚继光带兵去堵闸口。

▼不管怎么说军队是国家机器,大灾大难还是要靠“最可爱的人”。官兵们都跳了下去。

▼见官兵跳洪救灾,齐大柱领着一帮老百姓也过来了。

▲百姓何辜,被踏苗,被淹田,最后还要自己救灾。郑泌昌还说什么“功在国家,利在千秋”,只觉得讽刺。朝堂的一次博弈,最后却是老百姓来承担所有的后果。为政者当慎之又慎。

▲胡宗宪是真的当得起“上不误国,下不误民”,然而在这世道,只要被划成某党某派,就是想抛开立场做事也是没人肯信的。

6. 毁堤淹田后续处理

(1)严党着急

▼分洪以后,被淹的地方从九个县变成两个县,能买的土地少了,能供应的生丝也少了,郑泌昌他们着急,直接去找了杨金水。还没进门,何茂才就嚷起来了。

▲和前面一样,安徽是个bug,当时木有安徽省,只有南直隶的徽州府。这位应该是后文出现的胡宗宪亲戚。

▼何茂才接着说。

▲分洪本是为了减小百姓损失,但何大人显然考虑的是胡宗宪的立场,只看屁股不看脑袋。不只是他这样想,其他人亦是。

▼郑泌昌谨慎,知道沈一石还在场,赶紧止住了,沈一石也识趣,告退了。这个也是剧里面加的小细节。

▼沈一石告退以后,郑泌昌接着说。

▲郑泌昌和何茂才想法一致,怀疑是胡宗宪的屁股坐歪了。

▼杨金水没有接这话茬,只问了胡宗宪的去处。

▼何茂才接着说。

▲杨金水这个时候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胡宗宪不会按他们想的自然揭过这个事情,让他们赶紧去胡宗宪那去找马宁远。郑何二人都领命去了。

(2)马宁远请罪

▼马宁远此刻确实正在胡宗宪那,只是此刻已经脱去了官服,正在给胡宗宪表白,不,表忠心。

▲马宁远其实想法是比较单纯的,他也知道胡宗宪对改稻为桑的焦虑,只觉得这样做既能替胡宗宪挽回严嵩的信任,又能够以“不知情”在裕王面前过得去。但是他也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觉得只是会丢官而已。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浙江官场这几位都是有酒窝诶,不知道是导演选演员时候特意挑的还是巧合。

▲截图时候发现马宁远侧面还真的挺帅的,这段说“做梦也没有想到当上杭州知府”的时候,眼睛都亮了,完全不是干事时六亲不认的样子。虽然讨厌他,但这段自白也是听得心酸。在明朝,实现阶级跳跃比现在更难上百倍。好不容易熬出来,却被上层的博弈无情地碾压过去。“君以此兴,比以此亡”,说的何尝不是马宁远呢?对胡宗宪的忠心让他当上了知府,最后又因为忠心送了性命。

▼胡宗宪听了这个话,又生气又痛惜,反手赏了马宁远一个耳光。

▲永远永远不要瞒着直属上司,不管是什么理由。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却很困难,即使人精如吕公公,也犯了一样的错误,这也是后话了。

▼马宁远却还争辩。

第三集卡在了这里。总结一下,第三集先是完成了由胡宗宪上疏引起的朝堂博弈,宫里、严党、清流都做了决策。决策下到地方,地方各派执行上级决策,引发了“毁堤淹田”大事件。这三集里,总算把朝堂决策——地方执行——突发事件——地方上报——朝堂决策这个闭环给讲清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