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审计的机遇和挑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数据给会计带来的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大数据时代对审计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审计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审计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数据时代对审计的机遇和挑战

朱静芬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兴起,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量迅猛增加。随着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大量涌现,数据规模和种类的快速增长,标志着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大数据时代下,审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审计数据呈现出大数据独有的特点,包括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处理速度快等。当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审计技术已不再是传统审计的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引领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环。进入了大数据审计时代,如何更快地适应审计工作环境的变化,更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积极探索和创新大数据时代审计方法,应对大数据给审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审计的定义及特征

(一)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目前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不同的文献给出了大数据的不同定义。如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或者计算机,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形式的信息。大数据几乎无法使用大多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而必须使用“在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台服务器上同时平行运行的软件”。麦肯锡公司对大数据的定义为: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高德纳咨询公司把大数据定义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简单地说,大数据是一种信息资产,是巨量数据集合。

大数据的定义取决于持有数据组的机构之能力,以及其平常用来处理分析数据的软件之能力。大数据对象既可能是实际的、有限的数据集合如某个政府部门或企业掌握的数据库。也可能是虚拟的、无限的数据集合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络上的全部信息。大数据具有五个主要的技术特点,即大体量(可从数百TB到数十数百PB、甚至EB的规模)、多样性(大数据包括各种格式和形态的数据)、时效性(很多大数据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限度下得到及时处理)、准确性(处理的结果要保证一定的准确性)、大价值(大数据包含很多深度的价值,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大数据具有海量数据规模、快速数据流转、多样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等特征。就审计工作而言,大数据是指开展审计工作所需、所产生或与被审计对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集合。根据数据来源不同,可分成被审计单位数据、审计工作本身形成的数据,以及国土、海关、公安等外部数据。

(二)大数据审计的定义及特征

截止目前,大数据审计还没有明确的概念。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提出,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这是国家首次在文件中将大数据审计列入审计信息化工作重点。基于此文件,我们可将大数据审计定义为:在大数据环境下,运用新的审计理念和新的数据获取、分析技术,通过对审计大数据进行充分共享和深度挖掘,发现审计线索或生成审计结论,以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审计方式。

大数据审计有以下五个方面重要特征:一是高效性。大数据审计能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更深入的发展。审计人员采集大数据后,利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快速进行大数据汇总、筛选、分析,能够快速地发现问题。二是检查与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利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审计人员能有效地对大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完整地分析,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检查全覆盖。三是不可替代性。大数据审计大大缩小了审计测试实质性风险。大数据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阶段特征分析、分布趋势分析、数据字段的比对分析,相关单位大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地测试。四是便利性。利用大数据审计,可以实现相关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下属不同机构的关联审计,大大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能。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进行审计实施阶段前的数据分析工作,将来自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多个平台的管理数据进行关联,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较全面的了解。五是针对性。审计人员针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事项的某些特征,利用大数据审计方法,从海量信息中可以快速查找有用的信息,发现审计线索,找出审计疑点,锁定审计目标。

很多学者也都纷纷阐述了大数据对审计带来的影响。如刘碧湘(2013)分析了大数据对计算机审计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利用大数据推进计算机审计,要解决保障数据质量,建立公共分析数据平台,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建立合理的审计结果评价体系等问题。秦荣生(2014)介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方式、审计抽样技术、审计报告模式、审计证据搜集等技术和方法的影响;陈伟(2016)提出审计大数据的技术方法体系。可见,大数据时代审计如何创新发展得到学者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

二、大数据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明确提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文件的核心是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动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资源共享开放。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明确要求推动各部门业务系统互通对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018年,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和开放平台,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5〕58号),其中“创新审计技术方法”部分明确指出: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适应大数据审计需要,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施联网审计。文件的出台对我们新时代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12月,刘家义审计长进一步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大数据审计涉及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数据分类上既包括来自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财务数据、资料,也包括来自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审计数据的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等特性,急需利用大数据来进行整理分类、分析挖掘等技术。

2016年5月,审计署印发了《“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国家审计工作五年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全国审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作出了安排部署。文件明确提出要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要大力推行现代审计综合模式,全面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方式。其中“十七、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出,以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为目标,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完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形成全国统一的审计信息系统。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大幅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形成“国家审计云”。需要做好包括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力度。建立健全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到2020年实现对经济社会各类主要信息数据的全归集。完善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各类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数据利用价值。建立审计数据灾备中心。二是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积极应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新兴技术,提高审计效率。探索多维度、智能化数据分析方法。加强对各领域、各层级、各系统间数据的关联分析,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风险等方面能力。大力推进联网审计。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为重点,加大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及信息系统审计力度,促进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顺利实施。四是完成金审三期工程建设。制定统筹推进全国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化审计指挥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审计综合作业平台、模拟仿真实验室和综合服务支撑系统。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成果利用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基本建成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支撑保障体系。

近年来,审计全覆盖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回答记者关于“审计工作如何实现全覆盖?如何成为重要武器?”的提问时表示:第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化审计监督职责。审计全覆盖涉及行政机关,也涉及党的机关。第二,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坚持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努力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益。第三,加强对审计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更有效地抵御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见,审计署审计长关于审计全覆盖的回答中也提到了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此项工作迫在眉睫。

大数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尤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金财、金税、金保、金盾、金农工程等的发展,涉及的也不仅只是财务数据,还有大量业务数据。“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方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审计旨在向“数据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模式一体化”的方向推进发展,审计模式将贯穿于纵横交错的各行各业。所以,审计方法要向大数据审计方法转变,主要表现在审计资料由抽查部分纸质资料转变为更多的海量电子数据,审计思路由财务审计转变为综合绩效审计,审计时效由事后审计转变为实时监督,审计覆盖面由部分被审计单位转变为审计全覆盖。总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日渐依赖于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技术成为实现审计全覆盖必由之路,给审计技术方法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带来了多方位的革新和进步。因此,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思维观念,改进方式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能、提高审计管理和服务水平、防范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的国家治理基石、重要保障作用。

三、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的机遇

大数据已带来新一轮信息化革命,走进并深刻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维变革和管理变革。审计作为一个用数据说话的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在大数据时代将迎来不少机遇。大数据审计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多维度、多层次审计,更容易发现复杂性、隐蔽性问题,对共性、趋势性问题能进行预警并能采取预防手段,更可以实现可视化领导层决策。大数据审计的推动能充分发挥审计的“抵御”和“预防”的功能,切实实现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重大作用。

(一)审计分析更全面,建立总体审计的思维模式

随着被审计单位财务和业务数据的电子化,采集电子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审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联网审计技术获取到被审计单位更多、更全面的电子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系统、全面甚至跨部门的综合分析。可以收集和处理整体的所有数据,利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建立总体审计的思维模式,从总体的视角发现以前难以发现的问题。

(二)审计数据获取更便利、实现联网实时审计

以前,审计人员获取各个部门的相关数据需要分别去各个部门收集信息,分别点对点的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联网。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跨越系统、平台、数据结构的技术使审计效率明显提高。审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采集来的各方数据建立集中统一的审计平台,只要接入平台,所有审计所需的数据在设置一定的权限后都可以直接获取,甚至使联网实时审计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三)创新审计思维,建立审计思路

以前审计工作的思维是从局部到整体,审计的效率受制于数据采集和整理能力。而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审计创新性地使用大数据方式,思维模式从整体转换成局部,审计方法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大数据审计不仅是审计方式的创新,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海量的审计数据库,其中的大数据既可以来源于企业的信息系统,也可以是互联网中所提交的数据,审计人员可通过利用关联思路和模式从相应的数据库中进行搜集和利用,最后从数据的内部联系、相应的关联分析及数据中的疑问等方面,构思出审计的思路,从而为审计的下一个阶段奠定基础。

(四)强化审计分析,提高审计洞察力

传统环境下,审计数据的获得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整合,数据汇总和整理效率较低,且分析预测能力不强。而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量子计算和流处理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大数据的计算速度日渐提升,审计数据的分析更多地采用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方法,从而扩大了审计技术的分析能力。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很多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如数据概化可以得到财务报告的一般属性特征描述,从而为审计人员判断虚假财务报告提供依据;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可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从中发现审计疑点,将其列为审计重点;聚类分析可以识别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规律性和存在的异常;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存在异常联系的数据项,从而发现审计疑点。可视化技术提供的数据图像化可以直观的呈现大数据特点,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有效地交互分析大量数据,提高审计洞察力;云计算、流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和审计数据实时分析功能可以使联网审计更好的实现实时审计。

(五)审计证据更充分、审计结论更准确

审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需要用数据说话。随着绩效审计的发展,审计部门需要通过数据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评价。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将分散存储在不同系统中的海量数据关联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分析,从而取得更充分的审计证据、得出准确的审计结论。在数据分析下得出的所有审计结论都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将使审计的成果更客观、更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同;另外从宏观层面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可以提高分析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感知经济社会运行风险、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审计信服力和影响力。

四、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财务审计过程中一般会运用如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函证法等查账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既要运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又要运用如经济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和数学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而这些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已显得较单薄。大数据时代给审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数据真实性风险

大数据时代,需要从各种渠道采集大数据信息,而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大数据的“杂乱和不精确”之间产生了矛盾。其中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因素很多如被审单位存在主客观因素导致的数据缺失和误差或审计人员处理大数据时导致的遗漏和缺失等。而上述数据的真实性风险将会对后续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造成根本影响。

(二)审计数据控制和保护风险

大数据时代,为了进行更全面的审计,往往需要从众多的被审计单位中采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着大量敏感数据。虽然将海量数据集中存储,方便了审计数据分析和处理,但如果安全管理不当造成的大数据损失或泄露,会引发严重的数据风险和隐私风险。如何在采集数据进行审计分析的同时加强对大数据平台的安全防护以及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信息管理保护,成为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审计数据存储与处理风险

大数据时代,被审计单位的大数据为审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提出了挑战。一是审计数据的存储风险。随着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分析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已有的审计数据存储技术将不能完全满足大数据环境的需要。随着被审计数据的单位和年份的增多,数据量也大规模的增长,对审计数据存储的容量提出了挑战。同时,对审计数据中心的恶意进攻或进行网络攻击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些审计数据的存储风险将会对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利用造成基础性障碍。二是审计数据的处理风险。海量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对审计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突破数据传输瓶颈、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也成为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审计大数据处理和转换方面的难题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大数据价值密度较低,导致在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审计时,发现线索的难度更大;所需处理的数据规模急剧膨胀,现有的数据中心及其硬件设备难以完成挑战,审计技术急需升级革新。

(四)复合型审计人才匮乏风险

现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着人员紧、任务重的问题,审计人员很少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新的知识,不少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弱,难以有效地完成大数据审计,审计技术与方法受到人为性限制,审计效率难以得到提高。有不少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的认识较陌生,审计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查账阶段,依赖抽样分析,认为使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导入账套浏览电子账就可以。没有对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导致大量的数据没有被有效使用,海量数据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审计方法步履艰难、难以应对。因此,造成审计覆盖面较小,审计广度和深度不够。

一线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往往缺少计算机技术知识,而懂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又经验不足,审计经验丰富又可承担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更为缺乏。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如何利用大数据对我们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的复杂性及多样性使得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还要快速学习掌握相关的大数据处理技术。

五、大数据在内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外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查账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内部审计发展的客观需要。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大数据应越来越被内部审计机构所重视,审计人员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查询、处理能快速,有效找到必要的审计线索、审计疑点、审计证据。可见,大数据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何更快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更迅速、准确地采集、存贮、分析、处理大数据,积极探索和创新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的新方式方法是摆在内部审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研究大数据审计的重要特征对内部审计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利用大数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节约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目前,大型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编制较少,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审计人员编制更少,技术设备不够先进,一直制约内部审计的发展。在人员编制规范的约束下,无法实现用大量招录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方式来解决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创新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技术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利用大数据系统开展内部审计,能较好地弥补内部审计机构人力、物力与财力不足的问题。

(二)有利于健全内部审计功能

在传统手工审计方式下,内部审计工作因人员与技术力量的制约,审计涉及范围较窄,审计报告重点主要测重于评价内控制度与管理风险,内部审计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不大,内部审计报告主要是查弊纠错。利用大数据审计有利于健全内部审计功能、促进内部审计绩效的提高。利用大数据审计可以让审计人员对被单位的财务收支增长率、成本效益率、资金需求预算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与预测,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实质性参考,增强内部审计组织在单位决策层面的建设性作用。

(三)有利于抓住内部审计重点

利用大数据审计有利于抓住内部审计重点。内审工作需要详细地开展对被审计对象全面的审计调查了解工作,内审人员通过对被审单位大数据的关联分析、汇总分析、阶段特征分析、分布趋势分析、数据字段的比对分析,可以在现场审计实施前发现被审对象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异常现象与疑点问题,为审计实施抓住重点,进行重点取证,让内审工作有的放矢。

(四)有利于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覆盖率

利用大数据审计有助于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的审计覆盖率。我国目前的大型国有企业、大型行政事业单位下属有诸多二级机构、三级机构。如何强化主管部门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与财政收支活动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由于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没时间也没人力物力对其主管的下属单位进行全覆盖的审计监督,各大口内审机构也由于人力物力的制约,无法实现内审工作全覆盖。如果内审机构使用大数据审计,可以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节约现场审计实施时间,从而实现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覆盖率。

六、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数据标准、完善技术研发机制

要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必须解决数据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和低密度等数据质量问题。一要建立满足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全行业数据标准,大数据审计正规化、标准化、信息化;二要建立审计数据标准,以增强审计工作的技术性、严谨性和可靠性。最终从总体上确保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为审计信息的整合、利用,为后续实施的审计技术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完善技术研发机制。要加强大数据分析模型和软件的研发,以解决数据处理风险。要制定审计软件的统一标准和行业法规,最终通过利用统一的审计软件,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应用的无缝对接,从而完善数据采集与处理、存储的全过程。

(二)加强对审计大数据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大数据平台的稳定运行,首先必须要保证大数据平台的物理安全,建立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体系,具有完备的业务连续性计划与灾难恢复管理。然后,对获取的审计大数据应进行分级管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分类。对确需保护的数据,必须有切实可靠的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如应有严格的权限审批控制手续,规范大数据利用的具体工作流程;对获取和使用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应严格按照审计署《审计项目电子数据保密管理办法》(审法发〔2007〕53号)要求进行管理。

(三)完善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性能机制

伴随审计信息化的推进,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为归集、整理、存储及综合利用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带来了挑战,解决存储空间的不足和安全性,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中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升级当前已有的大数据海量处理平台和存储性能,以满足多样化和巨量化的需求。对海量数据的储存要求数据存储系统要有相应等级的扩展能力,可以考虑通过增加模块或磁盘柜来增加容量;数据量的增加造成输入输出能力的瓶颈,可以考虑各种模式的固态存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保障海量数据分析的高效运行。其次,应积极提升冗余消除技术,以减少数据的重复或过剩,从而降低传输开销和存储空间。第三,要建立严格的数据权限管理机制和防黑客系统,保证大数据的安全性。总之,对待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要走出以往数据存储的简单模式。

(四)加快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进程

在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实施、运行以及到后期的维护和更新都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乃至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将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培养纳入工作重点。一方面应吸纳培训具有这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将大数据审计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更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审计人员加强计算机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方面的培训,更好地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

同理,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计算机人才的引进力度,对现有的内审人员进行全面的大数据审计技术技能培训,更新本单位、本系统大数据软件应用系统,通过购进先进计算机设备及应用终端,为本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大数据审计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同级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内审工作大数据审计的指导,为内部审计组织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规范与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给审计工作既带来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当前我国大数据审计仍处于探索阶段,审计技术、审计规范、审计制度等都有待研究,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大数据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审计人员只有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审计技术和审计思路,完善审计方法,要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直面挑战,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助推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工作才会更加高效、严谨和客观,更好地实现审计“全覆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