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生恋爱心理咨询案例 育人案例

育人案例

2024-05-14 0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因此,从精神卫生和生理卫生角度,应对大学生群体中的性取向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2

原因分析

(1)蒋某性格内向、情绪的不稳定性以及高掩饰倾向,是蒋某发生同性恋倾向的人格因素。

(2)蒋某父母文化水平低及由于贫困产生的自卑心理,是蒋某对“完美”同性产生好感的家庭因素。

(3)蒋某缺乏正确认知和科学的性知识,担心社会对同性恋的“污名化”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良影响是蒋某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甚至导致睡眠障碍、出现躯体不适等状况。

(4)蒋某既往体健,家族无精神疾病史,个人无重大疾病史,可以基本排除遗传因素影响。

三、问题关键点

Key points

1.蒋某是因为什么原因对王某产生特殊好感的?要追根溯源,根本原因何在?

2.蒋某的这种行为是否是同性恋行为。认识决定行为,蒋某对这种行为的认知不清楚、不清晰,认识非常模糊。

3.另一位当事人王某对蒋某这种行为持什么态度?同频共振才会事半功倍,王某的态度如何,将关系到问题解决的效果。

四、解决思路

与实施办法

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问题,在心理咨询专业辅导的基础上,依照同向协作、同频共振的原则,从个人、学校、家庭三个维度对蒋某进行介入。

1.专业评估,科学论证。辅导员带领该生去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去学校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测评。运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量,其中P=55分,精神质倾向相当于正常成人水平;E=38分,低于常模,属内向性格;N=71分,高于常模,属不稳定情绪;L=60,高于常模,自我掩饰倾向高。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得分46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得分 38 分。抑郁和焦虑均与该生性取向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关,调整好该生的认知,抑郁与焦虑情况将自然缓解。

2.建立档案,家校合作。为该生建立重点关注档案,并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主管领导。与该生家长联系,告知专业测评结果,邀请他们悄悄来学校见评估专家,了解客观情况,面对现实。

3.疏通为主,关爱并行。辅导员应与蒋某建立良好的“互信、协同的伙伴关系”,多走宿舍,多关心蒋某,多慰问蒋某,帮助其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家长都不能戴有色眼镜,以防止其产生过激行为。按照专家嘱咐,按时去医院心理康复科进行咨询。在征得家人同意的基础上,最好为该生办理休学手续,让其回家静养,暂时与王某隔离1年。

4.纠正认知,树立信心。其一,引导蒋某重新认识同性恋的概念与问题,减轻其内在心理压力。结合社会现实案例,为蒋某分析同性恋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同性恋与现有道德价值观的冲突等,并引导蒋某对个体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疏导其与社会、家庭的关系。

其二,学习科学的性知识,注意性行为的卫生习惯。引导蒋某访问国家疾控防治中心网站全面了解艾滋病与同性恋的关联度,甚至同性恋性交易等情况的调查报告。

其三,向蒋某介绍同性恋治疗方法和治疗的成功案例。比如告知蒋某,当前社会上所谓的同性恋,其实很多属于假性同性恋,而真性同性恋的几率仅为百万分之一,而假性同性恋主要是由于后天环境(家庭环境、个人情感经历、流行亚文化熏陶等等)影响形成,是可以改变,可以矫正的。以此让蒋某明白,如果想彻底告别同性恋是有成功案例可以复制;如果无法改变,让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管情况如何,都要树立生活的信心。

5.抓住两头,提质增效。在对蒋某进行干预的同时,应对王某同时进行干预。经辅导员谈心之后,王某声称自己是“闹着玩”,不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并承诺中止与蒋某的亲密交往关系。

四、经验与启示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1.充分认识同性恋倾向案例的特殊性。辅导员在处理该案例过程中,不能直接捅破这层“窗户纸”,以免加重该生心理压力,甚至引发其过激情绪或过激行为。要注意倾听和陪伴,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理性对待。

2.多维度、多渠道进行辅导员与干预。同性恋的起因以及处理牵涉到社会、学校、家庭,乃至经济、文化、遗传等诸多复杂因素,而且很多问题尚无定论。因此,干预人员要尽量以“同理心”换位思考,采取“倾情关注、循循善诱、鼓励治疗、多管齐下”的沟通策略,以陪伴、交谈、关注、抚慰为主,以认知和行为纠偏为辅。

3.加强同性恋、防治艾滋病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很多学生不了解相关知识,包括心理学、流行病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知识。而且,从法律上来讲,中国对于同性恋群体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发生在两个成年人之间的自愿的同性恋行为,只要不涉及未成年人,很少会导致法律问题。这种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从其本质上来说仍然是消极的。传统道德力量强大的中国社会仍然偏向于将同性恋的性取向视为与传统道德秩序严重悖离的病态的性选择。加之同性恋群体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及同性恋问题一直被捆绑在艾滋病的语境下,使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同性恋者当作准爱滋病人看待,这些偏见和歧视都使同性恋者在社会上处于十分尴尬和难堪的地步。

学生中的新困扰——同性恋

学生的心理疏导

主编:王慧敏

执行编辑:于苏静 李 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