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南大学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南大学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南大学版)

2024-06-29 09: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1.忧郁 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2..狭隘 表现为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3.嫉妒 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4.惊恐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7.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在中国,据保守估计,大概有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据调查,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

中国社会传统的“病耻感”导致学生不能主动的去寻找心理咨询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耽误了病者介绍心理健康治疗的最佳时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是面向大学生普及成长中心理健康常识和调节的小技巧,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及时发现成长中的心理状态,要主动咨询、治疗。

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1.注意优婚优生,避免先天缺陷;

2.优化现实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3.加强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4.接受心理教育,学会心理调适

5.主动向人求助,及时缓解心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